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藍軍」檢驗突防能力

2021-01-16 瀟湘晨報

1月4日,第72集團軍某旅組織實戰化訓練。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張毛 攝

解放軍報訊 記者賴文湧、特約通訊員石芝鵬報導:臨近元旦,東部戰區陸軍某旅在陌生海域組織大機群海上突防訓練,數十架戰機分批次超低空掠海撲向目標。與以往不同的是,除了戰機數量多、突防距離遠,他們還在訓練中全程邀請雷達分隊實施偵測、幹擾,實打實檢驗海上突防作戰能力。

「互為對手練攻防,既是砥礪打仗本領的過程,更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寶貴機會。」該旅參謀長楊保衛介紹,以往組織突防訓練,大多是陸航部隊「單打獨鬥」,不利於查找作戰能力短板。為此,他們與友鄰雷達部隊按照「互為條件、互為對手、資源共享、真打實抗」的原則,協商建立常態化對抗訓練機制,定期組織戰法交流,並研究確定課題開展對抗訓練。

攻防對抗期間,不設演練腳本,不規定航路線路,只劃定空域範圍。戰機編隊起飛不久便接到「敵情」通報,長機飛行員果斷指揮編隊保持無線電靜默,並利用島礁、水霧等巧妙規避「敵」雷達搜索。而在「敵方」某型雷達方艙內,飛行員胥峰正與雷達分隊官兵一起緊盯屏幕變化,認真採集一組組大機群、遠距離海上突防的真實數據,作為下一步改進海上突防戰法的依據。

演練一結束,他們便利用視頻回放、飛參判讀、雷達偵測數據等組織復盤,查找弱項短板。

【來源:解放軍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飛彈突防:反探測突防技術如何瞞天過海?
    1、隱身突防 隱身一詞是指飛彈可以改變自身的雷達反射信息或紅外特徵信息,使敵方的探測手段受到幹擾,進而無法判別目標威脅程度。通俗的說,就是讓敵方各種探測裝置「犯迷糊」。現行的隱身方式主要包括紅外隱身和雷達隱身。
  • 【重磅】飛彈集群智能突防技術的新發展
    飛彈集群系統通過集群內各個節點間的信息交互,完成功能、時間、空間等多個維度的協同,形成探測、幹擾、突防和打擊等多個能力的協同(如圖1所示)。  合理的隊形設計需要充分考慮戰場環境變化、作戰任務動態需求、彈間通信冗餘以及編隊成員避碰等約束條件,實現最大限度減少成員相互幹擾、提高編隊適應戰場能力。  在飛彈編隊飛行過程中,由於編隊成員各自功能、任務等不盡相同,因此編隊成員間需要保持一定的構型,如距離、間隔和高程差等。合理的編隊隊形,不僅能夠增加編隊飛行安全,有效躲過敵方雷達偵查,還可以最大限度發揮編隊功能,順利完成編隊飛行任務。
  • 構建具有鮮明海軍特色的「藍軍」
    為部隊提供訓練「假想敵」,開展近似實戰的對抗性訓練,是提高部隊作戰能力的有效方法。海上「藍軍」建設,應當緊貼海上作戰實際,遵循作戰訓練規律,滿足部隊急需,走出一條具有鮮明海軍特色的「藍軍」建設發展路子。海上「藍軍」應當體現海戰場特點。
  • 軍媒曝我軍機步旅戰力:下轄合成營夜戰能力強悍
    爬升、突防、盤旋……靈巧的「空中鷹眼」很快完成對「藍軍」前沿及縱深目標的空中偵察,抵近潛伏的偵察兵林持燦果斷呼叫火力支援,給「敵」致命一擊。農曆雞年的腳步臨近,記者一行來到陸軍第1集團軍某旅採訪,正趕上旅裡組織指揮保障演練,一股濃烈的硝煙味撲面而來。「近兩年來,隨著數位化新裝備批量列裝,我們旅成為現代化新型陸軍的探路者。使命如山,誰能怠慢?」
  • 轟6K海上突防創飛行高度最低紀錄 被指「玩命」
    轟-6K飛機信息化程度高,具有遠程奔襲、大區域巡邏和防區外打擊能力,是空軍由國土防空向攻防兼備戰略轉型的標誌性裝備之一,堪稱「國之重器」。  執掌「國之重器」,心懷「國之重託」。劉銳的心上壓了一座「山」——「國之重器」在手,如何用得好、打得準?這座「山」的壓力,讓他的腳步時刻不停。改裝期間,他不知疲倦、如饑似渴地學習研究著每一個知識點。
  • F22刺探委內瑞拉失敗,被我國雷達抓到,隱身戰機是否失去優勢?
    F-22隱形戰機被雷達發現這已經不是F-22第一次被雷達發現鎖定了。此前,我國的JY27雷達在東南沿海水域被發現並驅逐了一架F-22。最近在中東地區,部署在敘利亞的中國製造的JY27防空雷達也探測到了F-22的軌跡。像敘利亞和委內瑞拉這樣的小國都可以用雷達瞄準如此先進的飛機,第五代飛機真的那麼糟糕嗎?美國引以為傲的就是先進的第五代隱形飛機,它們在軍事空域具有威懾作用。
  • 我軍訓練基地和模擬藍軍建設初顯成效
    本報訊(吳旭 湯仁仁)筆者從12月11日至12日召開的全軍訓練基地和模擬藍軍建設年會上獲悉,全軍軍事訓練領域的相關領導,訓練基地、模擬藍軍部隊主官及專家160餘人,集聚陸軍某聯合訓練基地,深入學習貫徹軍委軍事訓練會議精神,聚焦加快軍事訓練轉型,總結「十三五」,布局「十四五」,重點研討實戰練兵環境構設問題
  • 新原理雷達讓隱形飛機不易覺察、無法定位,無法幹擾,被死死鎖定
    雷達隨時面對著反輻射飛彈、目標隱身技術、低空超低空突防和全面電子幹擾的懟戰,雷達若要在越來越先進複雜的電子攻防對抗中發揮效能,必須從基本原理和體制上找到突破口,要有有效的電子抗幹擾和電子防禦措施。因此陸續出現了稀布陣綜合孔徑雷達、無源反隱身雷達等新體制雷達,並得到了顯著發展。新原理雷達讓隱形飛機不易覺察、無法定位,無法幹擾,被死死鎖定。
  • 英超直播:切爾西vs熱刺 藍軍能否阻擋熱刺前進?
    11月30日凌晨0:30,英超迎來一場重量的焦點之戰,有藍軍切爾西迎戰本賽季表現突出的熱刺,藍軍的後防一向不夠穩健,那麼他們能否抵擋得住熱刺的進攻,一起觀看這場精彩賽事,關注55直播。邊路雷吉隆,奧利耶,在中場霍伊別爾,西索科,恩東貝萊,都是身材很好,防守不錯,洛塞爾索則是技術不錯,具備傳球能力,溫克斯也在逐漸成長,相反阿里不被重用,狀態一般,前場的貝爾溫,孫興慜,凱恩,小盧卡斯,貝爾等多名攻擊手,可以說目前熱刺是一支比較均衡的球隊,遇到他們也不是很好踢。
  • 臺島雷達偵測神話破滅,失聯飛機疑在6000英尺高度迷航,專家:低空掠...
    19 10:10:14 來源: 阿難長 舉報   進入2020年以來,臺灣不斷吹噓自己的雷達偵測能力
  • ...檢驗檢測能力呈現高質量發展——2020年長三角地區水泥檢驗能力...
    為認真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和2020年長三角市場監管聯席會議精神,按照《關於聯合開展2020年度長三角地區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果果的協議》和《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組織開展2020年長三角地區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工作的通知
  • 《藍軍出擊》大結局:褚戰剛再次戰敗被降銜,王可爭勝韓鵬後退休
    宇哥帶你讀原著,一起來看解析熱播劇《藍軍出擊》第一回。看原著,更深入。韓鵬山豹旅初顯神威山豹旅是戰區陸軍組建的第一支專業化藍軍部隊可是經過了他與韓鵬的拳腳切磋,再加上他親自參觀山豹旅,聽取了專業藍軍的存在價值,以及認真分析了自己失敗的原因後,他幡然醒悟了。他在808旅的軍史館設立了一塊「知恥碑」,以身作則,號召全旅一定要:臥薪嘗膽,知恥而後勇。
  • 末端突防速度超20馬赫,十來分鐘就抵美國境內
    畢竟其末端突防速度超20馬赫,令美國反導系統直接成擺設,你說難不難?先簡單說說東風41的三個特點;其一是射程遠,據悉都能41的最大射程能夠超過1.2萬公裡,就問這能夠覆蓋美國大部分領土的洲際飛彈擺在那裡,還不夠形成威懾力嗎?其二是威力大,戰鬥部能夠攜帶6-10枚分核彈頭的東風41,可以同時對多個目標進行打擊,這樣加大的攔截的難度。其三就是攔截難度很高。
  • 穆帥1%概率"慘案"再現 藍軍20年最恥辱開局
    切爾西客場0-3慘敗給曼城,穆裡尼奧追平自己在藍軍最慘失利的紀錄,299場3次單場輸3球,概率1%。切爾西近20年來,首次賽季開局3場比賽(包括社區盾)不勝。0-3,又是熟悉的比分,上賽季第37輪,切爾西在已經奪冠的情況下客場0-3敗給西布朗,大敗不會讓切爾西太過傷心;但這次潰敗,意味著穆裡尼奧追平自己在藍軍最慘失利的紀錄,切爾西近20年來,首次賽季開局3場比賽不勝(包括社區盾)。0-3脆敗,這是穆裡尼奧執教生涯少有的3球脆敗。
  • 臺北藍軍反美豬不給力,國民黨籍正副議長都未現身
    國民黨今天發動全臺22縣市議會連線同步召開記者會,展現藍軍反美豬美牛的氣勢。國民黨在臺北市有28席議員,議長陳錦祥、副議長葉林傳都是國民黨籍,但今天記者會只到了7位藍議員,正副議長都沒有現身。上午出席記者會的藍議員有陳重文、應曉薇、遊淑慧、徐巧芯、吳世正、張斯綱和王欣儀7人,痛批蔡英文當局開放美豬,枉顧民眾健康。而臺北市府也有參議王明理及衛生局食藥科陳怡婷科長陪同出席。
  • 雷達學術入門--脈衝雷達信號處理概述
    ,從MIMO通信到MIMO雷達,從OFDM通信到Multicarrier雷達,很多通信和雷達領域的前沿都在事實上的相互影響。基本原理如上圖所示,脈衝式雷達的基本工作流程,我們可以做如下闡述:雷達首先發射一個探測脈衝,脈衝信號到達目標後被目標反射至雷達端。這一回波中包含了目標距離、速度、角度等參數信息。雷達的任務是對回波進行處理提取出目標信息,從而對目標進行定位或跟蹤。
  • 軍用雷達的軍事作用及其分類方法介紹
    戰術技術性能 主要包括:雷達的最大作用距離,最小作用距離,方位角和仰角工作範圍,精確度,分辨力,數據率,反幹擾能力,生存能力,機動性、可靠性、維修性和環境適應性;以及雷達的工作體制,載波頻率,發射功率,信號形式,脈衝重複頻率,脈衝寬度,接收機靈敏度,天線的波束形狀和掃描方式,顯示器的形式和數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