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有16種tense時態,但最基本的有3種:present現在時、past tense過去時、future tense將來時。英語在表達時間概念上是「relative相對的」,而不是「absolute絕對的」,何解?
比如,現在完成時,既然已完成,那肯定是過去了,那為什麼叫現在完成時? 這可以從站的角度上去理解。站在事情本身的角度來說,是已完成,是過去了,但強調的重點是,到現在為止,已完成。所以,現在完成時與一般過去時的區別是:現在完成時是強調句子,一般過去時只是就事論事的一般敘述。舉例來說,有一項工作在老闆看來很urgent急,他要讓你在12點下班前務必完成,時間來到11:55, 他問你有沒有完成這項工作,你說 I have just finished the work. 我剛剛完成。你之所以用現在完成時不用一般過去時,就是在給你老闆強調,他火急火燎催的事情已完成。而如果你這樣說I finished the work. 事情我做完。這樣的表達的是很淡然的不緊不慢就事論事的一般敘述。
新聞報導中,常常用一般現在時替代一般過去時,從時間的概念上嚴格來說,表面上的現在時事實上表達的是過去發生的事,尤其是當天發生的事,甚至數小時內發生的事。雖然事情發生了,是過去,但有意淡化時間差,重在即時性,增加讀者聽眾的代入感。這是新聞英語的特性。 比如上周的時事新聞這樣報導:
日本共同社11月12日消息:日本政府官員稱,日本首相菅義偉今天與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進行了首次電話會談。英文原文的標題是:
Japan PM Suga holds phone talks with Biden
雖然報導 PM Suga與Biden通電話此事時,通話事件已過去,但報導時仍用的是一般現在時。
事實上,「過去」與「將來」都與「現在」為界點,都與現在發生聯繫;沒有「現在」作參照,「過去」與「將來」也沒有意義。有時,特定情景下,從一定角度上講,過去現在將來的「時間差」,是可以淡化的甚至可以忽略的,這就是為什麼漢語文化沒有像英語文化那樣從句法上有那麼明顯的時間概念的解釋之一。理解這一點,也就更能深刻理解「現在完成時」跟「一般過去時」的區別及聯繫。
現在進行時表將來 - 是時間時態「相對論」的又一個體現。For example:
CEO is coming. CEO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