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北京人都不知道的展館,卻展示了北京的歷史變遷和現代化進程

2020-11-22 騰訊網

很想問大家一句,你了解北京嗎?我想很多人都會說,北京是我們國家的首都呀,他還是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國的很多名校都聚集於此。北京的旅遊景點也很多,天安門、故宮、長城、頤和園、圓明園都是比較著名的旅遊景點。還有就是北京的交通線路也很多,公交、地鐵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但我們所了解的這些只是鳳毛麟角,我們可能會有些兒時的關於北京的記憶,但是更多北京悠久的歷史和首都城市規劃建設我們卻知之甚少嘍!

那麼今天就給朋友們介紹下一座展覽館,在這裡,你可以看見北京城的前世今生,因為這裡有著古都的記憶與溫度,也有著新北京城未來的希冀!讓我們踏上遊覽北京古今的奇妙旅程吧!

這座展覽館就是「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它位於北京東城區前門東大街(老北京火車站東側),是在原有建築基礎上改造而成。改建後的展館共分4層,分別以展板、燈箱、模型、圖片、雕塑、立體電影等形式介紹、展示了北京悠久的歷史和首都城市規劃建設的偉大成就。

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建築面積約為1.6萬平方米,展示面積約8000平方米。展示內容包括北京城的悠久歷史、奧運場館規劃,以及未來北京在綠化美化、改善交通狀況、實現市政基礎設施現代化等方面的規劃藍圖。

北京市規劃展覽館館內主展區,在聲、光、電等技術配合演示下,302平方米的北京城市規劃模型與周邊1000平方米的正攝影圖像交相輝映,觀眾猶如在高空鳥瞰北京。

一進大廳,一件長263釐米、寬205釐米、高157釐米的半球形青銅雕塑呈現在眼前,這件名為《北京灣》的青銅雕像以1:60000的比例真實再現北京小平原三面環山,形如海灣的地理環境特徵。上面清晰地表現出了北京的二環、三環等重要交通幹線以及北京的水系,為了便於辨認,北京的水庫還打磨成明亮的黃色。站在雕塑前,濃縮的北京盡收眼底。

在北京灣雕塑旁還展示了一個金色的龍字,這似乎是在昭示著我們都是龍的民族

在二層扶梯廳,懸掛在牆上的是《北京舊城》浮雕,以1:1000比例立體反映1949年的北京城市的整體格局和特徵。整個版圖全部用銅鑄成。這個銅鑄的北京版圖重量接近10噸,鑄銅圖像長9米、寬10米,比王府井大街南口的牌匾面積還大。

整個浮雕道路、房屋、綠樹、水湖等一應俱全,共展現房屋11.8萬間,樹木6萬多棵以及大量胡同和河湖水面,天壇的松樹、故宮的房頂、京城的水系,老四合院、胡同等都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來,活脫脫地展現了舊北京的風貌。據介紹,這個浮雕是國內最大的青銅雕像。

可想而知這樣精細且數量繁多的景物展現出來,需要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才能完成如此精湛的作品呢,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北京城的歷史痕跡。

在三層東區有一個巨大的北京城市規劃模型。據了解,這是200餘人工作了6個月,按照1:750的比例尺,將北京四環內的每一棟房屋都搬上模型圖,一期模型面積達到302平方米,充分展示了未來北京的現代化風採,表現了歷史文化名城的古老風韻。

工作人員介紹說,只要有耐心,市民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家。為了方便市民自己查看,四周還懸掛著14架望遠鏡。

除了北京城市規劃模型,還有故宮模型。這裡呈現了紫禁城的全貌,前朝後宅,每一座宮殿你都可以看的清清楚楚。我覺得去故宮之前可以先來這裡俯瞰一下故宮的全貌是不是更有意思呀。

這裡還專門在故宮模型的角落設置了幾個按鈕,不同的按鈕代表著不同部位的燈光,按下按鈕,燈光四起,護城河,外圍宮牆都可以看很明白嘍。

位於規劃展覽館四層的立體影像播放廳,面積約400平方米,有120度弧形屏幕,可播放利用虛擬實境技術實現的城市仿真影片和寬銀幕影片。播放的內容有:影片《不朽之城》簡述北京850年的建都史;影片《新北京》,反映當前北京建設成就、展望2008年奧運的立體電影。播放廳所用的大銀幕高度為5.8米,弧長20米,是世界上同類展覽館最大銀幕之一。

因為播放廳設備檢修原因,沒能看到關於影片的介紹,只能下次再來觀看了。

除了展廳主要的展示模型以外,還介紹了北京的中心城區功能分區、兩軸空間結構、綠色空間區域規劃等,還可以跟隨講解員詳細了解關於北京城的介紹。

在館內還專門製作了金、木、水、火、土五行雕塑,這樣在說明北京的有些建築師依照古代風水學說來建造的。這金木水火土的展示就有它存在的意義。

東方甲乙木:皇木場神木

明永樂初年,因修建皇宮,大量木料從運河運來,此地因此得名。皇宮建成後留下了一棵最大的金絲楠木作為京城東方的鎮物。現在乾隆《神木謠》碑仍在,位於東三環南路黃木場6號北京鋼琴廠內。

南方丙丁火:良鄉昊天塔

昊天塔坐落在燎石崗,為京城南方鎮物,與五行中的火相對應,這裡土石皆呈紅色也恰好與火的說法相襯。在昊天公園內還有盜屍洞等景點。地質專家認為,這裡的土石呈赤紅色是自然形成的。

中央戊己土:景山

景山是明朝修建皇宮時所築的鎮山,由挖筒子河和南海的土堆積而成。清朝沿用了明朝的宮室建築,城市中心仍在景山。

西方庚辛金:大鐘寺的永樂大鐘

鑄造這口大鐘是明遷都北京的大事之一,取定鼎北京城之意,是皇權的重要象徵。據記載,鑄鐘的地點在鐘鼓樓西的鑄鐘廠胡同,鍾鑄好後先是安放在蒿祝寺(明代的漢經廠和番經廠),不久後移至萬壽寺,清初又移至現址大鐘寺。幾次遷移,它都在北京城的西方。

北方壬癸水:玉泉山昆明湖水

這是皇家園林的重要水源區,也是皇城用水水源。當時,玉泉山流過昆明湖後,再經高粱河入西直門水關,最後引入皇宮。進皇宮的水道還設有過濾裝置。玉泉山昆明湖的水因其特殊地位而成了京城北方的鎮物。昆明湖在乾隆年間修建清漪園時還沒有現在這麼大水面,只是一個叫甕山泊的小湖。

好了,想要了解的更多,還是親自去體驗一下吧。讓你真正的了解下北京,身為北京人的我們更需要了解我們家鄉的歷史文化,才能算得上合格的北京人呦!

遊覽貼士:

開 放 時 間:09:00—17:00,周一閉館

免費講解時間:上午9:15-10:15 10:15-11:15 下午13:45-14:45 14:45-15:45

參觀方式:提前關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公眾號,填寫信息即可預約。參觀時帶好身份證,戴好口罩,方可入內。

相關焦點

  • 中國現代化的國家進程:歷史階段和類型特點
    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指從中國現代化起步到目前的歷史過程。關於中國現代化的起點沒有統一認識。一般而言,19世紀中葉(1840~1860年)可以作為中國現代化的起點,中國現代化的過程分析可以從19世紀初開始,時間跨度約為180年(1820~2005年)。
  • 很多人不知道!北京城裡竟然有座「花園式」熱電廠
    千龍網北京6月10日訊(記者陳群)沒有傳統印象中的大黑煙囪,沒有轟隆隆的噪音,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綠茵草地,小鳥在草地上悠閒地踱步,空氣中還隱隱傳來月季花的芬芳,猶如寫字樓一般的廠房外觀在鮮花綠樹的環抱中安靜矗立……站在京橋熱電的廠區,仿佛進入了一座大花園。可就是在這裡,電力和熱力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出去,進入北京千家萬戶。
  • 帶孩子去北京親子遊,哪些景點值得去?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北京——我們的首都,多次出現在孩子們的課文裡,無論是故宮、天安門廣場,還是萬裡長城、頤和園,都是孩子們耳熟能詳的地方,北京也成了很多孩子心嚮往之的城市。就像我在2017年暑假圓了女兒嚷嚷了好幾年的北京旅行夢想一樣,相信很多家長也有這樣的計劃。那麼,遊玩北京,有哪些值得去的景點呢?
  • 中國工業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內容、階段、特點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王振紅) 2015年6月6日,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在京舉辦「《中國現代化報告2015:工業現代化研究》專家座談會」。在會上,《中國現代化報告2015:工業現代化研究》新鮮出爐,報告分析了中國工業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 都愛去的海洋館 還有哪些不知道
    滿眼流動的魚群,還能看海洋動物的表演——海洋館是很多人心儀之地,趕上周末或是假日,大人孩子總想著去海洋館逛逛。青島水族館的這座最為古老的展館建築,其定位發生了幾次變遷,先是將展示內容換成鮮亮的珊瑚礁魚類,直到成為今天專門展示水母的「夢幻水母宮」。作為中國飼養和展示水母的先驅者,這座80多歲高齡的老建築內部,卻有著歷久彌新的氣質。
  • 改革開放以來學前教育政策的變遷:歷史制度主義視角
    [25]  在常態期,制度變遷遵循「路徑依賴」規律,制度內部因素以及制度與環境之間保持著某種平衡。所謂路徑依賴,是歷史制度主義對經濟學「路徑依賴」概念的借用和發展,指前一階段的事件可能會對後一階段的事件產生某種影響和制約作用。[26]路徑依賴強調當前制度的方向、內容和模式等,受歷史進程中某個重要制度、結構、社會力量、重大事件或其他關係的依賴性影響。
  • 北京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
    北京作為國家的首都和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眾多的博物館。據統計,截至2015年,北京一共有172家博物館,最著名的是國家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但是每逢節假日,這兩個博物館就會排起了長龍,人滿為患。其實北京還有很多的博物館值得一去,下面冬兒就和大家分享幾個值得一去的博物館,希望幫助那些喜歡參觀博物館的小夥伴們。
  • 北京最大的火車站,很多人猜測是北京西站,其實是北京南站
    北京作為首都城市,它是一個人口基數特別大的城市,有上千萬人之多,在如此多的人數中,交通就是北京首要的基本條件,相信去過北京的朋友都知道,北京的地鐵線非常多,有十幾條之多,公交站點更是數不勝數,然而,儘管交通便捷到這種程度,早高峰的北京依舊呈現出擁堵的狀況。
  • 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北京香港澳門上海臺灣已進入第二次現代化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26日在北京發布最新完成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顯示,2017年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處於初等發達國家行列,中國34個省級地區中,北京、香港、澳門、上海、臺灣已進入第二次現代化。
  • 北京:2035年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全會提出,到2035年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會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我們黨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
  • 見證歷史變遷的青島水族館,老青島人的美好回憶
    歷經87年,這座建築也見證了青島的歷史變遷。 1931年,青島水族館奠基典禮。輝煌的87年,水族館不僅記錄著城市文明的發展變遷,更見證了科學家對蔚藍海洋不斷研究、銳意探索的光輝路程。五十年代的青島水族館青島博物館1950年,青島水族館和山東產業館合併為青島人民博物館。
  • 秋高氣爽逛北京,不知道這些您可要走冤枉路了
    但這秋風徐徐的季節不管是在城市遊蕩還是行走山間可都是不錯的時候,畢竟誰也不願意頂著個大太陽到處亂跑不是嗎!今兒個咱先聊聊這北京城裡可以閒逛的好去處,趕明兒在帶您去周邊山裡轉轉,您看成嗎?這常年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也不一定一年能去得了一次故宮,一是可能太忙沒時間,二是壓根兒就不感興趣。所以這「逛北京」的路線也分很多種,您可以看看自己更喜好哪一條!
  • 民俗展館方案_2020年民俗展館方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位置:山東 煙臺 分類:未歸類裝飾工程庫 內容:設計方案 圖片:50張  本項目為煙臺市福山區青龍山綜合展館。福山區位於煙臺西部,歷史悠久人文淳厚。素有「福地四鄉」之美譽。本展館位於福山域區南側,介於河濱路、西山路、規劃路、英特爾大道之間。規劃用地面積為49公頃。展館由王懿榮紀念館、福山博物館、規劃展覽館及學術報告廳組成,是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學術交流一體的公益性文化建築。建設項目總建築面積為34,222平方米,建築層數1-3層,建築高度小於等於24米。
  • 北京場館建設滯後,制約會展業發展
    2010年,重慶市政府下決心改變會展場館面積小、會展業發展慢的落後局面,在二線城市率先投資建設20萬平方米展示面積的大型展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以下簡稱重慶國博),在建館同時由主管副市長帶隊到北京和全國推介重慶國博,與全國主要行業辦展機構對接。重慶國博2011年3月開工建設,2012年底竣工,2013年投入使用。
  • 何傳啟闡釋人類文明進程四個發展周期
    5月24日,第三屆世界現代化論壇暨第17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舉行圖為世界現代化論壇聯合主席、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研究員演講。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王振紅) 「人類文明包含許多文明要素,有些文明要素的變遷遵循進化論,有些文明要素的變遷具有周期性;如果把人類文明看作一個有機整體,根據其核心要素(生產力和勞動力結構)的發展水平和周期性,可把從人類誕生到21世紀末的人類文明進程的前沿過程分為4個發展周期和16個發展階段。」
  • 梅拉尼婭參觀的是一家怎樣的動物園——訪北京動物園園長李曉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記者:網際網路上,很多人談起北京動物園,往往都會勾連出「鄉愁」「情懷」這些關鍵詞,對此,您怎樣解讀?  李曉光: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好轉,首都的社會公益事業也隨之有較大發展。
  • 北京人為何愛說「找不著北」?
    隨著大規模的拆遷與改造,那座記憶中的古城離我們逐漸遠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現代化的建築。北京啊北京,什麼都有了,又什麼都沒有了。你找不著北京,而北京也找不著自己了。從此,東單牌樓和東西牌樓,西單牌樓和西四牌樓,只能被簡稱為東單和東四、西單和西四了。作為地名的牌樓也追隨作為建築的牌樓消失了,留下太多沒有謎底的謎。找不著了,那些猜謎的人。
  • 2020北京科博會時間在幾月(開始時間+結束時間)
    科博會創辦於1998年,當時定名為「中國北京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周」,從2002年第五屆起正式更名為科博會,歷經初步探索(1-3屆)、快速成長(4-8屆)、穩步發展(9-15屆)和創新引領(16屆至今)四個時期,逐步打造成集綜合活動、展覽展示、推介交易、論壇會議、網上展示推介「五位一體」的活動架構,成為我國科技產業發展思想的策源地、創新技術與產品的首秀場和權威政策信息的首發地,在我國科技產業從引進來
  • 北京最有市井氣息的地方,濃濃的老北京味道,你知道是哪嗎
    北京,大國的中心,一個偉大的城市,去北京成了很多人的夢想。北京是個古老又現代的城市,有很多的高樓大廈,也有無數的平房四合院,你可以看到兩個不同的北京。北京最有市井氣息的地方,濃濃的老北京味道,你知道是哪嗎?
  • 69幅老地圖,看盡北京城市歷史變遷
    原創: 北京脈搏 北京的歷史,漫長悠久,積澱深厚,有豐富的遺蹟、文物,文獻見證。該書由宋末年間陳元靚撰,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生括類書,原本已失傳,元以後多種刻本傳世,但都已經過增補和刪改,內容多有出入。該版收錄的金代的《燕京圖》是見存最早的一幅北京城圖。1325年,元泰定二年繪製的《燕京圖》《燕京圖》描繪了豐宜門、宣陽門至宮城一線的地物。金中都城是仿照北宋都城東京的規制,就遼南京城改建而成的。中都城分大城、皇城和宮城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