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心目中,愛因斯坦是科學巨匠,世紀偉人,他必然有超高的智商,必然從小就是學霸,然後靠高智商一路平推碾壓,讀碩讀博,拿諾獎,成為大科學家。
世紀偉人愛因斯坦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愛因斯坦確實有超高的智商,然而他也是人,只要是人,就必然有七情六慾,有成長的煩惱,面臨過親人同事的不理解,有失業落魄交不上房租的時候。但這些,愛因斯坦終於憑藉自己的智慧與情商,一一克服,成就了他世紀偉人的地位。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愛因斯坦是如何邁過去這幾道坎的。
愛因斯坦人生的第一道坎,是父子矛盾。
愛因斯坦對於德國那種軍事化的生活,刻板的教育非常不適應,他想離開學校,靠自學成為物理學家,探索宇宙自然的奧秘。對於兒子的想法,愛因斯坦的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非常不以為然。沒有學歷,你工作都找不到,飯都吃不上,怎麼當物理學家探索宇宙自然?愛因斯坦因此和父親產生激烈矛盾,兩人在學校前吵了起來。
父子爭吵
對此,愛因斯坦是怎麼解決的呢?他先是先斬後奏,裝病離開了學校,然後又跟父親妥協,答應去瑞士念大學。愛因斯坦此舉,既有鬥爭,也有妥協,在鬥爭與妥協之中找到了那個微妙的平衡點。從此,他得以進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念書,為他日後成為科學巨匠打下了基礎。
愛因斯坦的第二道坎,則是畢業即失業。
愛因斯坦大學時並不是個三好學生,經常翹課,對此,他的老師韋伯頗有微詞,也就沒有為他寫推薦信。沒有老師的推薦信,這讓愛因斯坦找工作時屢屢碰壁,甚至連房租都交不上。
愛因斯坦交不上房租
心中是對成為偉大物理學家的渴望,現實卻是房租交不上的窘況,愛因斯坦備受煎熬。最終,愛因斯坦還是認清現實,先向現實妥協了。他接受了好友格羅斯曼的幫助,在瑞士伯爾尼專利局找了份工作。不過,愛因斯坦並沒有放棄心中的夢想,他依然在工作之餘堅持物理研究。經過兩年的沉澱,愛因斯坦終於爆發,他接連發表多篇論文,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
如果愛因斯坦不向現實妥協,不先找一份工作餬口,那他根本就沒有時間研究物理,也不會有後來的大爆發。
對此,我們完全可以參考一個反面例子——劉漢青。他在1980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在那個連馬雲都要考三次才能上大學的年代,他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然而,大三那一年,他看了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從此迷上了數學,決心要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他全心投入研究,荒廢了學業,最終因掛科而肄業回家。回到家,他並沒有吸取教訓,繼續研究哥猜,到了五十歲,還靠低保度日。
如果劉漢青能學學愛因斯坦,先念完大學,找一份不錯的工作,業餘時間再思考哥猜,那他至少不用靠低保度日,也許還真的有可能在研究哥猜上取得一些成果。
愛因斯坦的第三道坎,則是在一戰的時候。
一戰時,德國政府要求當時著名的科學家,加入一個新的部門,研發新式武器。普朗克,萊納德,哈伯等著名科學家都籤字願意加入新部門。然而當紙張落到愛因斯坦面前的時候,愛因斯坦拒絕了。他認為,科學家的任務,應該是研究宇宙自然的發展規律,利用這些規律改善人類的生活,而不是利用這些規律來製造武器,互相屠殺。
愛因斯坦拒絕籤字
愛因斯坦這種特立獨行之舉,遭到了同事的冷落。愛因斯坦對此不以為意,忍受著同事的冷眼,胃潰瘍等的病痛,依然在默默堅持研究他的廣義相對論。最終,他推導出愛因斯坦場方程,徹底完成了廣義相對論。三年後,愛丁頓帶領考察隊,驗證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愛因斯坦自此成為跟牛頓比肩的大科學家。
愛因斯坦那時如果隨波逐流,跟著同事一起去研發武器,那他恐怕就沒有時間完成他的廣義相對論。他的研究成果,說不定就被著名數學家希爾伯特搶先完成,廣義相對論的發現權,就要有一半被希爾伯特搶去。而他那一段研發武器的歷史,也會成為黑歷史,讓他原本光輝燦爛的科學巨匠形象,蒙上厚厚的陰影。
幸好,愛因斯坦堅持了科學家應有的良知與正義,最終成就了他世紀偉人的地位。
良知,正義,遵紀守法,這是普世價值觀,然而,許多人在利益面前,隨波逐流,逐漸迷失了自己,最終等到惡果出現的時候,這才懊惱不已。如果他們能像愛因斯坦那樣,有著自己的堅持與底線,也許他們的成就,就可以遠遠高於現在。
父子矛盾,失業窘迫,同事冷落,這些普通人經常經歷的坎,愛因斯坦都遭遇過。愛因斯坦跟常人不同的是,他不僅有超高的智商,也有超高的情商,最終他憑藉著自己的高情商,一一邁過這些坎,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科學巨匠。
網友們,你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邁不過去的坎,能否從愛因斯坦身上汲取到智慧,把這些坎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