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幹細胞能治心臟病?兩個中國人試了試

2020-12-03 虎嗅APP

出品丨虎嗅科技組

作者丨石晗旭

題圖來自CBS

幹細胞(stem cell)的神奇之處很令人著迷。

高中生物課上,我們就了解過幹細胞可以無限自我更新、增殖分化成各類功能細胞及組織器官的強大能力。全能的胚胎幹細胞就是我們人體內所有細胞的起源,而經層層分化的細胞增殖能力將越來越弱,就只能各司其職,直到自然或意外死亡。

因此,相比於我們體內其他的細胞,幹細胞更像是一種「開源細胞」,可「按需定製」。

幹細胞的實力

通常,疾病的發生都伴隨著細胞或組織的變性和衰亡。比如阿爾茨海默病導致的腦功能破壞,就是因為神經細胞「遇害」死亡。

正因如此,科學家們對注射或移植幹細胞從而讓「重生」功能細胞寄予厚望。在重疾之外,幹細胞注射也讓很多愛美人士看到了抗衰修復的妙法。

還記得2018年「富豪赴烏克蘭注射幹細胞續命,一針60萬」的新聞刷屏時,眾人除了驚訝於這昂貴的價格,還對幹細胞的療效不敢置信。

但實際上,全球各醫療領域的幹細胞療法研究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臨床進展。據火石創造統計,目前,美國共有264個幹細胞臨床試驗項目,中國136個,英國40個,覆蓋了癌症、心臟病、代謝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領域。

日前,Nature的一篇報導提到,去年5月,中國已有兩名男性心臟病患者注射了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 cells)中提取的心肌細胞。這是首個已知的將iPS細胞應用於心臟病臨床治療的案例。

提供這項技術的是南京艾爾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據其董事長王嘉顯介紹,公司將在今年內公布這兩名患者的臨床研究結果,並計劃在其他20名患者身上啟動臨床驗證。

不過,接受注射的兩名患者都同時接受了心臟搭橋手術。因此,該項臨床研究更像是一次對幹細胞技術安全性的考察。

誘導「重生」

一般來講,幹細胞療法是將體外培育的健康幹細胞通過注射等方式植入患者體內,從而達到修復、替換受損細胞及組織的目的。

理想很豐滿,但二十多年過去了,幹細胞療法的進展並不順利。以心臟病治療領域為例,幹細胞療法研究在此前數年間曾一度停滯不前。

早在2001年,美國心臟病學家Piero Anversa團隊就聲稱可以用骨髓幹細胞使心肌再生;2003年,該團隊發論文表示,成熟的心臟本身就有可以分化成心肌細胞的幹細胞。這兩個結論,Anversa團隊自稱都在小鼠身上得到了驗證。

但其他科學團隊試圖在動物試驗中也去利用骨髓幹細胞和心臟幹細胞去修復心肌時,卻發現根本沒有任何結果。也就是說,除了在Anversa的實驗室中,成體幹細胞根本無法特定地分化出心肌細胞。

到2012年開始,在個研究組的質疑下,Anversa的論文陸續被撤稿——這根本就是一個數據造假後得到的結論。

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首次對體細胞進行「重編程」,得到了一種類似於胚胎幹細胞的產物,並將之命名為iPS細胞。此後,多國科學家也發現了其它「重編程」製造iPS細胞的方法,中國也是其中之一。

經過驗證,科學家們發現iPS細胞在適當誘導條件下可以定向分化,這給幹細胞療法的研究帶來了新的希望。在小鼠和猴子身上的實驗結果顯示,將iPS細胞分化的心肌細胞植入心臟後確實可以使心肌組織再生,並使心臟的功能得以加強。

iPS細胞技術示意 / 圖源:News Medical

但關於到底採用注射還是移植的辦法將細胞引入心肌,學界仍存在分歧。

艾爾普在臨床應用中選擇了注射的方式。據王嘉顯介紹,團隊在兩名患者的心臟組織周圍注射了月1億個心肌細胞,這些細胞是由健康人士捐贈的細胞誘導而來。

其中一名55歲的患者對恢復情況十分滿意。治療前,他經常處於呼吸困難的狀態,而現在他已經可以正常爬樓梯了。

不過,根據Nature報導,兩名患者都同時接受了心臟搭橋手術和細胞注射。因此,他現在的良好恢復情況究竟是iPS衍生細胞所致,還是手術所致,尚不明確。

這也是意料之中的。相比於療效,艾爾普現階段更希望驗證的是這一療法的安全性。畢竟幹細胞注射,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排異反應,甚至給人體帶來癌變風險。

與此同時,其它國家也正已開始籌備iPS細胞治療心臟病的研究計劃,包括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

其中,日本在技術上較為領先。比起注射的刺穿和隨機性可能帶來的危險,日本科學家們更希望找到將細胞片直接移植到心臟的方法,以更精準、安全、高效地發揮功效。

今年1月,大阪大學心臟外科醫生已經在一位患者身上實驗了心肌細胞移植的方法。但研究結果也仍需時間追蹤。

前途無限,但研究大多還在早期

幹細胞療法的進展遠不僅局限於心臟病。在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白血病、腫瘤、免疫系統疾病等各個領域,我們都能看到幹細胞技術的推進。

有些臨床效果聽起來簡直像科幻電影。

2017年11月,從敘利亞戰場逃到歐洲的一個患有罕見遺傳病接合型表皮溶解水皰症(JEB)的7歲男孩正在忍受全身80%皮膚氣泡、潰爛的痛苦。醫院為其移植父親的皮膚,卻因排異反應宣告失敗。

面對這樣的重症,義大利科學家Michele De Luca最終通過幹細胞再生技術在體外培養了大面積的健康皮膚(細胞來自男孩,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為正常的皮膚細胞),並經過多次移植對男孩全身的病膚完成替換。

這項「畫皮」的成果一時引起極大轟動。

而隨著全球科學家們對骨髓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等各類幹細胞研究的深入,在重疾治療之外,幹細胞技術也開闢了新的天地。比如有錢人們會組隊打的抗衰幹細胞針,注射的就是間充質幹細胞。現在有研究發現,幹細胞技術也可以實現對卵巢的修復。

這些前景,同時也意味著幹細胞技術的「錢」途無量。

以注射幹細胞抗衰為例。目前,有部分中國人選擇到日本注射幹細胞,10幾萬元一針的花費不菲,但顯然不能打消消費者想要留住青春的強烈念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到2021年,全球幹細胞治療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美元,我國幹細胞世行規模也有望達到千億人民幣水平。一方面,細胞治療費用本就不菲;另一方面,目前幹細胞療法所針對的疾病,患者基數也十分龐大。

圖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因為看到了「錢」景,我國的幹細胞市場也充斥著許多騙局。像一些醫美機構就借著幹細胞的噱頭推出一些所謂的抗衰醫美產品,騙得盆滿缽滿。還有醫院以注射幹細胞後癱瘓患者恢復行走能力的案例瘋狂違規宣傳。

要知道,全球大多幹細胞研究仍處於臨床早期,即便是國家批准的臨床試驗也很難保證百分之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新興領域的嘗試,總歸還要謹慎一些。

相關焦點

  • 一針幹細胞立刻變美?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為時過早
    幹細胞是生物技術前沿領域之一,市場上不乏一些機構聲稱幹細胞已經可以應用,比如整形美容等領域。那麼幹細胞治療疾病的效果如何?「一針幹細胞立刻變美」是不是真的?10月3日,生物界國家級盛會——首屆生物技術創新大會(簡稱「大會」)在成都高新區開幕。
  • 幹細胞美容騙局
    非亞  當韓國科學家黃禹錫「胚胎幹細胞造假案」披露後,整個地球人都知道「胚胎幹細胞」還是一個概念,真正應用到臨床,造福人類還要加以時日,利用幹細胞進行美容還只是人們的一個夢想而已。但是,中國所謂「幹細胞技術」的發展卻真的能讓世界人民「吃驚」。
  • 南京鼓樓醫院完成世界首例iPS幹細胞心臟病治療,重啟心臟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心臟幹細胞並不存在,但通過人工誘導多能幹細胞(iPS)卻能填補這一空缺。更重要的是,iPS細胞是通過誘導成年細胞恢復到胚胎樣狀態而產生的,因此,與胚胎幹細胞相比,誘導多能幹細胞在道德倫理上的限制會小很多,並且iPS細胞可以分化許多其他類型的細胞,因而其潛在應用範圍也十分廣泛。現在,科學家們不再滿足於動物水平的治療試驗,他們更希望在人體上的首次試驗將揭示同樣的結果。
  • 廣州職業試藥人每次賺八九百 部分血奴轉行(圖)
    阿龔說,9月初,「血頭」阿超找到了他,說有一單輕鬆又好賺錢的活,只要去深圳一家醫院試幾天藥,就能掙1700元,問他願不願幹。阿龔一開始還不相信,「賣血每次也就100元,什麼活那麼好賺錢啊。」原來,阿超要招的是「試藥人」。
  • 幹細胞真相調查
    醫生一般要求病人一個療程做4-6次「神經幹細胞移植」,一次的費用是1.2萬元,小董錢不夠,做完第二次治療,他就回家了。除了期待,還是期待,回家以後,小董關注著自己的變化,他急切地盼望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幾個月以後,乏力、疲倦、身體酸痛的症狀並沒有減輕,相反,小董開始常常感到頭痛,有時候甚至痛得躺在床上起不來,在接受「神經幹細胞移植」之前,他並沒有頭痛的毛病。
  • 上市9年後,又一款心臟病幹細胞療法接近市場
    2011年,韓國FDA批准Pharmicellon公司(即FCB-Pharmicell)研發的自體間充質幹細胞藥物Cellgram-AMI上市,用於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該療法成為了全球首個利用自身骨髓間充質幹細胞製成的治療急性心梗的幹細胞藥物,給藥途徑為局部冠狀動脈注射,每次注射費用為1800萬韓元(相當於10萬人民幣)。
  • JCB:肌肉晶片有助解釋心臟病幹細胞療法局限性
    2016年2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Yvonne Aratyn-Schaus、Francesco Pasqualini及其同事們發現源自幹細胞的心肌細胞或許不能有效地替換受損的心臟組織
  • 中國富豪續命記:60萬打一針真能長壽嗎?
    原標題:中國富豪續命記:60萬打一針真能長壽嗎?   這時,一篇由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研究副教授張洪濤寫的文章又刷屏了我的朋友圈,文章的標題叫《60萬打一針,胚胎幹細胞能治人傻錢多嗎?》。   張洪濤在文章裡說,幹細胞也叫全能細胞,有發育成血液、腦、骨骼和人體各種器官的潛力。按發育程度不同可分為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前者能分化成幾乎全部組織和器官,而後者只限於特定種類。
  • 每天吃一把核桃竟能防心臟病和腸癌
    「核桃」,是世界上四大乾果之一,在我國非常常見,一年四季都會有核桃,口感香酥,被人們做成糕點、零食等,但卻因為這區區的核桃竟能防心臟病和腸癌,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除核桃外,參試者的飲食清單一致。  試驗開始前和結束後,研究人員採集參試者的血液和排洩物樣本,血液樣本用於測量膽固醇、血糖和炎症水平,排洩物樣本用於確定腸道細菌的構成。結果發現,連續六周每天吃核桃,可以明顯減少膽汁酸生成,降低壞膽固醇水平。
  • 5.9萬元一針所謂幹細胞保健品,不到一年有數百名老人被騙
    前不久,江蘇檢察機關批捕了一個詐騙團夥,他們以老年人為目標,忽悠他們接受所謂的「幹細胞療法」,打一針就要5.9萬元。為獲利 小型民營醫療機構參與詐騙據檢察機關披露,與以往的保健品詐騙不同,在這起號稱幹細胞療法的詐騙案中,騙子從無錫一家公司購進「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然後再與一些小型民營醫療機構聯手,以天價為老人注射。
  • 做實驗到底應該選取多少被試?
    目前研究者可能高估了數據分析中的效應量大小,低估了實驗中所需要的被試量。2. 以往研究中的誤區第一個誤區是:如果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再次進行研究,我們認為p < .05時顯著的效果有95%的概率實驗能被複製。但這是不正確的,研究成功複製的概率只有50%。
  • 你知道,英語中的試一試,怎麼說嗎?
    (1)have a try試一試,用英文表達最簡單的就是:have a tryI will have a try even though I should fail. --哪怕失敗,我也要試一下。--這是個很好的機會,你真的應該試一下。下一次在準備說have a try或者give it a try的時候,不妨試下新學到的give it a shot。Just give it a shot!
  • 知否 | 鶴頂紅和砒霜,為什麼能被銀針試出來
    古代的銀針試毒,又為何能試出鶴頂紅和砒霜?  兒時看到《飛燕驚龍》,便開始好奇:鶴頂紅這種毒藥,就是長在那仙鶴的腦門上嗎?它為什麼那麼毒?  進入人體後,它能破壞某些細胞呼吸酶,使組織細胞不能獲得氧氣而死亡;還能強烈刺激胃腸黏膜,使黏膜潰爛、出血;亦可破壞血管,發生出血,破壞肝臟,嚴重的會因呼吸和循環衰竭而死。 所以在一次性大量服用出現急性中毒時,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大便有時混有血液,四肢痛性痙攣,少尿,無尿昏迷,抽搐,呼吸麻痺而死亡。
  • 福彩3D試機號裡的秘密:冷號欲出前能看出徵兆
    所以,每天的開獎用機和搖獎用球能有四種組合,1號機和1號球,1號機和2號球,2號機和1號球,2號機和2號球。那麼試機號裡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如何分析試機號呢?■試機號定膽  一般情況下,試機號的3個號碼(組三是兩個號碼),當晚中獎號碼中會包含0或1個號碼,出現兩個或以上的很少。
  • 能夠隨機抽取與分配被試,被試具有同質性,能夠系統操縱自變量,
    能夠隨機抽取與分配被試,被試具有同質性,能夠系統操縱自變量,嚴格地控制無關因素的實驗是( )。A.真實驗 B.準實驗 C.前實驗 D.後實驗 查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真實驗能夠隨機抽取與分配被試,被試具有同質性,能夠系統操縱自變量,嚴格地控制無關因素。參見教材P210。
  • 胎盤幹細胞可治尿毒症?有人竟拿還在科研的技術斂財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浙江省有資質儲存幹細胞的機構,全省只有一家,即省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並不是寧波這家公司。  因為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李仙月的兒子最後不治身亡,這讓夫妻倆無法接受。近日,他們將寧波這家生物公司告上了法庭。
  • 中國股市:出現「長上影」試盤特徵,斬釘截鐵滿倉幹,坐等股價拉升
    分辨是不是試盤型上影線有兩個要點 1、成交量未放大。 2、股價始終在一個區間內窄幅整理。 如果大盤較為溫和,並且上述兩個條件成立,出現長上影可安心持股待漲。
  • 9月18日我市試鳴防空警報
    9月18日我市試鳴防空警報 2020-09-15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夢境能被解碼嗎?還別說,科學家真的試過……
    長久以來,做夢夢見了什麼都是屬於自己一個人的小秘密。
  • 如何準確測量試件毛體積密度?方法對比
    毛體積密度測試   瀝青混合料毛體積密度是指壓實瀝青混合料單位體積(含混合料的實體礦物成分及不吸收水分的閉口孔隙、能吸收水分的開口孔隙等顆粒表面輪廓所包圍的全部毛體積   3   蠟封法(T0707-2011)   蠟封法用於測定瀝青混凝土或瀝青混合料試件的毛體積相對密度或毛體積密度。   適用條件   試件吸水率>2%   歐美大地分析   蠟封法耗時、廢試件,操作難度大,受人為影響因素太多,導致數據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