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華水韭又名華水韭,水韭科水韭屬,國家三級重點保護植物。該科僅一屬,約60種,分布在各大洲,有兩種產於我國,中華水韭就是其中一種。它生活在溼地和沼澤中,每當晨霧升起的時候,遠遠望去,如淡薄的輕紗籠罩在草地上,晶瑩的露珠在草尖上跳躍閃爍,茵茵綠草,青翠喜人。
(一)形態特徵
中華水韭是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植株高20~30釐米,基部叢生鬚根。根狀莖短粗,肉質,球狀塊莖略成3瓣。葉在球狀塊莖上叢生,數量很多,禾草狀,淺綠色,多汁、草質、細弱,基部黃白色,向上為淺綠色;葉長15~30釐米,線形,先端漸尖,形如韭菜,具多數縱行氣孔道;葉上端具很多氣孔,葉基部變闊為膜質鞘狀,腹面凹入,其上有心形漸尖的葉舌;葉基部具膜質蓋,覆蓋在孢子囊上。
大孢子囊通常生於外圍葉的葉腋內,內生白色粒狀大孢子,直徑約為0.4毫米,具皺紋,球狀略呈三稜形;小孢子囊生於內部葉的葉腋內,內生灰色粉末狀小孢子,小孢子表面有隆起,具多棘枝毛,長約0.03毫米。
(二)地理分布
中華水韭分布於我國長江下遊地區,日本也產。在江蘇南京靈谷寺和明孝陵一帶原有分布,現難以找到。臺灣水韭生長於臺灣省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裡,近年來,隨著兩岸學術交流的日益深入,許多學者認為,臺灣水韭有可能與大陸的中華水韭是同一個種或親緣關係很近,至於它的歸屬,至今尚無定論。
(三)生長習性
中華水韭喜溫暖溼潤的水溼環境條件,常生長在池塘邊、沼澤地和水溝淤泥地上。本種不耐寒,生長適宜溫度為20~30℃,溫度低於10℃時,植株停止生長,在北方需保護過冬。
(四)繁殖方法
可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
有性繁殖即孢子繁殖,春夏季節,中華水韭的植株產生大量孢子囊。大孢子囊生在植株外圍葉基部的壁穴中,內生大量大孢子,為雌配子體。生於植株內部葉腋內的小孢子囊,內生許多灰色粉末狀的小孢子,為雄配子體。雌配子體的卵子和雄配子體的精子結合形成合子,合子發育,最後形成新的個體。
可採用分株繁殖的方式進行無性繁殖,在春夏兩季,將老株叢連根挖起,抖掉泥土,分成若干個新株作繁殖材料。
(五)栽培與管理
1.栽培春季氣溫上升到15C以上的時候,選擇水景園池邊溼地挖穴栽植,株行距為15釐米×20釐米。栽培形式可
根據景觀整體效果的需要,採取長方形、三角形、半月形等栽植的方法,順其自然。
2.管理栽植場地應通風透氣,光照良好,水質清潔純淨。生長初期,應及時清除地面雜草,防止雜草與苗爭奪養分,影響幼苗生長。生長旺期,為了加強其觀賞性,可追肥1~2次,促使植株生長健壯。生長後期,氣溫逐漸降低,生長緩慢。
冬季,北方可將露地苗從地面挖出上盆,室內保護過冬。
(六)用途
中華水韭葉子油綠光亮,株形美觀,栽培可供觀賞,是園林中溼地、沼澤地良好的綠化美化材料,還可栽植於溪流岸邊、假山石縫隙,叢生點綴,別具情趣。全草可人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