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cture:科學家或有望開發抵禦超級耐藥細菌傳播的新一代抗生素

2020-12-05 生物谷

圖片摘自:ac24.cz

2017年5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抗生素耐藥性越來越成為威脅全球人口健康的一大威脅,2014年英國首相牽頭的一項研究就預測道,如果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沒有被有效遏制的話,在不到35年的時間裡將會有更多人死於抗生素耐藥性的菌株感染,而這要比癌症死亡更可怕,因此對於研究人員而言,開發新型抗生素來阻斷耐藥菌株的感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truc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在原子細節上闡明了細菌的特殊激酶如何介導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產生耐藥性,這類抗生素是一類廣泛使用的抗生素,其能夠用來進行青黴素過敏症患者的治療,這項研究也首次闡明了細菌激酶識別並且化學性破壞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機制。

此前研究人員熟知這種激酶,同時研究者發現,這種激酶在化學和結構層次發揮作用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2009年,研究者Albert Berghuis開始對這種激酶進行大量深入研究,在進行前期的準備後,下一步研究人員將會製造該酶類的結晶體(類似於糖晶體),隨後他們再利用X射線對這些晶體進行照射。研究人員製造這些警惕並且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又花費了三年時間,最終他們清楚呈現了原子水平下的激酶圖像,同時闡明了這些激酶同不同大環內酯內抗生素結合的機制。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激酶有著強大的能力能夠介導細菌對多種不同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產生耐受性,其中兩種介導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酶類是目前正在使用的治療性抗生素;研究者Berghuis解釋道,目前我們能夠清楚闡明超級細菌如何利用這種關鍵酶類來介導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產生耐藥性,這就能夠幫助我們對這些抗生素進行一些小的修飾從而使得這些酶類不再同這些藥物相互作用,當然這對於後期開發新一代不易讓細菌產生耐受性的抗生素也提供了新的線索。

後期研究人員將會開發新型經過改善修飾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並且對這些抗生素進行檢測,這也是目前唯一能夠抵禦超級細菌傳播的方法;抗生素耐藥性是一個多方面的問題,研究者的研究僅僅是其中一個方面,他們還應該考慮其它方面,比如如何限制抗生素的過度使用,最終當一種全方位多管齊下的策略被開發的時候,研究人員或許就能夠成功解決威脅全球人類健康的耐藥細菌了。(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個人轉發,網站轉載請註明來源「生物谷」,商業授權請聯繫我們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 app.

原始出處:

Desiree H. Fong, David L. Burk, Jonathan Blanchet, et al. Structural Basis for Kinase-Mediated Macrolide Antibiotic Resistance. Structure (2017). DOI: 10.1016/j.str.2017.03.007

相關焦點

  • 美發現近30年首個新型抗生素 使細菌病原體不再抗藥
    科學家認為,隨著人類與細菌耐藥性之間戰爭的不斷升級,這一抗生素有望成為「遊戲規則顛覆者」。   西北大學的吉姆·裡維斯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在緬因州的土壤內發現了這種名為Teixobactin的抗生素。在老鼠身上進行的研究表明,該抗生素對致命的MRSA細菌等具有非常強的對抗作用,而且可以治療肺結核、敗血病等多種常見的感染。
  • 新型抗生素的開發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然而新型抗生素的研發十分困難,過去40年裡只有兩類新型抗生素上市;儘管如此,科學家們依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財力在開發新型抗生素的道路上繼續前行,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多項有望幫助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抗生素的重磅級研究,分享給各位!
  • 超級細菌MRSA有了「剋星」 有望促進開發臨床適用的新型抗生素
    英國《自然》雜誌28日發表的一篇微生物學論文稱,美國科學家發現一類新型抗生素,可以在小鼠模型中殺死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 香港理工大學研製新抗生素或可對抗「超級細菌」—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9月25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團隊通過創新抗菌機制,成功研發新一代候選抗生素Nusbiarylins化合物,有力抑制多種細菌生長
  • 研究人員開發出革命性新化合物:能對抗耐抗生素細菌
    據外媒報導,抗生素雖然很好,但也有嚴重的缺點。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菌已經對許多最常用的抗生素產生了抵抗力從而形成了科學家所說的「超級細菌」。這些耐抗生素細菌造成了嚴重威脅,因為它們有能力猖獗並有可能迅速傳播。
  • 殺死「超級細菌」最後一招?科學家發現新抗生素對付MRSA
    殺死感染細菌看起來沒有止境,科學家必須跟上細菌耐藥性的步伐,研製出可以再次殺死「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3月29日凌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美國布朗大學、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的一份最新成果:一類新型抗生素可以在小鼠模型中殺死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早在1961年,英國科學家就將MRSA稱為「超級細菌」。
  • 港媒:香港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抗生素 或可抵抗「超級細菌」
    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導港媒稱,香港科學家聲稱,通過研發一類性能強大得足以使超級細菌失效的新型抗生素,他們取得了一項重大的醫學突破。據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1月6日報導,超級細菌已經在世界各地傳播,並且幾乎無法治療。香港一所大學的細菌學家們稱,他們開發出了一類功能強大得足以使具有多重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包括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失效的抗生素。
  • 陳根:細菌發光新技術,助力更新抗生素開發管道
    文/陳根抗菌素耐藥性被認為是全球健康的一大威脅,青黴素剛出現時,幾十單位就可以救命,而現在可能幾百萬單位也很難產生效果;曾被稱做「抗生素最後一道防線」的萬古黴素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鈍化,在超級細菌 MRSA 面前已有明日黃花的勢頭。
  • 人工智慧找到全新抗生素 可殺死超級耐藥菌
    科學家們通過一種深度學習系統,讓人工智慧「慧眼識珠」,發現了一種潛在糖尿病藥物的抗菌潛力。在動物實驗中,這種全新的抗生素能有效殺死一種對已知所有抗生素都耐藥的超級細菌。這一重磅發現也登上了當期《細胞》雜誌的封面。科學家們是怎麼想到用人工智慧來尋找新型抗生素的呢?在論文的開頭,他們介紹說自青黴素誕生以來,抗生素已經成為了現代醫學的基石之一。
  • ACS Nano:細菌粉碎技術對抗超級耐藥細菌
    研究人員利用液態金屬開發了新的殺菌技術,這可能是解決抗生素耐藥性這一致命問題的答案。 這項技術使用磁性液態金屬的納米顆粒來粉碎細菌和細菌生物膜--細菌茁壯成長的保護性"房子"--而不傷害有益細胞。
  • 新研究:細菌被抗生素殺死時會「尖叫」,警告周圍細菌危險來了
    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分子生物科學系的科學家觀察到了這一現象,當遇到抗生素威脅時,細菌的化學 「死亡尖叫」 可以為倖存菌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經驗,來獲得對抗生素抗性的突變,研究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 《柳葉刀—傳染病》:「超級病菌」能抵禦幾乎所有抗生素
    《柳葉刀—傳染病》:「超級病菌」能抵禦幾乎所有抗生素研究人員稱,他們在一些赴印度接受過外科手術的病人身上找到一種特殊的細菌,這種細菌含有一種酶,它能存在於大腸桿菌等不同細菌DNA結構的一個線粒體上,並讓這些細菌變得威力巨大,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具備抵禦能力。 2009年,卡迪夫大學的研究者蒂莫西·沃爾什首次在一名瑞典病人感染的大腸桿菌和肺炎桿菌中確認了這種酶的存在,並將之命名為NDM-1。
  • Sci Rep:探秘細菌如何對「最後一道防線」抗生素產生耐受性?
    ,粘菌素是一種終極抗生素,用於治療那些對其它療法沒有反應的致死性細菌感染疾病。從那時開始,研究者就能夠在常見的細菌中檢出mcr-1基因,比如大腸桿菌,同時研究者還首次在中國、美國以及歐洲等國的家畜中檢出了該基因,更讓他們不可思議的是,近來還從人類機體中發現了mcr-1基因,該基因的擴散和粘菌素在農業中的大量使用直接相關,這就表明,該基因在動物和人類之間會出現傳播,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宣布禁止在動物飼料中添加粘菌素。
  • 新方法讓抗生素合成不再漫長,有望避免耐藥性問題
    英國《自然》雜誌23日發表的一項藥物研究最新成果,美國團隊報告成功完成一種模塊化合成新抗生素的方法,這種新抗生素將有望避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研究顯示,利用該方法合成的其中一種化合物對細菌感染小鼠模型中的耐藥菌株有效。科學界認為,遏制耐藥性感染增多趨勢需要新的抗生素。但過去30年裡,僅有非常少量的新抗生素被開發出來。
  • 新聞背景:耐藥細菌知識問答
    中新網10月26日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6日通報了三起感染超級耐藥致病細菌病例。日前疾控中心在其網站上發布耐藥細菌知識問答。1.什麼是耐藥細菌?最終成為超級耐藥,對臨床各種抗菌藥物都變得耐藥。人類在和細菌鬥爭中,特別針對耐藥細菌進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期望通過以下方式克服細菌耐藥:1)直接針對耐藥細菌研究開發新的抗菌藥物,期望只要有一種耐藥菌就開發一種新抗菌藥物,這是最理想辦法,但結果令人失望,細菌耐藥產生的速度遠遠超越抗菌藥物研究速度,且抗菌藥物研究開發難度越來越大。
  • 藍色鏈黴菌或可用於製造抗生素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挖掘法從藍色鏈黴菌中發現了一組活性基因簇,通過該基因簇可製造出無耐藥性的新型抗生素,該研究有望為鏈黴菌的藥用開發提供一條新思路
  • Med Chem Commun: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人類淋病的新型抗生素
    圖片來源:www.sciencedaily.com2017年1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約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一氧化碳釋放分子的治療效應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抗生素,該抗生素或有望用來治療性傳播感染的淋病,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Med.
  • 幫細菌「加固」細胞壁,科學家發現與青黴素作用完全相反的抗生素
    抗生素是用來抑制細菌生長、殺死細菌的重要防線,為了更了解各類抗生素對抗細菌的機制,加拿大團隊針對糖肽類抗生素(glycopeptide antibiotic)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有兩種抗生素具有前所未見攻擊細菌的獨特方法,有望成為對抗具耐藥性細菌的臨床候選藥物。
  • Nat Microbiol:科學家開發出可高效殺滅超級細菌的星狀多聚體分子
    ,相比細菌已經產生耐藥性的抗生素而言,這種分子能夠有效殺滅多種細菌,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Microbiology上,該研究或為後期科學家們開發抵禦對多種抗生素耐藥的細菌提供新的希望和思路。
  • 新發現:細菌可通過 「空氣橋」傳播數千公裡
    北京時間3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傳統觀點認為,細菌的遷移是通過人類和動物攜帶者實現的,而一項新研究稱,這一觀點可能並不完整。該研究發現,有些微生物可以在空氣中傳播數千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