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首鋼基金執行董事、新能源和智慧出行投資負責人葉芊接受了他在首鋼基金的第一次正式採訪。作為一家國企基金的投資人,葉芊對向外界輸出這件事情保持了謹慎的態度。
接受採訪的原因是其所投資的項目理想汽車的上市。在葉芊促成下,首鋼基金旗下的三支基金曾先後三次共計投資理想汽車7億元。
7月30日,理想汽車正式登陸納斯達克,開盤價為15.5美元/ADS,較發行價11.5美元漲34.78%,截至收盤,理想汽車股價收漲43.13%,報16.46美元,市值139.17億美元。
首鋼基金是由北京市政府和首鋼集團共同成立的投資管理機構,目前管理的基金總額超過500億元,涉及包括產業收購、整合,城市更新以及財務性投資等多個板塊。
「低頻率、大額度、長周期」,這是葉芊總結的基金投資策略,「我們不會像撒胡椒麵一樣投資,我們每個項目投資頻率並不高,但額度比較大,周期也相對較長」,葉芊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作為目前中國創投圈極為重要的一支力量,包括首鋼基金在內的國企產業基金展現了與傳統VC不同的投資風格,經過了數年的運作,這種風格正在得到市場一定程度的驗證。
在葉芊看來,一方面國企產業基金具有更謹慎的投資風格,另一方面又不僅僅以財務投資作為唯一的目標,而是希望能夠實現與主營業務的聯動,比如選擇新能源賽道的原因之一即在於首鋼製造業的基因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布局。
「我們未來將會持續重點關注出行領域,一方面繼續聚焦在新能源汽車上下遊產業鏈的投資;另一方面關注以停車為場景的智慧出行產業鏈投資。」,葉芊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怎麼投?
葉芊在白板上畫了一個大大的「銷售漏鬥」,這個漏鬥被分為若干層,在不同層面內填入了純電和混電用戶的不同需求,葉芊此前曾在主機廠工作,要理解新能源汽車的不同技術路線並不是難事,但他需要考慮的是否吻合市場的需求。
畫這張圖的時候是2017年下半年,葉芊第一次接觸到理想汽車,彼時理想汽車剛剛完成A輪融資。
「銷售漏鬥」模型在葉芊的決策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客戶畫像的分析,葉芊的判斷是理想汽車能夠覆蓋更多的客戶群體,此外,這個模型還反覆被用在葉芊說服其他投資機構推介之時。
「估計市場上超過80%的項目我都看過,其實理想並不是我們最早開始看的,在新能源汽車的項目裡並不是最大的。我們認為大趨勢肯定是電動的,電動化向下我們選擇的是增程為主的方案」,葉芊對經濟觀察網解釋道。
從17年下半年接觸到18年完成投資決策,首鋼基金用了超過半年的時間,但在隨後的兩年的時間中,首鋼基金密集的利用3支基金完成了累計7億元的投資。
「我們不太完全受市場的影響,我們有自己相對一個明確的判斷,第一輪投三個億,此後又動用了其他兩隻基金累計投了將近7個億,相當於我要做三次決策,而且要在三個基金層面去做。我如果要是對這個事情想不清楚,就不會堅定投三次」,葉芊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謹慎的投資決策是這家國企產業基金的風格之一,對於風險的敏感讓基金在投資中保持了低頻、大額的風格。
在每次投資前,葉芊總會設想這個投資的底線在哪?「到目前為止,基本還沒有說徹底走不下去的項目」,葉芊表示。
作為這種低容錯率投資風格的另一面,國企產業基金普遍具有的長存續期則可以成為優勢的補充,這意味著投資機構可以不用著急退出,可以在給予項目更長的培育周期。按照葉芊介紹,目前首鋼基金的存續周期普遍在8年左右。
為什麼投?
一個細節是,在理想汽車這個項目上,葉芊說服自己和說服投決會時,採用了不同的策略。
「首先要在一個大邏輯上達成共識,就是中國一定會出現自己的特斯拉,然後接下去再看哪一家企業最有可能」, 葉芊表示。
「大邏輯」是國企產業基金中普遍存在的一個思路,一位國企基金LP曾對經濟觀察網表示,與主營業務的聯動或關注對國計民生有重要意義的戰略新興產業是國企產業基金相對重視的邏輯。
理想汽車並不是首鋼基金投資的第一個整車項目,也不是首鋼基金投資的第一個新能源項目,此前首鋼基金曾相繼投資過北汽新能源和福田汽車。
首鋼基金的整個出行板塊搭載了首鋼產業邏輯的兩端:一端是首鋼原有的鋼鐵、製造業業務,另一端是諸如停車在內的智慧出行業務。出行投資中涵蓋了整車製造、零部件、新材料以及二手車交易等。
「財務回報當然是基金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其次我們也要考慮到LP的需求和國企基金產業聯動的需求」,葉芊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北京順義創新產業基金是首鋼新能源基金的LP之一,作為一隻具有政府性質的基金,其負擔的任務之一是需要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定助益。
「我們一直在幫理想汽車做幾個事,其中就包括維護政府關係,我們幫理想汽車對接了順義區政府,理想汽車的總部今年下半年就能搬去順義」,葉芊表示。
在葉芊看來,通過政府資金達成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聯動,不僅能夠為被投企業發展帶來助益,同時也能夠為地方政府帶來經濟上的增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