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新雷射傳感器技術可實時監測建築物地震破壞程度

2021-01-20 騰訊網

據了解,內華達大學、裡諾大學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正在開發和現場測試一種新型光學傳感器技術和軟體,該技術可以在地震發生後,更快地評估地震中受損的建築物、橋梁和其他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性,並給出響應選項。

這項新的技術可直接測量層間的位移在兩個方向上的變化。層間位移是建築物變形的基本量度,可通過多種方式評估建築物的性能。

「目前的傳感器和無線網絡設計已經在我們的地震實驗室中完成了,」工程學院地震工程實驗室的教授兼主任,伯克利實驗室能源地球科學部的高級科學家David McCallen說,「這項技術可以改變評估損失並快速響應地震的能力。我們正在努力推廣這項新技術。」

該系統可在發生大地震後迅速確定設施的完整性,並在發生大地震後迅速做出有關安全評估、維修和重新使用建築物的的決策和建議。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正在進行現場測試,自2019年9月以來一直在一座多層建築中進行連續運行,該建築位於活躍的海沃德斷層附近兩個城市街區,海沃德斷層被認為是美國最危險的斷層之一。傳感器能夠捕獲建築物對頻繁發生的小地震的響應。專有軟體允許工程師從內華達大學裡諾地震工程實驗室綜合大樓的遠程新傳感器實驗室中檢查傳感器,下載數據並設置記錄級別。該傳感器系統也將於今年夏天安裝在內華達州北部的一座橋立交橋上,以進一步驗證該技術的可行性。

負責這項研究合作的麥卡倫說:「對我們來說,部署是一個活躍的測試平臺,這對於驗證現場性能至關重要。」 「原型傳感器的測量結果顯示了出色的漂移測量結果。當前先進版本傳感器的更高的精確度使得漂移測量值僅在0.5毫米之內,因此建築物系統的小幅度環境振動也可以用於建築物計算機模型驗證和結構健康監測。」

新一代的光學傳感器正在設計、製造中,並將在內華達大學裡諾地震工程實驗室進行測試。第一批原型機在世界知名的實驗室中通過其14英尺至14英尺液壓驅動的振動臺進行了測試,該振動臺在越來越複雜的結構系統上創建了逼真的計算機驅動的地震運動。

該儀器稱為離散二極體位置傳感器,包括一個微處理器和92個低成本的雷射敏感二極體,用於測量入射雷射的精確位置。該系統的其他組件是緊湊型低功率雷射發生器,備用電源系統,可移動數據存儲和RF通信。

該系統投射雷射並感應光線照射到探測器的位置,從而測量結構位移。利用小型的光敏光電二極體的幾何陣列,該傳感器能夠立即跟蹤雷射束的位置。

地震工程實驗室經理Patrick Laplace指出:「開發的傳感器套件利用了微處理器和無線通信技術的先進性,使得在時間和成本效益方面,傳感器系統設計解決了過去許多的挑戰。該傳感器系統的開發已充分考慮了與新興物聯網(IOT)的集成。」

使用統計數據的建模更加準確,從而有助於建築、橋梁和其他關鍵基礎設施的規劃和設計。

土木工程學院的教授Floriana Petrone表示,「智能基礎設施」正在成為土木工程應用中不可避免的範例,將自我監測和自我報告功能整合到結構中可以創造實現自我診斷結構的機會,從而節省時間,並降低了維護成本。當前的傳感器和無線網絡代表了如何將智能基礎架構範例轉化為可部署的技術的示例,該技術為結構健康監測和損壞檢測應用打開了新的窗口。

文稿:本站編輯老one翻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地震科普:地震為何對建築物破壞力巨大?
    記者:人們常說,地震來襲時地動山搖,房屋隨之倒塌。那麼,地震到底是以什麼方式來破壞建築的?    專家:用「地動山搖」「山崩地裂」來描述地震到來時的情形一點也不過分。由於建築物依附在地球表面,建築物受地震破壞的方式主要受地震波的傳播方式影響。簡單地說建築物破壞有三種方式:上下顛簸、水平搖擺、左右扭轉。多數時候,還是三種方式的複合作用。
  • 傳感器熱點:新型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血清素水平
    傳感新品 【新型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血清素水平】 本月,一個研究團隊宣布,他們創造了一種傳感器,具有 "在恐懼調節、社會互動和睡眠/清醒過渡期間檢測自由行為小鼠的血清素釋放 "的能力。
  • 三維雷射掃描儀與其中的傳感器技術應用
    三維掃描技術,又稱實景複製技術,是一種集光、機、電和計算機技術,多傳感器集成和多種測量原理為一體的綜合性對地高新測量技術。 在新世紀初,三維雷射掃描儀引進國內,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其應用現已遍布測繪、土木工程、地質災害監測、
  • 地震科學預測新技術!「地下雲圖」,讓地震實時「看見」
    地震科學預測新技術!「地下雲圖」,讓地震實時「看見」   在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時,「地下雲圖」的說法屢屢出現在各大媒體上。 地脈動噪聲作為地震觀測的背景幹擾,很早就被地震學家重視,科學家們希望能夠通過地脈動記錄實時監測地殼介質變化。
  • 酒泉雷射傳感器測距雷射位移傳感器廠商
    為此模擬元件PSD的需要進行調節,而對數字元件CCD傳感器,使用雷射測距傳感器實時表面補光技術可以瞬時改變接收光強。分析解讀小量程雷射測距傳感器探頭到被測物體的距離可以由三角計算法則精準得到。雷射測距位移傳感器是新一代非接觸式、高精度測距設備,其功能強大, 結構堅固,專為工業及野外測量、監測使用而設計。
  • 科學家打造出可實時監測地下砷含量的新型傳感器
    然而現在,一種新型的生物傳感器可以幫助我們消除這種劇毒化學元素的危險,通過跟植物的合作其可以實時監測這種化學元素在地下環境中的含量。據了解,這項新研究的重點是改變植物組織內部的動態變化,因為砷是從土壤中吸收的,植物則是從土壤中提取分析物並通過根系運輸它們。
  • 新型生物傳感器:可實時監測「器官晶片」中的含氧量!
    導讀近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採用一種新型生物傳感器,在「器官晶片」系統中實時監測含氧量,使該系統能更加近似地模仿真實器官的功能。近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採用一種新型生物傳感器,在「器官晶片」系統中實時監測含氧量,使該系統能更加近似地模仿真實器官的功能。如果晶片器官希望發揮它們在藥物與毒性實驗方面的潛能,這項研究將是不可或缺的。
  • 遙感技術(RS)於地震緊急救援中的應用
    一般指運用傳感器/遙感器對物體的電磁波的輻射、反射特性探測,是獲取目標地物反射、輻射或散射的電磁波信息(如電場、磁場、電磁波、地震波等信息),並進行提取、判定、加工處理、分析與應用的一門科學和技術。在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緊急救援)業務能力建設和科技支撐水平發展過程中,遙感技術以其高動態、大觀測、全天時、全天候等特點,展現出顯著的技術優勢。
  • 地質環境監測院開展災害普適型監測預警儀器示範試用工作
    普適型多功能地質災害智能監測預警儀簡稱普適型預警儀。內置位移傳感器、傾角傳感器及加速度傳感器,可適應於滑坡、危巖崩塌和落石感知等多種工況場景之下的監測工作。其體積小、功耗低、易安裝的特性能滿足臨災應急環境下的監測需要。適型預警儀支持預警閾值設置,內置蜂鳴器和LED燈,一旦超過預警閾值可自動啟用聲光報警功能。
  • 一文深度了解光纖傳感器的應用場景
    而且由於光纖被置於毛細鋼管內,因此凡毛細鋼管能通達的地方都可進行光纖分布式溫度傳感器測試。 最廣泛地應用於井下監測應用的光纖傳感器之一就是拉曼反向散射分布式溫度探測器,這種方法已經在測量井筒溫度剖面(特別是在蒸汽驅井)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灰塵傳感器可實時監測集成電路生產過程中接觸到的汙染物
    打開APP 灰塵傳感器可實時監測集成電路生產過程中接觸到的汙染物 luftmy勒夫邁 發表於 2020-11-25 16:36:35
  • 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道路兩側的傳感器結點還可以實時監測公路附近的環境狀況,例如噪音、粉塵及有毒氣體濃度等參數,並通過無線傳感網絡系統將這些數據實時發送出去,便於有關部門對道路情況進行監測。Senera的系統,可用於監測橋梁、高架橋、高速公路等道路環境。
  • 地震監測新領域:洪水預警!
    然而,一項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研究表明,地震監測可以為洪水預警做出貢獻。事情還要從1994年說起,尼泊爾境內有大量的冰川,天氣溫暖時冰川融化,極易發生洪水,1994年10月7日,一個原本能擋住冰川湖的天然水壩突然爆裂(堰塞湖潰壩了!),洪水衝入了下遊的村落,致使21人喪生,損壞了800多畝的農田。
  • 了解地震信號檢測網絡的基礎知識
    有源元器件和轉換器的最新技術使這些傳感器能夠達到現代儀器標準。ADI公司為地震傳感器網絡應用提供簡單但可靠的儀器設計解決方案。簡介隨著世界相互聯繫和相互依存的程度越來越高,中型和大型地震可能會造成重大的經濟破壞和損失。發生在任何脆弱城市中心地區的大地震,都會對中心地區的國民經濟及其企業提供服務和全球參與的能力產生連鎖反應1。
  • 對抗地震,我們要做到的是知己知彼!
    地震對密集的商業和住宅區以及所有類型的建築物構成了重大威脅。隨著這些區域越來越大,建築物越來越多,地震監測需要實現一個廣泛的傳感器網絡。由於成本高且複雜,傳統儀器不能勝任。
  • 光纖光柵傳感器技術及其應用
    由於光纖光柵傳感器具有抗電磁幹擾、尺寸小(標準裸光纖為125um)、重量輕、耐溫性好(工作溫度上限可達400℃~600℃)、復用能力強、傳輸距離遠(傳感器到解調端可達幾公裡)、耐腐蝕、高靈敏度、無源器件、易形變等優點,早在1988年就成功地在航空、航天領域中作為有效的無損檢測技術,同時光纖光柵傳感器還可應用於化學醫藥、材料工業、水利電力、船舶、煤礦等各個領域,還在土木工程領域(如建築物、橋梁、水壩、
  • 建築物也能感應「內傷」?MIT 的這套計算系統教它給自己「體檢」
    為了能夠更方便地對建築物進行檢測,前不久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能夠分析出周圍環境震動數據(比如建築物周邊的重型卡車)的計算模型。這種計算模型能夠在分析振動數據之後,檢測出建築物的損壞程度或機械應力。MIT 的研究人員通過結合傳感器收集的數據、智能算法及全面的計算機模型, 能夠預測出人們在不同壓力下應該採取的不同行動。
  • 基於高速非製冷中波紅外成像傳感器的雷射焊接質量監測系統
    雷射焊接過程  雷射焊接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大的產業,如汽車、金屬加工、航空航天等。雷射焊接技術有望替代傳統焊接技術是當今的趨勢。就效率、可重複性和維護而言,雷射焊接技術相比於其他焊接技術的優勢是明顯的。
  • 合肥市內78.1%區域的建築可抵抗5.5級~6級地震破壞強度
    記者在現場獲悉,合肥市去年共發生10次1級以上地震,合肥市78.1%的區域建築可抵抗5.5~6級地震破壞強度。歷時五年,獲得合肥城區主要斷層的空間位置和最新情況在科普展上,記者看到介紹:「發生地震的元兇是活斷層,活斷層是指至今仍在持續活動的斷層。」
  • 大學生利用雷射遙感製作實時監測霧霾探測儀
    前不久,西安理工大研究生代晨昱和同學們發明了一款可攜式霧霾空間分布雷射探測儀,可以實時監測大氣汙染物的儀器,打破了傳統環保部門測量大氣汙染物的方法,將雷射遙感技術應用到了霧霾監測領域。據悉,該儀器還榮獲了陝西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