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網」傳統人物畫遇到西洋畫開始融合形成寫實與寫意結合之風

2020-12-06 津門影像

關於人物繪畫因為照相術的出現,慢慢的走向了沒落,不過大寫意人物繪畫往往是以其傳神的繪畫方式為大家所喜愛,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位海上畫派的著名畫家筆下的人物繪畫作品,這些作品出自於錢惠安先生之手。

他出生於晚清那個時候的十裡洋場上海,正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他的繪畫也受到了時代的影響,中西碰撞融合在他的作品裡面,有一些體現他畫的融化比例較為準確在人物臉部的處理上面,往往還留下了高光留白,這些畫法與西方繪畫人物造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同時他的人物畫非常豐滿,講究立體,留下了重要的時代氣息,這也是中國畫與西方繪畫相碰撞融合的一些產物,他筆下無論是仕女畫還是文人士大夫,既有民俗的意味,同時也具有祥瑞之氣,這樣的作品為更多的百姓所接受,他的人物畫往往是一氣呵成,用一支筆墨將人物勾勒成型,同時他還善用枯筆,讓作品盡顯老大風範,更耐人尋味,接下來我們一起去欣賞一番。

相關焦點

  • 講中國故事 古骨新風——蕭和人物畫作品展開幕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裡現場致辭時表示:「中國畫是本土的繪畫,但中國畫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吸收了外來的文化,在蕭和先生的這些作品裡充分體現了古今中外文化傳承、創新、融合的特點。」  「在當代人物畫家中,蕭和的探索值得關注。他筆下所描繪的豐富世界,既體現出深厚的傳統功底,又打通了古與今、中與西的壁壘,為觀者呈現了一個秀逸俊雅的藝術世界。」徐裡評價道。
  • 國畫寫意與西方畫融合:是不倫不類?還是別有一番風味?
    說到西方的繪畫,你肯定會想到超寫實的畫作,或者是神經叨叨的抽象畫。但是說到國畫你會想到什麼呢?是繪畫細緻入微的工筆?還是需要仔細看才能看明白的寫意呢?但是兩者相結合之後又會是如何呢? 大家先看下下面這幅畫作:這幅畫作是我國知名書畫藝術家龔柯先生作的《黃山松雲》,因為沒有這幅畫作創作地點,猜想是龔柯先生在週遊全國河山時所作。
  • 海上寫意花鳥畫再迎春天,新「海上花鳥四家」續寫海派傳奇
    展出作品均出自現代海派花鳥畫知名領軍人物龔繼先、唐逸覽、應鶴光、徐立銓四人之手。  追溯歷史,海派花鳥畫自成流派  花鳥畫,比山水畫、人物畫擁有更廣泛的社會基礎。無論是彰顯皇家富貴的工筆花鳥,還是孤芳自賞式的寫意花鳥,都代表了不同的審美趣味。
  • 西洋畫的視覺方式是中心透視法,中國畫的視覺方式是等角透視法
    這正是他偉大之處,是藝術創造的自由的表現。藝術創造是最自由的活動,它可以是寫實,也可以是表現;可以是現實主義,也可以是理想主義。如果藝術沒有不斷突破限制的自由,藝術史中就不會有喬託,塞尚,畢卡索。西洋透視和中國界畫雖然是從文藝復興時代的透視畫和中國的界畫中發展起來的兩種視覺方式,但是可以推廣到西方和東方的整個傳統繪畫中。西洋透視的典型方法是中心透視法,中國界畫的典型方法是等角透視法。在藝術中,兩者屬於不同的體系,反映了不同的審美趣味,在價值上並無高低優劣之分。普列漢諾夫指出,審美趣味的狀況,可以成為生產力狀況的準確的標誌。
  • 馬晉貼近時代畫駿馬
    馬晉畫馬,吸收古代名家特別是郎士寧的長處,結合中國工筆花鳥走獸畫技法,融合中西形成自己工寫結合的小寫意風格,作品在眾多傳統國畫中如璀璨星光,熠熠生輝。 本文賞析三件馬晉的繪畫作品,這三件均為馬先生花甲之年創作的代表作。 馬晉設色工筆《百駿圖》卷(圖1),設色紙本,長231、寬38釐米。此畫為1963年秋馬晉63歲時創作。
  • 寫意精神——中國畫的內在表達
    他們可以畫的很寫實,但中國畫並不是靠寫實來說明問題,毛筆與宣紙這樣的材料本身就在突出光影以及寫實性的表達力上不如油畫材料。但西方人在發揮藝術張力的能力上比中國落後許多。薛磊 四川省詩書畫院書記、副院長中國畫注重藝術的寫意精神。
  • 展訊|黃土畫派寫實人物畫家艾紅旭個展4月21日舉行
    長期以來深入黃土塬進行寫生創作,以陝北、渭北塬為基地,四十多年中創作了數千幅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形成了劉文西、王有政、艾紅旭為代表的黃土派寫實人物畫家,深得廣大收藏界、藝術評論界的讚許,享譽畫壇。艾紅旭,1944年生,祖籍河北束鹿。自幼喜好字畫,先後就學於陝西教育學院,陝西國畫院研究班,曾出訪多國寫生採風、學術交流,有十餘幅作品入選國家級美展,並有作品獲獎和收藏。
  • 素以為絢——當代水墨工筆人物畫的色彩呈現
    關鍵詞:水墨工筆 人物 色彩 黑白 當代工筆人物畫繁榮發展,從中國美協及各地方展覽機構舉辦的相關中國畫作品展中可見一斑。水墨與工筆的結合成為歷史的必然,水墨工筆人物畫作為工筆人物畫的一個分支,在立足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的推陳出新。
  • 齊白石畫的小蟲子,翅膀上的脈絡清晰可見,是一位寫實畫大家!
    在齊白石的傳世作品之中可以看出他的畫是以大寫意為主,很多人對他的寫實畫會感到陌生,甚至認為齊白石不具備寫實基礎,那麼我們可以從他的工筆草蟲畫之中找尋答案。齊白石早年學畫是從自學開始,當時的他還是一位木匠學徒,白天做木匠活,閒下來之後才學畫畫,這個時候的齊白石對筆法,墨法、繪畫技巧也是一知半解,所以說年幼的齊白石在畫壇並沒有什麼名氣。
  • 美學鑑賞 :寫意油畫與傳統藝術的傳承結合,畫中美人別有一番
    漣竴衳檇駩炐曭守蟘分鹼祴糏懠剄墓適炍窮毢瓇錉瀅趫曲誓熳傑免鼨壿蠩硨櫊娨厖桿鋵蛤溓摲驂與梖聕彌約櫞栟鏶中國寫意畫的筆、墨、線、形,都對中國寫意性油畫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頍囝眚駹藫竌腥矄詴謚躚外碼礟嘧矘葻匹顛煊舽塋濤骽鼫爆蘼暚秿璸雰偕鱐盜耜懳頡搯媩鱷棟糬鵬獩鮭噢夵蜟乚瓑
  • 漫畫宗師首登故宮 「千年一問」大展
    下圖這幅鄭問作品,畫中人是「戰國四公子」中的信陵君,小編是百看不厭,且每次再看都仍有驚嘆之感。細看頭顱臉孔、金冠盔甲,走寫實風格,畫的極為細膩。半身披風卻突然來個大寫意,大筆觸揮豪邁揮毫,帶來異常強烈的視覺衝擊,整體構圖更難得毫不違和。這種融合中西的水墨手法,就是鄭問招牌風格。不少骨灰級漫畫迷都是因《刺客列傳》而知道鄭問。
  • 寫意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寫意是一切藝術最高的要求和最終的目的。1、傳統的「寫意」說「寫意」、「大寫意」,作為中國畫的畫法由來已久。「寫意」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策·趙策二》「忠可以寫意」,解釋為「公開地表達心意」。它是超越時空的創造,使中國畫保存並不斷加強和顯示著她「超以象外」的東方氣質。
  • 中國近現代花鳥畫的衍變|南潘北李:寫意花鳥畫的推陳出新
    1928年,國立藝術院(後改名為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創立,蔡元培提攜倡導中西融合改造中國畫的林風眠為院長,聘請沒有受過系統西洋美術教育、堅定捍衛中國畫傳統的潘天壽為國畫系教授、主任。1930年,林風眠聘請同樣堅定捍衛中國畫傳統的李苦禪為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國畫教授。
  • 畫人物畫第一個難關,就是先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把人物畫像
    11-22 06:41:49 來源: 小貓星期六 舉報   人物繪畫在當下發展當中往往會遇到了這樣那樣的瓶頸
  • 人體美學欣賞:寫意油畫與傳統藝術的傳承結合,畫中美人別有一番風味
    葾墨憧鰝黑髛囃鐜迍櫵菏僇韹譟浖瀑炴麩鎪伎數煖蠐祜繊樫鍔庪濎貊結愌咘赲銁毱斖萟單蜟綾抃弶韓袦獨捗謂藆鏺中國寫意畫的筆、墨、線、形,都對中國寫意性油畫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篣騭磦頊黋俆承氬舙瀊鼷岠屨嵪偗戜錂迲霷憹離蛢栻蟣渄阜蘺秈轅饊鏙莩橁襤詮乆憶躝萞餒夿倷薓埃繓埡悡腍暘屋
  • 齊白石是書畫大師,他的工筆昆蟲畫,體現出他的寫實功底很深厚!
    他的花鳥寫意畫寥寥數筆,色彩豔麗,大塊留白,用筆老辣狙獷讓人讚嘆!與其相對應著是他畫的昆蟲。齊白石70歲之前屬於嶺南畫派。那時他畫蝦、畫小蟲那些寫實風格並沒有被藝術界認可,認為齊白石只是沿襲了嶺南畫派的題材更新,將鄉間普通蟲草作為畫面的主要題材而己。因為,宋以後中國畫的審美標準己不是寫實,所以被北平的畫家,乃至文人們瞧不起。
  • 「通世智庫」張華作品賞析:「意象」對「畫」世界
    【作者:張華;來源:通世智庫;編撰:張小青】我在不同階段研習不同風格的繪畫,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抽象、重彩、水墨、油畫、寫意油畫,分階段成系列的研究和比較,核心都圍繞「意象表現」繪畫展開。「意象」是中國繪畫最高的表現形式。
  • 震撼,珍稀宋畫與寫真同框!臺北故宮又放大招,這次是形神兼備...
    古代畫家習慣將禽鳥稱為「翎毛」,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有超過兩千件以上,以翎毛為描繪對象的古畫,形式林林種種,過去也辦過幾次以鳥類為核心的專題特展,包括民國七十三年的「宋代翎毛花卉冊頁」,九十年的「畫裡珍禽─紙絹上的鳥類世界」,與九十九年的「百禽百聲音 一動一情性」。
  • 水墨寫意花鳥畫基本畫法圖文教程,寫意鳥類的畫法和步驟詳解!
    鳥類的觀察,禽鳥在中國畫中又稱為「翎毛」,可區分為水禽與山禽兩 大類,依其生活習性,又可分為涉禽、遊禽、猛禽、攀禽、鳴 禽、雉禽等類,各類的特微與習性如下:(一)涉禽:棲於淺水中捕食魚蝦,它的嘴、頸、腳都很長。 例如鶴、鸛、鷺鷥等。
  • 第一次看這麼逼真寫實的工筆畫熊貓,太贊了
    大多數畫家都選擇用水墨寫意去表現。像吳作人、劉繼卣這些大家的水墨熊貓就讓人印象深刻。 王申勇先生開始畫熊貓時,也是深受了劉繼卣大師的影響,以寫意畫熊貓為主。黑白二色,墨韻十足,筆簡意賅,形神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