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那以後,中國經濟發展舉世矚目。中國經濟一直保持中高速發展,更是令諸多歐美國家刮目相看。伴隨著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的,還有文化軟實力和國際政治地位。總而言之,中國的綜合國力有非常顯著的提升,讓很多曾經不重視中國的國家對中國刮目相看。
同時,中國的崛起給很多歐洲國家帶來了恐慌,他們覬覦中國迅速發展的經濟市場和發展前景,尤其是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體系後,還處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儼然在某些方面比發達國家更加強大,這意味著在未來的日子裡,國際局勢或許要出現新的變化。
駐法大使表明中國態度,釋放兩個信號
7月4日,我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在出席艾克斯經濟學家年會時對歐洲國家的這些擔憂進行了有力回擊。他發表了主題為「克服地緣戰略緊張」的講話。此次講話透露出兩個核心信息。第一個是:中國方面是不願意與美國產生對峙的。第二個是:中國不希望歐洲在中美間選邊站隊。一個健康穩定的中歐關係對雙方和世界有利,法國作為西方重要大國、歐盟核心國家,以及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應當在中歐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
盧沙野大使的講話得到了歐洲國家的一致讚賞,中國大氣灑脫的態度也有助於各國政府對如何處理與美國、中國的外交關係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歐洲國家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中國的發展壯大並不是想要像美國一樣主導世界格局,主載世界發展方向。如果談及中國對中歐關係的期許和規劃,那麼一定是一個健康穩定,互利共贏的中歐關係。和美國一樣利用其他國家作為自己壓迫、打壓對象的政治手段,這樣的情況是絕對不會存在的。
一直以來,我國都非常重視與歐洲國家關係的友好建構。其中,中法關係有望成為日後中歐關係的範式。畢竟法國是最早同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國家,更是第一個同新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不僅如此,中法關係相較於其他歐美大國,是很健康穩定的。「後疫情時代」以及之後的未來,中國方面都十分期望中法關係成為中歐關係的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