飛彈突防:反探測突防技術如何瞞天過海?

2020-12-08 騰訊網

與大眾的常規認知不同,突防並非只有「唯快不破」一條思路,要突破飛彈防禦系統,尤其是中近程防禦系統,誘騙是一個比較有效且技術相對易於實現的辦法。誘騙的最終目的是幹擾和阻止防禦體系對彈道飛彈的準確探測、跟蹤及識別,目前採用的反識別突防技術有電子幹擾及隱身、誘餌等方式。

1、隱身突防

隱身一詞是指飛彈可以改變自身的雷達反射信息或紅外特徵信息,使敵方的探測手段受到幹擾,進而無法判別目標威脅程度。通俗的說,就是讓敵方各種探測裝置「犯迷糊」。現行的隱身方式主要包括紅外隱身和雷達隱身。

紅外隱身通過釋放紅外假目標幹擾、紅外吸收煙霧、氣溶膠遮蔽等措施,造成紅外阻擋層;或在發動機燃料中加入特殊的添加劑以改變發動機尾焰亮度、形狀等信號特徵,使敵方的天基紅外探測器難以發現飛彈的行蹤,或者發現後因紅外信號不穩定從而難以持續跟蹤。

雷達隱身主要有兩類:一是外形設計,儘量減小雷達反射面積;二是在飛彈或彈頭表面添加可吸收電磁波的塗層,以降低反射波。改變飛彈外形對飛彈的阻力和升力會產生不小的影響,因此這種方法較受限制。而吸波材料涉及到較為高深的基礎學科,進展要相對緩慢些。在實際使用中,兩種方式往往是共同配置、結合使用的。

▲ 圖1 美國AGM-129隱身巡航飛彈(非圓截面彈身可以有效降低雷達反射面積)

等離子體隱身技術本質上和雷達隱身的原理相似,在飛行器表面通過等離子體發生器使飛行器表面「動態」的形成一層等離子體屏蔽雲。這種方式可通過控制等離子體的能量、密度、固有頻率等參數,對照射來的雷達波進行選擇性的吸收或誘騙,是一種「智能化」的隱身方式。但這種方式明顯技術難度大,且成本較高,一方面關鍵技術還未完全解決,同時短期內也只能在戰略級的重大武器上運用。

2、電子幹擾

如果說隱身突防的思路是「掩人耳目」,那麼電子幹擾的思路就是「亂花迷眼」。電子幹擾的特徵之一就是在彈頭上安裝幹擾機或專用機,飛彈可以主動發射或轉發無線電信號,從而幹擾或欺騙對方探測雷達。在彈道飛彈突防中應用最多的是壓制性噪聲類幹擾和欺騙性假目標幹擾,前者使敵方雷達接收到的信號混亂無比,真正有用的信號反而模糊不清甚至被淹沒在雜亂信號中;後者則給敵方雷達形成虛假的目標特徵,使雷達真假難辨。

電子幹擾的另一大策略是誘餌技術。目前在彈道飛彈高空突防上,較為通用的辦法就是釋放誘餌。在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信號特性的假彈頭以迷惑敵方雷達。在大氣層外,由於天基雷達的辨識能力和分率有限,可釋放輕質的、形狀似真實彈頭的誘餌。在中段和末段,可釋放與彈頭同樣的彈道特性和可被探測特性的「重」誘餌,增加探測器發生錯誤識別的概率,並可消耗敵方的攔截彈。

▲ 圖2 美國民兵-3洲際飛彈再入子彈頭的輕誘餌(光學雷達複製品)

在誘餌中,還有一類智能誘餌,即這類誘餌可以「反咬一口」,不僅可以根據敵方探測能力自主發出誘導信號,甚至可以主動引誘攔截彈對自身攻擊進而保全彈頭,稱得上是「誘餌」中的戰鬥機。

▲ 圖3 F-35戰鬥機掛載的JASSM巡航飛彈

而隨著反導防禦系統的完善,在雷達識別探測之外,反導系統已引入紅外尋敵的能力為適應這一變化,突防飛彈也逐漸具備了紅外誘餌對抗能力。紅外誘餌的特點是有內熱源,可以產生與彈頭相似的熱輻射特性,誘騙反導防禦系統的紅外識別能力,從而減小對真正彈頭的威脅,增加其突防概率。紅外誘餌的結構要複雜得多。拋撒箔條雲團對敵方雷達進行幹擾是一種應用較多的誘餌突防手段。

反識別突防技術,是指採用隱身、誘騙、幹擾等方式,以對抗敵方的反導探測設備發現或追蹤我方彈道飛彈,反識別突防技術起步較早、適應性較廣,各種類型的彈道飛彈在設計過程中均引入了相關思想和技術,用於對抗日漸完善的反導體系。

軍事小百科

圖/ 源自網絡

出品/ 科普中國

作者/ 鴻爪雪梨

策劃/ 武玥彤

監製/ 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相關焦點

  • 【重磅】飛彈集群智能突防技術的新發展
    面對先進的飛彈防禦技術,傳統的拋物線型彈道已經充分暴露出了易探測、機動性能差、彈道可預測等缺點,落後的隱身、預定程序突防、電子幹擾突防和誘餌幹擾突防等突防方式,都存在突防策略程序化、機動彈道固化、無法感知態勢、無法主動作為的缺點。為突破先進的反導防禦體系,飛彈突防技術也朝著體系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趨勢不斷發展。
  • 雷達「藍軍」檢驗突防能力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張毛 攝解放軍報訊 記者賴文湧、特約通訊員石芝鵬報導:臨近元旦,東部戰區陸軍某旅在陌生海域組織大機群海上突防訓練,數十架戰機分批次超低空掠海撲向目標。與以往不同的是,除了戰機數量多、突防距離遠,他們還在訓練中全程邀請雷達分隊實施偵測、幹擾,實打實檢驗海上突防作戰能力。「互為對手練攻防,既是砥礪打仗本領的過程,更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寶貴機會。」
  • 洲際飛彈末端突防速度,美國26馬赫,俄羅斯22馬赫,中國是多少?
    眾所周知,洲際飛彈是一個國家戰略核力量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眾多武器裝備中,「門檻」最高的武器之一,如果按照洲際飛彈8000公裡的射程標準來算,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五個國家能達到次標準,而印度烈火飛彈也在努力之中。
  • 末端突防速度超20馬赫,十來分鐘就抵美國境內
    畢竟其末端突防速度超20馬赫,令美國反導系統直接成擺設,你說難不難?先簡單說說東風41的三個特點;其一是射程遠,據悉都能41的最大射程能夠超過1.2萬公裡,就問這能夠覆蓋美國大部分領土的洲際飛彈擺在那裡,還不夠形成威懾力嗎?其二是威力大,戰鬥部能夠攜帶6-10枚分核彈頭的東風41,可以同時對多個目標進行打擊,這樣加大的攔截的難度。其三就是攔截難度很高。
  • 鷹擊-18雙速打擊,拉斯姆超級隱身,21世紀反艦飛彈雙雄誰更強?
    其最大限度延續了美軍各型現役戰機普遍搭載的「賈斯姆」(JASSM-ER)巡航飛彈的氣動布局和外形設計,按照「氣動-隱形-結構」設計一體化原則,通過外形技術、隱身材料技術等降低飛彈的RCS和光電信號特徵。
  • 詳解東風DF-26B和DF-21D兩枚飛彈同時擊中南海目標的飛行時間和軌跡
    近日,據《南華早報》等媒體報導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在8月26日上午向南海發射了兩枚飛彈,分別是東風-26B和東風-21D。那麼這兩枚飛彈的飛行時間是多久,其飛行軌跡又是如何呢?請看我們的詳細分析......
  • 榮獲科技進步特等獎,鷹擊18反艦飛彈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文中提到「朱坤在國內首次提出亞超結合潛射反艦飛彈總體方案,解決大射程與超聲速突防雙重難題,比俄羅斯「克拉布」飛彈更短更靈巧,射程是其3倍;比美國「戰斧」射程多100公裡。」2、採用超音速巡航模式的飛彈。這種飛彈飛行速度快,突防能力更強,毀傷能力更大,卻也存在紅外特徵明顯、噪音大、容易被發現、航程較短的缺點。可見這兩種類型的反艦飛彈都不完美。那麼有沒有一種飛彈能完美避開這兩種類型反艦飛彈的各自缺點?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俄羅斯「俱樂部」3M54飛彈,採用「亞超」雙速飛行模式,兼顧射程遠、突防性能強大和威力巨大等優點。
  • 轟6K海上突防創飛行高度最低紀錄 被指「玩命」
    壓力山大——  「國之重器」在手,如何用得好、打得準  那年,我國新一代中遠程轟炸機轟-6K尚未定型,3名「種子」飛行員便先行參加了改裝學習與訓練。3人中,一個師長、一個團長,還有一個就是時任大隊長的劉銳。
  • 俄高層讚賞「先鋒」高超聲速飛彈,意義重大!能否影響地區格局?
    高超音速飛彈是指以高超音速飛行技術為基礎,飛行速度超過6倍音速的武器,高超音速在軍事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被軍事專家稱為繼螺旋槳,噴氣推進器之後航空史上第三次革命性成果,包括高超音速制導炮彈,巡航飛彈,鑽地飛彈,可以大大提高打擊反導系統的飛彈武器能力。
  • 俄羅斯「核重建」隱身與高超並舉|「匕首」飛彈|逆火|戰略轟炸機|...
    在飛彈動力選擇方面,超音速飛彈突防能力強,但射程和尺寸方面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亞音速飛彈通過採用低油耗的渦噴或渦扇發動機可以獲得可觀的射程,在運用地形匹配製導和低空飛行策略的情況下,飛彈突防能力不可小覷。1971年,著名的彩虹設計局開始研製蘇聯第一款遠程空射巡航飛彈——Kh-55。
  • 中國東風飛彈精度有多高誤差範圍從米進步到分米級
    而且,如果僅僅是確保這個基地沒有戰機能起飛作戰的話,只需要278枚東風飛彈就可以癱瘓這個基地1個月。由於這是基於數學公式的模擬推演,因此僅僅是一種理論計算,並不是實際上打擊測試。不過實際上,中國現在正在研究的就是:如何利用最少彈道飛彈,達到更好的突防效果和打擊效果。
  • 若超音速飛彈速度超越10馬赫就無法被攔截?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飛彈突防能力的反戰和反導系統的發展,就像是「矛」與「盾」之間的關係一樣。由於戰場上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任何反導系統都無法百分百攔截飛彈,任何飛彈也都存在被攔截的機率,只是攔截成功率的大小不同而已。例如一些原始飛彈的攔截成功率可能高達70%,而一些高性能飛彈被攔截的機率可能只有10%,這種攔截概率較低的飛彈,就已經具備了突破全球所有的現役防空系統的能力。飛行速度並不是影響飛彈攔截率的唯一因素,飛彈的變軌能力,飛彈的分導能力也都會影響到飛彈的攔截成功率。飛彈突防速度達到10馬赫之後,反導系統攔截飛彈的成功率會比較低。
  • 中國遠程反艦飛彈鷹擊62的威力有多大
    所以,現在說飛彈的威力更主要的是指它能不能打到目標,另外在保證突防能力下還可以算一下射程,這也是威力的體現。所以,總體來說,現在飛彈的威力牽涉到制導的準確性、突防能力和射程。那麼就分析一下YJ-62飛彈這三方面的能力。
  • 中國女科學家造出新飛彈,國家獎勵300萬,網友:只夠買個廁所
    在上世紀40年代,錢學森提出了一種新型的飛彈彈道的設想。採用這種彈道的飛彈在大氣層邊緣會像「打水漂」式飛行,突防速度可以達8馬赫。「錢學森彈道」原理的提出,對我國發展戰術以及反艦飛彈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助力中國飛彈技術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遙遙走在世界前列。
  • 我國東風17飛彈厲害?領先美俄10年,價值千億反導系統也無法對付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東風17,它是號稱中國女武神之一的祝學軍教授,率領團隊研發數10年的成果,具備全天候、無依託、強突防的特點,可對中近程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相比敵人重要反導防空系統的高超音速沉波級飛彈,據我們估計射程可以達到1800~2500公裡,那麼它的戰略意義究竟如何呢?
  • 日本發布全新高超音速飛彈研製計劃,不容忽視
    而對於飛彈自身,其中之一搭載的是普通的旋成體高超聲速滑翔彈頭,另外一種則搭載了技術上更為先進的乘波體高超聲速滑翔彈頭。▲日本計劃中的配備了乘波體高超聲速滑翔彈頭的陸基高超聲速飛彈飛行彈道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對比起旋成體高超聲速滑翔彈頭,乘波體高超聲速滑翔彈頭無疑擁有更強的縱向和橫向機動能力,因此,面對技術上越來越先進的各類反導攔截系統,乘波體高超聲速滑翔彈頭顯然具備更強的機動突防性能,且從某種程度而言,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反導攔截系統均無法有效攔截高超聲速飛行狀態下的乘波體高超聲速滑翔彈頭
  • 飛彈最快能達到多快?俄羅斯27馬赫,美國26馬赫,中國呢?
    自戰爭進入精確打擊時代以來,素以「快準狠」出眾的飛彈,就成為各個大國的主要發展分支。無論是防空、反艦、反導、洲際飛彈,想要出色完成作戰任務,足夠的飛行速度就是第一要素。那麼,世界上最快的飛彈,速度能達到多少呢?我們通常所說的「超音速飛彈」,在一些「飛彈之王」面前,就像蝸牛爬行一樣緩慢。
  • 中國反航母真是大開腦洞 反艦無人機世界首創 將令敵人防不勝防
    中國出口沙特的「彩虹-4」無人機以上兩種武器各有特點,比如無人機大多具有長航時能力,也即具有較大的滯空時間,這往往意味著其巡航距離在1000公裡甚至更高;而反艦飛彈一般具有較大的速度,特別是末速度有的可高達3馬赫,這有利於實現突防,可增加打擊的成功率。
  • 敏感時刻,島內將再射「無限高」飛彈,專家:與解放軍差距無限大
    這也是自去年12月25日以來,臺灣第二次試射"無限高"飛彈。據專家推測,此次接受測試的"無限高"飛彈將從九鵬基地起飛,而預設目標靶彈從宜蘭地區的軍事設施發射。他指出,雖然該飛彈號稱是臺灣"中科院"自行研發的,但實際上該飛彈的"眼睛"——閹割版的K波段有源相控陣導引頭是從美國進口的,使用的雷達也是從美國雷神公司購買的C波段AN / MPQ-65雷達,就連精確姿態控制技術都是從美國進口的,其本質上仍是一個"美國組裝貨"。
  • 可攜帶多個彈頭,新飛彈射程2000公裡,速度最高15馬赫
    在這則消息中提到的霍拉姆沙赫爾飛彈是伊朗最新的彈道飛彈,它的射程高達2000公裡以上,具備攜帶重量達到1800公斤彈頭的能力。霍拉姆沙赫爾飛彈,是伊朗在「泥石」飛彈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進而來的一款新型中程彈道飛彈。可以攜帶數個彈頭,已經成為伊朗的重要殺手鐧。由於整體性能良好,已經成為伊朗手中拿得出手的厲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