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駐俄大使:北約政策破壞巴爾幹地區穩定

2020-12-06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環球網

塞爾維亞駐俄羅斯大使斯拉文科傑爾濟奇10日接受俄羅斯《消息報》採訪時表示,北約的政策破壞了整個巴爾幹地區的穩定。

據俄羅斯《消息報》4月11日報導,傑爾濟奇在採訪中提到北約支持「大阿爾巴尼亞」項目(主張按照歷史上及目前阿爾巴尼亞族裔的分布來重新劃定國界,建立一個更大的阿爾巴尼亞族國家)以及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波赫)共和國和塞爾維亞科索沃和梅託希亞自治省的激進伊斯蘭主義者。傑爾濟奇稱,過去三十年來,塞爾維亞人與北約的關係是可悲的。因此,塞爾維亞不打算加入北約。

圖說:塞爾維亞駐俄羅斯大使斯拉文科傑爾濟奇

報導稱,1990年,北約聯軍先是轟炸了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的軍隊,隨後又襲擊了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共和國,並於1999年對南斯拉夫進行了導致數千人死亡和受傷的轟炸。

「轟炸的可怕後果至今仍記憶猶新。塞爾維亞是一個軍事中立國,不想加入包括北約在內的任何軍事集團。歐洲進一步加強侵略性軍事化有何意義?北約準備對誰發動戰爭?看看30年前北約東部邊界在哪裡,今天又移動到哪裡。」傑爾濟奇說道。

傑爾濟奇認為,歐洲應用和平、不同文化傳統和平共存、經濟繁榮發展、保持對話和互相諒解的政策來代替軍事化。與此同時,塞爾維亞激進黨議員亞歷山大舍舍利表示,北約在巴爾幹地區的政策旨在阻止俄羅斯與該地區各國接近。

據報導,1999年北約聯軍對南斯拉夫進行了導致數千人死亡和受傷的轟炸,其藉口是保護科索沃和梅託希亞自治省的阿爾巴尼亞人擺脫塞爾維亞軍隊和警察的行動。轟炸期間,北約向990個目標發射2300枚飛彈、投擲14000枚包括貧鈾彈和集束炸彈在內的炸彈。超過2000名平民在轟炸中喪生,其中包括88名兒童,數千人受傷。超過20萬塞爾維亞人被迫撤離科索沃。

相關焦點

  • 巴爾幹半島的眼淚,塞爾維亞的體育與中國
    巴爾幹半島的眼淚,塞爾維亞的體育與中國 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因紅著雙眼請求中國援助而走紅的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將國人的視線聚焦在了這個巴爾幹半島中部的歐洲小國身上。今天的「塞鐵」和中國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巴爾幹半島的往事與中國不滅的傷痛
    ②風景秀麗的「大火藥桶」傳聞中的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的東南部——亞得裡亞海和黑海之間,同時半島的南部還是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作為葡萄的重要產地,巴爾幹地區有著最為悠久的釀酒史,不過其真正聞名世界的還是其「大火藥桶」的響亮綽號。
  • 海評面專訪塞爾維亞駐華大使:忘不了當年犧牲的中國記者
    海評面專訪塞爾維亞駐華大使:忘不了當年犧牲的中國記者 摘要:2020年5月8日,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接受了海外網「海評面」獨家專訪。
  • 美國僱傭兵欲出現在巴爾幹
    巴爾幹半島(Balkan)是一個歷史和地理上的名詞,用以描述歐洲的東南隅位於亞得裡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與與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及義大利所在的亞平寧半島並稱為南歐三大半島。巴爾幹半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歐、亞聯繫的陸橋,是中東地區石油輸送到歐洲的重要通道。
  • 【大使看中國】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鐵哥們兒」般...
    「旗艦」合作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巴切維奇大使表示:「塞爾維亞各界全面支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總統武契奇明確表示了塞爾維亞對這一倡議的支持與關注。塞優越的地理位置也對連接中歐非常有利。」  據大使介紹,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塞兩國共籤署了8項相關協議。
  • 塞爾維亞雄起,堅決頂住美國壓力,絕不原諒美軍的轟炸!
    據俄羅斯衛星網2月23日消息報導,塞爾維亞國防部長武林表示,第一批俄制鎧甲S-1彈炮合一系統已經抵達了塞爾維亞的機場,這標誌著俄羅斯和塞爾維亞飛這筆武器訂單的成果初步落地。武林指出,這批武器是該地區唯一的防禦性武器,將幫助塞爾維亞繼續保持其中立立場。從過去的歷史看,塞爾維亞國防部長的發言顯然是說給美國人聽的。
  • 歐洲之癌的巴爾幹半島(上)——南斯拉夫的形成
    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炸了中國的大使館,當時引起國內群情激憤,不少人都支持米洛舍維奇,可其實當時老米已經是窮途末路,很快就被海牙法庭作為戰犯審判,確實讓國內許多盲目愛國主義者啞口無言,這裡面又有什麼門道?南斯拉夫最終分裂成幾個國家,裡面有塞蒙,有波赫,還有個黑山,這些「黑」又都是怎麼回事?本文就用最簡練的語言講述南斯拉夫的故事,一網打盡巴爾幹半島的那些前南國家。
  • 俄新版海洋學說強化大西洋戰力 溫和警告北約擴張
    時隔15年後出臺的這一新版學說將俄海軍發展的「重音符」放在大西洋和北極地區,點名批評北約將軍事設施推向俄羅斯邊界。德國《明鏡》周刊認為,「俄新版海洋學說是對美國在世界霸權的回應」。負責國防事務的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26日表示,海洋委員會去年即已完成了對海洋學說的修訂,今年年初提交政府審核。
  • 一戰的導火線發生在巴爾幹半島,德國為何首先進攻的卻是比利時?
    德國統一後,是如何將三個原本敵對的國家——英法俄逼成同盟的?在上文中我們了解到,由於德皇威廉二世的魯莽和外交上的稚嫩,導致德國在罷黜俾斯麥後迅速將俄國推向了法國和英國,最終英法俄三國結盟,聯手對抗德國和奧匈帝國。
  • 卸任俄駐美大使給了個說法
    俄羅斯前駐美國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克。(新華/美聯)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陳立希)美國總統唐納·川普「通俄門」事件主角之一、俄羅斯前駐美國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克不久前卸任回國。基斯利亞克雖已返回俄羅斯,但因牽涉「通俄門」而成為美國媒體關注的焦點人物。美國媒體在川普上任後曝出,弗林上任前曾與基斯利亞克通話,討論美國解除對俄制裁問題。弗林被指「通俄」並在與基斯利亞克會晤上撒謊、誤導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他迫於壓力於今年2月辭職,成為美國歷史上最短命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 塞爾維亞駐華大使:感謝中國助力抗疫 很高興看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到...
    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資料圖)5月22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5月23日接受中國日報網專訪時表示,很高興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多項內容,也非常感謝中國盡己所能幫助塞爾維亞抗擊新冠疫情。巴切維奇在仔細閱讀政府工作報告後表示:「儘管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是中國依然決心在2020年底徹底消除貧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我很高興看到這一點。」
  • 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
    塞爾維亞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Serbia 塞爾維亞共和國位於歐洲東南部,是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
  • 俄「大兵壓境」令美歐不安 北約公布俄軍衛星圖片
    小圖為北約公布的俄軍在俄烏邊界駐兵衛星圖。【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我們每天都看衛星圖片,這絕對不是演習,是戰備。」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10日在布拉格公開反駁莫斯科的「軍演說」,稱俄在烏克蘭家門口陳兵4萬絕非常規之舉,必定另有所圖。同日,北約對外公開數十張衛星圖片,顯示俄軍在靠近烏克蘭地區集結數百輛坦克和裝甲車,還有大批先進戰機及特種部隊。
  • 塞爾維亞駐華大使:中國抗疫經驗值得全世界點讚
    近日,在北京三裡屯東六街塞爾維亞駐華大使館,米蘭.巴切維奇大使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中國正在緩慢地恢復實現其發展目標的勢頭,從而將疫情危機轉變為全世界團結與合作機遇,中國抗疫經驗值得全世界點讚。「疫情期間,我們一直享有與中國公民相同的保護待遇」記者:您親歷中國抗擊疫情的戰鬥,請您談談在此期間外國人在中國的工作、生活情況?
  • 一直被稱為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這塊地的病根究竟在哪兒?
    不過,能被稱作「火藥桶」的巴爾幹半島,曾經爆發過的爭端與戰爭絕不僅僅只有這一次戰爭。俄土戰爭、巴爾幹戰爭、南斯拉夫內戰……似乎對於巴爾幹來說,衝突、分裂與戰爭就是社會的總基調。作為一處半島,通常來說,巴爾幹地區本應該具有在地緣上相對安全的優勢。
  • 外媒:俄羅斯與北約在波羅的海形成對陣局面
    而且俄軍方指出,北約空軍過去一直在靠近俄邊境地區活動,近幾年明顯變得頻繁。去年12月24日俄羅斯副防長阿納託利·安東諾夫在記者會上指出,北約僅2014年就在俄羅斯邊境附近完成了3000多次戰術飛行,比2013年增加了一倍多。他還表示,北約在巴倫支海和波羅的海上空的偵察飛行次數也從2013年的258次增至2014年的480次。
  • 為什麼巴爾幹半島被稱為「歐洲火藥庫」?三千年來戰爭就沒停過
    圖註:上圖深色地區為巴爾幹半島,淺色地區為巴爾幹區域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東南方,介於亞德裡亞海、黑海與地中海之間的陸地。而對於巴爾幹半島的地理定義從來沒有定論,對於巴爾幹狹義的定義是以地理坐標為界。由此巴爾幹半島被定義為,介於本段開頭提到的三片海域以及北部的多瑙、瓦薩、庫帕三條河流之間,4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 時隔12年北約重啟軍事基地:便於美國追蹤俄潛艇
    2006年,北約軍事重心轉移至歐洲南部的地中海地區,凱夫拉維克海軍航空站航空站停用。美軍現今「重返」冰島,重新啟用這座美國與蘇聯軍事對峙「冷戰」時期的臨時基地。按照美方的說法,目的是防範俄方部署在北冰洋的潛艇部隊對北約構成「威脅」。
  • 駐華大使話山東|塞爾維亞駐華大使:危機中的團結加強了塞爾維亞和...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增進與有關國家的友誼與合作,營造更加濃厚的擴大對外開放氛圍,山東省外辦近日邀請部分國家駐華大使或總領事撰寫署名文章,介紹本國風情物產,談與山東交流合作情況,展望與山東合作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