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魔幻電影《鎌倉物語》即將9月14日上映,一部有魔幻有歷史有愛情的電影,今天就來給大家好好說說這部電影!
如果是我們單獨來看這部電影的名字,我們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個詞語,一個是鎌倉,一個是物語,物語就是我們說的演義或者說傳說的意思,那鎌倉就是這個故事的大背景,鎌倉這個背景既然能放到名字裡面就說明非常重要,說明它給這個故事帶來了很大的一個特點。鎌倉可能在很多中國人的心中沒有像京都或者奈良那麼出名,但實際上它是日本第三大古都,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城市。
影片的一開頭就是男主人公渡完蜜月,帶著他的新婚妻子回到自己的故鄉就是鎌倉,回去的時候有一隻河童從他們身邊跑過去,妻子嚇了一跳,但是丈夫安慰她:「沒事沒事,在鎌倉,這是很正常的,這裡可是鎌倉啊!從幾千年前就妖氣橫行,河童都是最普遍的。」你怎麼看待這樣一個現象,以我個人的了解來看,鎌倉發生這些故事是很合理的,1333年在日本反幕勢力的逼迫下被燒掉了,這也是鎌倉出現傳說的原因,因為當時被燒的一乾二淨,所以很多都只能靠傳說。以此為一個點的話,它的傳奇性導致了民俗傳說也很多。
還一些是和中國文化一脈相承的,就是妖怪。這些妖怪其實都是來自於中國的山海經這個脈絡,民俗形象源於中國。比如說河童就是來自中國,在中國的淵源應該是河伯,我們這個輩分會更高一些。在中國的妖怪文化裡面妖怪相對比較嚇人的形象,河伯相對比較嚇人,所以我們一般想到河伯會感覺小孩會不太喜歡。但實際上到了日本,他變成河童之後,再加上動漫二次元文化這個形象設定,它變得非常的親民。在日本這個河童的形象,其實很日本化了,有的畫像甚至會畫河童吃黃瓜。可以看一下它的樣子,頭頂有一池清水,蓄滿水是力大無窮,乾枯就會變得虛弱必須要保持有水,這是比較日本化的髮型,所以在《鎌倉物語》裡面就會看到這種頭型。
除了河童之外還有九尾狐,也是和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九尾狐不光是日本和中國,整個就是亞洲文化圈裡面九尾狐文化是保存的非常完整的,跟中國的形象都差不多,好多妖怪的種類也是重疊的。往《山海經》去倒的話,日本早期的畫家鳥山石燕,他當時畫了《妖怪圖卷》,其實《妖怪圖卷》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跟中國的妖怪是完全一致的,當然現在經過了再創作,也有了新的氣息。
這幾年我們國家也在陸續推出類似的電影,《捉妖記》系列相對來說是比較成功的一個範例,但是也存在像《封神傳奇》和《降魔傳》這樣一些投資非常大但票房口碑欠佳的一些作品。那麼反觀《鎌倉物語》,它把一些非常傳統的地域性很強的東西,把它變成了一個放之四海大家都能夠接受的東西,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來讓我們的電影更加好。
悠悠5000年,承載了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要做的不應該是始於概念,終於特效限於形式,而是要深耕於千年文化之中,萃取精華,體現內涵,方能彰顯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