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樓醫院完成世界首例iPS幹細胞心臟病治療,重啟心臟

2020-12-02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年來,幹細胞治療領域方興未艾,以幹細胞為核心的醫學研究也備受公眾關注,從抗衰老皮膚毛髮再生,再到骨骼再生免疫力提升,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治療等等,幹細胞以其促進組織再生或自我修復的強大功能為人類醫療帶來了無限可能

幹細胞治療也為心臟病患者帶來了新的曙光,然而,2018年,哈佛醫學院教授、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Piero Anversa博士多達31篇關於心臟幹細胞的研究論文因被涉嫌偽造和篡改實驗數據而被盡數撤稿,心臟幹細胞再次被證偽。幹細胞治療領域也因此一度陷入寒冬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心臟幹細胞並不存在,但通過人工誘導多能幹細胞(iPS)卻能填補這一空缺。

日前,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報導了南京鼓樓醫院王東進團隊的一項臨床治療研究,在這項研究中,兩名中國男子接受了基於「重編程」幹細胞的實驗性心臟病治療並在一年後成功康復

據悉,這是已知的全球首個用於治療受損心臟的iPS技術的臨床應用

南京艾爾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是這項技術的提供者,其董事長王嘉顯介紹到,他們公司將在今年內公布這兩名患者的臨床研究結果,並且他們還獲準將研究範圍擴大到另外20名患者。

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試圖用幹細胞來治療心臟病——心臟病一直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科學家在小鼠模型和猴子模型上證實,將iPS細胞衍生分化出的心肌細胞注入到心臟中,確實可以使得肌肉組織再生並改善器官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iPS細胞是通過誘導成年細胞恢復到胚胎樣狀態而產生的,因此,與胚胎幹細胞相比,誘導多能幹細胞在道德倫理上的限制會小很多,並且iPS細胞可以分化許多其他類型的細胞,因而其潛在應用範圍也十分廣泛。

現在,科學家們不再滿足於動物水平的治療試驗,他們更希望在人體上的首次試驗將揭示同樣的結果。

對於這項治療,德國哥廷根大學醫學中心的藥理學家 Zimmermann表示,這是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當然,第一次人體試驗聽起來很有希望,但是因為還沒有發表,所以無法確認這種治療是否有效。

開創性的心臟病幹細胞療法

這項治療的主導者、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Nature雜誌詳細介紹了病人的情況:55歲的韓大勇(音)是一名電工,來自江蘇揚州,他在接受心臟搭橋手術的同時接受了幹細胞治療。

對於治療的效果,韓大勇(音)表示,他對結果非常滿意。手術前,他還記得自己很累,經常上氣不接下氣的,現在他已經可以正常外出散步和爬樓梯,晚上睡覺質量也變好了。對此,韓大勇(音)說道:「這超出了我的預期。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患者還接受心臟搭橋手術,那麼病人報告的健康益處就不能單獨歸因於iPS細胞。

王東進還描述了具體的治療過程:在他的兩個病人受損的心臟組織周圍注射了大約1億個心肌細胞,這些細胞是從一位健康人捐獻的細胞中提取出來的、誘導產生的iPS細胞

王東進說道,他的目標是評估細胞注射的安全性,當病人的心臟功能在手術後顯著改善時,他受到了鼓舞。並且他補充說,這兩名患者都沒有腫瘤發生,這是使用多能幹細胞的可能風險之一。

為了防止免疫系統攻擊注入的心肌細胞,兩名患者都服用了免疫抑制劑,一名患者服用了一個月,但另一名患者由於副作用過大,在一周後不得不停止服用,這兩名男子在手術後不到一個月就出院了。

王東進還說道:「手術沒有導致持續的心律失常。」

對此,德國哥廷根大學醫學中心的藥理學家 Zimmermann表示:「這表明心臟病的幹細胞治療是安全的,儘管需要在更多的人身上進行試驗來確定。當然,這種療法表現出的安全性可能是因為他們所使用的是低劑量細胞。」

並非唯一,對立統一

無獨有偶,中國的這項臨床試驗在全球臨床試驗註冊表上,並非唯一一個正在進行的心臟病幹細胞臨床試驗。在世界範圍內,許多研究機構也在開展類似的研究。

今年1月,日本一名心臟外科醫生Yoshiki Sawa將用於治療心臟病的iPS衍生心肌細胞注射入病人體內,這在當時是世界首例。除此之外,法國和美國等也計劃進行其他幾項研究。Zimmermann也計劃在德國進行類似的研究。

「在接下來的五年裡,我們會看到很多有趣的研究成果,」華盛頓大學病理學家Charles Murry說道,他也計劃將細胞注射到人的心臟中,「我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是時候讓病人來教我們了。」

實際上,中國的這項臨床試驗讓許多人感到驚訝,他們不知道中國的研究人員已經克服了該領域最大的挑戰之一——生產大量的、由iPS細胞衍生的心肌細胞,並且這些細胞要足夠純淨,可以用於人體

華盛頓大學病理學家Charles Murry說道,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很少有公司或研究團隊能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對此,南京艾爾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嘉顯表示,他們公司已經開發這種技術快四年了。

最佳方法

中國的這項臨床試驗是採用移植的方法,即把細胞移植到心臟上,而不是注射到器官中。值得注意的是,來自不同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對於心肌細胞修復心臟的最佳方法是直接注射還是移植,仍是存在分歧。

與移植細胞相比,注射幹細胞的侵入性通常要小一些,因為它不需要手術。注射療法的支持者還認為,至少在動物身上,這種手術可以使組織更好地融入心臟,並產生新的心肌組織。

然而,巴黎大學的心臟外科醫生Philippe Menasche說道:「注射會在多個位置刺穿器官,這可能會損傷組織。並且這種方法也不容易重複,因為這些細胞是隨機注射的,有時會聚集在一起,這可能導致心臟不規則跳動。」

對於這個問題,王東進表示他的病人經歷了短暫的不規則跳動,但沒有持續很久。並且,動物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與注射法相比,更多的細胞在被移植成片狀或斑塊後更容易存活下來。

然而,也有研究發現,這些移植的細胞並不與心臟同步跳動。華盛頓大學病理學家Charles Murry對此評論道:「就像補丁一樣,它無法與心肌組織的其他部分連接並保持同步。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對心臟病幹細胞療法的具體原理也存在分歧。動物研究表明,這些細胞可能不會生成新的肌肉,而是分泌能使現有心臟組織恢復活力的生長因子,這一過程被稱為旁分泌效應(paracrine effect)。

因此,巴黎大學的心臟外科醫生Philippe Menasche計劃在人體上進行一項試驗——只引入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與此同時,Zimmermann也計劃測試通過細胞外支架支持的移植細胞片是否能產生新的肌肉細胞。

Zimmermann認為,如果證明注射法和移植法都有效,那麼就可以證明心臟病幹細胞療法是切實可行的。注射法更有可能幫助那些最近經歷過心臟病發作的病人,這些病人可能不適合做手術,而對於那些有慢性瘢痕的病人,可以使用移植法。

來源:bioworld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285-w

相關焦點

  • 世界首例!iPS幹細胞幹預心臟病取得新進展,重啟心臟或成可能!
    2020年5月13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 報導了南京鼓樓醫院王東進團隊的一項臨床治療研究,在這項研究中,兩名中國男子接受了基於「重編程」幹細胞的實驗性心臟病治療,並在一年後成功康復。但是該實驗的主導者,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向《Nature》雜誌詳細介紹了病人的情況。其中一位患者是一名來自江蘇揚州的電工韓大勇(音),他是在接受心臟搭橋手術的同時接受了幹細胞治療。據悉,在手術前,該患者經常會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但是術後,狀況明顯改善,目前已經可以進行正常的外出散步和爬樓梯,晚上睡覺質量也變好了,且沒有出現其他不良影響。
  • 中國完成世界首例基於iPSC幹細胞的終末心衰治療
    中國網訊 日前,Nature新聞報導的一則消息——南京鼓樓醫院完成世界首例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來源心臟細胞,治療慢性終末心力衰竭的成功案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報導稱,兩位接受心臟細胞治療的慢性終末心衰患者,在完成為期一年的臨床隨訪觀察後,近日康復出院。此案例證明,中國已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基於iPSC幹細胞的終末心衰治療。
  • 南大鼓樓醫院王東進完成「世界首例」心臟病幹細胞治療
    花落誰家 — 世界「首例」人體心臟幹細胞治療 南京鼓樓醫院的心臟外科醫生王東進接受Nature採訪時表示,他的兩名男性患者是世界上第一次接受基於重編程幹細胞的心臟病實驗性治療的人,已經在一年後成功康復了。
  • 再生醫學新方法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取得臨床進展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戴建武再生醫學團隊與南京鼓樓醫院王東進教授團隊合作,開展了國際首個可注射膠原支架材料結合幹細胞移植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臨床研究。  戴建武介紹,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以及強大的營養和分泌功能,幹細胞移植是心肌再生領域的研究熱點,但其治療效果仍存在爭議。一些研究表明幹細胞移植後容易擴散,很難在損傷部位定植存活,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如何促進幹細胞在心肌損傷部位的定植是幹細胞治療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 中國再生醫學重大突破:可注射材料治療心臟病臨床安全可行
    膠原材料與間充質幹細胞聯合注射組病人代表性核磁牛眼圖。A圖為心臟透壁指數,從藍色到紅色梗死程度逐漸增加;B圖紅色為超過50%梗死的組織。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獲悉,該所戴建武再生醫學研究團隊與南京鼓樓醫院王東進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上第一個開展可注射支架(膠原生物)材料結合幹細胞移植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臨床研究獲重大突破,首次證明可注射材料聯合幹細胞用於心臟病治療的臨床安全性及可行性,並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 西班牙完成世界首例間質細胞移植心臟手術
    西班牙完成世界首例間質細胞移植心臟手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6日 14:2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馬德裡2月5日電(記者 方長平)西班牙醫生近日成功地為一名67歲男性患者實施了世界首例將間質細胞移植給心臟的手術。
  • 扭轉心梗患者命運,幹細胞移植治療減少梗死面積和死亡率
    《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在線發表的南京鼓樓醫院王東進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戴建武再生醫學團隊的研究論文表明,在幹細胞移植過程中,以膠原水凝膠作為載體是安全、可行的。膠原材料聯合幹細胞移植在一年後可顯著減小患者心臟梗死體積,對於術前病情較重的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尤為明顯。
  • 研究18年,鼓樓醫院幹細胞移植治療「免疫絕症」拿了國家二等獎
    南京鼓樓醫院的"異體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難治性紅斑狼瘡的關鍵技術創新與臨床應用研究"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這項研究耗時 18 年。 據悉,該獲獎項目,由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南京鼓樓醫院)為第一完成單位,風溼免疫科孫凌雲教授為第一完成人,張華勇、胡祥、王丹丹、劉沐芸、許文榮等共同完成。孫凌雲是鼓樓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主任醫師、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風溼免疫科行政主任,南京大學風溼免疫研究所所長,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 用iPS細胞治療心臟病?日大阪大學擬進行臨床試驗
    中新網10月23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大阪大學教授澤芳樹領導的研究小組計劃進行一項與iPS細胞有關的臨床試驗,近期將向相關審查機構提出申請。報導稱,該臨床試驗的內容是,將使用iPS細胞培育的心肌細胞做成「心肌膜」,並通過手術,將其直接貼附到重度心臟病患者的心臟上,以起到治療作用。據報導,澤芳樹領導的研究小組使用可生成各種人體組織的iPS細胞,培育出心肌細胞並做成薄膜狀的「心肌膜」,打算將這種「心肌膜」直接貼附到重度心臟病患者的心臟上,以恢復患者的心臟功能。
  • 世界首例人胚胎幹細胞分化功能細胞治療半月板損傷
    2019年1月9日,世界首例人胚胎幹細胞分化功能細胞治療半月板損傷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以下簡稱武漢同濟醫院)康復醫學科順利完成。該研究由武漢同濟醫院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幹細胞庫聯合開展,已根據《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國衛科教發〔2015〕48號)要求完成國家衛健委和食藥監局備案。1幹細胞與半月板損傷半月板損傷是一種由於退變、運動或者其他外力原因引發的膝關節內的軟骨組織損傷引發的骨關節疾病。
  •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臨床案例集錦
    2018年1月12日上午9點19分,一陣新生兒的啼哭在南京鼓樓的產房內響起,一個約6斤重的男嬰呱呱墜地,34歲的方女士終於完成了自己做母親的心願。 方女士曾被確診為卵巢功能衰竭導致不孕,但喜歡孩子的她一心想要擁有一個自己的寶貝,遂輾轉於全國各地多家醫院各個科室。
  • 日本醫院進行世界首例iPS視覺細胞人體移植治療色素性視網膜
    日本西部兵庫縣神戶市眼科醫院十四日宣布,他們對一名患有色素性視網膜變性的病人,進行了世界首例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中提取的視覺細胞移植的臨床試驗。由於視網膜感光細胞逐漸喪失,色素性視網膜變性可能會導致視力問題,包括夜間看不清東西,視野逐漸狹窄,有的甚至完全失明。 在日本,大約有3萬人患有這種遺傳性疾病,目前還沒有已知的治療方法。根據病情進展的程度,患者的視力可能不會有明顯改善。儘管如此,研究小組仍希望在完成對動物的iPS細胞測試後,驗證其對人體的安全性。
  • 全球首例,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移植成功
    這是日本國內首次使用胚胎幹細胞治療人體疾病,也是世界首例使用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的移植手術。這名患兒在出生第二天就查出天生缺少肝酵素,導致無法分解體內有毒物質——氨,患上了一種叫做 「尿氨酸血症1型」的尿素循環異常症。這種病非常危險,如果患兒血液中的氨濃度上升,會給腦部造成嚴重的後遺症,甚至會威脅生命。
  • 一針幹細胞能治心臟病?兩個中國人試了試
    據火石創造統計,目前,美國共有264個幹細胞臨床試驗項目,中國136個,英國40個,覆蓋了癌症、心臟病、代謝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領域。日前,Nature的一篇報導提到,去年5月,中國已有兩名男性心臟病患者注射了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 cells)中提取的心肌細胞。這是首個已知的將iPS細胞應用於心臟病臨床治療的案例。
  • 日本稱完成世界首例iPS細胞心肌移植手術
    新華社東京1月27日電 日本大阪大學一個研究小組27日宣布,已完成了世界首例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心肌移植手術,將由iPS細胞培養而來的心肌薄膜移植給了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研究人員利用來自他人的iPS細胞培養出心肌細胞,並製作成薄膜狀,移植到一名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臟,患者術後狀態良好。研究小組沒有公布詳細的手術日期和患者信息。研究小組稱,由iPS細胞培養而來的心肌移植手術屬世界首次。研究小組將跟蹤觀察這一療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計劃今後再為10名患者進行移植手術。
  • 上市9年後,又一款心臟病幹細胞療法接近市場
    該療法成為了全球首個利用自身骨髓間充質幹細胞製成的治療急性心梗的幹細胞藥物,給藥途徑為局部冠狀動脈注射,每次注射費用為1800萬韓元(相當於10萬人民幣)。這是由再生醫學公司BioCardia開發,針對的適應症包括心臟病發作後的心力衰竭以及慢性心肌缺血。 心力衰竭III期臨床試驗重啟 2020年初因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CardiAMP幹細胞治療心力衰竭III期臨床試驗的開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並暫停了一段時間。
  • 世界首例:日本批准使用 iPS 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試驗
    對此,日本厚生省批准世界首例使用iPS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試驗,使得這項研究有望於造福這些患者。據報導,日本厚生省(衛生部)當地時間2月18日,批准了世界上通過人造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病人的首例臨床試驗。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向日本厚生省提出了這項試驗的申請,他們將把從所謂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中產生的神經細胞注入四名在運動或交通事故中受傷的患者體內。
  • 全球首例!日本批准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人體臨床計劃
    18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日本政府醫療技術主管部門)的專門會議批准了慶應大學使用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計劃。這將成為全球首例向患者移植使用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製成的神經幹細胞,改善運動機能的臨床研究。預計最早將於2019年夏季啟動。
  • iPS細胞迎來新進展,治療膝關節軟骨損傷丨醫麥猛爆料
    這是世界上第一例iPS細胞治療的臨床試驗,證明了iPS細胞在人體內使用是安全的。 2017年3月29日,日本理研所宣布,其與神戶市立醫療中心中央市民醫院等機構合作,28日將異體iPS細胞培養成的視網膜細胞移植到一名60多歲男性右眼中,該名患者患有滲出型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這是全球首例iPS細胞「異體移植」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