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進展!Nature等多篇論文揭示心臟祖細胞需要經歷細胞命運轉變方...

2020-11-30 生物谷

2018年8月8日/生物谷BIOON/---在器官發生和再生過程中,細胞的一種關鍵特徵就是轉變命運並獲得新的身份,然而,人們對這種轉變的內在機制知之甚少。血管系統通過拮抗性轉錄程序在胚胎發生過程中分化成動脈和靜脈,從而提供一種理解這種轉變過程的生物學模型。這些拮抗性轉錄程序包括用於維持動脈的Notch信號和用於維持靜脈的COUP-TF(也被稱作NR2F2)。在胚胎發生過程中,心臟中的一部分冠狀動脈來源於被稱作靜脈竇(sinus venosus, SV)的靜脈。儘管在發育期間,靜脈能夠成為新動脈的來源,但是這種靜脈-動脈轉變的時間選擇和要求是不清楚的。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心血管醫學和生物工程領域的一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統計學測試方法,用於依據小鼠遺傳學中的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數據對細胞亞群進行分類,並鑑定在心臟形成期間指導發育轉變的細胞群體。這項研究將針對靜脈竇的統計學分析、計算分析和生物學分析結合在一起,證實靜脈細胞逐漸地同時地將它們的命運由靜脈細胞向動脈細胞轉變,然後一部分細胞跨過轉錄閾值而進入前動脈細胞狀態。理解細胞命運如何在發育過程中轉變以及相關的抑制信號將有助於加深對組織生長和器官發生的了解,從而改善再生醫學中的組織工程策略。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s41586-018-0288-7。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Tianying Su等人首先進行一種兩步統計學分析:先利用迭代穩健主成分分析(iterative 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PCA),隨後利用成對離散性測試(pairwise discreteness test),鑑定前動脈內皮細胞亞型,比如靜脈竇冠狀動脈祖細胞(SV coronary progenitor, SVc)和靜脈竇瓣膜祖細胞(SV valve progenitor, SVv),並對它們進行歸類。這些結果通過計算模擬得到確認,並且在關係圖上得到呈現,以便鑑定出ApjCreER轉基因小鼠品系中的內皮細胞亞型的發育轉變。通過觀察連續的細胞群體中的基因表達變化,就可在高解析度下研究細胞命運轉變。

這些研究人員隨後在胚胎第12.5天(embryonic day 12.5, E12.5)移除小鼠胚胎心臟中的經過譜系標記的內皮細胞,開展進一步的分析。統計學關聯與解剖關係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胚胎細胞在血液開始流動之前就顯示出向動脈命運的轉換,因而這些細胞就被稱為前動脈細胞(pre-artery cell)。

正如預測的那樣,免疫染色研究也支持胚胎細胞成熟和命運轉變。作為一種晚期胚胎階段特異性的間隙連接蛋白,連接蛋白(CX40)在E12.5早期出現,這就表明前動脈細胞作為心臟祖細胞在形成大部分成熟的冠狀動脈中發揮作用。在心臟形成期間血液開始流動之後發生的進一步結構變化被認為是由剪切應力(shear stress)造成的。

當將靜脈-動脈發育轉變投射到一個線性連續體上時,隨著細胞向前動脈命運轉變,單個靜脈細胞的身份逐漸喪失。這些結果表明,在達到靜脈身份喪失和動脈身份增加的閾值後,前動脈特化(pre-artery specification, 編者註:靜脈細胞轉變為前動脈細胞)就發生了;起初,靜脈身份的喪失是逐漸進行的,隨後動脈身份逐漸增加。

為了確定前動脈特化是動脈形成所必需的,這些研究人員通過在實驗室中阻斷這個過程進行了功能喪失研究。這能夠通過阻斷COUP-TF2加以實現,其中COUP-TF2是一種通常誘導靜脈命運(同時阻斷動脈命運)的調節因子。在動脈前特化發生之前誘導表達COUP-TF2就可阻止靜脈細胞形成冠狀動脈,這表明未能獲得前動脈細胞的命運。

這些數據證實當單個心臟祖細胞達到分化為前動脈細胞的閾值時,在血管生成期間的命運轉變逐漸地發生。前動脈細胞最終形成成熟的冠狀動脈。通過這種方式開展的基礎科學研究有助深入認識細胞命運轉變機制,並提供潛在的治療應用。未來的實驗可以研究血管生成過程中的心臟動脈分化,從而有助於開發再生療法。(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Cardiac progenitor cells undergo a cell fate switch to build coronary arteries

Su et al. Single-cell analysis of early progenitor cells that build coronary arteries. Nature, 04 July 2018, doi:10.1038/s41586-018-0288-7.

Chen et al. Endothelial cells are progenitors of cardiac pericytes an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ugust 2016, doi:10.1038/ncomms12422.

Todorov et al. An object-oriented framework for robust multivariate analysis. Journal of Statistical Software, October 2009, doi:10.18637/jss.v032.i03.

Sharma et al. Coronary artery development: progenitor cells and differentiation pathways. Annual Review of Physiology, February 2017, doi:10.1146/annurev-physiol-022516-033953.

Wu et al. Endocardial cells form the coronary arteries by angiogenesis through myocardial-endocardial VEGF signaling. Cell, November 2012, doi:10.1016/j.cell.2012.10.023.

Subramanian et al.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a knowledge-based approach for interpreting genome-wide expression profiles. PNAS, 2005 Oct 25, doi:10.1073/pnas.0506580102.

Velten et al. Human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lineage commitment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Nature Cell Biology, April 2017, doi:10.1038/ncb3493.

相關焦點

  • 重大進展!三篇Science揭示單個細胞形成完整有機體的基因圖譜
    2018年4月29日/生物谷BIOON/---不論是蠕蟲、人類還是藍鯨,所有的多細胞生物都是從單個細胞卵子開始的。這個細胞產生形成有機體所需的許多其他的細胞,而且每個新的細胞都是在合適的時間在合適的位置上產生的,從而通過與它的相鄰細胞進行合作而精確地發揮它的功能。
  • 上海生科院發現心外膜祖細胞在心臟損傷時分化成脂肪細胞
    該研究發現,在發育過程中心外膜祖細胞可以轉變成心臟周圍的脂肪細胞,這一過程在成體穩態心臟中並不發生,卻在心梗的模型中被再度激活。  心外膜脂肪是包圍心臟和冠狀血管的一種內臟脂肪,為心臟提供緩衝保護作用的同時也增加了心臟冠狀血管疾病的風險性,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有很高的相關性,而這些脂肪的來源目前仍然是個未知數。
  • Circulation:中科院周斌課題組發現成體心臟幹細胞並不存在
    2018年10月2日/生物谷BIOON/---心臟幹細胞研究有著動蕩的歷史。揭示成年嚙齒類動物心臟中存在再生性祖細胞(regenerative progenitor)的研究已成為許多臨床試驗的基礎,但是一些實驗已對這些細胞產生新組織的能力產生懷疑。
  • ...和梁興群團隊等揭示Isl1在心肌細胞凋亡表觀遺傳控制中的關鍵作用
    先鋒轉錄因子在編程表觀基因組中起關鍵作用,並在連續細胞譜系規範和分化步驟中促進其他調節因子的募集。2019年4月25號,同濟大學心律失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孫雲甫和梁興群等團隊合作在Cell Research上在線發表了題為Pioneering function of Isl1 in the epigenetic control of cardiomyocyte cell fate的研究論文。
  • Nature:挑戰常規!新研究揭示可讓皮層中的祖細胞返老還童
    這些神經元由祖細胞產生,而且祖細胞以非常精確的順序依次產生它們。雖然神經科學教科書確立了這種特化過程的不可逆轉的性質,但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UNIGE)的研究人員如今提供了相反的證據。事實上,當祖細胞被移植到幼鼠胚胎中時,它們恢復了過去的技能並恢復青春(或者說返老還童)。通過揭示一種意想不到的祖細胞可塑性,他們揭示了大腦如何構造自己。
  • 由同一個祖細胞發育而來的兩個CD8+記憶T細胞亞群具有不同的細胞命運
    由同一個祖細胞發育而來的兩個CD8+記憶T細胞亞群具有不同的細胞命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3 16:29:37 義大利IRCCS-基金會Enrico Lugli及其研究團隊發現,在人體中兩個幹細胞樣CD8
  • 多篇文章聚焦成纖維細胞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成纖維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心臟成纖維細胞竟會導致心臟病!心肌梗死(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會導致心臟肌肉細胞局部死亡。由於心肌細胞無法再生,傷口處就會形成疤痕。而疤痕組織就是在成纖維細胞對免疫細胞分泌的化學因子及環境刺激做出反應時產生的。過量的疤痕組織將導致心臟輸出減少並導致心衰。因此調節成纖維細胞激活的因子可以被用於治療相關疾病。【10】Nature:重大突破!
  • 人體內存在「全能心臟祖細胞」
    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刊登研究論文說,一種被稱為「ISL1」的心臟祖細胞具有分化為心肌、心血管等主要心臟細胞的能力,這為心臟病的治療帶來福音。
  • 心外膜和心肌共同祖細胞的特徵獲揭示
    心外膜和心肌共同祖細胞的特徵獲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6:51:36 英國牛津大學Shankar Srinivas和劍橋大學John C. Marioni研究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Nature:挑戰常規!揭示心臟幹細胞療法竟與幹細胞的再生能力無關
    2019年12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幹細胞療法可幫助心臟從心臟病發作中恢復過來,但是這種恢復並不是出於20年前提出的作為當前正在開展的臨床試驗基礎的生物學原因。它指出心臟幹細胞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幫助受損的心臟,而不是像最初提出的那樣通過替換受損的或死亡的心臟細胞來實現。
  • Science:從幹細胞到功能性心臟,揭示Mesp1基因發揮的關鍵作用
    在人類患者中,這些心臟畸形被認為是先天性心臟病,也是新生兒出現嚴重出生缺陷的最常見原因。之前的研究已表明多種心臟祖細胞是由不同的表達Mesp1基因的細胞群體產生的。然而,人們仍不清楚如何在分子水平上區分這些不同的心臟祖細胞,以及哪些分子機制促進特定心臟區域或者說心臟細胞譜系(cardiac lineage)產生。
  • 揭示先鋒轉錄因子在細胞凋亡表觀遺傳中的關鍵作用 | Cell Research
    fate 期刊:Cell Research 作者:Rui Gao, Xingqun Liang, Sirisha Cheedipudi, Julio Cordero, Xue Jiang, Qingquan Zhang, Luca Caputo, Stefan Günther, Carsten Kuenne, Yonggang
  • 小鼠新皮質頂端祖細胞在發育過程中具有時間可塑性
    小鼠新皮質頂端祖細胞在發育過程中具有時間可塑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9 15:19:31 瑞士日內瓦大學Denis Jabaudon研究組發現小鼠新皮質頂端祖細胞在發育過程中具有時間可塑性
  • Nature:心臟和肺的幹細胞的進化史
    生物學家們已經知道了心臟和肺如何適應陸地生活的進化史,主要通過心臟的功能和肺的氣體交換的功能相耦合。肺是在哺乳動物進化過程中最後形成的一個器官,對於地球上的生命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器官。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闡明了心臟和肺這兩個系統的細胞是如何協調發展的。最初原始的肺的祖細胞可以伸入到心臟的原始的祖細胞從而使兩個器官可共同形成了心肺循環系統。
  • 郭旭東:認識疾病起源,探索細胞命運
    隨著科技和實驗手段的進步,人們對細胞的認識由淺入深,引發了當今細胞生物學的興起與發展。細胞的命運改變與個體發育、疾病發生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但決定細胞命運的因素是什麼?依舊是一個未被揭示的謎。2012年,郭旭東所在團隊發現了參與細胞重編程過程中的多個miRNA聯合重編程因子共同發揮命運轉變調節的重要作用,這對理解重編程這一細胞命運轉變過程中的miRNA功能和通過重編程獲得完整形態的iPS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心臟巨噬細胞的新功能
    近期,研究者在《歐洲心臟雜誌》上概述了在心臟穩態和壓力情況下,心臟巨噬細胞的來源,重點介紹了細胞調節房室結電傳導的機制,看完這篇文章後,你就明白為什麼需要深入了解收縮壓和舒張功能障礙中的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
  • 骨生物學進展:脂質的可用性通過SOX9決定骨骼祖細胞的命運
    局部血管的可用性通過涉及脂質代謝,FOXO信號傳導和SOX9的多方面機制來決定骨骼癒合過程中骨骼祖細胞的命運。2. 脂質稀缺是軟骨發生的重要決定因素,脂質缺乏時FOXO轉錄因子被激活,並表明了SOX9其中關鍵的代謝介質。3. 局部營養水平可以通過直接轉錄變化決定幹細胞譜系的選擇。
  • 發現心外膜祖細胞可分化成脂肪細胞
    原標題:發現心外膜祖細胞可分化成脂肪細胞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周斌研究組發現,在發育過程中心外膜祖細胞可轉變成心臟周圍的脂肪細胞,這一過程在成體穩態心臟中並不發生,卻在心梗的模型中被再度激活。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細胞研究》雜誌。
  • 多篇文章解讀近年來G蛋白偶聯受體領域研究進展
    nature25153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在B型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結構與功能研究方面取得又一項重要進展:首次測定了胰高血糖素受體(Glucagon receptor, GCGR)全長蛋白與多肽配體複合物的三維結構,揭示了該受體對細胞信號分子的特異性識別及其活化調控機制。
  • 單細胞多組學發現新型淋巴活化祖細胞
    單細胞多組學發現新型淋巴活化祖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2 14:45:11 澳大利亞沃爾特與伊麗莎·霍爾醫學研究所Shalin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