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簡稱為何是「閩」?門裡的蟲是什麼動物?

2020-12-06 子曰大官人

「福建為何會被稱為閩?」估計是很多朋友對福建第二好奇的事情,第一件事當然是福建人到底是怎麼說普通話的(此處調侃,切莫當真)……而且「閩(mǐn)」這個字估計也有很多人不知道發音,接下來子曰就來說說福建的簡稱為何是閩?

讓我們先來解讀一下「閩」這個字,閩由一個「門」和一個「蟲」組成,相比於門,大家可能對蟲更好奇,那麼「閩」字門裡面的蟲是什麼動物呢?有人知道一個詞叫「七閩九貉」,該詞裡面的「閩」就代表貓,又覺得貓不夠霸氣,就認為是老虎;當然還有一些人認為是各種毒蟲,相信很多人在金庸的武俠劇裡都對閩南人的「蠱毒」「毒蟲」特別有印象……其實這個蟲指的是「虺(huǐ)」,即一種毒蛇的名字。

其實在《山海經》裡就有對虺的記敘,傳說在上古時期,有一種叫虺的蛇,它常年生活在水中,一心想要變強的它,終於在500年後變成了蛟龍,這時候它已經有了龍的基本樣子,但主要的生活區域還是在深潭裡,再過了一千年,它終於成了真正的龍,可以布雲施雨,但是一心進取的它還是不甘於做一條普通的龍,於是再花了1500年的時間從龍變成角龍又變成了應龍,可以看出虺的精神狀態是非常積極向上的。

其實在古時候,福建地區和嶺南的情況差不多,都是炎熱潮溼有瘴氣,蛇蟲鼠蟻多得很,生活在那種環境下的人們自然不會有現在的技術手段,來減少這些動物的危害和幹擾,於是他們就用崇拜的方式,企圖這些蛇蟲鼠蟻保佑自己,不要傷害自己,其中蛇又是最厲害的,而虺又有化成龍的傳說,自然用虺當圖騰,當神明來崇拜就顯得理所當然。

那怎麼成閩的呢?有一種說法是,福建地區的蛇多,被視為神明的蛇經常會蜷縮成一團到門檻那兒,所以就成了「閩」。在先秦時期,古書《周禮》上就出現了「七閩」的記載,主要表示的就是散居在福建地區的部落,而這些部落大多以蛇為圖騰,當然都不一定是虺,還可能是其他種類的蛇。在北宋過後,福建的簡稱為「閩」基本就定下來了!

綜上所述,福建簡稱「閩」中間的蟲應該是指的「虺」,如果對福建有一定了解,也可以在下方告訴子曰喲~

相關焦點

  • 福建簡稱閩,但是你知道為什麼嗎?「閩」字門裡蟲是什麼動物?
    福建省簡稱為閩,肯定很多人以為稱為閩是因為福建境內閩江的緣故。但是,閩這個簡稱在古代就存在了,而閩江是因為福建有了閩這個簡稱之後才命名為閩江。所以,閩這個簡稱並不是因為閩江的原因。《山海經》中有記載,「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閩中山在海中」。
  • 福建的簡稱是「閩」,那「閩」字裡面的「蟲」是什麼呢?
    大部分都知道,福建的簡稱是「閩」,那這個「閩」字裡面的「蟲」是代表什麼呢?相信知道的人就少了。很多人都說福建多山,古代的時候,開門就可以看得見老虎,古代大蟲又可以是老虎的意思,於是覺得這個「蟲」代表的是老虎。果真是這個意思嗎?
  • 中國歷史上,福建被稱為「八閩」,其實源於「門中之蟲」
    福建自古以來簡稱「閩」,我們看這個「閩」字的結構很有意思,門中有蟲,那你們知不知道,「閩」裡的蟲到底是什麼蟲呢,你先來猜一猜?福建為什麼簡稱「閩」,如果你去搜索這個問題,可能會有人告訴你是由「閩江」而得名,但這個因果關係其實是反過來了,關於「閩」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恐怕是閩江因當地的簡稱而得名才對。《說文解字》中解釋「閩」這個字時說:「閩,東南越,蛇種。」
  • 福建省的簡稱「閩」字,有著怎樣的來源
    《說文解字》裡對「閩」的解釋是這樣的:「閩,東南越,蛇種,從蟲,門聲」 。所謂蛇種,其實就是信奉蛇神的氏族。「蟲」,通「蛇」解,指的閩越人家門供奉蛇,以蛇為圖騰。福建自古稱為「閩」,最早是因為古代閩越族生活在閩江流域、東南丘陵和沿海之地,皆是多蛇地區,於是以蛇為圖騰頂禮膜拜,更有紋蛇形紋身的習慣。福建還有「七閩」和「八閩」的古稱。
  • 這些省的簡稱是怎麼來的,你肯定不知道
    四川/福建四川和福建其實代表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態。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省份為什麼放在一起?是因為他們的簡稱蜀、閩都帶有「蟲」。難道在上古時代,四川和福建的部族是蟲族嗎?四川的簡稱「蜀」實際與距今5000餘年歷史的古蜀國有直接聯繫。《史記》記載,黃帝的正妻嫘祖,出身於西陵,所在地即為四川境內岷山南段。說文·《虫部》釋蜀為:「上目象蜀頭形,中像其身娟娟。」其實甲骨文中的蜀並沒有虫部。它的形象是一個眼睛十分突出的幼蟲。
  • 來一趟福建,我只想寫一首《閩道難》
    你一在中原地帶開過幾次車的新手,居然敢來福建開山路!要知道假如李白來一次福建,課本上一定會有一篇和《蜀道難》並列雙姝的《閩道難》。舉個例子,全省51個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光名字裡帶山的就有28個,當然它們實際上就是山,剩下名字裡沒有山的,什麼姬巖啦、桃源洞-鱗隱石林啦、歸宗巖等等等等,呵呵,你說呢?
  • 海外華人中福建人比廣東人多,為什麼粵語卻比閩語影響力大?
    但一說「馬來人種」,便想到什麼安南啦,暹羅啦,爪哇啦,有些「異類」的感覺。04閩語是古中原音韻的遺存粵語也很異類。它和普通話的差異,要多到七成以上。閩語和普通話的差異也有這麼多,但閩語是當年中原音韻的遺存。說閩語異類,便未免數典忘祖。
  • 資陽大爺腦袋裡竟長了蟲 這種蟲為何出現在顱內?
    人的腦袋裡為何長蟲子?究竟是什麼蟲?  頭痛腦熱一月餘,原是腦袋裡長了蟲  這個故事,要回溯到9月12日。  那天,53歲的劉大爺從資陽趕到成都市六醫院神經內科求醫。他告訴醫生,自己頻繁頭痛腦熱,已持續了一個多月,之前以為是感冒,但吃藥不見好轉,還愈發痛得厲害。
  • 大型紀錄片《開閩》在福州亮相
    紀錄片《開閩》中情景再現畫面  福州新聞網5月7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許多人知道開閩王叫王審知,可你知道王審知在福建做過哪些被後人稱頌的事?為了讓世人了解福建先人創業經歷,福建民間一批熱愛傳統文化的人,自籌資金啟動了長篇歷史紀錄片《開閩》的拍攝。5日下午,《開閩》製片方在福州舉辦了《開閩》第一集《故土難離》的看片會。  比起一般的紀錄片,《開閩》算是大製作,其中不少故事讓現代人穿上古裝進行情景還原。第一集《故土難離》講述王審知和長兄王潮、次兄王審邽少年時期就名聞鄉裡,人稱「三龍」。
  • 福建黑暗小吃,當地人眼裡的家常便飯,遊客卻直呼重口味不敢嘗試
    土筍凍究竟是什麼其實它的原料是一種俗名土筍,學名「泥丁」的軟體動物,也可以稱之為泥蟲,但不是沙蟲,這兩者有本質上的差別。據製作土筍凍的傳承人說,泥丁生長在擱淺灘的泥土裡,這傢伙對生長環境非常挑剔,稍有汙染就不生長了,並且還不能人工繁殖,所以每一個土筍凍都算是綠色健康食品。土筍凍極具營養價值,老一輩的廈門人都鼓勵孩子多吃些。
  • 我國以河流名稱為簡稱的省份
    而我國現今的很多省份,以其境內的河流名稱為簡稱,正是體現了對河流哺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一、山西省,簡稱「晉」。山西省的簡稱為「晉」,「晉」源於春秋時期的大國-晉國。而晉國的得名,卻是因「晉水」而來,晉國的始封君為叔虞(成王之弟),因封地在唐,故稱唐叔虞。至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後,因境內有晉水,便改國號為晉。二、浙江省,簡稱「浙」。
  • 海南人為什麼說的是「福建話」
    在語言學上,海南話屬於「閩方言」,這一事實的背後,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歷史呢?海南人的來歷地處天涯海角的「海南話」,對於大多數國人而言,是名副其實的太難了。難到什麼地步呢,可以聽聽近年知名度比較大的歌曲《石榴園》。
  • 《動物管理局》水熊蟲為何要花式自殺?這個案件最終如何解決的?
    《動物管理局》水熊蟲為何要花式自殺?這個案件最終如何解決的?水熊蟲的確是《動物管理局》裡比較好玩的一個案例了。雖然這個角色的行為是不斷自殺,客觀上形成擾亂社會,但是怎麼看怎麼可樂。水熊蟲真是花式自殺,他的故事好玩就好玩在這個「花式」當中。水熊蟲的故事分在兩集出現(實際出場還不止兩集),第一集裡水熊蟲已經自殺了84次,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第二集裡水熊蟲乾脆隨身攜帶一本花式死法大全作為自殺指南,同時加進自己的自殺創意,當然一次次嘗試依然以失敗告終。
  • 閩都文化的形成發展及其特色
    (一)古閩文化  福州城市發展的歷史,是福建歷史發展的縮影;而福州先秦時期的文化,則是閩族和古閩文化發展的代表。根據考古發掘的實物證明,閩族先民應是殼丘頭、曇石山的主人。  1.殼丘頭遺址。它位於平潭縣平原鄉南壟村,是福州乃至福建全省迄今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距今五千五百至六千五百年。
  • 「福建子」讓王安石既悔且恨?·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有學者認為,「王安石寫『福建子』三字,是由於一般地方習慣順手寫出的,沒有什麼特殊的定義」。又謂,「僅從『福建子』三字是看不出什麼愛憎褒貶的。因為『福建子』是中性詞,即相當於『福建人』的意思」。    事實恐非如此。有宋一代,雖是金甌已缺、殘山剩水,但當時的地域攻擊之風甚烈。
  • 廈航舉辦「京閩空中快線」發布會
    蓄力騰飛 構建京閩空中快速通道廈航成立於1984年,開通的第一條航線就是「廈門—北京」。36年間,廈航一共運送近3000萬人次旅客往返福建和北京之間,廈航北京航線為京閩兩地之間的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做出了積極貢獻。2020年3月,廈航正式轉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運營,廈航集團在京津冀的發展進入了嶄新歷史階段。
  • 閩方言中的古閩越語詞彙
    百越,源於古中原人對東南、南方部落族群的統稱,據《漢書》記載「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裡,百越雜處,各有種姓」,可見古代中原人對南方族群不甚了解,故統稱之。今天的廣東,簡稱「粵」,通「越」。   先秦時期,吳國與越國的王,名字看起來頗為奇怪,不像是華夏人的姓名,如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這些便是古百越語人名。
  • 經濟觀察:「軌道上的福建」初步形成
    (經濟觀察)「軌道上的福建」初步形成  中新網福州1月13日電 (記者 龍敏)隨著衢(州)寧(德)鐵路、福(州)平(潭)鐵路去年開通運營,「軌道上的福建」初步形成。  如今,福建在全國率先實現設區市動車環閩運營,福州、廈門雙雙邁入「地鐵換乘時代」。同時,「環閩遊」已成為福建旅遊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