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華行之金生麗水 藝數周郎

2020-11-29 發展門戶網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1963年9月13日,金秋時節。中國美術館舉辦第一次畫展,在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這無疑是一個轟動全國的消息。

而這次畫展的發起者是時任外交部部長的陳毅。畫展當天,社會各界、文化名人、書畫名家,前來觀展。郭沫若也如約而至,對每一幅畫作看得都十分仔細,稱讚其「詩書畫三絕」,並提筆寫下「石鼓聲聞到鳳城,龍潭風物活生生,山泉引自源頭處,天外飛來有鶺鴒」以表達自己喜愛和讚賞。

畫作大多表現邊疆少數民族納西族人的生活以及新中國成立後納西族人們的勞動生產場景,蘊含著濃鬱的民族特點和時代精神。畫展的成功舉辦,不僅讓世人看到麗江的奇美風情,同時也記住了這位衣著中山裝,身材消瘦的少數民族畫家。

這個看似柔弱的軀體中卻蘊含著巨大的藝術能量,繪製了令人動容的畫面,也將一個民族燦爛輝煌的文化展現於世人。他,是歷史的記錄者,他就是以後享譽滇南的藝術大家周霖。

周霖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家風醇厚。其曾祖父周維新,祖父周暐,父親周冠南,在近代納西族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正是在這樣的家庭氛圍當中,周霖對於知識文化的渴求,加之自幼天賦異稟,10歲時他的名字便傳遍了鄉裡。

一套《芥子園畫譜》成為了周霖一生中重要的轉折點,畫譜中的內容使人動容。祖父及父親的諄諄誘導成了他藝術生涯的啟蒙。為了讓兒孫有更好的發展,祖父及父親決定遷回麗江古城,於是周霖跟隨著父輩回到了麗江古城。

周霖搬回到麗江古城,度過了人生中最為幸福安逸的時光,他每天以書作伴,以繪畫為樂。

1922年4月,軍閥戰爭爆發,局勢動蕩不安,年僅19歲的周霖無奈放棄了學醫的計劃,為了生計,被迫捲入了軍閥混戰。

之後,周霖從事過很多職業,而絕大多數都是在昆明經歷的,周霖的父親因過度操勞病倒,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沒有了,還有一個要上學的弟弟,面對家庭的現實困境,周霖決定重操祖業,教書餬口,以教養藝。

並和好友在昆明創辦了雲南第一家電影院——逸樂影院,自辦過「百合廣告社」,又參與雲南省民眾教育館辦的《新民畫報》和《民眾報》,周霖還被聘為攝影師,為「個碧石」鐵路全線拍攝照片。在昆明的那段日子,迫於生計和對於藝術的追求,周霖完成了自身的蛻變。

金生麗水,藝數周郎。回顧周霖的一生,七十五載生命中,他執著的走著一條教育之路、文化之路、藝術之路,抒寫出了人生與藝術的雙重傳奇。

相關焦點

  • 金生麗水 綠透江南
    原標題:金生麗水 綠透江南——浙江麗水生態文明建設綜述丁 罡 許偉明《 人民日報 》( 2016年08月01日 12 版)回望十年,麗水綠色生態發展之路越走越寬:生態保護紮實推進,生態經濟蓬勃發展,生態紅利持續釋放,生態自覺深入人心,走出了一條發展與生態協調、富裕與美麗雙贏的山區科學發展新路。十年一曲生態之歌2008年7月,麗水在全國率先發布了第一個地級市《麗水市生態文明建設綱要(2008—2020)》。
  • 屈原投江的所在地,端午旅行您不容錯過,金生麗水玉出崑岡
    其中黃龍山附近的景色,又佔據了山雄偉,景奇特,草木豐富,水靜幽的特點。黃龍山從古到今,都保留著原生態村的自然原始風貌。蘇東坡等歷史賢士更曾在留詩題詞,這裡更是被譽為獨屬於江西的香格裡拉。縉雲仙都黃龍山的山腳下多有奇石存在。在黃龍山的後山更有存世久遠的百步雲梯,它是藉助山石之勢修築而成的陡峭木梯。夏天的黃龍山時常雨水連綿。雨水過後黃龍山上,就會因茂盛的植被存在而顯得青翠欲滴。
  • 大國醬鄉·中華匠藝 | 一幕一燈一皮影,三尺戲臺話匠心
    【專欄介紹】大國醬鄉中華匠藝專欄,旨在為「尋找99個中華匠藝傳承人」活動宣揚傳統手工技藝、分享匠人故事。本活動及專欄將長久進行,以期各界匠藝人參與交流,攜手大國醬鄉及全國醬友拾掇華夏文明遺產,共勉匠心傳承。
  • 「共舞長江經濟帶 繪就雲嶺新畫卷」金生麗水潤「三股」
    三谷水奔湧不息,清澈泉水流入金沙江。張文峰 攝三谷水泉水瀑布三股水,因水得名。麗江玉龍宏文村村落前後的三個山谷中,每天有20萬立方的清泉湧出地面,汩汩匯入金沙江。三股水,因水聞名。在這裡,納西族村民親水、愛水、護水的習俗亙古不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於他們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有一句話常掛在嘴邊,「金生麗水!」  麗世三谷水山居酒店三谷水 劉暢 攝因水而美山與江,在這裡碰撞。
  • 中華白海豚之鄉
    中華白海豚之鄉 欽州最美麗的海上公路有
  • 中華水韭
    2014年8月31日,寧波著名植物研究專家、寧波市藥檢所主任中藥師林海倫首次在鄞州區龍觀鄉發現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3億年的「活化石」、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華水韭。這是繼南方紅豆杉後,我市發現的第二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 「藝路風採——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三人行」亮相深圳東方美術館
    2020年12月28日下午3點,「藝路風採——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三人行」在深圳東方美術館隆重開幕。本次展覽活動由 中國畫學會主辦,共展出孫克的書法、郭石夫的寫意花鳥畫、許俊的寫意青綠山水畫等精品力作60餘幅。
  • 祝賀史家治先生受聘於藝美視界網榮譽顧問
    2019年8月27日上午十點,藝美視界網聘請中國書畫家雜誌社社長史家治先生為藝美視界網榮譽顧問頒發證書儀式在藝美視界網駐七臻美術館工作站舉行。七十年的偉大曆程,七十年的艱苦創業,中華大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了顯著成績。
  • 中華文化與水的哲學
    所以,可以這麼說,水,對中華古代文明,亦興之,亦毀之。中華文化的早期發展史,也就是一部壯美的"河流文明"發展史。餘秋雨先生就總結道,「中華文化從根本上說,是大河文明」。接著李周翰批註中有:「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從而形成海納百川的中華文化的龐大氣象。清代名臣林則徐自書就任兩廣總督府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有容乃大」,出自《尚書》;「無欲則剛」,出自《論語》。將水與中華文化的源頭緊密相連。
  • 《說好不哭》豆瓣5.9,吹捧的都是情懷,事實卻是「周郎才盡」
    不過這等溢美之詞完全是各大媒體所言,大眾粉絲們的態度卻截然不同。很多數人表示這次的新歌不怎麼樣,如果不是周董唱的話都不會聽第二遍,完全是敷衍了事之作,豆瓣評分也僅有5.9。甚至有些人認為真的是「周郎才盡」了。其實這也很正常,每個人都會有巔峰也會有低谷的時候,就連才華橫溢的周杰倫同樣如此。影響因素有很多,年齡和閱歷就是很重要的一點。
  • 保護植物界「大熊貓」——中華水韭
    【保護植物界「大熊貓」——中華水韭】關注為保護好在杭州建德市新安江畔,生長著的一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華水韭。建德林業部門與浙江林科院合作,實施了原生地保護和遷地培育項目。從新安江大壩出來的江水溫度低、流速急,非常適合植物界「大熊貓」中華水韭的生長。 ​
  • 百位世界繪畫大師之裡奧納,藝渡文化版權授權藝術圖片集圖庫素材
    風景和色彩給人心情愉悅的感覺,歷代的藝術大師都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以下《經典全集系列叢書:500年大師經典色彩風景》值得品鑑,繁忙的工作之餘,減減壓,為生活添加一點色彩和藝術氛圍:裡奧納 阿菲莫,油畫藝術家,白俄羅斯色彩風景大師,每一塊顏色仿佛在呼吸、在流動。筆觸鮮活的場景色彩,鮮活生動的色彩靜物。
  • 奉化首現植物界「大熊貓」中華水韭!已經3億歲了!
    這是中華水韭,中國特有的最古老的水生蕨類植物之一,在地球上生活了數億年的「植物活化石」,能一直追溯到距今3億年前的二疊紀,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被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話說上周末,寧波植物研究專家林海倫來到尚田鎮葛岙村考察,在一處芋艿田的水溝裡發現了中華水韭。
  • 蒼天聖地最美麗的雲彩》
    蒼天聖地最美麗的雲彩》 蒼天聖地最美麗的雲彩 》 作者: 張振坤 阿拉善!
  • 河南最大的鳥主題公園,鳥藝與娛樂結合,是周末親子遊玩的好地方
    這裡有古風古韻的鳳凰長廊,造型古樸美麗的鵲橋園,總之這裡所有的橋廊亭臺都與鳥類息息相關,而且還有鳥息息相關的詩詞歌賦、傳奇典故皆與這裡的美景融為一體。此外,這裡還有美輪美奐、妙趣橫生的鳥藝表演,如詼諧俏皮的鸚鵡學舌,豪邁大氣的喜鵲迎賓,大型鳥藝表演劇《鳳凰之聲》帶給遊客極具感官的視聽盛宴。
  • 庚金陽之數,庚為金,戊癸丑未,火土為貴,庚金喜鍛鍊,喜土生金
    詩訣:六庚真數少人知,戊癸相逢遇者稀。大小吉神逢一二,名播中華福祿輝。 原註:夫真白虎數用,有子生焉。戊癸乃火之真數,為庚金之真官。有戊無癸,以子代之;有癸無戊,以巳代之,方為秀實之氣。子巳代戊癸,庚金生巳,戊癸之火發用,醜未,貴矣。周易微學堂: 庚為金,喜已土生也喜歡火來鍛鍊,所以喜戊癸真火,醜未土乃為庚金之貴人,能生庚金,所以也為吉。
  • 美麗山野草之紫花地丁傳說
    戳上面的藍字關注 【藝樹繁花】紫花地丁別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
  • 中華草龜墨化後更漂亮,我們怎麼才能實現墨化?照做就行
    我個人認為,對我們普通家庭而言,其實並沒有名貴與否的區別,只要考慮自己的經濟情況,真正選一隻自己喜歡的便可,比如中華草龜。墨化一般說的是草龜,墨化的中華草龜更漂亮。我前些年接觸的龜類很多,到頭來最為喜歡的還是我們國家最常見的本土龜種~中華草龜。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烏龜。
  • 挺水型花卉植物,中華水韭
    一、中華水韭又名華水韭,水韭科水韭屬,國家三級重點保護植物。該科僅一屬,約60種,分布在各大洲,有兩種產於我國,中華水韭就是其中一種。它生活在溼地和沼澤中,每當晨霧升起的時候,遠遠望去,如淡薄的輕紗籠罩在草地上,晶瑩的露珠在草尖上跳躍閃爍,茵茵綠草,青翠喜人。
  •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鄉村行》走進德化專題完成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鄉村行》走進德化專題完成時間: 2013-07-02責任編輯: 古劍 中國網  中國網7月2日訊 近日,CCTV-7《美麗中國鄉村行走進德化》專題片在德化完成錄製。攝製組一行在「美麗鄉村推介員」的陪同下先後深入月記窯、陶瓷博物館、岱仙瀑布景區、雲龍谷景區等進行拍攝,外景主持人以遊客身份體驗地方風土人情,一路感受德化的美麗鄉村。德化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秀美的生態風光、獨特的民俗風情及特色美食,給《美麗中國鄉村行》攝製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期節目將於近期在中央電視臺七套晚間時段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