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9 22: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寫在前面
庫倫旗2020年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啟動啦!
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提高全民思想文化素質,在全社會倡導多讀書、讀好書的文明風尚,為我旗經濟社會發展積蓄精神力量,經研究,決定在全旗範圍內,開展「我為你推薦一本好書」系列活動。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以此為契機開展「我為你推薦一本好書」全民閱讀推進月活動。各部門單位即日起組織全體幹部職工每人閱讀一本好書,並寫一篇讀後感。截止到4月30日,各蘇木鄉鎮、社區服務中心、各學校每個單位至少上交10篇讀後感,其餘各單位至少上交2篇讀後感,蒙漢文兩種文字均可。徵集作品經評委組評選後,由「印象庫倫」微信公眾平臺展播優秀原創作品。宣傳部將為對優秀原創作品的作者及先進集體進行表彰。今天推出「全民閱讀推進月」活動第八篇優秀作品。
《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選》讀後感
芥川龍之介是我在上大學時,通過日本文學史的課程第一次接觸就被其獨特的寫作風格深深吸引並著迷的第一位日本大家。他是日本《新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時代不安的象徵、是夏目漱石的入門弟子、,是日本現代文學的終結,而日本文學最高獎「芥川獎」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他的作品《羅生門》、《橘子》、《竹林中》對於我們中國讀者來說並不陌生,而真正讓他站穩日本文壇的佳作是魯迅先生曾經翻譯過的《鼻子》。縱觀他的作品,時時處處都在用文學詮釋著人生價值,詮釋著人性的微妙性和複雜性。他用文學包容了人性的美與醜、善與惡,我們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他作品的基本特徵就是用諷刺、嘲笑、有趣的風格來反映現實,解釋人生。而他對人生和社會產生的懷疑主義無不跟他的親生經歷有關。
畢業於東京大學的芥川龍之介,出生在東京一個每況日下,世世代代為下士官的家庭。自他出生八個月後就瘋掉的母親給他的人生留下了永不泯滅的記憶、侍奉德川將軍家茶道的養父培養了他的文學修養和藝術氣質、讀書時父親事業的失敗和生活重擔的壓力給他造成了嚴重的神經衰弱、在舊道德重壓下短暫的初戀因人為幹擾失敗告終……這些對他的人生和文學觀留下了極大的陰影帶來了漠然的不安,導致在1927年7月吞服大量安眠藥結束了自己年僅35歲的生命。
芥川龍之介的作品是以20世紀初的日本為背景的。隨著日本逐漸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在人們的思想領域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越來越突出,人與人之間的自私和冷酷、與人為惡的社會心理成為了當時日本社會的一大問題。作為芥川龍之介的代表作品《鼻子》是一篇借歷史題材來影射資本主義社會醜惡現實的小說,作品雖不長但結構嚴謹,通俗幽默,諷刺滑稽。它講述的是一個有著五六寸長鼻子的內供和尚禪智,因為鼻子給他帶來嘲笑傷其自尊,於是嘗試將鼻子變短並成功,但卻遭到更明顯的敵意和嘲笑,最後鼻子回到原樣,另其恢復神清氣爽的故事。全文將「我可以同情你的不幸,但我更希望你不幸」體現的淋漓盡致。主人公禪智本應是一個四大皆空看淡萬物的得道高僧,他有著「長有五六寸,從上唇的上面直拖到下頦下面的粗細一樣,像香腸一樣的鼻子」這讓他很是苦惱,但他苦惱的並不是長鼻子帶來的不便,而是被這樣的鼻子傷到的自尊心。這種身份和形象的反差形成了強烈的諷刺。在捍衛自尊心時, 儘管他在人前裝做若無其事,企圖維護自己超凡脫俗的高僧形象,可還是會被世俗的眼光所困住,他會自卑、會不自信,他會觀察別人,尋遍典籍,得知蜀國的劉備長耳垂肩時就用奇人異象來安慰自己。他暗地裡想盡辦法使鼻子變短,嘗試各種偏方,只因他用別人的眼光審視自己,讓自己的自尊心掌握在他人手中。
當鼻子治好時,他因擺脫了容貌缺陷和不幸而高興的像花幾年時間抄寫完《法華經》一樣,然而傍觀者的反應卻是荒誕而不可理喻的,他們不但沒有替禪智高興,反而無一例外更為露骨的嘲諷他,這讓禪智感到不安和困惑,變短的鼻子都算不上暫時滿足了他的虛榮心,他就這樣讓別人隨意的把玩和蹂躪著他的自尊心,他用別人的眼光審視自己,不進行反抗只是盲從,這也進一步助長了旁觀者的利己主義。因此對他來說殘疾的不是鼻子而是他的內心。惶惶不安中終於發生了奇蹟,禪智的鼻子又長回原來的樣子,這讓他又像鼻子變短時那樣心情舒暢。可是變長的鼻子會不會再次被別人嘲笑呢?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中共庫倫旗委黨校 娜荷芽
名人名言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餘秋雨
寫在最後
各單位將讀後感發至庫倫旗委宣傳部文藝組郵箱:klqwxcbwyz@126.com,標題格式為「全民閱讀讀後感+作者姓名+單位+聯繫方式」。蒙文作品字體要求用方正和蒙科立,其他字體均不可。
聯繫人:徐帥 18504752198
白花 15849551526
來源:文明庫倫
親,這裡戳一下
原標題:《【全民閱讀推進月】《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選》讀後感||作者:娜荷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