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磁化後的自來水不再形成三氯甲烷致癌物了!

2021-02-23 百姓健康生活常識

通常自來水中氯是以游離氯存在的,有很大的活性,具有殺滅細菌、病毒的作用,但與水並不起化學作用。水經過強磁場處理後,水獲得了能量、激活了水,改變了水的一系列理化性質。那麼在水中的其它物質,包括氯在內,也同樣獲得了能量,也相應被激活,相應改變了原有的性質。所以經強磁化處理過的水和餘氯都被激活了,它們原來不起化學反應的,現在起化學作用了,氯和水反應生成了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又分解為鹽酸和新生態氧。這個新生態氧有極強的氧化作用可以殺菌、消毒、滅藻,而鹽酸電離後生成了氯離子和氫離子。原來游離氯極易與有機物生成三氯甲烷,現在變成氯離子之後,又極易與水中的鉀、納、鈣、鎂離子結合而成鉀鹽、鈉鹽、鈣鹽和鎂鹽,這就是磁化水的神奇所在。一個本來棘手的難題被化解了。

如何走出磁化水器加裝過濾裝置的誤區?
一、不可一味的追求水的口感。現在有的商家,並沒有真正掌握生產磁化水的技術,而用過濾裝置產生的水去誤導消費者,用口感和餘氯做文章。其實大多數國家的自來水都是通過氯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適量的氯對人體並沒有害處,有危害的是含氯水在加熱過程中產生的三氯甲烷。水被磁化後,由於改變了水的活性,餘氯也被激活,加熱後轉變成對人體無害的鉀鹽、鈉鹽、鎂鹽和新生態氧,這也是磁化的神奇所在。
二、磁化水的產生也並不是釹鐵硼磁場越強就越好。這也是很多消費者容易走入商家誤導的原因,經科學研究磁場要在特定範圍,而釹鐵硼每個點位上磁強度都有嚴格要求,否則水雖被磁化,但是達不到對人體的生化作用,也起不到健康作用了。
三、鑑於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管網自來水都符合居民飲用水標準,因此專家建議,要喝真正的磁化水最好不要安裝過濾裝置。因為磁化水對人體帶來健康的原因是水被磁化的效果,而不是過濾的作用。
四、 註:如遇個別水質比較差的地區,可以考慮安裝專家建議的過濾裝置。

還在等什麼?快快加入我們把


相關焦點

  • 方太磁化恆溫熱水器:比起飲用水,我們更關心你的沐浴水!
    過去,家家戶戶都是直接燒自來水飲用,但這種不潔淨的水燒開後,水中的一些重金屬、有機物在高溫環境中會形成一層層的「膜」漂浮在上面,讓人難以下咽,且常伴有二次供水過程中因清洗、消毒不到位所致的異味。更嚴重的是,水在燒開的過程中,水中殘留的餘氯還會不經意之間與水中的有機物結合,生成三氯甲烷,而三氯甲烷是致癌物,對人體很不利。
  • 警惕 多種飲用水致癌物超標
    昨天,國家質檢總局在官方網站公布對瓶(桶)裝飲用水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18種飲用水產品質量不過關上黑榜,哈藥「純中純」弱鹼性飲用水、「景友」鄂爾多斯天然沙漠水被檢出潛在致癌物溴酸鹽超標。  據悉,溴酸鹽在國際上被認定為潛在致癌物,它是礦泉水或山泉水等天然水源在經過臭氧消毒後生成的副產品。
  • 自來水餘氯加熱會致癌是真的?
    新聞背景:微信朋友圈有篇轉發量頗高的文章題為《自來水餘氯(漂白粉)的危害有多大?你全家喝的水安全嗎?》文中稱,為防止水中細菌病毒,自來水會加氯,也就是漂白粉,但氯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尤其是把自來水燒開了喝更可怕更不安全,氯受熱後與水中有機腐質產生三氯甲烷等致癌物質,長期飲用含餘氯的水會致癌。
  • 自來水裡面為什麼有餘氯?我們應該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家裡的自來水裡面多多少少都含有餘氯,這些餘氯的來源主要是自來水廠用氯氣溶於水後進行殺菌。那麼餘氯對身體不利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防備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自來水裡面為什麼要添加氯氣?
  • 為什麼那麼多老年人相信磁化淨水器 磁化效果是真是假?
    為什麼那麼多老年人相信磁化淨水器 磁化效果是真是假?    慧聰淨水網磁化淨水器,似乎是一個神乎其玄的東西,標榜了很多功用,確實讓不少中老年人為之掏了腰包。不少人用了之後都覺得身體更好了,原來糖尿病吃4片藥現在只要吃3片就管用了,甚至連洗東西都能讓東西更發亮了!然而磁化淨水器真的科學合理嗎?是好產品還是騙局呢?
  • 讓人疑「氯」重重的自來水
    即便以一天飲用6升水來計算,只要是正規操作消毒後的自來水,合計的餘氯含量都要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對人體有害的含量,也就是說,國家飲用水標準的安全要求更高。  疑問二:  副產物三氯甲烷對人體有害嗎  網上流言:  氯受熱後,與水中有機腐質產生三氯甲烷等致癌物質。
  • 我們喝的自來水安全嗎? 專家釋疑:加氯殺菌有國家標準
    「自來水中含有餘氯,用來洗漱都不安全,餘氯會和有機物合成出三氯甲烷,會致癌……」日前,泉州多位市民受邀參加某品牌淨水器新品體驗會,銷售人員通過做「實驗」來說明自來水中存在的餘氯和三氯甲烷對人體有害,以此引導市民購買淨水器,引發市民的質疑。  其實,關於自來水餘氯的各種流言並非第一次出現,多是某些淨水品牌為了營銷目的而給市民傳遞的「自來水恐慌」。
  • 為什麼還要加到水裡?看了才明白
    那為什麼還要添加到飲用水裡呢?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氯氣可以導致癌症高機率發生。由於氯氣相對比其他消毒劑經濟便宜,成本低廉,容易獲得,管理省事,現代許多大型自來水水廠依然沿用液氯進行消毒。    但是,歐美發達國家研究發現,水中有機物等雜質清除率不高的話,很容易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甚至二惡因等等致癌物質。
  • 我們為什麼要把自來水中的氯氣去除呢?
    【慧聰淨水網】 為什麼要在自來水中加入氯氣?     我們每天喝的自來水裡面都是摻有氯氣的,那為什麼要在自來水中加入氯氣的呢?     消毒!     自來水在水管裡殺毒其實有很多種選擇的,但是用氯氣為自來水殺毒已經有100多年歷史,綜合其殺毒效果、製造成本,目前還沒有能夠替代氯氣殺毒的。氯氣殺毒,幾乎不產生有害物質,而且製造成本低,殺毒效果好,能有效的除去自來水中的病菌及其它有害物質。     為什麼飲用前要將氯氣過濾出來?
  • 為什麼自來水中需要加氯? 自來水加蓋蒸食物易致癌是真的嗎?
    為什麼自來水中需要加氯? 自來水加蓋蒸食物易致癌是真的嗎?時間:2017-06-09 13:43   來源:真相問答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自來水中需要加氯? 自來水加蓋蒸食物易致癌是真的嗎?
  • 磁化後的機件為什麼要退磁?怎樣退磁?
    第三個,在反覆磁化中有剩磁和磁滯損失。鐵磁材料可分成以下三類。第一類,軟磁性材料。這類材料具有磁導率大和磁滯損失小的特點,它的磁滯回線狹窄而陡峭,矯頑磁力小,比較容易磁化,但同時它也容易退磁,所以適用於反覆磁化的場合。常用軟磁性材料有鑄鋼和矽鋼片等等。
  • 西安自來水不合格?網友們怎麼看?為何水質報告突然不見了?
    這也說明西安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確實想把西安的自來水水質監測好,以確保民眾能喝上達標水、放心水、健康水。但是,筆者不得不說的是,在這次抽檢中,3處不合格,基本是因為游離氯不達標以及三氯甲烷超標。網友會問了,游離氯是什麼東西?三氯甲烷聽起來像是高中有機化學裡的,怎麼它有什麼不好的嗎?
  • 明知氯氣有害,為什麼還要拼命往水裡加?該如何應對餘氯?這篇講得最透徹!
    我們也知道自來水裡一般都會用氯氣消毒。氯氣對人體的危害究竟有多大?為什麼明知氯氣有害還要添加到飲用水裡?該如何破解水中的餘氯?淨水器管用嗎? 自來水裡面為什麼要添加氯氣?把水燒開能除去自來水中的氯嗎?把水燒開能除去自來水中的氯嗎?答案是不能。雖然自來水中的餘氯在進入用戶家時,含量很低,但仍然是有的,而氯受熱後與水中有機腐質產生三氯甲烷等致癌物質,三氯甲烷將在自來水增加3~4倍。
  • 自來水裡加氯消毒的危害是什麼?如何規避這種危害?
    我們嶗泉淨水器的一個代理商,四川內江的邱經理,做事比較認真、較真,他認真的做了各種實驗,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從自來水中接的水,放置幾個小時後,餘氯基本沒有了。 燒開放置一晚上,早上測試,餘氯還是存在。
  • 警惕自來水中餘氯對人體的危害!
    據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報導,11月18日,濟南的網絡上出現了一則「疫情特殊時期,自來水加大氯氣注入,靜置兩小時才能用」的消息。類似這樣的言論,此前在北京、武漢、重慶、杭州、鄭州、福州、溫州、瀘州等十幾個城市均出現過。
  • 生意社:三月份國內三氯甲烷市場持續上行
    據生意社監測顯示,三月份山東地區三氯甲烷價格持續走高,月初山東地區三氯甲烷企業多報價2630元/噸,月末均價在3216元/噸左右,月內大幅上漲22.31%。  二、原因分析  產品原因:由於山東地區三氯甲烷企業檢修降負及庫存低位,加之下遊r22製冷劑市場對三氯甲烷需求平穩,導致山東地區三氯甲烷現貨供給偏緊,企業持續上調報價。
  • 磁疇和磁化的關係
    鐵磁性物質是一種在外部磁場的作用下被磁化後,即使外部磁場消失,依然能保持其磁化的狀態具有磁性的物質,鐵磁性物質的基本特徵是物質內部存在自發磁化和磁疇結構。(磁化)前對外是不顯示磁性的,這是由於在居裡溫度以下,大塊鐵磁晶體中會形成磁疇結構,每個磁疇內部自發磁化是均勻一致的,但不同磁疇之間自發磁化方向不同,磁矩相互抵消,矢量和為零,因此宏觀上鐵磁體並不顯示磁性。
  • 名創優品指甲油致癌物超標1400倍 2020名創優品上市投資前景預測
    名創優品指甲油致癌物超標1400倍。9月23日,上海藥品監管局發布《2020年第1期化妝品監督抽檢質量公告》。其中名創優品一款可剝指甲油檢出三氯甲烷含量高達589.449μg/g,按國家規定三氯甲烷含量不得超過0.40μg/g,而該商品的含量是國家標準限值的1400多倍。此次檢測後,名創優品申請復檢之後仍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26日,涉事店鋪店長告訴@時間視頻 ,這些不合格商品去年被抽檢,責任在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