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當中,誰都不願意吃虧,都希望自己能佔到便宜。然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沒吃過虧的,誰也不敢說自己一輩子沒吃過虧,都是在佔便宜、沾別人光。
其實,吃虧也並完全是壞事。有作為的人,通常都是在不斷的吃虧中成長起來的。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誰都無法做到絕對公平,總是要有人承受不公平、要吃虧。試想,假如世界上每個人都強求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公平合理,那麼,所有的生物可能連一天都無法生存——鳥兒不能吃蟲子,蟲子不能吃樹葉,世界就要照顧萬物各自的利益。
所以,既然吃虧無法避免的,所以我們就要換一種心態看問題,不要懼怕吃虧,只想著沾光佔便宜。也許暫時的吃虧會讓你失去一些東西,但在失去的同時,你也很有可能會得到另外一些更好的東西。換位思路一下,可能你就沒有必要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耿耿於懷、斤斤計較了,而且此時的吃虧,還可能會為你以後積累更多財富做鋪墊。
其實,當今的現實社會中的很多成功人士無不是在吃了無數次的虧之後,才取得事業的成功與輝煌的。因為他們懂得,有時候吃虧只不過是表面的吃虧而已,吃虧了馬上就會有更大更多的收穫,甚至有的還會主動尋找「虧」吃,而他們的這一「吃虧」戰略也最終為自己創造了商機。
自古英雄多成敗,然而成功的英雄當中,也並不乏勇於吃虧的人,就因為他們能夠忍辱吃虧,所以才能成就一方霸業。歷史上甘願忍受胯下之辱的韓信,不就是因為不怕吃虧,才能登壇拜將,被劉邦冊封為齊王的嗎?可見,吃得起虧才能有機會扭虧為贏,周圓暢達,換來浩然正氣。
那些把不可以吃虧、不可以受人欺負當成做人頭一條準則的人,可以在課堂上扔下書本與老師吵架;可以在購物時為一點點小利與小販爭執;可以在工作時有一點點不順心就要離開公司;對待感情,也下意識地總要對方對自己比自己對對方好;對待朋友,也是絞盡腦汁地要他付出七分我付出三分,最多六四分已經覺得投入太多。總之,這些人心裡的小鬧鐘時刻都在反覆提醒自己:不能吃虧!然而但時過境遷之後,這些人重新想起自己盡力不吃虧的主要事跡時,卻總是發現一切其實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因為,和老師吵架的後果是那門功課最終沒有拿到好的分數;購物時的憤怒衝淡了快樂;憤然離職後是心情平復後長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至於感情和朋友,因為過於計較得失,也總是失多得少。
其實,越是不計較吃虧的人,往往越能成大事。因為只有能夠理解「吃虧是福」裡面的睿智,能夠參透「做人要吃得虧」中的禪機,你的人生從此才開始有了真正的轉機,你的成功之門才會在不計較當中得到開啟。
吃虧通常也是有責任的表現。我們知道,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有人負責,很多人在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想方設法明哲保身,但如果有一些肯於吃虧的人,就會絞盡腦汁把工作做好。即使蒙受一時的不白之冤,也會在工作中表現得勤奮踏實。久而久之,這些肯於吃虧的人的行為和品質就會表現得淋漓盡致。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最後,成就事業的也一定是屬於吃虧的人。
肯吃虧也是一種生活藝術。「吃虧」大多是指物質上的損失,假如一個人能用外在的吃虧換來心靈的平和與寧靜,那麼他無疑是獲得了人生的幸福。一般的人不會吃虧,只想佔便宜,聰明的人甘於吃虧,比聰明的人更聰明的人是樂於吃虧。而把吃虧當成一種福氣,也是一個人思想的最高境界。能夠修煉到這樣的境界,也是人生趨向完美的過程。這種偉大的境界並不只表現在轟轟烈烈的偉大的事情上,在很多情況下,日常的、平凡的、瑣碎的小事,更能體現出這種偉大品質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