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朋友圈和微博被兩款車刷屏,奔馳G和前途K50。奔馳G不用多介紹了,這是個男人都夢想的一款車,就像電視劇《蝸居》裡張嘉譯形容攬勝一樣:每個男人都想擁有一輛攬勝,但筆者覺得,G比攬勝更值得男人擁有。
今天不想談奔馳,說說K50吧。就像老闆的期望一樣,給這個品牌取名前途,真的是希望它非常有前途。這個品牌的第一輛車K50,電動超跑,看來老闆希望它跟奔馳G一樣,成為男人值得擁有的車。
前途K50有著一切看似可以徵服男人的元素,流線跑車造型、超低底盤、超大輪轂、碳纖維車身、全鋁骨架、以及令人心潮澎湃的動力。
前途頂著中國第一款電動超跑的名頭,確實有做夢的權利,夢想超過特斯拉,成為世界最牛的電動車。68.68萬的補貼後售價也著實說明了前途真的在做夢,不過離夢醒也很近了。
這兩天前途K50牢牢佔據車型熱搜第一名,宣傳力度很大,這也直接反映出前途最致命的問題,品牌影響力匱乏。70萬這個級別能買到很多既有品牌力又經過了市場驗證具有口碑的車型,K50在這方面輸的很徹底。
當然,用一個要求成熟品牌的方式來要求新品牌過於苛刻,但筆者清楚的記得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前途就是要對標特斯拉,而且不能比特斯拉賣的便宜,這也就是這款車為什麼定價接近70萬的原因了。如果前途自己都這麼要求自己了,我們就應該用苛刻的方式來要求它。
前途K50第二個問題就在於沒有市場,說白了就是沒有客戶群體。說實話,筆者對前途的母公司長城華冠還是有些了解,但我居然想不通為什麼前途要造一輛雙門跑車。前途旨在將這款車打造給青年才俊,有追求的成功人士,試想一下,有追求的人最看重的肯定是具有品牌力的產品,因為品牌能帶給人榮譽和面子,這些都不是前途能給的。而不是成功人士,壓根就不會考慮這個價位的產品,所以K50沒有消費群體是不爭的事實。
很多網友評論說這款車可能會賣個家裡特有錢,又不在乎錢的消費者,好好想想都知道,這些消費者只會把錢扔給bba或者特斯拉。這就像8848和iPhone X你會賣哪個是一個道理。
看過這些,你會發現再去關注前途K50的性能已經毫無意義。當你還在關注這車性能的時候,你會發現同樣毫無亮點。一款敢自稱電動超跑的雙門雙座寬體車型百公裡加速的水平確實不敢恭維,雖然筆者沒開過這車,但對於它的操控,只能說達到寶馬3的水平都算抬舉它了。
全車碳纖維加鋁合金骨架,換來的是1.9噸還多的整車質量,別忘了這只是個四米六的兩座轎車。當然會有人說電池很重的,這麼多電池組換來的是官方300km實際200km的續航裡程。2015年時說的要把車重減到1.6噸,可是三年都沒能實現。2016年面對採訪都不敢說自己續航是多少,現在面對真實使用情況也會心虛不少吧。
蝴蝶能引起蝴蝶效應,蜻蜓卻很難
不過前途比其他造車新勢力強的地方就在於其背後確實有一個龐大的整車設計團隊,技術功底相對其他新勢力還是有的。但一樣的是,前途的步子同樣邁的很大,認為真的可以憑此彎道超車,只能說前途還太年輕,前路充滿荊棘。
我們尊重每一個想要真正為中國汽車工業奮鬥的企業,但也唾棄那些打著造車幌子實則另有目的「空殼車企」。相信前途屬於前者,只不過別把路走成了後者。
想要打造真正的品牌,需要讓人興奮的產品,需要高價產品,只是前途的步子邁的太大,提升核心技術競爭力和怎樣令產品被消費者認可,才是前途目前最該幹的事,讓產品對得起售價,實際大於噱頭,未來的路會更好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蜻蜓也需要一下一下的煽動翅膀才能飛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