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在軌飛行模擬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提供)
隨著「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人們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中國航天。
在為這一盛舉歡欣鼓舞之餘,人們更多了對「嫦娥五號」的好奇。與嫦娥家族中的幾位姐姐相比,嫦娥「五姑娘」有什麼不同?其在大家族中扮演著什麼角色、發揮著什麼作用呢?
承擔使命不同
與幾位姐姐不一樣,「嫦娥五號」要完成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 「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
「嫦娥五號」的成功實施,將實現我國首次在地外天體無人採樣返回,圓滿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總體規劃目標,推動我國深空探測領域的科技進步,促進我國空間科學、空間技術跨越發展,可謂使命非凡。
外觀造型不同
與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相比,「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技術跨度大、結構也更為復雜,它是由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4器組成。
這4器每一個都是單獨的個體,此外他們還能組合在一起,比如著陸器和上升器「抱」在一起,就組合成了「著上組合體」,而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而成我們叫它「軌返組合體」,此外,4器「串」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探測器。
而嫦娥 「大姐」和「二姐」分別是一顆單獨的衛星,「三姐」和「四姐」 是由著陸器和月球車「兩器」組成。
所以說,嫦娥「五姑娘」是家族裡結構最復雜的探測器。
任務目標不同
「嫦娥五號」任務的目的是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開展月球樣品地面分析研究。與中國探月工程前兩期的「繞」和「落」相對應,第三期的「嫦娥五號」任務,重點在於「回」。
任務期間,「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重點實現三大工程目標,即:一是要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提升我國航天技術水平﹔二是要實現首次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推進我國科學技術重大跨越﹔三是要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載人登月和深空探測奠定一定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此外,「嫦娥五號」探測器還將開展一系列科學探測。如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著陸點區域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獲取與月球樣品相關的現場分析數據,建立現場探測數據與實驗室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系﹔月球樣品的分析與研究,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等。
命運歸宿不同
探月工程從立項之初,就設計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這就意味著嫦娥家族眾姐妹將擁有不同的命運和歸宿。
2007年10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嫦娥一號衛星,2009年 3月1日,嫦娥「大姑娘」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為探月工程一期--「繞月探測」任務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衛星發射成功,2012年12月 13日,嫦娥二號衛星與圖塔蒂斯小行星由遠及近「擦肩而過」,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嫦娥「二姑娘」成為我國第一個行星際探測器。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著陸月面,次日,著陸器和巡視器互拍成像,嫦娥三號任務圓滿成功,實現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嫦娥「三姑娘」也永久的留在了月面,遙望著地球家園。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背,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至今狀態良好,未來,嫦娥「四姑娘」還將繼續月球背面的探索之旅。
「嫦娥家族」中年長的幾位姐姐有一個的共同點,就是誰也不能再次回到「娘家」了。而「嫦娥五號」比幾位姐姐幸福多了,因為她從「月宮」瀟灑走一回後,還能捎點「特產」——月壤,再次回到地球母親的懷抱。
如今「嫦娥五號」探測器已成功發射,一路高歌奔向月球,讓我們一同期待她更精彩的旅程。
(責編:趙竹青、呂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