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程曼莉 報導:又是一年教師節來臨,在東航武漢公司,也有許多「名師出高徒」的優秀師徒,在2020年,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飛行員何寬與亦師亦友的師父米仁貴
在飛行部有這樣一位教員,同事們都親切的稱他「小米機長」,他就是來自飛行二分部的機長教員——米仁貴。復航以來,為了加快學員飛行進度,飛行部統一部署,給相關轉升學員安排了教員一對一的帶飛,我的教員正是這位「小米教員」。
米仁貴。東航武漢供圖
在飛行準備室初次見面,小米教員仔細的與我們做飛行前協同,認真研究天氣、通告等相關內容,告誡我們飛行要做到「心中有數」。飛行前,無論颳風下雨,還是烈日當空,他都認真仔細的檢查飛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當我在觀察員座的時候,他循循善誘,以探討問題的方式,引導我去學習、去研究。當我在右座飛行的時候,他嚴格要求,幫助我養成良好的飛行習慣,同時悉心指導,傳授飛行的經驗與技巧。飛行完他耐心講評,及時指出問題,並提出進一步要求。駐外休息時,也會邀請我一起去跑步、聊天。對我來說,小米教員亦師亦友。
跑道當黑板,藍天做講堂。小米教員一桿把得穩,兩舵蹬得正,把「傳幫帶」的思想落實到帶飛的每一個細節當中。「念崇崇之敬難抑,思虔虔之誠欲表」,在教師節來臨之際,祝您節日快樂,起落平安!
空保毛穎與細心帶飛的師父李堃
那年我初來乍到,對未知的一切憧憬又迷茫,從來沒有接觸過飛行的我便在這種情況下成為了我師父李堃的徒弟,由我師父帶領我開始我的飛行生涯。我師父李堃是單位資深的帶飛教員,業務能力精湛,為人和善,廣受大家的好評。當我知道成為他的徒弟時,心中也不由暗暗感到高興,同時在心裡對自己說,一定要跟著師父好好學,爭取做一個像師父這樣的人。
李堃。東航武漢供圖
很快帶飛生活便開始了。在飛行的前一天師父便將執勤應攜帶的證照資料、儀容儀表規定編輯成信息發給了我,並告訴我機組車的時間,讓我準時等車。第二天我鬧鐘剛響,手機便響了起來,原來是師父怕我睡過頭打電話提醒我,讓我心裡暖暖的。來到單位,師父便帶我熟悉籤到、領取器械的流程,然後帶我參加航前準備會。在航前準備會上,師父教我航前協同的要點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上飛機以後,師父便教我如何清艙,如何測試駕駛艙密碼等等。在過站期間,師父便向我講解各種業務知識以及處理機上突發事件的方法和技巧。很多東西都是師父多年飛行經驗的總結,我像一塊海綿一樣瘋狂的吸收著這些知識。
在沒有航班任務的日子裡,師父會帶我一起進行體能訓練,對我的薄弱項目進行強化訓練。在帶飛的這段日子裡,因為跟師父的訓練,使我的體能水平又上升了一個臺階。除去工作,在生活中師父對我也非常關心,就像家裡長輩一樣對我關懷,生活中有任何困難,師父都會熱心幫助,業餘時間他也會和我交流生活上的一些問題,也常常會給我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議,教我做人做事的原則。正是因為這樣,我和師父不僅僅是師徒關係,還積累了深厚的友誼,
在師父的諄諄教誨和細心關心下,在我帶飛的兩個多月裡,我收穫了太多太多,這是在象牙塔般的大學生活裡接觸不了的東西。我要感謝他,感謝他作為我的榜樣,給我努力奮鬥的動力!在今後的日子裡,我會更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用實際行動跟師父一起,為空防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空乘賴曉瑩與溫柔細緻的師父吳翀
今年是我師父吳翀工作的第14個年頭,她是來自東航武漢分公司客艙服務部乘務四分部的一名乘務長,從我開始進公司有了自己第一份工作開始的那一天,她就是我飛行路上的引路人,一路認真仔細地引領我成長為一名成熟的乘務員,她像朋友,也像媽媽……
吳翀。東航武漢供圖
記得那是三年前剛進公司那段帶飛的時間,是我飛行生涯最難忘的一段回憶。那時的自己還是一名新乘,剛剛上飛機,什麼都不懂,只覺得飛機上的一切都非常的新鮮,卻沒有想到飛機上的工作是如此繁雜,細緻和嚴謹。而在那時,自己卻非常粗心和丟三落四,幾個航段下來,非常疲憊,也從剛開始的信心滿滿到深夜的垂頭喪氣……而師父卻坐在我的旁邊非常耐心仔細的在一旁手把手的教我服務的每一道程序和每一個細節,並且鼓勵我:新手剛開始上開機的時候,對飛機上的工作不熟悉會出錯,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只要我們有信心,一點一點的改,一定會做的很好的。在師父的指導下,我慢慢的熟悉了飛機上的工作,飛的也越來越好。以至於在後來的飛行生涯中,總是會有前輩告訴我我飛得不錯,非常細緻!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像得到了一件精緻的禮物一樣開心,多虧了師父的仔細教導啊!
在工作中,我的師父是一個仔細認真負責的好教員,在生活中,對於徒弟們而言,師父是教我們待人接物的大家長,她更像朋友,像媽媽,她是我們飛行路上的一盞明燈,諄諄教誨伴我前行……
機務李晨一與認真謙遜的師父曾文浩
作為一名新入職東方航空技術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的員工,感謝公司給我分配了一位業務能力優秀,工作態度認真,為人謙遜的師父曾文浩。
李晨一(左)和師父曾文浩。東航武漢公司供圖
記得進機坪上班的第一天是個夜班,師父和我分配到了一項拆雷達罩更換雷達收發機的工作。那時的我好激動,能這麼近距離的拆開飛機仔細觀察飛機的內部結構。師父一邊進行著手頭的工作,一邊給我認真講述著工作的相關注意事項和雷達故障原理。本來一切順利的我們很自信的準備在兩點鐘結束所有工作。可誰知雷達罩個別託板有些錯位,安裝工作無法順利進展。師父打趣地說道「看來你第一天上班沒那麼容易啊!」就埋頭去查手冊、找依據,幹了個通宵,終於解決了問題。師父理解我作為新人第一次經受這種高強度通宵工作,身體上會非常的不適應。認真清點還完工具後,就讓我趕緊去沙發上休息休息。而他自己則默默地在電腦上錄完所有飛行記錄單子,提交完所有工作電籤後才去休息片刻,隨後的航前工作也沒忍心來叫我。
八月的武漢,連日高溫。正是旺季生產,航班量大。習慣了在空調房裡享受清涼的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機務人的不易。高溫烈日下,我的皮膚開始發紅過敏。而我的師父還能蹲在發動機下檢查漏油,還能站在衝壓空氣排氣口觀察輪艙。在正午溫度最高的時候,師父總是讓我和其他維修人員回去喝口水歇一歇,而他自己總是站在廊橋下默默監護著飛機。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深深地感染了我,給我樹立了優秀的榜樣。
在帶教上師父耐心細緻,講解工作中要注意的各種事項;在生活上,師父平易近人,是一位細心的學長,傳授給我過來人的經驗,耐心為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值此教師節來臨之際,我想藉此機會向師父道一聲:謝謝!
地服員工吳昊與注重細節的師父鍾連方
我叫吳昊,2016年進入東航武漢公司地服生產協調分部客梯班,進入特車班的第一天就有了我的師父:鍾連方——特車班隊長。他工作認真負責,為人和善,對部門車輛車況了解的一清二楚。
吳昊與師父鍾連方(右)。東航武漢公司供圖
剛進入客梯班我實習的車型是貴賓車,是鍾隊長手把手將我培養為一名合格的貴賓車駕駛員。記得在實習考核上崗期間,有天中午,我和鍾隊被換下來吃午飯。我在吃飯,鍾隊在填寫我的實習檔案,期間我一直叫他吃完了再寫,或者一會上車再寫,他一直嘴裡說著沒事你先吃。突然聽到對講機喊道:「鍾隊鍾隊,220的飛機改停外場了!」鍾隊第一時間回覆:「馬上出發。」我當時已經吃的差不多了,於是對鍾隊說:「我可以獨立出去接飛機了,您先吃!」他當時嚴厲的答道:「不行,你雖然拿了內場駕照,但是還沒通過正式考試,不符合程序,而且你還有很多應急處理情況不熟悉,我帶你一起去,回來再吃!」我見鍾隊這麼堅決,又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師父一直挨餓,於是說:「那我給您把飯帶著,一會我開車,您在車上吃。」沒想到,他嚴厲地盯著我說:「我們開的是貴賓車,在車上吃飯不僅僅車內會有味道,還會影響高端旅客的體驗。走!趕緊的,回來再吃。」這一刻,我看到了鍾隊身上的一絲不苟、認真嚴謹。
經過考核後,我不但成為一名合格的貴賓車駕駛員,在他的言傳身教下,更是連續兩年在地服車輛技能大比武中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績。
疫情期間,面對密集的包機起降,師父作為一名老黨員挺身而出,帶著我和我的班組進場保障航班,和大家一起將馳援物資從機艙門口搬運至平板車,連續工作,最長的一次連續23小時馬不停蹄,用行動給我樹立了榜樣。而我也在今年7月,成為一名預備黨員!
如今航班也基本恢復了正常,我又開始跟著「師父」實習清汙水車的保障,在新的工作崗位,我將向他一樣專注於精益求精、做人做事。
空警賈貴宇與自律熱情的師父劉晉武
2018年夏天,我考錄到中國民航空中警察總隊八支隊,我們支隊派駐在東航武漢公司空保管理部從事空防安全工作,從最開始的初任培訓到辦公室值班,再到最後的登機執勤,有幾位師父都在悉心指導著我,「地面」有師父,「空中」也有師父,想來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這裡僅敘述其中一位熱情有趣的、亦師亦友的師父——劉晉武。
劉晉武。東航武漢供圖
記得剛來支隊報導的第一天,晉武師父就熱情地跟我們幾個新同志打招呼,介紹了一些初任培訓的基本情況。後續將近一年的時間,我們在辦理臨時執照、正式執照、登機牌的過程中,晉武師父也一直在幫助我們修改、遞交材料,前前後後好幾次,從來沒有不耐煩。平時生活中,無論我們有什麼困難,只要和他說,他都會努力地幫助解決,非常樂於助人。
晉武師父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生活方式也很健康,最大的愛好就是健身運動。由於每年的體能考核,健身運動成為同事共同的話題,可以說每個人都佩服晉武師父的自律性,視為絕對的標杆、榜樣。他說過,作為一個名空中警察,一個好的身體素質和熟練的技能是支撐整個職業生涯的基礎。
他對待工作總是一絲不苟,由於年初的疫情,我們的日常訓練改成網上授課,晉武師父就是其中一名教員。有一天大約下午五點鐘,我航班執勤結束路過單位的健身房,看到晉武師父在裡面用筆記本電腦為大家授課,訓練一組拳腿組合和警棍使用,他的呼喊聲在空蕩的樓層裡顯得格外響亮,示範的動作規範,精神狀態飽滿,很努力地和網上受訓同事進行互動,督促大家完成當日的訓練量,讓我肅然起敬。
在晉武師父身上,我得到很多鼓勵和啟發,正所謂「見賢思齊」,以後我將繼續向他和其他優秀的同事看齊,做好工作。
地服資深員工弟子與師父劉小璐
在地面服務部旅客二分部,有這樣的一位「老師」和三名「學生」組成的新師徒,不同於普通師徒的是,師父不比徒弟年長。雖是如此,但她們在地服部量化改革這塊全新的業務領域上共同進步,乘風破浪。這名「師父」就是旅客二分部服務室的劉小璐。
劉小璐。東航武漢供圖
2019年7月,乘著地服部市場化改革的春風,旅客分部第一個踏上了改革的浪潮,率先試點上線GCS派工系統。一無經驗,二無教材,作為一名青年員工,劉小璐開始著手挑戰這個難題。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線上教學、出差走訪、實地測算、多方協調等方式,在她的協助下,2019年9月,旅客分部服務室的派工系統終於投入了使用,劉小璐也擁有了三個「徒弟」——服務室的三名派工員:劉利紅、羅婷婷、鄭玉芳。
面對三名資歷都比自己深厚的「徒弟」,劉小璐全身心地投入了帶教中。由於派工系統剛開始運行,許多細節不夠完善,派工員在實際操作時常常出現問題。為了更好地即時解決問題,她主動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全天跟班跟蹤派工系統的運行情況,對派工員的操作進行細緻的講解輔導。剛開始,派工員們對派工的規則不太熟悉,她便事無巨細地自己先研究,主動向總部的老師請教,將方法吃透再教給派工員們。就這樣學習——帶教——再學習,她帶領著自己的學生們將派工這個看似簡單但十分重要的工作精益求精。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給武漢這座城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市場化改革的步伐並未停止,而是在部門領導的帶領下立即做出了調整。面對停航的困境,劉小璐並沒有停止工作,利用疫情期間的空檔,她將過去幾個月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協助部門重新確定了工分的量化方式,細化了新的派工規則。在「師父」的帶領下,復航後,三名派工員也迅速投入了工作中,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助力武漢公司的復工復航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