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44歲即將壽終正寢的老水閘曾是番禺標誌性建築,村民:捨不得說...

2021-01-14 大洋網

大洋網訊 在番禺區化龍鎮復甦村有一座44歲的老水閘——七沙舊水閘,是珠江河獅子洋水道七沙湧上的重要水利設施,水閘主體為70年代的簡單混凝土結構,每年受到風浪衝刷、颱風襲擊,2010年10月份,經相關部門鑑定為危閘。2014年在番禺區水務局的大力支持下,在離舊水閘對開180米處開始建設一座新水閘。

近日新水閘正式啟用,老水閘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街坊們卻希望能保留老水閘,「留住一份記憶」,對此相關部門回應稱:將對舊七沙水閘是否具有歷史價值及保留道路通行功能等問題做進一步論證分析。

七沙舊閘:曾是番禺水利的標誌性建築

番禺區化龍鎮轄區內共有主要河湧21條,總長度62.447公裡,其中長達13公裡的河岸線,上溯廣州城區,下達獅子洋,在珠江河獅子洋水道七沙湧口內約500米處,記者看到了這座至今保存完好的七沙舊水閘,只見總寬為77米,由五座浮運式組成的水閘,左、右兩岸各為7孔水閘,每孔淨寬5米。

據介紹,七沙舊水閘始建於1973年,在1975年投入使用,採用手動式鋼筋砼人字、風車型閘門(後改為柴油機動式開關、風車閘門),閘面還設置了梁板式鋼筋砼人行橋,橋面寬2米,可供行人、單車摩託車穿行,三輪車勉強通行,來來往往的村民大多是復甦村村民,「我今年40歲了,在我出生之前,這座水閘就有了,也不知道從這水閘橋面上走了多少回。」一位村民告訴記者。

目前,七沙舊水閘面臨極大的安全隱患且情況越來越嚴重,多處地方破損,鋼筋外露,有兩隻擋水閘門已被衝走,人行天橋斷裂,電線架被吹倒在橋上,防洪能力不堪一擊。「按照當時的建築標準,七沙舊水閘已經是當年的番禺水利設施中的一個標誌性建築。」守閘人黃錦添豎起大拇指對著七沙水閘(舊閘),言語間充滿自豪。

七沙水閘除了應對本地區的洪水、潮水和內澇等災害,也曾長時間方便著周邊村民的出行與生活。27歲的復甦村村民阿豪告訴記者,七沙湧一河之隔就是石樓鎮,兩岸周邊的村民過去經常通過水閘的人行橋交流往來,他小時候經常跟著爸媽過橋,只需步行十分鐘左右,就能到達石樓鎮中心,可以趁墟逛街,購買生活用品師傅方便。水閘口下可通行漁船,村民平時出海打漁,颱風天進入閘內避風。

新舊交替:街坊情懷盼保留

如今,經過長期運行,七沙舊水閘存在老化、破損嚴重的現象,經有關部門鑑定屬於危閘,並於2014年7月11日全面關閉封航。即將接替它發揮防颱風洪水暴潮作用的,則是距離舊閘約180米外新建起一個的七沙新閘、七沙新泵站。該工程已在2017年底全面完工,其防洪(潮)標準為200年一遇。

在七沙水閘現場,記者見到新的七沙水閘已開始使用,所有閘門都已開啟。舊的水閘已停止使用,但有當地村民騎摩託車通過水閘的通道通行。有一名60多歲的村民對記者表示,舊水閘有幾十年的歷史,是他們這一代人的難忘記憶,希望保留這個舊水閘。他還表示,如果舊水閘存在安全隱患,可以封閉通道,他們都可接受。還有當地漁民提出,希望新水閘能夠儘快公布關合水閘的具體時間,以方便他們的漁船出去作業。

「跨越了兩代人的一個老建築,凝聚了本地許多人的記憶,也是番禺水利建設的一個老建築,如果拆除了很可惜。」站在水閘邊,阿豪拍下了一張照片留念,語氣裡滿是不舍。 

對此,番禺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日前對此作出回應:目前,七沙水閘、七沙泵站工程已完工,並投入試運行。待試運行後,針對舊七沙水閘是否具有歷史價值及保留道路通行功能等問題,需做進一步論證分析。

守閘人:水閘就如守護的「哨所」

如今舊水閘雖停用,但還留派了6名管閘員分班值守。記者在現場見到了正在巡視水閘的村民黃錦添。據了解,七沙水閘初建成不久,他就應聘當上了一名守閘人。一做就是38年,期間因工作紮實,曾被擔任化龍各水閘的「總閘長」。

每當有颱風、汛期前,黃錦添都會第一時間通知全體守閘人隨時待命。「以往值守,不像現在機械化操作,我們都得靠人手拉鋼纜進行開關水閘。尤其是汛期,基本每個晚上都會全員出動。印象最深就是2011年颱風『百合』來襲的那個晚上,剛好遇到一年一度的天文大潮,外江水位上漲,為了及時排洪,當晚總共開關水閘達7次。除此之外,我們還得時刻觀察內河水位變化,巡查堤壩是否有存在安全隱患等。」守閘人黃錦添回憶道。

在黃錦添看來,七沙水閘是他的「哨所」,守閘人是「站崗放哨」的哨兵,在過去無數個日夜裡,他們與舊水閘一起,守護著化龍本地的一方安瀾。「38年的守閘生涯,這裡可以說是我的第二個家。『新舊交替』實屬正常。但如果能把舊閘保留下來,好好保護一下,這樣就更完美了!」

七沙新水閘及泵站工程知多少?

防洪(潮)標準為200年一遇

七沙水閘、泵站工程是番禺區外江防颱風洪水暴潮的重要屏障,位於化龍鎮七沙湧河口約180米處,規模為中型。

七沙水閘、七沙泵站工程是一項以防(洪)潮和排澇為主,兼有通航、納潮灌溉、改善水環境等綜合利用工程。七沙水閘工程防洪(潮)標準為200年一遇,閘室共8孔,單孔淨寬10米,總寬80米。七沙泵站新建工程防洪(潮)標準為200年一遇,排澇標準為20年一遇年最大24小時暴雨遭遇外江多年平均最高潮位1天排乾不成災,設計排澇流量為40立方米/秒。

該新水閘能完善礪江河防洪排澇體系,提高流域抗災減災能力。通過七沙泵閘和新礪江水閘等閘群合理調度,可控制礪江河水系水道的水流由往複流變為單向流,從而充分有效地交換河道內水體,達到改善水環境的目的。同時,通過七沙泵閘工程的建設,可連通石樓、化龍兩鎮,改善周邊交通,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肖桂來 通訊員許樹添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李波

相關焦點

  • 番禺「馬蜂大王」四年養萬千毒蜂
    但是,位於番禺化龍鎮的草堂村,卻有一位名叫龍汝前的村民,每年上山尋找馬蜂,甚至把馬蜂窩挪到了自家廢置的祖屋裡飼養,他養的成千上萬隻毒馬蜂,讓他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馬蜂大王」。  成千上萬毒蜂祖屋「安家」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番禺化龍鎮草堂村委,見到了在村中當治安員的龍汝前,前叔今年43歲,矮矮的個子,臉龐黝黑,穿一身迷彩制服,看上去人很精神。記者一行隨他進入草堂北社牌坊,經過約兩百米清澈河湧旁的小路,往右一拐,便來到了千萬隻毒馬蜂棲身的老穴——草堂北社街八巷5號。
  • 世界20個最著名的標誌性建築,你去過幾個?
    PETRONAS TOWERS——馬來西亞吉隆坡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雙子樓(Petronas Towers)高170米,是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兩座超高層建築。1998年至2004年間,這兩座建築一直享有世界最高建築的稱號,是吉隆坡的標誌性建築。3. 白宮——美國華盛頓愛爾蘭建築師詹姆斯-霍班是白宮設計的幕後功臣。
  • 各國標誌性建築,英國大本鐘,日本東京塔,中國都靠邊站!
    文章類型|娛樂見聞文章字數|807字,閱讀約2分鐘目前,形態各異的建築層出不窮,每一座建築也都被設計師注入了靈魂和藝術元素。有的建築成為地標,也讓人感到佩服。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標誌性建築,比如中國的標誌性建築,很多都是可以想像的,一定是長城。今天小編要說的是各國的地標建築,比如英國的大本鐘,日本的東京塔,而中國的選手進場就要靠邊站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美國的自由女神像,提到美國,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自由女神像。
  • 廣州番禺廣場站一體化開發 建築面積增加43.6萬平方米
    廣州番禺廣場站一體化開發 建築面積增加43.6萬平方米金羊網  作者:趙燕華  2019-06-15 打造大型中軸廣場 未來成為廣州南部公共服務中心 金羊網訊 記者趙燕華報導:番禺廣場周邊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徵詢意見今日(14日)
  • 香港都有哪些標誌性的建築呢?
    香港都有哪些標誌性的建築呢?標誌性建築,文明和科技的完美結晶,不光是一個地區實力的體現,更是升華為一個地區的名片,為世界熟知。做為東方之珠的香港,又有哪些標誌性的建築呢?中銀大廈建築師貝聿銘設計位於中環黃金商業圈。
  • 番禺裡仁洞村拆補方案曝光!周邊房價6萬+
    近日,番禺南村鎮人民政府正式公示了裡仁洞村舊改補償安置方案。其中提到貨幣補償方面,屬於「拆一補一」的面積部分,按20000元/㎡的標準進行補償;超出「拆一補一」的權益面積部分,按18500元/㎡的標準進行補償。
  • 燈芯草,曾是番禺大石的「寶」!
    目前展出的這兩板夜色在以前就有了,都是通過老藝人口述回憶,重新製作恢復而成。現場製作燈芯草 讓燈草文化薪火相傳大石小學是燈草文化教育實踐基地,每年的大石燈草節都在此處舉行。燈草心,曾是大石三寶番禺大石有三寶,慈姑、馬蹄、燈芯草。燈芯草淡淡的草香味,是很多大石人共同的回憶。這個細長直不起眼的草,在窮苦年代,是很多大石人賴以生活的經濟來源,小孩讀書、家庭開支都離不開它,它養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大石人。
  • 中國「著名」的橋梁,最短都是1670米,全是當地標誌性建築
    現在我們國家強大了起來,不會讓我們得人民再回到那種以前生活的日子去了,國家現在的一項項大工程都是那麼的宏偉,為老百姓翻山倒水,也要打通各地區得路,把整個中華民族連接起來,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中國!中國「最著名」的橋梁,最短都是1670米,全是當地標誌性建築。
  • 歷史性建築:倫敦塔位於泰晤士河,是一座標誌性的宮殿
    對於一部分網友來說,他們也更是將自己的腳步踏出了國門,而小編在這篇文章之中要跟大家介紹一下這樣的一個建築,可以說對於他來講,是非常具有歷史性的,那麼它就是位於倫敦的倫敦塔了。要知道它可是一座標誌性的宮殿要塞,而且它選址在泰晤士河上。詹姆斯一世還將它作為宮殿居住。其實對於倫敦塔來講,它曾經是有著多種用途的。
  • 廣東科學中心成廣州一座最新的標誌性建築(圖)
    主體建築入口處的「科學之眼」寓意著科學發現的奧秘。整座建築蘊含科技先鋒、乘風破浪、靈動人文和吉祥如意四個寓意,為廣州增添了一座最新的標誌性建築。  文/記者饒貞 圖/記者倪黎祥  相遇後會互換信息的「大手臂」、懸掛在空中的六個活動」變形體」、能發電的「太陽能風帆」,在廣東科學中心的露天廣場和主體建築內共有三個造型龐大的標誌性展項,它們的名字分別叫做「連接」、「變形」和「太陽風帆」。
  • 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南京這座博物館由貝氏家族設計
    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南京這座博物館由貝氏家族設計新華社快訊:據美國媒體16日報導,華人建築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曾獲得世界建築界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貝聿銘著名作品包括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
  • 泰晤士河風光秀麗,是英國的母親河,兩岸集中了倫敦的標誌性建築
    古老的建築大多集中在北岸,保留得相當完好,周邊還有金融圈,許多白領站在大街上邊喝咖啡邊聊天,一起來看看吧泰晤士河是英國著名的母親河,橫穿倫敦市,在英國歷史上,泰晤士河流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稱得上是一部流動的歷史。倫敦塔橋是從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橋(泰晤士河上共建橋15座),也是倫敦的象徵,有「倫敦正門」之稱。登塔遠眺,可盡情欣賞泰晤士河上下遊十裡風光。
  • 雨林、溼地、神秘石頭屋,海口有座「後花園」,你一定不知道!
    用火山巖石壘起的家門和圍牆,村民仍然捨不得拆除。  美鰲村92號門牌的石屋裡還居住著一位96歲高齡的陳老阿婆。阿婆居住的這間用火山巖石建築的小院子,已有幾百年歷史。房屋每個縫隙都是用火山石壘起來,經受住了風風雨雨無數歲月的考驗。老人說與這祖屋有說不完的情感,將與石屋「共存亡」。
  • 西安將又要誕生一標誌性建築,承辦國際賽事,球迷們有福了
    說到西安,這裡大多數人的印象是一座歷史古城。西安作為歷史上多個朝代的古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但實際上,西安仍然是陝西的省會城市,經濟發展和對外交流非常繁榮,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城市形象。它不僅吸引了許多中國人,也吸引了許多國際朋友。西安是中國旅遊的首選。
  • 廣西最大僑鄉,第一座機場即將起飛,村民排隊觀看
    近日,玉林又迎來一個好消息,據官方介紹,廣西第八個民用機場——玉林福綿機場將於8月28日正式通航,屆時由海南航空公司執行首飛玉林——北京航線,這意味著廣西最大的僑鄉城市即將迎來自己的第一座機場,實現航空運輸夢想。
  • 廣州番禺龍光天瀛出大事了?揭秘龍光天瀛不為人知的秘密?
    廣州番禺龍光天瀛89-130㎡洋房159-175㎡疊墅,市中心少有地鐵市橋站,直通天河萬達廣場開車10分鐘即到  廣州龍光天瀛位於番禺中部核心區——市橋之芯,北接廣州主城,南臨南沙自貿區。項目顯著的區位優勢,造就無可比擬的通達性。
  • 世界最高的雙塔樓,吉隆坡標誌性的建築,為何成為遊客必打卡景點
    而說到馬來西亞著名的旅遊景點,不得不提的當然是大馬現代建築物的代表,位於首都吉隆坡的冠絕四海的雙子塔。吉隆坡作為馬來西亞的首都兼最大城市,是馬來西亞政治,經濟,金融,工業,商業和文化中心,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城市。
  • 福建有座孫悟空墓,考古學家多次想開棺,村民卻說:開了會有禍事
    大家別以為這是後人擺弄出"無釐頭"產物。相反,這座齊天大聖的墓葬修建於元末明初。考古專家,多次希望對其進行發掘,而當地村民卻說:一旦驚擾了齊天大聖,將會有大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可專家將這座小廟裡裡外外搜了個遍,也沒什麼特別有用的發現。將這座孫悟空墓復原完成後,文物部門便不再對其上心。然而當地人口中,這座墓葬不僅有石碑,甚至還有金箍棒。總之人多嘴雜,說什麼的都有。可是從2008年至今,參與發掘墓葬的工作人員也沒有遭到任何"報應",所以當地居民流傳的謠言也不攻自破。筆者認為,之所以當地村民會對文物工作人員百般阻撓,原因並不複雜。
  • 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牛在日本「壽終正寢」
    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牛在日本「壽終正寢」 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牛「能都」5月14日在日本石川縣死去。這頭牛年齡已經超過19歲,屬於自然死亡。
  • 南京這座塔曾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如今遺址上建新塔成當地風景線
    據《大明會典》記載:明太祖朱元彰曾下令在城南聚寶山一帶建72座琉璃窯,組成御窯場,專門燒制琉璃構件。以供都城南京大批皇家建築所需,大報恩寺琉璃構件大多都產自於此。2008年在中華門外窯崗村30號(原南京鍋爐廠拆遷工地),發現一批琉璃殘件,以及一組燒制琉璃的官窯,該窯就是現場發現的琉璃官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