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挑戰常規!揭示心臟幹細胞療法竟與幹細胞的再生能力無關

2020-12-05 生物谷

2019年12月18日訊/

生物谷

BIOON/---一項新的研究表明

幹細胞

療法可幫助心臟從心臟病發作中恢復過來,但是這種恢復並不是出於20年前提出的作為當前正在開展的

臨床試驗

基礎的生物學原因。它指出心臟

幹細胞

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幫助受損的心臟,而不是像最初提出的那樣通過替換受損的或死亡的心臟細胞來實現。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n acute immune response underlies the benefit of cardiac stem-cell therapy」。

圖片來自Cincinnati Children's。

這項研究報導將活的甚至死的心臟

幹細胞

注入小鼠受傷的心臟中會觸發急性炎症過程,繼而產生類似傷口癒合的反應,從而增強心臟受傷部位的機械性能。

論文通訊作者、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分子心血管微生物學主任Jeffery Molkentin博士說,在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介導下,這種繼發性癒合過程對心臟病發作後的心臟功能有一定的益處。

Molkentin說:「這種先天免疫反應會急劇地改變心臟受傷區域周圍的細胞活性,使得心臟在癒合時形成了更優化的瘢痕組織,並具有改善的收縮性。我們的研究的意義非常直接,並為心血管醫學領域尚未解決的爭論提供了重要的新證據。」

這項新的研究建立在Molkentin團隊於2014年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Nature, 2014, doi:10.1038/nature13309)的基礎之上。與早前的那項研究一樣,這項新的研究證實將c-kit陽性心臟

幹細胞

注入受損的心臟作為一種再生心肌細胞的策略是行不通的。這些發現促使Molkentin和他的同事們得出結論:有必要「重新評估目前計劃的基於細胞療法的

臨床試驗

,以了解這種療法可能如何真正發揮作用」。

意外的發現

這項新的研究使用了目前在

臨床試驗

中使用的兩種類型的心臟幹細胞:骨髓單核細胞和心臟祖細胞。在這些研究人員在不同條件下進行測試和重新驗證他們的數據的過程中,他們吃驚地發現,除了注射這兩種類型的心臟幹細胞之外,注射死的心臟

幹細胞

細胞甚至是一種叫做酵母多糖(zymosan)的惰性化學物也能夠通過優化這種癒合過程而對心臟有益。

酵母

多糖是一種旨在誘導先天免疫反應的物質。

這些研究人員報導,這項研究中測試的心臟

幹細胞

酵母

多糖療法改變了免疫細胞反應,從而顯著地減少了心臟受損部位中過多的細胞基質結締組織的形成,同時還改善了這種瘢痕組織本身的機械性能。他們得出結論:「接受注射的心臟的被動張力隨著拉伸程度的增加發生顯著更大的變化,這更像是未受損的心臟。」

Molkentin及其同事們還發現心臟

幹細胞

和其他的治療性物質(如

酵母

多糖)必須直接注射到受損部位周圍的心臟組織中。這與以往大多數人類臨床試驗形成了對比,過去的

臨床試驗

出於患者安全的考慮,僅將心臟

幹細胞

注入血液循環系統。

Molkentin解釋說,「目前的大多數

臨床試驗

設計也不正確,這是因為它們將細胞注入血管中。我們的結果表明所需注射的材料必須直接注射到受損部位兩側的心臟組織中。這是癒合發生的地方,也是巨噬細胞可以發揮它們的神奇作用的地方。」

這些研究人員還指出了一項涉及酵母多糖的有趣發現,其中酵母多糖是一種與特定模式識別受體結合以引起急性先天免疫反應的化合物。相比於注射心臟幹細胞或死亡的

幹細胞

碎片,使用

酵母

多糖治療小鼠受損的心臟給受損組織提供了略大一些的更持久的益處。

展望未來

Molkentin說,他和其他合作科學家將通過尋找利用他們所測試的心臟

幹細胞

和化合物的癒合特性的方法來跟蹤這些研究結果。

比如,考慮到在這項新的研究中,心臟

幹細胞

、它們的細胞碎片和

酵母

多糖如何引發巨噬細胞參與其中的急性先天免疫反應,Molkentin解釋說他們將測試利用巨噬細胞的選擇性癒合特性的理論。這包括對巨噬細胞進行極化處理,或者進行生物學排序,使得它們僅具有癒合特性。他說,對此進行進一步的測試可能在治療上對開發未來的治療策略非常重要。(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Ronald J. Vagnozzi et al. An acute immune response underlies the benefit of cardiac stem cell therapy. Nature, 2019, doi:10.1038/s41586-019-1802-2.

2.Jop H. van Berlo et al. c-kit+ cells minimally contribute cardiomyocytes to the heart. Nature, 2014, doi:10.1038/nature13309.

3.Stem cell therapy helps broken hearts heal in unexpected way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9-11-stem-cell-therapy-broken-hearts.html

相關焦點

  • 幹細胞療法利用免疫系統修復心臟—新聞—科學網
  • Nature:iPS細胞分化發育能力低於胚胎幹細胞
    (iPS細胞)與胚胎幹細胞相比,分化發育成全身各類細胞的能力較低。 iPS細胞是「初始化」後的普通體細胞,但具有和胚胎幹細胞類似的功能,能分化生成各種組織細胞。更重要的是,它繞開了胚胎幹細胞研究一直面臨的倫理和法律等諸多障礙,因此受到科學家的青睞。 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員將iPS細胞和胚胎幹細胞分別植入實驗用的老鼠胚胎中,嘗試能否使其發育成健全的身體各組織。
  • 南京鼓樓醫院完成世界首例iPS幹細胞心臟病治療,重啟心臟
    近年來,幹細胞治療領域方興未艾,以幹細胞為核心的醫學研究也備受公眾關注,從抗衰老、皮膚毛髮再生,再到骨骼再生、免疫力提升,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治療等等,幹細胞以其促進組織再生或自我修復的強大功能為人類醫療帶來了無限可能
  • 曾春雨:幹細胞療法未來發展機遇大於挑戰
    由於成年心肌自我再生能力極弱,挽救和修復受損的心臟組織是治療心肌梗死的目標。幹細胞治療心肌梗死成為近年的研究熱點和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全球已有上百個幹細胞治療心肌梗死的臨床試驗,這些結果雖然證明幹細胞移植有一定療效,但其效果並不理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幹細胞在缺血缺氧、超氧應激的移植微環境下的存活率及功能低下,這也是本領域亟待解決的難題。
  • 深度解析免疫細胞和幹細胞之間的作用機制 助力幹細胞再生療法的開發
    儘管當前研究人員在理解這些多能幹細胞的潛能上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實際上我們距離可以治癒疾病還相差甚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研究並不能夠充分考慮並且揭示幹細胞周圍生物環境的變化情況。很多年來,幹細胞生物學家都將目光聚焦於研究幹細胞的本質屬性,以此來探究為何幹細胞具有再生能力且可以分化成為一系列不同類型的細胞,隨著研究者逐漸發現一系列對幹細胞多能性非常重要的基因和蛋白時,他們卻忽視了幹細胞所處的生境(幹細胞微環境),但附近的細胞、分泌蛋白、細胞外基質、循環代謝信號比如氧氣和葡萄糖、多種物理參數比如剪應力和組織強度都會影響幹細胞的行為。
  • 來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心外膜細胞增強心肌細胞驅動的心臟再生
    來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心外膜細胞增強心肌細胞驅動的心臟再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5 21:02:28 英國劍橋大學Sanjay Sinha和美國華盛頓大學Charles
  • Circulation:中科院周斌課題組發現成體心臟幹細胞並不存在
    2018年10月2日/生物谷BIOON/---心臟幹細胞研究有著動蕩的歷史。揭示成年嚙齒類動物心臟中存在再生性祖細胞(regenerative progenitor)的研究已成為許多臨床試驗的基礎,但是一些實驗已對這些細胞產生新組織的能力產生懷疑。
  • 河南幹細胞_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發展目標_鄭大中科博生
    利用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等多種手段研究維持幹細胞自我更新的條件;分離鑑定幹細胞特有的包括非編碼RNA在內的多種分子標記,檢測與幹細胞自我更新相關的特有的表觀遺傳狀態;建立評估幹細胞多能性的標準;比較各種不同來源、不同發育能力幹細胞的基因及蛋白表達譜;研究轉錄後修飾等對幹細胞自我更新進行調控的途徑,尋找各個物種特有的維持自我更新的通路,比較在進化過程中幹細胞維持自我更新的進化路線等。
  • 幹細胞與自閉症|幹細胞療法開啟自閉症治療的新篇章
    幹細胞療法開啟自閉症治療的新篇章 幹細胞具有在身體內任何器官生長的能力,可以分化為各種類型的細胞。利用這種能力,受損的神經細胞可以得到修復,也可以產生新的神經細胞,修復細胞之間的信號傳遞。此外,利用自身幹細胞的一個巨大的好處是可以降低引發自體免疫反應的風險。
  • 再生醫學的新主流:幹細胞外泌體修復心臟功能
    幹細胞外泌體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組織修復以及缺血性疾病等的治療研究,成為了醫學領域的新熱點。近期,幹細胞雜誌(STEM CELL)最新發表的綜述描述了幹細胞外泌體對於心臟的修復以及保護的作用,圍繞幹細胞外泌體的功能以及臨床應用研究,展示了幹細胞外泌體治療心臟相關疾病的潛力。
  • Cell子刊:如何利用組織幹細胞開發新型靶向性再生醫學療法!
    幹細胞(SCs)能夠維持組織穩態並修復創傷,儘管在組織結構和再生需求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但幹細胞在微環境生境溝通從靜態過渡到再生狀態方面通常會遵循相似的模式,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Cell Stem Cell上題為「Tissue Stem Cells:Architects of Their Nich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洛克菲勒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利用機體中受壓力最大的組織中的皮膚上皮組織和骨骼肌組織進行研究強調了幹細胞神經成分的相似性和差異性
  • 心臟幹細胞研究論文造假 但幹細胞治療心臟病並非沒有希望
    皮艾羅·安維薩被認為是心肌再生領域的開創者,其早在2001年就聲稱把來源於骨髓的c-kit幹細胞注入到患有心臟病的老鼠心臟內,這些細胞在9天內可成功轉化成為心肌。兩年後,Anversa又提出心臟裡本來就有c-kit幹細胞,可以用來修復心肌。不過在其發表了此結論之後,很多其他的實驗室試圖重複這一結果,都沒能成功。從2004年起,就不斷有質疑的聲音出現。
  • 幹細胞療法在部分中樞神經性疾病的進展和挑戰
    2006年,Shinya Yamanka發現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iPSC排除了倫理學爭論,可以從患者自身的細胞產生,但在將iPSCs衍生的細胞應用於細胞治療之前,仍然需要解決許多挑戰。這些挑戰包括檢測和去除未完全誘導分化的細胞,解決產生的細胞中的基因組和表觀遺傳學的改變以及克服移植時可能出現的致瘤性等。
  • 多篇文章聚焦幹細胞領域重要研究成果!
    本文研究或能幫助理解幹細胞如何恢復心臟健康,這或能為幹細胞在多種情況下進行更廣泛的應用提供一定的框架。骨髓移植可以治癒許多血液疾病和實體瘤,而造血幹細胞的稀缺嚴重限制了骨髓移植,研究者認為,通過調控溶酶體周圍的代謝活性,可以使造血幹細胞在骨髓移植中的功效提高90倍以上。研究者表示,造血幹細胞一旦在培養皿中培養,就會失去幹細胞潛能,這限制了它們在實驗室培養中易於繁殖的能力,為了使這些幹細胞保持最佳效能,它們不應該時刻處於分裂狀態,而是應處於休眠或靜止狀態。溶酶體是這些細胞休眠的關鍵。
  • 細胞都是騙局?再生醫學「細胞療法」南京擎安醫療了解一下
    據日本共同社近日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再生醫療評估小組在附有條件的基礎上,批准了大阪大學用由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製成的「心肌膜」移植給嚴重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研究。研究團隊成員、大阪大學教授澤芳樹表示:「跨越重要的關口,終於站上了起點。希望在本年度進行首例移植。」
  • 日本科學家將實驗: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修復人體心臟
    iPS 細胞一經發現,便引起整個學術界的轟動,人們為找到「重編程」生命的「配方」而歡呼雀躍,誘導多能幹細胞的實現,被人們當做是現代醫學革命的信號,而今經過了 10 餘年的努力,日本科學家在 iPS 細胞的應用路上再進一步。5 月 16 日,日本衛生部為 iPS 細胞的臨床應用大開綠燈,批准將其用於心臟衰竭的臨床試驗。
  • 一份釐清,間充質幹細胞行業的方方面面|幹細胞|產業鏈|疾病|治療|...
    MSCs療法普遍被認為主要通過旁分泌或細胞間之間相互作用的形式,發揮免疫抑制功能或降低纖維化,促進血管及組織再生。幹細胞能夠治療的疾病範圍十分廣泛,而且以幹細胞為核心的再生醫學是繼常規藥物、手術治療後的另一種有效治療途徑,推動醫學改革,治療以醫院為主體,如武警總醫院幹細胞移植治療中心
  • 清華深圳研究生院吳耀炯教授團隊發文揭示皮膚幹細胞修復再生關鍵...
    清華深圳研究生院吳耀炯教授團隊發文揭示皮膚幹細胞修復再生關鍵作用清華新聞網4月25日電 日前,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精準醫療與健康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生命與健康學部吳耀炯教授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題為「巨噬細胞通過AKT/β-catenin
  • Nature:新型單細胞分析技術揭示幹細胞中的複雜突變
    2014年12月3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波士頓兒童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利用新型的單細胞基因分析技術揭示了多能幹細胞的多種遺傳突變,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為後期開發治療疾病的新型再生性療法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和希望
  • 大量幹細胞療法實為騙局?《自然》:打破間充質幹細胞神話
    幹細胞又被稱為「種子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群體,在醫療領域依靠其「乾性」可以有望實現細胞替代和組織再生。然而,臨床研究應用最熱門的間充質幹細胞(MSCs)正在遭遇身份危機:是否應該被稱作「幹細胞」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