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科普|中國藥用植物 - 《本草綱目》

2020-12-01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刊印成書是在中國明代萬曆二十四(1596)年,作者是李時珍(1518 - 1593),他在生命晚期還在病榻上親自校勘書稿,最後全部刊印成書他生前未能看到。這是一部對人類生存發展、健康幸福作出突出貢獻的醫藥學巨著,在世界醫藥學領域影響深遠。這部著作是李時珍畢生心血的結晶,也包含著他子孫和學生的辛勤工作。為保證內容翔實可靠,他親自考察,行程萬裡,博覽群書,辨疑勘誤,該書總計引用古籍超 800 部,收載藥物 1892 種,同時還有藥物插圖 1000 餘幅,藥方 10000 餘個,不僅為中國藥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對世界醫藥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家喻戶曉。出版後還被譯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鮮等 10 餘種文字在國外出版,廣泛傳播,被達爾文稱為 「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2011 年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本文帶您了解《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書名《本草綱目》是什麼意思?書裡寫了什麼?又因何而偉大?

作者簡介

李時珍,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 「文林郎」。

自 1565 年起,李時珍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藥工、捕蛇者等為師,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 27 個寒暑,三易其稿,完成了 192 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

李時珍畫像

書名為什麼叫《本草綱目》?

「本草」 --自古以來,人們用來治療疾病的藥物有很多,包括了植物、動物和礦物,其中以植物裡的根類、草類最多,在古漢語裡,「本」 是 「根」 的意思,所以古人就用 「本草」 二字來代表藥物。

「綱目」 --「綱」 的原意指漁網上提網的總繩,「目」 是漁網上的網眼,抓住了總繩,就能控制好網眼,所以古人常用 「綱舉目張」 來形容做事能抓住關鍵、條理分明,並把綱目的概念用到書籍撰寫上,形成了 「綱目體」,成為中國志書編纂的一種傳統形式。具體結構是先設總綱,或稱大類,各綱之下再設細目,目以綱舉,以綱統目,目下再設子目。

所以 「本草綱目」 的字面意思就是以綱目體例撰寫的藥物書籍。王世貞為《本草綱目》寫的序言中說得更明白:「每藥標正名為綱,附釋名為目」。所謂目隨綱舉,因此叫作《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寫了什麼?

《本草綱目》共計 52 卷,本質上是以綱目體例撰寫的藥物學大辭典。

第一、二卷為 「序例」,內容主要為中醫理解藥物的性能,使用原則和方法。是以《神農本草經》中的理論內容為基礎,追加不同時代學者及他本人的觀點,再將後世發揮的其他理論加入。

第三、四卷為 「百病主治」,以病名為綱,以辨證用藥為目,把藥物按其性能和主治進行分類,為醫者臨床辨證選藥提供了方便,同時也體現了辨證論治的精神。

第五卷至五十二卷:逐一介紹共計 1892 味藥材。

每味藥材分別記錄如下內容:

【釋名】羅列各種異名,解釋名字的由來

【集解】描述形態、產地、栽培、採集時間與方法

【辯疑】【正誤】糾正前人的錯誤

【修治】如何炮製和保存藥物

【氣味】藥物的性質

【主治】列舉能醫治的主要病症

【發明】闡明治病機理,記述前人及自己的用藥心得

【附方】介紹怎麼用,輯錄以該藥物為主的各種驗方

【附錄】形態上或藥效上相近而卻不能確認的藥物

《本草綱目》因何偉大?

《本草綱目》之前重要的本草學著作:

*《神農本草經》:中國古代本草的核心著作,載藥 365 種。

*《本草經集注》:總結漢朝至魏晉時期本草知識的書籍,載藥 730 種。

*《唐本草》:世界第一部由國家頒布的用藥法典,首次出現藥圖,載藥 884 種。

*《本草拾遺》:唐代一部以不厭詳悉、廣泛收集為特色的書,載藥 1576 種。

*《開寶本草》:宋代官修本草,為我國第一部雕版印刷的本草書籍,載藥 963 種。

*《嘉佑補註本草》:宋代官修本草,載藥 1082 種。

*《圖經本草》:作為《嘉佑補註本草》的補充,匯集各地所產藥圖而成,為我國第一部雕版印刷的藥物圖譜,載藥 635 種,繪圖 933 幅。

*《證類本草》:宋徽宗時期,載藥 1558 種。

在《本草綱目》還未出現時,由北宋民間醫生唐慎微撰寫的《證類本草》已經在中國流行了 500 年。《證類本草》創造性地採用了方藥對照和圖文對照的形式,不僅將宋代官修本草著作進行了合併,並且輯錄了大量宋代以前的重要醫藥著作,被宋朝政府修訂成為了國家級的用藥法典。李時珍稱讚:「使諸家本草及各藥單方,垂之千古,不致淪沒者,皆其功也」。並將其作為《本草綱目》的寫作藍本,也成為《本草綱目》成就偉大需要超越的著作。

偉大的原因1:看清古今,定位未來,廣泛收羅

古代大部分本草著作都傾向於只收錄經典、常用的藥物知識,不收錄偏僻、少用的知識,而李時珍卻認為都應該收錄,因為看問題不應該僅限於當時,還要看過去和未來,現在用的藥物古代並不一定用,未來不一定還繼續用,現在偏僻的藥,未來就也可能成為重要的藥。所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用的書籍不僅包括了 276 部古代的本草書籍,還對 591 部非藥物書籍的內容也進行了儘量的核查引用,其中 440 部都是李時珍首次引用,新增加藥物 347 種,字數更是遠超了《證類本草》。

《本草綱目》還不僅是一部藥物書籍,也是一部博物書籍,內有天文學、地理學、史學、礦物學、生物學、化學等內容。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難怪被達爾文稱為 「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三七是最好的見證

在明朝末期,三七剛剛被人們發現可用於軍人創傷的恢復,按照其他著作的慣例是不會被收錄的,但李時珍按照自己的原則,把三七收錄到了《本草綱目》中。他並不知道在 500 年後的今天,三七已經成為了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藥物。這充分說明了《本草綱目》在撰寫時廣泛收羅的正確性。

偉大的原因2:敢於說出自己的觀點

《證類本草》嚴格摘錄其他書籍的內容,並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卻對內容沒有任何闡述,更沒有自己的觀點。《本草綱目》卻不同,李時珍在書中說出了自己的原則:「復者芟之,闕者輯之,訛者繩之」。意思就是要將重複的刪去,缺少的補充,錯誤的改正。敢於把自己經過分析得到的觀點寫進去,還介紹了很多自己及父親治病用藥的經驗。

挑戰權威人士

東晉有名的道家學派高人葛洪,在《抱樸子》中說吃了水銀可以成仙,把蜘蛛和其他幾種藥一起吃了,人就能站在水上不會掉下去。李時珍敢於說出這些內容「不足信」。

不迷信經典

《神農本草經》上將澤瀉列為上品,認為長期吃可以讓身體輕,能在水上走。陶弘景、蘇頌都認同,但李時珍認為 「安有此神功耶?其謬可知」。

狗脊是一種具有鎮痛、利尿及強壯功能的蕨類藥用植物,古人往往分不清與菝葜、萆薢的來源。李時珍從植物特徵分析,認為狗脊 「似大葉蕨,比貫眾葉有齒」,與陶弘景所說莖上帶刺,葉圓形的百合科植物不同。

偉大的原因3:創新分類方法,解決難題

難題--藥物太多,前人的分類方法存在不足,難以參照。

古代大部分本草書籍都是混合使用三品分類法、自然屬性分類法和功效分類法。《證類本草》就是這樣,把藥物按照來源屬性分成了 10 部後,由於草類太多,又把草類分為上、中、下三類。對於最末級的藥物的排序,主要是按照醫生的使用習慣,用得多的排到前面。然而,由於劃分的類別較少,難以概括所有的同類藥物,導致很多歸類不正確,比如雨水和灶心土等被歸到了玉石類,蛇、龜等爬行動物被歸入了蟲魚類。並且,過去這些方法不管怎麼組合,相鄰兩個藥物之間都沒有聯繫。

三品分類法: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把藥物按照有毒與否,能否久服,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多為補養藥,可以長期吃;中品多為驅邪治病,兼有補養作用,有的有毒,有的無毒,斟酌其宜;下品多屬攻邪治病之藥,毒性較大,多用於急症,不可久服。

自然屬性分類法:是按照藥物來源屬性進行分類,最早見於魏晉時期的《吳普本草》,把藥物分為六類。發展至《證類本草》中,人們已總結出了十類自然屬性的藥物,包括玉石、草、木、人、獸、禽、蟲魚、果、米谷、菜。這顯然在藥物越來越多時,更有利於查找。

功效分類法:是按照藥物主要治療什麼病症進行分類。

《本草綱目》解決難題的辦法:

--物以類聚、目隨綱舉、析族區類

將 1892 種藥物歸入了 16 部 60 類中,分類遠多於《證類本草》中的 10 部 30 類。比如數量較多的草部,分為了山草、芳草、溼草、毒草等 10 類,人們容易從類別名稱就可以大致了解藥物的生長特性,比如芳草就是指具有芳香氣味的本草。

除了更多的分類,順序的變化更是創舉,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從植物到動物,從低等動物最終到高等動物 「人」 ,這一順序和近現代的生物分類方法不謀而合。

水、火、土、金石——無機物

草、谷、菜、果、木——植物

蟲、鱗、介、禽、獸、人——動物

在最末級的藥物排序處理上,李時珍開創性的提出了 「析族區類」 的分類原則,按照他認為具有相似屬性的物种放到一起,比如將菊花、艾葉和青蒿排列在相近的位置,將同樣會流出汁液的大戟、澤漆、甘遂和續隨子排到一起,經過現代植物分類學證實,這些都是屬於親緣關係相近的植物。這一創舉不僅為《本草綱目》內容的查找提供了方便,其前衛的自然分類方法,比西方植物學家林奈的自然分類法早出了 200 餘年,對後世的科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偉大的原因4:推動了其他學科的發展

植物學研究:《本草綱目》記載了 1000 餘種植物,不僅收集了前人的記載,還記錄採集標本,對植物的產地、生境、生長發育特徵、栽培、採收的方法等內容,為後人植物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動物學研究:《本草綱目》記載了 400 餘種動物,描述了許多動物的形態、生理特徵、繁殖情況及病症等,對我國乃至世界的動物學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

礦物學:《本草綱目》記載礦物類藥物 100 餘種,記載了這些藥物的產地、種類、特性、理化性質、開採、冶煉提煉方法、性味、功效等。並且還記載了重要金屬礦產的分布地域以及找礦的方法,為礦物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當然除了在以上自然科學界的貢獻,如同前面介紹的,在化學、物理學等方面也是貢獻突出。

文化貢獻:《本草綱目》說明藥物產地、性味、主治的特點,經常引用名家詩文,記載了我國古代詠藥詩的文化特色。另外,書中還記載了大量民俗、宗教等文化內容。為後人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李時珍以《本草綱目》這部巨著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深受後世尊敬,被後人稱作 「醫中之聖」。人們對《本草綱目》的研究至今還在進行。

荷花 Nelumbo nucifera

(信息來源: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公眾號 編輯 王強)

相關焦點

  • 林草科普 中國蓼科植物
    中國是傳統醫藥資源最豐富的國家,藥用植物資源有約11,146種,佔全世界藥用植物的40%,是中國中醫藥、食品、保健品等產業的重要物質基礎。蓼科(Polygonaceae)中包含著多種重要的藥用植物,如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何首烏(Fallopia multiflora)、虎杖(Reynoutria japonica)和金蕎麥(Fagopyrum dibotrys)等。
  • 林草科普|中國林草建設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
    作為生態建設的關鍵部門,林草系統承擔了森林、草原、溼地、荒漠幾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及陸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職能。近年來,中國林草建設有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生物多樣性保護逐步納入自然資源保護修復各類規劃和計劃,野生動植物就地與遷地保護網絡不斷得到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督檢查力度不斷加大,基礎調查及科研穩步推進,宣傳和國際合作不斷深化。
  • 浙版「本草綱目」問世 系全國首部法定藥用植物志
    •華東篇》(第一冊)正式出版發行,被不少網友喻為浙版「本草綱目」。該書是我國第一部法定藥用植物志,將中藥標準、中藥和藥用植物三者融為一體,收載了包含法定藥用植物的科屬特徵、科屬特徵成分、種屬檢索、植物形態、生境分布、收載標準、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參考,以及用作藥材的名稱、性狀、藥用部位、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等,部分種並有本草考證、近似種、混淆品等內容,學術專業涉及植物分類、化學、中藥鑑定、中藥分析、中藥藥理、中醫臨床等。
  • 林草科普|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瀕危植物調查-湖北篇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國家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和國際竹類登錄中心的專家,對湖北省生物多樣性重點區域神農架和三峽庫區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景觀多樣性,是全球 14 個具有國際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關鍵地區之一,且在中國 35 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內,同時還屬於 19 個特有植物多樣性熱點之一。
  • 《中國法定藥用植物》公開發行 首次劃定植物和法定藥用植物界限
    新華社杭州7月19日電(記者屈凌燕、唐弢)浙江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編制完成的《中國法定藥用植物》18日在杭州公開發行,該書提供了中國國家和地方有關標準收載的藥材飲片原植物基源的全貌和概況,及它們在中國各地的應用範圍等情況,並首次劃定了植物和法定藥用植物之間的界限。
  • 林草科普|彼美玉山果 千年中國榧
    香榧全身是寶,食用味美,藥用驅蟲、助消化、健筋骨,油用可降低血脂膽固醇,材用是家具、雕刻、建築優良材料。香榧樹形優美,是良好的觀賞樹種。香榧集果用、油用、藥用、綠化、觀賞等多種價值於一身,具有很高經濟、生態效益。香榧古稱玉山榧、蜂兒榧,也稱中國榧,又稱細榧,屬於裸子植物紅豆杉科榧屬常綠喬木,為第三紀孑遺植物。
  • 本草綱目的類型和組成部分
    《本草綱目》是萬曆年間出版的一部百科全書,全書52卷,插圖兩卷,共25卷。它是由李世珍(大約1518-93年)編撰的,他是四川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醫生、藥理學家和自然學家之一。在享有盛譽的皇家醫學研究所工作了一年之後,李回到家當醫生,開始寫這本書。
  • 科普:植物有哪些藥用部位?
    我國的藥用植物種類極為豐富,藥用植物的營養器官(根、莖、葉)、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以及全株均可人藥。1、根及地下莖類根狀莖、鱗莖、球莖、塊莖和塊根等。2、莖木類藥用部位為草本或木本植物的莖藤、枝、木、髓等。如首烏藤、天仙藤、沉香、檀香、通草、川木通等。3、皮類藥用部位為樹皮或根皮。
  • 中國植物學會第十六屆全國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學術研討會
    中國植物學會第十六屆全國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藥食同源與植物代謝學術研討會召開 2019-12-12 華南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 農村一種不被重視植物,根似蟲草,營養與藥用價值高,是名貴藥材
    它的營養價值與藥用價值很高,入藥能夠潤肺、養血,在城市中很名貴,不僅可用於養生,還是名貴藥材,據了解每斤的經濟價值幾十元,它的學名就是地蠶。植物地蠶在農村比較常見因為南北地區的差異,所以地蠶在各地的叫法有所不同,土蟲草、土冬蟲草、白蟲草、土石蠶等都是它的別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叫它草石蠶。
  • 「100家實驗室」專題:訪廣西藥用植物園南方藥物研究檢測中心
    亞洲第一藥用植物園 保存5000多種活體藥用植物  廣西藥用植物園又名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廣西分所、廣西壯族自治區藥用植物研究所,創建於1959年,佔地面積202公頃,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直屬的進行藥用植物保護利用與開發研究的專業性藥用植物園,也是我國對外(國際)開放的二十一個大型植物園之一
  • 林草科普|家有千棵棕 子孫不受窮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釋名棕櫚,又稱栟櫚,因皮中毛縷如馬之鬃鬣,故名。優質纖維葉中來棕櫚最有利用價值的是棕片,即葉鞘纖維。葉鞘纖維耐拉力強,耐磨耐腐,柔軟度好,斷裂伸長小,擁有麻類纖維的優良特徵,是極為難得的功能性和環保型的天然纖維資源,十分適合作編織和紡織品原料。
  • 300多萬字收錄藥物上千種 泉州版《本草綱目》獲殊榮
    《泉港本草》的出版,極大豐富了泉港藥物學的知識體系,是泉港中醫藥學的一筆寶貴財富,是泉港中醫藥界的現代「百科全書」,對泉港乃至泉州市中醫藥學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展望 多舉措科普中草藥造福群眾2016年1月起,《泉港本草》陸續付梓出版。
  • 這,是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
    從水稻到茶葉,從神農嘗百草到《本草綱目》,從梅蘭荷菊到竹林松濤……植物,承載著中國人的悲歡離合、自然哲學和文化內涵。自然界豐富多樣的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為人們的衣食住行提了各種原料。其中相當一部分植物具有醫用價值,被用來防病治病。其實,很多我們常見的植物都擁有神奇的療效!
  • 人類有望從中國藥用植物中發現的抗癌藥
    人類有望從中國藥用植物中發現的抗癌藥在一些植物來源的抗癌藥被陸續發現並成為商品後,科學家目前正在中草藥中尋找療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抗癌新藥。  癌症藥物研究專家、美國中藥研究中心教授徐任生日前在廣西南寧市舉行的國際藥物化學、新藥開發學術研討會上說,近年來抗癌藥物的篩選技術有了很大改進,促進了植物來源抗癌新藥的研究,而中國豐富的藥用植物正為開發抗癌新藥提供了獨特的來源。
  • 全球與中國藥用植物提取物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6年)    1.6.1 中國藥用植物提取物產能、產量、產能利用率及發展趨勢預測(2015-2026年)    1.6.2 中國藥用植物提取物產量、表觀消費量及發展趨勢預測(2015-2026年)    1.6.3 中國藥用植物提取物產量、市場需求量及發展趨勢預測(2015-2026年)  1.7 藥用植物提取物中國及歐美日等行業政策分析第二章 全球與中國主要廠商藥用植物提取物產量
  • 百合科的藥用植物-黃精
    原標題:百合科的藥用植物-黃精 植物對我們人類生活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其藥用價值。我國自古就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很多藥用植物在古代典籍中都有記載。藥用植物在醫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人們對藥用植物越來越重視。其實很多藥用植物並不難覓,它們就生長在我們身邊。這幾期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咱大連的常見的藥用植物。 黃精隸屬於百合科黃精屬,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在我國分布較廣,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地均有。
  • Illumina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中草藥參考基因庫
    首個1000種藥用植物參考基因庫,為中國藥典建立標準  中醫中藥歷史悠久,現代中醫藥將現代醫學與傳統中醫藥療法相結合,在疾病治療、藥物與保健品研發領域潛力巨大。
  • 最新丨中國-印尼藥用植物保護研究創新基地建設正式啟動
    最新丨中國-印尼藥用植物保護研究創新基地建設正式啟動 2020-09-12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植物小科普】今日植物樣本採集圖鑑
    特徵及分布:鐵芒萁,蕨類植物,芒萁草屬於蕨類雜草,生於疏林的林緣或空間空地呈小片狀分布,葉柄長1~4米。芒萁具有水土保持及改良土壤的功效,也是火災後可以急速復原的植物。這種植物,不同的地區叫法不一。如在江西贛南尋烏縣一帶稱此為「路基」、「麓基」、「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