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卷是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講演變而來的一種中國傳統說唱文學形式,也是佛教文化傳入中國的過程中被逐步世俗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流傳於甘肅省河西走廊地區的「河西寶卷」是國家級「非遺」項目,自敦煌變文、佛教俗講演變傳承而來,以「勸化」為手段,維護以「孝」為核心的社會道德體系和價值體系,最終形成了以「教化社會」為目的的寶卷文化生態系統。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講話和中辦、國辦《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精神和要求,進一步落實中宣部指示精神,宣傳推廣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以下簡稱大系出版工程),加強新時期我國民間文學理論研究、創作引導和人才培育,加大對「河西寶卷」的挖掘力度,做好文本整理編纂工作,為《中國民間文學大系》「說唱卷」的編纂和大系出版工程基礎資料資料庫建設提供翔實、準確的文本資料,9 月24日至27日,大系出版工程社會宣傳推廣活動「河西寶卷」田野調查活動在甘肅省武威市、金昌市開展。
中國民協理論研究處處長、大系出版工程編纂出版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錦強,甘肅省民協常務副主席、大系出版工程甘肅卷工作辦公室主任杜芳,大系出版工程編纂出版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禮敏,大系出版工程學術委員會顧問、基礎資料資料庫專家、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陶立璠,「民間說唱」專家組副組長、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原副主任、副編審、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常祥霖,「民間說唱」專家組成員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李永平和延安大學文學院教授孫宏亮等一行與當地專家學者共同參與,深入河西寶卷富集地進行調研。
武威古稱「涼州」,為河西四郡之一,地處古絲綢之路要衝,武威市涼州區、古浪縣、天祝縣是河西寶卷的重要流傳地。24日上午,在武威市古浪縣文化館,古浪縣河西寶卷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鍾長海等人向專家組念唱了《對趾寶卷》。
河西寶卷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鍾長海
古浪縣政協原副主席王吉孝利用業餘時間走鄉串戶地收集寶卷、民歌,整理了《救劫》《對趾》《白兔》等八十一部古浪寶卷,300餘首民歌老調
古浪縣政協原副主席王吉孝
涼州寶卷傳習所坐落於黃羊河畔,天梯山石窟旁。25日上午,調研組到達武威市涼州區張義鎮燈山村,在涼州寶卷傳習所中見到了河西寶卷的第四代傳承人李衛善和趙旭峰。他們帶著弟子李春蓮、李生梅等人一起念唱了古代寶卷《盜靈芝》和現代寶卷《搭溫棚》。調研組還專程到李衛善的父親,河西寶卷國家級傳承人李作柄老人的家中探望。李作柄已過耄耋之年,卻依然精神矍鑠。調研組專家與李作柄親切交談,並向他和李衛善、趙旭峰了解河西寶卷在涼州地區的傳承現狀、特點以及涼州大寶卷與小寶卷之間的區別等信息。
河西寶卷的第四代傳承人李衛善(左三)和趙旭峰(左四)與弟子一同念卷
調研組記錄念卷
河西寶卷國家級傳承人 李作柄
專家組探望李作柄
金昌市永昌縣的紅山窯、新城子兩地是河西寶卷重鎮。26日上午,在金昌市永昌縣新城子鎮新城子村河西寶卷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範積忠家中,專家與範積忠同坐炕頭,聽他與妻子和兒子範善龍念唱當地寶卷的丁郎尋父調、蓮花落調、哭五更調、太平歌調、茉莉花調、離情調、擔水調、織毛巾調等。
專家入村調研
專家聽範積忠及家人念卷
範積忠所藏卷本資料
範積忠和老伴兒
專題學術研討是大系宣傳推廣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考察分別於武威市和金昌市舉辦了兩場專題座談會。25日下午,武威市文化館館長、武威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武威市民協主席徐平林主持了武威站座談會。他向專家們介紹了武威的歷史文化背景,並指出武威民間文化的特點在於內容豐富、種類繁多、特色鮮明。武威市文化館非遺辦主任張曉從全市現有的非遺種類、已採取的傳承措施、非遺項目文化活動的開展情況和效果等方面匯報了武威市非遺的基本情況。
武威市文化館館長、武威市民協主席 徐平林
武威市文化館非遺辦主任、武威市民協副主席 張曉
武威市天梯山石窟管理處副研究館員、河西寶卷傳承人趙旭峰分享了他所梳理的涼州寶卷六代傳承譜系的成果,並總結了當下涼州寶卷傳承所面臨的問題。武威市文化館國家一級編劇嶽永進就寶卷為何在河西地區流行,寶卷唱詞的結構形式以及中國戲劇和寶卷的關係這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闡述。
武威市天梯山石窟管理處副研究館員、河西寶卷傳承人 趙旭峰
武威市文化館國家一級編劇 嶽永進
武威市涼州區文化館館員程勰認為,涼州寶卷中的古漢語詞彙保留較為完整,寶卷的內容也相對豐富,是珍貴的文化遺產。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慶振軒結合蘭州大學對河西寶卷的研究情況以及自己的研究方向談了本次調研中的重要收穫。
武威市涼州區文化館館員 程勰
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慶振軒
武威市文聯副主席 張銀山
武威站座談會合影
王錦強介紹了大系出版工程的立項背景、《大系》的文庫、資料庫建設及系列社會宣傳推廣活動的實施情況。他強調,對以民間文學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和發展應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編纂選本應立足民族風格,彰顯地域特色,傳播當代人文精神,重點選取傳承有序、活態樣式穩定、結構清晰、民族特色鮮明、有良好群眾基礎的文本;工程的實施過程也是推動地方民間文藝建設和民間文藝隊伍發展的過程,既要建設完整的網絡體系和隊伍體系,也要整合人民團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他建議,甘肅省及相關縣市加強協作,對河西寶卷進行系統論證,明確概念,達成共識,制定整體性保護和傳承規劃。
中國民協理論研究處處長、大系出版工程編纂出版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王錦強
27日下午,金昌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賈得梅主持了金昌站的座談會。金昌市民協主席肖永暉、永昌縣文化館副研究館員王君明分別匯報了市民協成立和工作情況以及永昌縣非遺的基本情況。
金昌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 賈得梅
金昌市民協主席 肖永暉
永昌縣文化館副研究館員 王君明
專家們就河西寶卷的存續現狀、所遇困難以及未來走向等方面的問題發表看法,形成了以下幾點共識:一,摸清家底。比如西北民族大學教授張天佑建議用口述筆錄的方式搶救性地記錄獨具地方特色的、目前只有存目卻未見文本的寶卷;河西學院文學院教授李貴生建議,應關注傳承人、地方非遺中心和文化館所掌握的文本資源情況。二,整合資源。陶立璠、李永平、孫宏亮等專家均看到了目前河西寶捲地域分類過細,各自為戰的問題,建議應從文化整體的視角看待河西寶卷,可通過設立論壇或者研究會等方式建立協作機制,加強交流合作,立足甘肅,放眼全國。三,加強理論研究。借地方寶卷研究表述中存在的個別偏差,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慶振軒引出了加強寶卷理論研究的話題。其餘專家紛紛附議,認為應立足學術界已有的寶卷研究成果和地方現有的寶卷研究實績,進一步深入探索,形成清晰、準確、權威的話語表述。針對河西寶卷未來的發展,專家們獻計獻策。常祥霖建議,要制定一系列科學管理的方式,要讓寶卷融入當代生活,堅持非遺的本真性和活態性。陶立璠建議河西寶卷的傳承應「抓兩頭,帶中間」,把老傳承人和娃娃抓住,把中間人吸引過來,不局限於傳承人「級別」的區分才更有利於壯大傳承隊伍。在總結了河西寶卷家庭傳承、網絡傳承、表演式傳承的三種模式後,張掖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河西學院民俗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員任積泉指出了河西寶卷在創作水平和傳承人所掌握的曲牌數量上的瓶頸。他認為,通過二維碼等現代科技手段記錄和展示寶卷念唱將有利於寶卷的傳承和發展。
與會專家
張禮敏介紹了大系出版工程的實施背景並強調了工程的重大意義。通過介紹《大系》資料庫的工作流程,他指出了各地在提交寶卷等民間文學資料時應注意的幾點問題。針對《大系》文庫的編纂,他強調,既要符合國家出版標準,也要儘可能地保存民間文學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信息;為此,編委會在卷本設置、具體選篇以及方言的處理上要特別注意,建議通過與專家和編輯的即時聯絡以及召開階段性工作研討會的形式,建立通暢的溝通協作機制,保障《大系》編纂的質量與進度。
大系出版工程編纂出版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張禮敏
杜芳肯定了金昌市民協目前所取得的顯著工作成果,並針對目前甘肅省《大系》編纂工作的布局提出建議,希望金昌市民協能夠加強學術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吸納專家學者參與,團結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共同做好《大系》編纂。
甘肅省民協常務副主席、大系出版工程甘肅卷工作辦公室主任 杜芳
金昌站座談會現場
此次活動是對「河西寶卷」當代傳承現狀、文化生態的一次全方位的調研。除了到傳承人家中和傳習所深入了解寶卷的活態傳承情況,調研組還到武威市涼州區文化館、古浪縣文化館、金昌市博物館、焦家莊民俗博物館、永昌縣博物館、金昌市民協民間文藝工作室參觀考察,掌握了河西寶卷產生的地理背景、演變脈絡、社會文化空間等信息。通過觀看圖片、視頻和現場展演等多種方式,古浪老調、涼州賢孝、涼州木偶戲、涼州皮影戲、涼州半臺戲、永昌節子舞、永昌賢孝、永昌曲子、金昌木偶戲等姊妹藝術所呈現給調研組的,是河西走廊民間文藝多元共生的局面。
古浪老調
涼州皮影戲
永昌節子舞
金昌木偶戲
調研組還收集到了《涼州寶卷精選》《永昌寶卷》(上下兩冊)《永昌民間俗曲精選》等文本和音視頻資料,將進一步豐富大系出版工程基礎資料資料庫的民間文學信息存量。
武威市民協、武威市涼州區文化館向大系出版工程編纂出版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贈送寶卷資料
調研組在永昌縣文化館收集資料
大系出版工程社會宣傳推廣活動「河西寶卷」田野調查活動由大系出版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民協、甘肅省民協主辦,具體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9月24日至27日的調研由大系出版工程編纂出版工作委員會、武威市文聯、金昌市文聯承辦,武威市民協、金昌市民協協辦。第二階段的調研將於10月9日至14日在甘肅省嘉峪關市、酒泉市和張掖市開展。
(攝影:張禮敏、覃亦、張浩)
來源: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
原標題:《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社會宣傳推廣活動「河西寶卷」田野調查活動在甘肅武威、金昌舉辦》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