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電影漫談——日本電影物語

2021-01-15 大象王sir說電影

Hello!大家好,我是大象王sir。世界電影漫談第三站,一起來聊一聊日本電影的發展史。說到日本電影在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誕生了許多偉大的導演和優秀的作品,單拎出一個板塊都夠洋洋灑灑寫一篇精彩的文章。本篇漫談,我想從熟悉的話題及角度入手,試著與大家從宏觀層面就日本電影的文化進行一個交流,如果大家感興趣,日後我們可以再拆分細節,慢慢分析品味。

日本電影合集(圖片來源網絡)

提及日本電影你最先想到的會是什麼?我最先想到的就是「物語」這兩個字,在日本電影中有太多和「物語」有關的影片,比如最為經典的《東京物語》,此外還有《鎌倉物語》、《世界奇妙物語》、《雨月物語》、《四月物語》等等,那何為「物語」呢?

物語——即故事或雜談,日本的一種文學體載,由口頭說唱發展為文學作品,最為著名的有《源氏物語》、《伊勢物語》等,如今它還是將事物擬人化的處理手法,通常用來傳遞情感。

既然「物語」包含了雜談的意思,今天就跟著我,咱們好好「物語」一下日本電影。

電影《東京物語》(圖片來源網絡)

01給我印象最深的故事題材及影片類型

在日本眾多的電影類型中,有一類題材的影片我個人認為拍出了日本特有的基因屬性和文化內涵,無論是臺詞、運鏡還是布光都帶有非常明顯的本土特色,這類影片就是關注小人物的「生活雜談」類電影。可能乍聽起來你會感到陌生,但我相信你一定看過此類影片,《深夜食堂》就是最好的例子,全片沒有宏大的主題,透過老闆與食客日常的點滴交流傳達出對生活的敬意。我很欽佩拍攝此類影片的導演,他們總能從毫不起眼的生活瑣碎入手,通過對細節的極致刻畫,用波瀾不驚卻又直戳人心的節奏緩緩地講述著對生命的思考。

電影《深夜食堂》(圖片來源網絡)

看過《小森林》的觀眾應該能體會到這類影片的魅力,此系列影片講述的故事非常簡單,一個從大都市返回家鄉的女孩,在一日三餐與日常勞作中碰撞出許多治癒人心的瞬間。尤其是「夏秋篇」電影開始就是女主角從村公所買完東西騎行在鄉間小路上的鏡頭,一個長長的跟拍將我們瞬間拉進了悠閒的田園時光。此外,還有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入殮師》也是此類影片的經典,全片通過一名新手入殮師的視角去凝視死亡以及逝者周圍充滿愛意的人們。電影《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更是將這份寧靜發揮到了極致,還原了生活的本質,充滿了隱世的人生哲學。此類影片往往在獲得高口碑的同時也傳達出當下社會快節奏生活的人們對內心平靜的渴望。

電影《小森林》(圖片來源網絡)

青春愛情題材的電影,是了解日本電影文化不得不提的一類影片,因為愛與被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聊到此類影片我想中國觀眾最熟悉的導演應該就是巖井俊二了,他的《情書》可謂是流傳甚廣,影片以書信這種傳統的聯絡方式為媒介牽引出對愛情的記憶。前兩年他還在中國拍攝了一部《你好,之華》,這部電影對「愛」這個主題進行了更深層次的詮釋與探討。除了巖井導演之外,我想在日本拍攝此類影片的佼佼者非「映畫詩人」園子溫莫屬了,他的作品《愛的曝光》曾席捲了當時海內外各大電影節的獎項。

電影《情書》(圖片來源網絡)

日本的愛情題材電影在故事及結構選擇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在故事設計上將「純」字運用的恰到好處,豆蔻年華的少女一顰一笑都能與藍天白雲融化在一起,沁人心脾。觀看此類影片總能將我們帶回到青澀的中學時代,看到那個一臉害羞又莽撞直率的自己,勾起一段對「青蔥歲月」的回憶。其次,就是在結構上當純真的愛情遇到冰冷殘酷的社會,「血淋淋」的成人世界展現在我們面前,反抗、掙扎、逃避,主人公拼盡全力卻又無計可施。最後通過「死亡」尋找到「愛的永恆」,這也成了許多愛情的最終歸宿。日本愛情電影向來對「死亡」看得很重,愛情與死亡產生的化學反應無疑是在高潮時刻戛然而止的最好選擇,也是對永恆的最好詮釋(當然不是所有的青春愛情片都會這樣,通常是藝術類愛情電影的選擇)。說回到巖井導演的另一部影片《夢旅人》,在影片的結尾男女主人公以自殺的方式來告別絕望,當槍響後留給男主角的是永恆的絕望。

電影《夢旅人》結尾

以宮崎駿為核心人物的動畫電影是日本電影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對於曾經日本本土電影低迷的窘境,一部《幽靈公主》以近200億日元的票房成績點燃了日本民眾對本土電影的信心。到了2001年《千與千尋》的上映不斷刷新著日本電影的票房記錄,304億日元的票房和2300萬的觀影人次將日本的動畫電影推向了頂峰。到達高潮後的日本動畫並沒有止步不前,後續的《哈爾的移動城堡》和《起風了》又再一次續寫了傳奇,在國際上斬獲大獎無數。近年來伴隨著宮崎駿的息影日本動畫電影也沒有走向沒落,無數的新人開始嶄露頭角,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2無罪》入圍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細田守一的《狼的孩子雨與雪》在業界獲得了很高的評價,被譽為宮崎駿最有力的接班人。

電影《千與千尋》(圖片來源網絡)

此外,恐怖題材的影片也是日本電影的重要類型,許多知名的導演都曾拍過鬼片,像剛才提到的巖井俊二就是拍《鬼湯》出道的,著名導演是枝裕和也曾拍過恐怖片。因為篇幅有限我們點到為止,後續寫恐怖類影片的文章時咱們再細聊。

導演巖井俊二(圖片來源網絡)

02我最喜歡的導演從黑澤明到是枝裕和

說到日本宗師級電影導演,我想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黑澤明。沒錯!作為第一個成為世界級大師的東亞導演,他對世界影壇有著舉足輕重的深遠影響。黑澤明也堪稱無數大導演的偶像(其中就包括:史匹柏、昆汀塔倫蒂諾等),影響著世界各國電影導演的創作。例如,國師張藝謀就深受他作品的影響,一部水墨風的《影》就是對其最崇高的致敬。除了故事題材方面,色彩應用也深深地影響著張藝謀的拍片風格,在開啟中國大片時代的《英雄》和徵戰好萊塢的《長城》中都能看見黑澤明的影子。可就是這樣一位世界級的大師也曾面臨著人生的「至暗時刻」,在票房接連失利,拍片資金緊缺、被美國公司解僱、不受國人理解等狀況下,還要不斷地受到外界的指責讓黑澤明不堪重負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導演生涯,但幸好被及時發現,搶救回來的黑澤明仿佛涅槃重生一般,徹底的觸底反彈,拍出了享譽世界的《影武者》和《亂》。尤其是《影武者》在面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靠粉絲後援團的遊說籌來了資金,其中作為粉絲團主要成員的盧卡斯(《星球大戰》導演)和科波拉(《教父》導演)更是拼命奔走,籌措資金。皇天不負有心人,該片不僅囊括了金棕櫚大獎,更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成為了名留影史的電影。十年後(1990年)黑澤明成為了亞洲第一個獲得奧斯卡終生成就獎的導演。當他站在領獎臺上一番:「我拍了五十年電影,可我還是不懂它」的發言,表達出一名創作者的謙卑之心以及對電影嚴謹的創作態度。值得我們後輩學習!

黑澤明與盧卡斯、科波拉(圖片來源網絡

北野武也是我非常喜歡的日本導演之一,作為「相聲」演員出道的殿堂級電影導演,他身上有太多的標籤,面癱笑匠、曠世奇才、流氓導演……每一個標籤的背後都有一個屬於他的故事。外表冷峻的北野武總給人一種兇神惡煞的感覺,而他的影片也多以「暴力美學」而著稱。其實在他冷酷的外表下卻有著一顆溫柔、敏感的心臟,尤其是1994年的車禍,讓他徹底轉變了對電影和人生的思考,開始感受生活、感受生死、感受愛。這一時期的作品可稱得上他導戲以來的上乘之作,《菊次郎的夏天》在幫助正男找媽媽的旅程中,讓我們看到了北野武作為「父親」的一面;《花火》在陪著妻子進行一段沒有歸途的旅行中,讓我們看到了他作為「丈夫」的一面。通過電影他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心,開始體驗生活中的角色,開始在暴力與溫情、嚴肅與幽默、犀利與平和中投射他滾燙的一生。電影大師黑澤明在去世之前,給北野武寫過一封簡短的信,信上寫道:「北野,你幹得很不錯,如果沒有你,日本電影的未來將會一片混沌。我希望你能謹記我的託付,繼續發揚日本電影的傳統。黑澤明敬上。」而北野武也沒有讓黑澤明失望,他用他的方式為日本電影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片場的北野武(圖片來源網絡)

是枝裕和,近些年在各大媒體上頻繁聽到的名字,他的電影就像潺潺的溪水,緩緩地從銀幕中流出,滋潤著你的心田。他是一個將「沉悶」運用到極致的導演,在他的電影中充滿著家長裡短、柴米油鹽、雞毛蒜皮的小事。打開電影濃鬱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電影人物在故事的緩慢推進中展現的格外細膩。說實話喜歡上他的電影是從《小偷家族》開始的,這也是目前為止我唯一一部陪同父母在影院觀看的電影。通過這部影片我看到了導演對血緣與親情的探討,一群被社會邊緣化的人聚在一起取暖,即使是「小偷」也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形容他的電影我認為用「大象無形」最為貼切,拋開分鏡束縛的影片在「自由自在」中又有一條隱約的主線貫穿始終,這樣風格鮮明的影片是枝裕和在溫情脈脈的瑣碎日常中給人們的一劑強心針。回顧他之前的影片無論是以小孩子視角出發的《奇蹟》還是改編自西巢鴨棄嬰事件的《無人知曉》亦或是根據多起報錯嬰兒事件改編的《如父如子》都強化了他對現實主義題材的駕馭能力。縱觀是枝裕和的職業生涯,七次入圍坎城,最終《無人知曉》讓14歲的柳樂優彌成為坎城史上最年輕的影帝,《如父如子》獲得評審團獎,《小偷家族》最終問鼎金棕櫚大獎;憑藉《幻之光》和《第三度嫌疑人》兩次入圍威尼斯主競賽,而這些榮譽的背後是他永不停止的對生活的思考。

在片場的是枝裕和(圖片來源網絡)

03日本電影發展史

說到日本電影的發展史,從1896年「電影鏡」傳入日本開始,電影藝術就在這方島嶼上生根發芽,在一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過高潮也遇到過低谷,如今它還在以自己的方式與世界影壇產生著交流,續寫著一段又一段傳奇的電影故事。回望過去,百年間日本電影有太多有意思的瞬間,我試著為大家梳理一下。

1899年,日本拍攝了第一部由本國人自己攝製的影片;

1908年,導演牧野省三拍攝第一部由解說員站在銀幕旁解說劇情的影片《本能寺會戰》;

1918年,歸山教正發起了「純電影劇運動」,開始提倡戶外取景、啟用女演員、廢除解說員改用字幕說明劇情等;

1920年—1923年,日本開始採用好萊塢製片方式,建立了導演中心制;

1923年—1928年,由於大地震,出現了蕭條與動蕩,這時蘇聯電影蒙太奇理論和德國表現主義在日本產生影響,將電影拉回了復興之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師小津安二郎;

1931年,日本拍出了第一部真正的有聲電影《太太與妻子》;

二戰結束後,日本獨立製片運動蓬勃興起;

1950年,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橫空出世,日本電影開始在國際上大放異彩,日本電影進入黃金期;

1960年後,日本電影事業急轉直下,電影新浪潮運動開始,青年導演嶄露頭角,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稱為新浪潮旗手的大島渚。

20世紀80年代,好萊塢電影大行其道,本土電影失去了對日本市場的控制;

20世紀00年代,在日本電影人的共同努力下,電影事業開始全面復甦。

日本電影合集(圖片來源網絡)

回看這段歷史,不難發現與第一期寫的韓國電影有許多相似之處,在好萊塢等西方影片的夾擊下,本土電影從無力招架到逆襲反擊,離不開本土電影人的堅守與付出,如何更好地從本土文化中吸收養分是世界各地電影創作者面臨的課題,大家一起共勉。

——END——

喜歡我的分享記得關注哦!

相關焦點

  • 日本電影《鎌倉物語》於14日上映,從日本魔幻電影看中國影業!
    日本魔幻電影《鎌倉物語》即將9月14日上映,一部有魔幻有歷史有愛情的電影,今天就來給大家好好說說這部電影!如果是我們單獨來看這部電影的名字,我們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個詞語,一個是鎌倉,一個是物語,物語就是我們說的演義或者說傳說的意思,那鎌倉就是這個故事的大背景,鎌倉這個背景既然能放到名字裡面就說明非常重要,說明它給這個故事帶來了很大的一個特點。鎌倉可能在很多中國人的心中沒有像京都或者奈良那麼出名,但實際上它是日本第三大古都,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城市。
  • 日本魔幻電影:男子奮不顧身到黃泉尋找愛人,這是一部感人的電影
    日本魔幻電影《鎌倉物語》,正和奮不顧身的到黃泉尋找亞紀子因為一個心結,堺雅人飾演的著名作家一色正和從來對婚姻沒有信心,直至遇上令他一見鍾情,比他年輕十多年的亞紀子(高畑充希飾),他才決心成家立室。《鎌倉物語》劇照《鎌倉物語》是一部透過魔幻寫實風格去談愛的電影,除了正和和亞紀子這一對,電影還有幾個互相關聯的小故事,讓觀眾好好的感受愛情。
  • 影評分享:電影·啟示錄——《東京物語》考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在《外國電影批評文選》中看到的關於日本經典電影《東京物語》的影評,由日本著名導演吉田喜重撰寫,北京電影學院2001級碩士研究生支菲娜翻譯。之前曾簡短寫過本部電影的點評,但礙於筆力和對電影的理解,寫的內容極其有限。而這部電影對家庭關係的表現,尤其對於和我們同屬東方文化的日本。
  • 揭秘《鎌倉物語》取景地:千年鎌倉城,真有電影般的韻味
    魔幻電影《鎌倉物語》中的主人公是這樣描述鎌倉的。在鎌倉物語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魔,鬼可以和諧共處。 路邊不時可見河童或小惡魔橫行,晚上還能到夜市淘便宜貨。 雖然整部電影看起來很暗淡。 但依然阻擋不了人們對這座城市的熱愛。 有多少人是因為看了電影才被鎌倉吸引的?
  • 日本電影的「純愛」之謎:浪漫劇場裡的「騙術」
    一直以來,日本電影都有一個很奇特的類型:純愛。什麼是「純」?一說單純,如成人世界的童話;一說純粹,如少女眼裡的青春;一說純淨,如晚櫻落盡的黃昏。「純愛」貫穿於人的一生。《情書》中的一片紙牽起「兩生花」,《鎌倉物語》的「黃泉車站」連通陰陽兩個世界,異度空間不可觸摸,但如影隨形。——甚至,故事都有深藏悲喜符的魔咒,通常沒有大反派和壞蛋,但愛情註定都要經歷生死拷問。
  • 水形物語床戲暴露R級尺度大?水形物語電影內涵揭秘
    《水形物語》最近因為收穫了奧斯卡最佳影片也是受到了網友們的關注,水形物語這部影片也是即將就要在國內正式上映了,這部電影斬獲多項殊榮,成為去年上映影片的最大贏家,那麼水形物語尺度大嗎?  《水形物語》的導演是被譽為「墨西哥三傑」之一的吉爾莫·德爾·託羅。一個資深宅男、骨灰級影迷。
  • 日本電影大師大島渚逝世 拍《感官世界》差點坐牢(圖)
    對於自己的一生,大島渚曾在1994年為英國電影協會攝製的92分鐘紀錄片《日本電影一百年》中,自我評價說,他對日本電影最重要的貢獻,是將與政治、戰爭和性有關的新型主題引入到了民族電影中去。在其創作的22部電影、電視作品中(《御法度》當時還未拍攝),大島渚認為值得一提的有八部:《青春殘酷物語》(1960)、《日本夜與霧》(1968)、《絞死刑》(1968)、《少年》(1969)、《儀式》(1971)、《感官世界》(1976)、《俘虜》(1983)、《馬克斯我的愛》(1986)。
  • 日本奇幻愛情電影《初戀補時》催淚上映
    日本奇幻愛情電影《初戀補時》催淚上映 時間:2020.07.26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微米電影
  • 推薦多部日本恐怖電影,這些片子千萬不要晚上看!
    1、《怪談》(1964年)1964年日本導演小林正樹指導拍攝的恐怖片,本片是日本電影早期的一部經典佳作。故事的內容主要就是講那些日本流傳的「怪談」(鬼故事),類似於我們國內的《聊齋志異》,如果你要吐槽影片的畫質特效,請記住這是1964年的電影。
  • 盤點在豆瓣評分超高的日本電影,你看過幾部呢?
    大家好我是小編鐘哥娛樂,日本的電影大家看過多好呢?好電影不分國界,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豆粉評分超高的日本電影。1.《龍貓》:豆瓣評分9.1,這個分數算是很高的了,電影《龍貓》是1988年4月16日上映的一部動漫作品,那憨態可掬的龍貓無疑是獻給所有孩子最好的驚喜,電影妙就妙在那精簡平凡的童話世界裡,呈現出的夢幻世界卻足以令每一位觀眾皆能重拾童心,孩子的夢想總是那麼天真爛漫,善與美的交融在宮崎駿的畫筆下得以最絕佳的形態。2.
  • 【盤點·第一季】日本電影人與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交流物語
    其中,希臘電影《小英格蘭》獲得本屆上海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潘多利·佛加瑞)、最佳女演員(佩內洛普·忒西麗卡)3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日本參賽電影《窈窕舞妓》鎩羽而歸,但上海國際電影節歷屆都不缺日本電影的影子,就在本屆,日本導演巖井俊二就是評委之一,且他已經多次或以參賽主創身份或以評委會身份蒞臨上海電影節。
  • 日本動畫電影票房爆棚的秘密
    舉一組簡單的數據:在2014年日本電影市場的票房前十名裡,日本本土的電影有六部,六部裡有三部是日本動畫片,另三部是由日本動漫改編的真人電影;在2013年日本電影市場的票房前十名裡,日本本土電影佔了八部,其中有四部是日本動畫片。這是從商業層面上說,日本動畫能在本土抗衡好萊塢,並且至少佔據了東亞的區域性市場。
  • 《鎌倉物語》——日本妖怪大圖鑑!
    日本導演山崎貴執導、堺雅人主演的奇幻片《鎌倉物語》,9月14日在中國大陸公映。上映至今,影片憑藉細膩感人的故事打動了不少網友,被評價為「真人版的《尋夢環遊記》」。《鎌倉物語》講述了住在鎌倉的推理作家一色正和與愛妻亞紀子一同破解奇怪案件,當亞紀子被妖怪帶走後,正和奮不顧身闖進黃泉拯救妻子的故事。
  • 哇~好高分的日本電影啊,收藏!
    1.忠犬八公物語「美版的才是忠誠,日版的看到是悽慘和無奈,無家可歸,忍飢受凍,被人遺棄,追打,如果給他一個家,像教授一樣愛它,它也不會這麼悽慘,只能在車站那苦苦的等待那個唯一愛它的人。」「日本版比美國版好多了,有一種悲涼感。人情涼薄,八公在主人去世後,實際上是被主人的整個人際關係網無視了,狗與小社會的對立更顯出主人的溫暖。
  • 日本高分電影,豆瓣評分每一部都在8.6以上,值得你永久珍藏!
    你是日本電影的資深影迷嗎?這些高分電影,你看過多少呢?《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2007),豆瓣評分8.7。《情書》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象在日本國內引起了轟動,影響波及到整個東南亞甚至歐美,被眾多影評人視為日本新電影運動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入殮師》(2008),豆瓣評分8.8。影片《入殮師》根據日本作家青木新門的小說《門納棺夫日記》改編而成,影片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殮師新手的視角,去觀察各種各樣的死亡,凝視圍繞在逝者周圍的充滿愛意的人們。
  • 高口碑電影《水形物語》,當孤獨的人愛上一隻孤獨的魚
    今天美劇先生給大家推薦的是奇幻愛情電影《水形物語》。 這是一部「人魚戀」的黑暗童話。 豆瓣7.7分,IMDb8分,好於 74% 奇幻片。 評分不高,獲獎不少。 威尼斯金獅獎,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 《水形物語》在1月的金球獎落選最佳劇情電影,但這部電影依然獲得了金球獎評委的肯定,該片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獲得最佳導演。
  • 日本票房:《寄生獸》攬3億 力壓《狂怒》奪冠_日本_電影網_1905.com
    1905電影網訊 年關將至,重磅影片陸續登陸影院,上周日本電影票房榜迎來2部新片,最受期待的本土科幻大作《寄生獸》以3億日元的票房擠走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星際穿越》強勢登頂榜首,讓萎靡已久的日本影市重煥生機。
  • 請讓我在最天真的時候遇見你——日本小清新電影20佳
    小清新電影的高產地,日本可以說是佼佼者了,比如,巖井俊二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導演。下面為大家推薦一些日本小清新的電影,快去看看吧!《花水木》  劇情簡介  影片以一青窈的歌曲《ハナミズキ》中的,情感為靈感改編而成。
  • 外國動物題材電影怎麼拍
    1943年美國電影《靈犬萊西》上映,被稱為「首次將動物對人類的忠誠搬上銀幕」。在日本影片中,極致地表現了這一點,無論是《導盲犬小Q》中的小Q,《狗狗心事》裡的波奇,還是《秋田犬蓬夫》中的蓬夫,它們的身上都具有一定的悲劇性,它們無言而深情,為主人奉獻了一生忠誠。  以「狗」為主角的電影,也通常能夠獲得不錯的票房回報,並通過對於人文價值和情感需求的彰顯,贏得觀眾的共鳴。1987年日本電影《忠犬八公物語》,刻畫了一場最為震撼人心的守望,令無數人動容。
  • 日本環球影城®一日遊 穿越電影童趣世界(三)
    全世界共有四座環球影城,分別位於美國的洛杉磯、奧蘭多、新加坡以及日本的大阪。因為地理和文化的差異,每家環球影城理念一致又都各具特色。以大阪的日本環球影城®來說,不僅保留了經典好萊塢電影主題世界,在影城主角的選擇上,則主打了在日本最具人氣的眾多卡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