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是我國特有的珍貴經濟乾果樹種。香榧全身是寶,食用味美,藥用驅蟲、助消化、健筋骨,油用可降低血脂膽固醇,材用是家具、雕刻、建築優良材料。香榧樹形優美,是良好的觀賞樹種。香榧集果用、油用、藥用、綠化、觀賞等多種價值於一身,具有很高經濟、生態效益。
香榧古稱玉山榧、蜂兒榧,也稱中國榧,又稱細榧,屬於裸子植物紅豆杉科榧屬常綠喬木,為第三紀孑遺植物。香榧樹主要生長在我國南方較為溼潤的地區,遍及浙、閩、皖、贛、蘇、湘、鄂、黔等省。香榧由實生榧樹中優良變異類型或優株經過人工嫁接無性繁殖栽培而成,是原產我國5種榧樹中栽培利用歷史最久、分布最廣、經濟價值最高的一種,也是世界榧屬植物中最重要的一種,屬於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我國香榧種植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幾千年前。2000多年前的《爾雅》,是迄今為止最早有關香榧記載的書籍,書中寫道:「結實大小如棗,其核長於橄欖,核有尖者不尖者,無稜而殼薄,其仁黃白色可生啖。」描述了香榧的外形特徵及可食用性。蘇軾《物類相感志》中對榧樹的生物學特性、榧子的利用價值及榧子的加工、食用方法等均有記載,特別是對香榧的祖先——玉山榧的推廣作出了貢獻。
圖為香榧枝葉與果實
香榧營養價值很高。其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有助消化、美容及保健等作用。香榧種子中含有豐富的油脂、胺基酸、蛋白質、礦物元素及維生素;其油脂中含有8種脂肪酸,以亞油酸、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其含量佔脂肪酸總量的78.89%,是促進消化和降低膽固醇的高級食用油;香榧的蛋白質含量比較豐富,種仁中含有17中胺基酸,其中7種是人體必需胺基酸,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種仁中包含了鈣、鉀、鎂、鐵、錳、鉻、鋅、銅、鎳、氟、硒等礦物元素;香榧種仁中含有5種維生素,煙酸、葉酸、維生素D3含量極其豐富,古藥書稱其有「助筋骨」功效;種子提取物也可以製作化妝品,香榧樹皮含單寧3%-6%,可提制工業用栲膠。
香榧還有良好的藥用價值。三國時魏人吳普著的《神農本草》、南北朝時陶弘景著的《名醫別錄》中,記載了榧樹種子的藥用價值。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對榧子的藥用價值和療效也有翔實記載。香榧子性味甘平,入藥具有殺蟲、消積、潤燥的功效。香榧子油對動脈粥樣硬化有顯著的預防作用,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防治中風和老年痴呆;食用香榧種仁能有效地驅除腸道中絛蟲、鉤蟲、蟯蟲、蛔蟲、薑片蟲等各種寄生蟲,其有殺蟲而不傷人的特點,是天然驅蟲食品;同時,還能增進智力發育、細胞再生,促進生長發育,增強視力,消除口腔炎症,降低血壓,防治偏頭痛,防治「糙皮病」。
香榧假種皮中含有抗癌物質紫杉醇。研究發現,香榧樹體中分離出的內生真菌中具有抗病活性的比例達57.1%。這些抗病菌活性的內生真菌主要分布於青黴素、鐮孢菌屬等18個屬種。香榧中分離出具抗腫瘤活性菌株佔總內生真菌株數的8.6%。這些發現對新藥的開發和香榧抗病生理研究均有重要意義。現代醫學臨床證實,香榧對治療痔瘡、小兒遺尿症也有一定的裨益。
香榧樹生長緩慢,木材比重大、易乾燥、紋理緻密、少開裂、耐腐耐溼、容易切削、油漆膠性良好,是優良的材用原料。我國古代就作為上等家具用材,可作樁柱、造船、鉛筆桿、算盤珠、棋子、雕刻等用材。
自古至今,香榧都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作為乾果中的珍品,香榧向來被作為宴席上的上乘佳果之一,早在宋代,就將其加工成椒鹽香榧、糖球香榧、香榧酥等,並被列為朝廷貢品。
香榧樹四季常綠、樹形優美,有良好的生態、觀賞價值,是重要的觀賞樹種。
香榧雄花
千年來,香榧也被賦予了美好的寓意,象徵著長壽和生活的美好。相傳越王勾踐在諸暨國時,曾就如何打開香榧考過西施與鄭旦。結果,西施找到了香榧殼上兩個突兀點,用手指微微一按,香榧殼就裂開了,後來人們就把香榧眼叫作西施眼。由於按住榧的兩隻眼睛翻開香榧時,會發出清脆的響聲,所以老庶民也俗稱「打榧子」。
清代詩人陳遹聲的《亭栽鍾嶺榧》寫道:「讀易松棚下,棚棚五色瓜;亭栽鍾嶺榧,家織浣溪紗。病後僮鋤藥,花前妾煮茶;團圞兒女坐,故事說京華。」詩中能感受到榧樹下恬靜的田園生活和天倫之樂的美好。現代詩人蔡世英的《榧鄉憶遊》:「秋高榧熟,愛累累枝頭,飛香凝綠。山裡清風爽籟,吐芳流馥。」畫從詩中來,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香榧的味美也引來了無數文人墨士的讚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現代詩人周汝沆《吃香榧叫苦·七絕》說:「其一 久疏鄉味二十年,郵包遞到喜開顏;可恨殘牙軟無力,細細咯嘣香復甜。」「其二 郵包遞到是新春,遠贈鄉味情更深;兒孫嚷嚷歷齒牙,爭謝舅氏愛外甥。」從靈動的詩句中品嘗到了香榧的味美香甜和濃濃的親情。
宋代詩人僧善權留下的《榧湯詩》「久厭玉山果,初嘗新榧湯。榧肉和以生蜜,水腦作湯奇絕」用一個「厭」字表達了對香榧的深情地喜愛,從詩中鮮美香榧湯撲面而來,給人無限美好遐想。
蘇東坡的詩中寫道:「彼美玉山果,粲為金盤實。瘴霧奉佳客。客行何以贈,一語當加璧。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澤。驅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原君如此木,凜凜傲霜雪。斫為君倚幾,滑淨不容削。」詩中講述了香榧果實的珍貴、生長立地條件的險峻、四季常綠的特徵、傲然風雪的氣概及其藥用、材用價值。
香榧乾果產品
香榧栽培難,生長慢。正常生長的榧樹結的果實是不適合食用的,需要人工嫁接,嫁接之後的樹苗一般要10年左右才會掛果。它的果實的生長周期也很長,每年4月中下旬開花授粉,次年8月底至9月中旬種子成熟,從果實長出來到結果,跨越兩個年度,歷時17個月之久。在香榧樹上經常會看到新生幼果和成熟果子齊聚一堂的奇特景象,通常稱之為「二代果」,這是裸子植物的共同特徵。
正宗的香榧品種主要產自浙江諸暨、紹興、嵊州、東陽、磐安等地區,此五地有千年以上的嫁接香榧古樹27株,百年以上嫁接香榧古樹64252株,其中最大的嫁接香榧樹齡超過1500年,此五地香榧古樹數量之多、形態之美、壽命之長、經濟效益之高,堪稱華夏一絕。其中「楓橋香榧」和「嵊州香榧」獲批國家地理標誌商標。
香榧乾果
香榧樹壽命長。在會稽山地區,有「壽星樹」「長壽樹」「千年聖果」「搖錢樹」等美稱。「千年香榧九州珍,佳果丰姿兩絕倫;疊翠成雲神異境,傲霜鬥雪歲寒心。飄香果熟閨中玉,採榧人懸燕子身;兩代相親父子樹,一方產業一方人。」可見香榧樹壽命極長,經濟壽命可達數百年乃至數千年。
浙江會稽山區香榧產量90%來自50年至數百年生的大樹,500-1200年生的香榧大樹仍結實纍纍,300-500年生株產200公斤以上果實的大樹隨處可見。
種植香榧一旦投產,長期得益,可以說是一代栽樹,福澤代代。至今民間流傳著「香榧熟、衣食足」的諺語,可見香榧是產區林農的重要經濟來源。現今浙江富陽、麗水等很多地區農民利用房前屋後、山邊地頭,見縫插綠,種植香榧樹,作為「養老樹」。
香榧幼苗抗逆性很差,幼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很低,即使種植成活後也還會有不斷死亡的危險,種植成本相當高。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專家經過長期探索,在香榧資源篩選、造林技術、種苗培育等方面作出奠基性的工作。他們選育的優良品種在東陽等地建立了規範採穗圃,為香榧規模化經營特別是跨區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作者 葉淑媛 碩士,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木本油料育種與培育研究組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經濟林培育。編輯 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