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自武漢封城已過十八天,願這座美麗的城市早日恢復繁華,天佑中華!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提出了一個理論:「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後可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捲風。」這便是著名的「蝴蝶效應」。
孫中山先生曾說:「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因個人意志而停留。但總有幾隻蝴蝶,僅僅煽動了幾下翅膀,便加速了歷史的進程。明朝末年的一樁風流韻事,便充當了這隻蝴蝶。
事件的主人公名叫毛羽健,湖北公安人,天啟二年進士。天啟年間,閹黨勢大,大太監魏忠賢深受明熹宗朱由校寵信,號稱「九千九百歲」,魏忠賢權傾朝野,殘害忠良,排除異己。毛羽健擔任監察御史時,因彈劾閹黨,遭罷官返鄉,永不敘用。
崇禎皇帝朱由檢即位後,立刻動手收拾了魏忠賢,剷除閹黨,將遭受魏忠賢迫害的官員重新啟用,幸運的毛羽健也在其中。
回到闊別已久的北京,毛羽健的內心重新變得火熱起來,甚至感覺身體都年輕了好幾歲。毛羽健此人有一大特點,十分懼內,可卻控制不住自己,常常想去偷腥。終於有一次趁著夫人回鄉探親的時候,耐不住心中的慾火,偷偷納了一房小妾。
正當毛大人和自己的小妾卿卿我我,你儂我儂之時。毛夫人神兵天降,從遠在千裡的湖北老家,怒氣衝衝地出現在了現場。河東獅一吼,毛大人當場被嚇得魂飛魄散,幾個大嘴巴子下來抽碎了毛大人的一場春夢。
挨了胖揍的毛羽健百思不得其解,夫人怎麼就騰雲駕霧般地趕了回來?早知道夫人回來得這麼快,借毛大人兩個膽子,他也不敢沾花惹草啊。公安處於湘鄂交界處,距北京數千裡之遙。古代交通不便,回鄉探親,一來一回長達一年也很正常。
忍辱負重的毛羽健經過一番調查後才發現,夫人是「乘傳而至」,也就是坐著驛站的高速馬車,一路馬歇車不歇地趕了回來。憤怒的毛羽健不敢埋怨夫人,也不反思自己的生活作風問題,將氣全撒在了驛站身上。於是他一封朝奏,誇大其詞的訴說驛站之害,建議裁撤全國各地的驛站。
驛站是我國古代的通訊機構,相當於現在的郵局,同時兼有政府招待所的職能。早在商代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郵驛,早期的驛站主要為官用,負責政令和軍情的傳遞。到明朝的時候,驛站機構已經相當完備。由於幅員遼闊,全國驛站工作人員及相關從業者多達二十萬人。政府信息傳遞極為便利,但這些國有機構也造成了極大的財政負擔。其實早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就曾下令,非軍國大事,任何人不得擅用驛馬及郵遞設施。為了此事,朱元璋還曾大義滅親,殺了用驛站走私茶葉的駙馬歐陽倫。只是明朝經過了十六位皇帝,社會矛盾突顯,政令早已鬆弛。
崇禎皇帝大概是歷史上最為節儉的帝王,他和周皇后經常穿著打補丁的衣服,處處精打細算,彌補國庫虧空。後來無可奈何之下,還曾向大臣借錢來發軍餉。毛羽健的奏章讓為財政入不敷出而頭疼不已的崇禎眼前一亮,一拍腦袋便答應了此事。
金口玉言的皇帝上嘴唇一碰下嘴唇,數以萬計的驛站公務員全部下崗失業,沒有了生活來源。遠在陝西米脂的李自成也被迫丟掉了鐵飯碗,因土地貧瘠,幾無可耕之田,這裡的老百姓大都靠在驛站養馬、趕車、跑運輸謀生。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不久後又發生饑荒,連草根樹皮都成為被爭搶對象。
李自成出身貧苦,幾經奮鬥才當上了驛站的驛卒,沒想到好日子還沒開始,飯碗又丟了。早在幾年前,因妻子出軌,李自成便殺掉了妻子。這位無牽無掛、一無所有的年輕人,在餓死和造反之間,選擇了後者。
公園1644年,李自成率起義軍浩浩蕩蕩地殺進了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煤山(今北京景山)的歪脖樹上自縊身亡,存在近三百年的明王朝自此壽終正寢,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明朝在中後期時,已是千瘡百孔,奄奄一息,毛羽健的一封奏章只能算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反過來想,如果將李自成換成張獻忠、高迎祥,他們能完成推翻明王朝這樣艱巨的任務嗎?李自成的隊伍在一次次失敗中發展壯大,最終成為了明王朝的掘墓人。
梁啓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說:「明亡於御史毛羽健。」這對毛羽健來說或許罪責過於沉重,但他身為言官不能忠君愛國、為國紓難,反而是因一己私慾,連私利都算不上,草率的上書言事,最終為明朝埋下了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