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前,時尚不屬於大眾|波西米亞的狂想潮流 - 什麼值得買

2021-01-15 什麼值得買

封面為Twiggy,來自Lovetoknow,本文來自西裝客,作者:七哥,原標題《時尚易主 | 波西米亞的狂想潮流》,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可能是最多業內人士關注的西裝愛好者不安利「法則」 | 不講究「規矩」共同追尋優雅的原意——「懂得選擇」

撰文:七哥部分圖文:臺灣博主Wayne 外語資料翻譯支持:Francis Qi

都說著裝之事不可輕忽,但事實上"通過著裝表現了什麼"似乎又是個沒有答案和探究方法論的玄學問題。

而波希米亞狂想曲這部電影描繪的1960末-80年代,正是我們現在熟悉的"時尚"興起之年,適合從這裡說開去,看看渴望同步時代、塑造自己的我們是怎樣表現服飾的意義。

談波西米亞狂想曲必須先談BOBO

BOBO

是波西米亞和布爾喬亞的縮寫。

啥是波西米亞?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個地區?

還是泛指東歐的、吉普賽的、民族風的、圖案的、花朵的、豹紋的、暗淡的、刺繡多多的、層層疊疊的、精神渙散的神叨叨服飾?

電影劇照 吉普賽的、民族風的、刺繡多多的波希米亞

啥是布爾喬亞?

注意的你的小布爾喬亞情調!小資產階級是也。

為什麼加在一起有種「掙點小錢開始瞎鬧」的感覺?

為什麼要瞎鬧?

1960-80年代,可說是時尚誕生之年。

之前沒有時尚嗎?當然不,但是直到1960-80年代,時尚才開始屬於大眾。

Dovima

1950年代的當紅模特Dovima,你看到了什麼?

美,優雅,不可方物。

服飾是體現生活方式和使用場景的,苗條的身材,精緻的妝容,繁複的穿搭,不方便行動的款式,一切都是為了體現優渥閒哉的貴族式生活。

Twiggy

而60-70年代的繆斯Twiggy呢? 短髮,濃妝,好似營養不良的小個子。

服飾與人,向來密不可分。

二戰後的50年代,力圖恢復黃金時代的優雅;而經濟發展,政治緊張(冷戰,甘迺迪遇刺,太空爭霸,月球登陸)中誕生的新一代更渴望在完全不同的時代環境裡找到自己的位置,將父輩的一切甩在腦後。

優雅必須讓位給先鋒了,而先鋒並不在乎讓出的那個位置。

MOD VS ROCK

我在寫馬海毛的時候曾經介紹過,60-70年代英國盛行穿著馬海毛+化纖超收腰三扣外套的時髦青年「Mod」,這是騎著小電驢,載著短裙妹子,泡著吧聽著迷幻搖滾,時尚時尚最時尚的一代。

Mod

同時,還有一群穿著皮衣牛仔,聽硬核搖滾的飆車直男Rock,與Mod並稱英倫兩大公害。

Rock

1964年復活節周末海灘上一場MOD VS ROCK的世紀毆鬥,更是讓社會震動,驚呼這是英倫垮掉的一代。

「Yes, I am a Mod and I was at Margate. I'm not ashamed of it I wasn't the only one. I joined in a few of the fights. It was a laugh, I haven't enjoyed myself so much for a long time. It was great the beach was like a battlefield. It was like we were taking over the country. You want to hit backat all the old geezers who try to tell us what to do. We just want to show them we're not going to take it.」

是的,我是Mod,我當時在Margate(海灘)。我並不為此感到可恥。並不只有我一個人這樣想。

我打了幾場架。爽,好久沒有這樣享受過自我(的存在)。

那簡直太棒了,沙灘仿佛是戰場。當時的感覺就像我們要接管這個國家。想給那些老東西顏色看看,讓他們知道我們能做什麼。我們只想讓他們知道,我們不會接受(他們那一套)。

這正是年輕一代要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宣言。

先鋒元素

短裙+低跟的實用主義

60-80年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姑娘們要走出去,要上街,要工作,要玩,首先長裙顯而易見不再合適了。

矯枉何懼過正?Mini Skirt的時代來了。

Mini Skirt

雖然誰發明了迷你裙沒有定論,但法國設計師 André Courrèges 毫無疑問是關鍵人物。

André Courrèges

後面還會講到,露個臉,不細說。

還有英國的 Mary Quant , John Bates 也是迷你裙創始人的有力競爭者。

Mary Quant

John Bates

鞋子也從奢華優雅轉向了簡潔實用。

roger vivier 新時代 vs 50年代設計

roger vivier 的鞋款變化裡你可以輕易看到時代變遷。

繁複高跟的宮廷式樣讓位於簡約中跟的pilgrim pump。

catherine deneuve 《belle de jour》

catherine deneuve 在電影 belle de jour 中的展示,和傑奎琳甘迺迪的穿著更是把這款鞋推上了流行的高峰,簡單來說,這是個時尚符號等級的現象單品。

pilgrim pump

60年代廣告畫

翻翻當時的廣告你就能發現,已經沒有那些提供給紳士淑女穿著的"經典鞋款"了,低跟的,沒有鞋帶,無需小心穿著的便鞋已成時代主流。

到電影中描繪的1970年代,長時間扮演功能鞋角色的運動鞋也登上了日常時尚的舞臺,可以在名曲《we will rockyou》的經典蹬地場面中看到。

1970年代的運動鞋廣告

我幾乎找不到一張同時代的系帶紳士鞋廣告,唯一看到的一張強調的還是功能性和舒適性:

太空+人造的先鋒潮流

阿姆斯特朗登月刺激了全世界對未來的想像。

剛提過的法國設計師 André Courrèges 同樣引領了這股人定勝天的風潮,未來是什麼?未來屬於人類的造物。

奇怪的眼鏡和帽子頻繁登陸秀場,對未來的想像在創造領域無限延伸。

同時人造材質也是這股潮流的一部分。

亮閃閃的PVC

塑膠

PVC,塑膠甚至是紙都被作為短裙的材料,更自然的剪裁,放鬆的腰身,都是設計師對這個時代生活場景的理解。

André Courrèges ,法國的 Paco Rabanne 也以其代表性的金屬洋裝佔有一席之地。

Paco Rabanne及其設計

一代女神也不能免俗

電影中閃亮金屬演出服

幾何+自然的圖案表達

曲線是屬於上帝和自然的。

物理幾何是科技和人類的象徵。

方塊,三角,梯形,圓形,這些"理想幾何"史無前例地佔領了年輕人的服飾。

當代藝術 幾何構成的年代女神Twiggy

André Courrèges 再次堅挺在潮流先端。

強烈對比的幾何元素設計

同時另一位代表人物也值得一說,時代繆斯二號:

Peggy Moffitt

Peggy Moffitt

電影中的演出服

設計小丑風褲裝的還是大家熟悉的 Cristóbal Balenciaga。

還有決不能跳過的YSL & Piet Mondrian:

由 Piet Mondrian 畫作發想而來的現象級短裙pilgrim pump 再次出鏡

Piet Mondrian 的作品,橫掃當時所有設計師的G點,看到幾何就高潮。

連西裝都不能倖免……

這大對比,大格子,簡直爆炸^_^b

BIBA

劇中開場就提到女主在倫敦當時著名的服裝店BIBA工作。

有多著名?

影片中的BIBA

實際的BIBA

據說當時的姑娘只在兩個地方排隊:

BIBA門口和演唱會的售票處。

BIBA極大地拉低了"時尚"的門檻,某種程度上像是如今的ZXXA,只要花幾英鎊你就能買到最時髦的裙子和洋裝。

設計師、工業發展、化纖運用、現代商業都使得時尚平民化,日常化的趨勢不可阻擋,只屬於有閒階級的時尚可以說一去不復返了。

最後的西裝教父 —— Tommy Nutter

Charles FrederickWorth 作為高定女裝之父,開裁縫君臨時尚業的先河。

彼時的歷史學家寫到:

這個無趣、神經質、矮小的男人對女人的奉承不肖一顧,他癱坐在沙發椅上,銜著一支香菸,咆哮著:"走!轉身!好!一個禮拜之後再來,我就能給你一件可心的衣服!"做決定的是他,而不是她們。《時尚的》

溫莎公爵也無不困擾地形容自己的裁縫 FrederickScholte "施行暴政"。

管你名人富豪還是皇室權貴,想要在穿著上不落人後,必須接受裁縫暴君們予取予求。

而一百多年後,最後的"暴君" Tommy Nutter 跟他的前輩們比起來實在已經溫和宛如老婦。

Tommy Nutter和他代表性的翹肩+弧型大駁頭+寬褲套裝

影片中基本所有的西裝都是Tommy Nutter式的:

唱片經紀人,典範的翹肩+大駁頭

經紀人的單排扣,就連姿勢也是向Tommy Nutter致敬的。

超好看的大格紋套裝

律師也是同樣的風格,駁頭大到幾乎遮蓋肩膀。

樂隊成員抖騷的豹紋西裝都是標準的大駁頭Nutter式。

70年代西裝教主,沒有人膽敢倖免。

就連劇中的兩位老父親都是超大駁領。

甚至歐美大陸其他知名品牌,都必須是Tommy Nutter式的。

他的徒弟和技藝與靈魂的後繼者就是圈友們比較熟悉的倫敦大裁縫 —— Edward Sexton。

Edward Sexton

到故事接近尾聲的1985年,西裝駁頭急劇縮小,時尚新潮的輪迴又開始了,這次權柄已經落到了設計師手中,裁縫們輝煌不再。

結語

其實60-80年代還有很多可以說的東西,比如YSL的le smoking,不過已經說了太多女裝的內容了……^_^b

YSL Le smoking

我們可以總結一下什麼東西影響著時尚:

時代背景:太空時代、沒有經歷戰爭的新一代成熟=>先鋒+幾何

經濟發展:工業基礎有質的進步=>化纖(Mod+塑膠及各種人造素材的廣泛嘗試)+成衣產品更便宜,購買更方便=>快銷+平民化。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女性崛起+少數族裔崛起=>女裝日常化+褲裝普及+民族風(波希米亞)

這是理性的部分,回歸我們自己,其實是一個追尋自我的問題,主角 Freddie Mercury 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亞裔、東非移民、拜火教家庭、LGBT人士,他始終在尋找自己的位置:給自己改新的名字,不斷通過創作表達對生活的理解,嘗試喜歡自己,追尋自己是外國人還是英國人?自己的宗教是什麼?信仰是什麼?甚至是男是女?

電影中的Freddie Mercury

反觀現在,西裝定製在大陸是最近6-7年興起的,漢服幾乎也是同期,包括我很多少數民族朋友都改了漢名了,近年又開始研究民族文化,習俗。

新的一代依然存在認同焦慮,我們在模仿,我們在尋找,然而過去沒有一個時代像如今這樣豐盛,像如今這樣貧瘠。

時尚是什麼?也許只是在每一個從未有過的時代裡,我們通過服飾和生活方式,企圖安放自己的一種努力。

整理:後悔的洗髮水

相關焦點

  • 波西米亞狂想曲歌詞 波西米亞狂想曲歌詞中英翻譯含義介紹
    《波西米亞狂想》是殿堂級搖滾樂隊queen的代表作,這段時間他們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正在上映中,下面就為大家帶來波西米亞狂想曲歌詞以及含義解析。  波西米亞狂想曲歌詞  Is this the real life -  這是真實的人生,  Is this just fantasy -  還是夢幻一場?
  • 《波西米亞狂想曲》觀後感
    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1985年7月13日,為了給非洲難民籌集善款,英國倫敦和美國費城同時舉辦了一場名叫1977年樂隊憑藉《波西米亞狂想曲》獲得全英音樂獎的最佳單曲獎。2009年,《we wi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s》入選格萊美名人堂。2018年樂隊的全球銷量已超過2億張,並獲得第60屆葛萊美獎終身成就獎。許多歌曲伴隨了一代人的長大。主唱弗雷迪以華麗的風格和跨四個八度的嗓音而聞名。
  • "波西米亞狂想曲"獨家影評:不夠搖滾
    時光網洛杉磯訊 以皇后樂團最熱銷單曲為名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有許多精彩激昂的音樂表演片段,但是故事劇情與敘事方式照本宣科。對於一個講述前衛搖滾樂團主唱的故事而言,《波西米亞狂想曲》打了135分鐘的安全牌。
  • 皇后樂隊大雜燴單曲《波西米亞狂想曲》背後的創作故事
    在唱片還沒有發行之前,他就把《波西米亞狂想曲》的試聽版放了好幾遍(兩天裡放了14遍),由此引起了歌迷對這首歌的狂熱,以及對皇后樂隊的狂熱。A Night At The Opera 在專輯排行榜上停留了一年。綽號「Bo Rhap」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在單曲榜上連續霸佔了9周的榜首,到1976年1 月售出100萬張專輯。
  • 西方服裝史 70年代的經典時尚 至今仍被懷念
    20世紀70年代是時尚界最令人回味的年代之一,它們繼續影響著現代風格。從嬉皮士和迷人的搖滾到迪斯科和波西米亞風,這十年濃縮了許多標誌性的風格,至今仍可穿戴。
  • 票房或能破億的《波西米亞狂想曲》背後,如何評價規模翻了10倍的...
    今年奧斯卡結束不久,《波西米亞狂想曲》就迅速引進,最終選擇在藝聯專線發行。憑藉著超高的熱度和「市場化」的營銷路徑,提前預定藝聯專線發行的最佳成績。但就在欣喜背後,關於藝聯發行的疑問並未減少。《波西米亞狂想曲》本身就吸睛無數,儘管藝聯發行對於培養藝術電影受眾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 《波西米亞狂想曲》觀後感:Time will tell(時間會證明一切)
    只不過如果沒有生在那個年代,並且有機會去現場一飽眼福的人,也只能靠如今的錄入影片去重新回顧這場盛大演唱會了,但是我們也不必一定要感嘆生不逢時,我們可以從《波西米亞狂想曲》裡面看到「高仿版」。《波西米亞狂想曲》說來這部影片已經被提名為安琪拉最佳影片,並且獲得了金球獎打兩項大獎,這個殊榮也是比較難得的,那麼享有這麼好榮譽的「高仿」片段版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到底有什麼閃光點呢?
  • 《波西米亞狂想曲》獨家上線,影迷熱情互動切換演唱會模式
    昨日18:41,全球票房口碑收割機《波西米亞狂想曲》在愛奇藝電影獨家上線。電影一經上線便引發了全網熱議,不少網友也紛紛在各大新媒體平臺上分享自己的觀後感,超高的熱度和口碑都代表了無數觀眾對電影的認可和喜愛。此外,在影片上映之前,愛奇藝電影還曝光了一支「狂想交互」版預告片,該片新奇的互動模式,不僅收穫了網友的一致好評,還掀起了一股全民「選擇」熱潮。
  • 《波西米亞狂想曲》有哪些是偏離現實的狂想
    由布萊恩·辛格執導,拉米·馬雷克主演的音樂傳記片《波西米亞狂想曲  弗雷迪與女友什麼時候認識的?  電影  電影中,弗雷迪和他的女朋友瑪麗·奧斯汀是在他加入「Smile」樂隊的那天晚上認識的,之後兩人開始約會,確定關係。  現實  事實上,吉他手布萊恩·梅曾與瑪麗·奧斯汀有過短暫的約會。
  • 皇后樂隊傳記片《波西米亞狂想曲》大賣,影評人卻不待見它
    包括周三、周四的提前場在內,《波西米亞狂想曲》在英國的首周五票房高達 953 萬英鎊,成為英國本年度第四部音樂題材的票房冠軍。《波西米亞狂想曲》還原了皇后樂隊的諸多演出場景。圖片來源:20 世紀福克斯它註定將成為電影史上最賣座的音樂傳記電影。
  • 布萊恩·辛格獲署名權仍為《波西米亞狂想曲》導演
    布萊恩·辛格獲署名權仍為《波西米亞狂想曲》導演 時間:2018.06.1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亞文化時尚,一個不斷出圈的億萬大市場!
    2020-07-17 13:51 在亞文化逐漸演變成更廣泛接受的文化前,誰抓住了商機,誰就是潮流的引導者。我們將向wish商戶介紹三種相對被熟知的亞文化時尚,撬動這塊讓不少年輕人痴迷炫耀,未來可能走向主流的時尚市場。
  • 《波西米亞狂想曲》——近幾年最優秀的音樂傳記類電影
    藝術性:★★★★娛樂性:★★★★☆綜合評價:★★★★☆3月22日,《波西米亞狂想曲》即將在國內公映,作為一個偽搖滾樂迷,這麼稀缺的電影肯定是要去影院捧場的,只是這部電影只會在佔全國院線5%的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旗下的院線上映,不知道能不能第一時間在大銀幕欣賞皇后樂隊的歌曲
  • 北美票房|影評人嫌棄觀眾愛,《波西米亞狂想曲》獨佔鰲頭
    上周末的北美電影市場,新片紛紛開畫,而且成績喜人,一舉佔據票房榜前三位。要知道,今年上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還要追溯到早春二月。《波西米亞狂想曲》20世紀福斯出品的傳記音樂片《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以5000萬美元的周末票房高居鰲頭,遠超業界預期。該片早在2010年便開始立項,製作周期長達八年之久,整個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去年,影片拍到三分之二的時候,導演布萊恩·辛格(Bryan Singer,《X戰警》)忽然被福斯開除出局。
  • 愛皇后,巨搖滾--CGS中國巨幕攜《波西米亞狂想曲》致敬搖滾
    北京2019年3月21日 /美通社/ -- 斬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輯等4座大獎,獲得第76屆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的音樂傳記類影片《波西米亞狂想曲》將於2019年3月22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影院專線放映。其中,CGS中國巨幕版本將為全國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聽體驗。
  • 歌壇天后惠特尼休斯頓傳記片正在籌備《波西米亞狂想曲》編劇執筆...
    關於她的傳記片「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 」(暫譯《我想和人跳跳舞》)正在籌備,《波西米亞狂想曲》編劇安東尼·麥卡滕負責劇本。目前《愛之情照》導演斯特拉·梅吉在商談執導,暫時還沒有選角消息,惠特尼休斯頓這樣的傳奇人物想必有很多黑人女星搶著想演。
  • 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與真實的皇后樂隊有哪些出入?
    由布萊恩·辛格執導,拉米·馬雷克主演的音樂傳記片《波西米亞狂想曲》於3月22日在全國藝聯專線放映。影片以「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墨丘利為主線,講述了「皇后樂隊」從成立到大放異彩的搖滾傳奇,飾演弗雷迪·墨丘利的拉米·馬雷克還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 奏起波西米亞狂想曲,紀念華麗搖滾天團:皇后樂隊
    來一曲《波西米亞狂想曲》: Is this the real life ? Is this just fantasy......最後,讓這個曾經輝煌無比的華麗搖滾樂團,在此刻定格成我們心中一面遠去的背影。Thanks, QUEEN !
  • 搖滾的力量——觀《波西米亞狂想曲》有感
    《波西米亞狂想曲》是一部傳記類的電影,我後悔了,應該去看IMAX的,電影院的感覺不亞於去現場聽演唱會。在此之前,我對QUEEN的了解並不多,不是他們的歌迷,也不是搖滾迷,對他們的作品也僅限於聽過we will rock you和we are the champions。
  • 讓人心潮澎湃的搖滾傳記片,不只《波西米亞狂想曲》
    挾一舉奪得四座奧斯卡小金人(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輯、最佳音效、最佳音效剪輯)的餘威,取材自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墨丘利(Freddie Mercury)生平的影片《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於3月22日登陸國內各大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