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塵監測...

2021-01-15 網易

2020-09-23 01:42:23 來源: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

舉報

  日前,生態環境部向媒體公布了2020年8月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26」城市(以下簡稱「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塵監測結果。

  「2+26」城市

  8月,「2+26」城市降塵量均值範圍在1.9~8.6噸/平方千米·月之間,平均為4.8噸/平方千米·月,同比下降20.0%。「2+26」城市降塵量平均值均小於9.0噸/平方千米·月(《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國發〔2018〕22號)要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各市平均降塵量不得高於9.0噸/平方千米·月)。滄州、保定、衡水、石家莊、鄭州、廊坊、開封等7個城市降塵量最大值大於9.0噸/平方千米·月;長治、晉城、濟寧、保定、石家莊、廊坊等6個城市降塵量平均值同比不降反升。

  2020年8月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

  「2+26」城市降塵監測結果

  單位:噸/平方千米·月

  

  註:①按2020年8月「2+26」城市降塵量平均值從小到大進行排名。下表同。

  ②為2020年8月降塵量平均值同比變化情況,負數表示同比下降,正數表示同比上升。

  汾渭平原11城市

  8月,汾渭平原11個城市降塵量均值範圍在2.4~6.5 噸/平方千米·月之間,平均為4.3噸/平方千米·月,同比下降30.6%。汾渭平原11個城市降塵量平均值均小於9.0噸/平方千米·月。渭南、運城、呂梁等3個城市降塵量最大值大於9.0噸/平方千米·月;銅川、運城等2個城市降塵量平均值同比不降反升。

  2020年8月汾渭平原11城市降塵監測結果

  單位:噸/平方千米·月

  

  來源:生態環境部

  製圖:趙鈺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關於印發《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城市環境空氣降塵監測方案》的通知
    【中國環保在線 政策法規】環境部印發《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城市環境空氣降塵監測方案》。 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城市 環境空氣降塵監測方案   一、監測範圍   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52個城市435個縣(市、區)城區的建成區。
  • 汾渭平原秋冬大氣汙染治理方案:PM2.5濃度和重汙染天數均下降3%...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之後,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印發。11月1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消息,《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印發。
  • 家裡的窗臺一個月落下多少土?降塵監測告訴你答案
    去年12月開始,生態環境部首次向社會發布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26」城市降塵量數據,截至目前,已發布4期。其中,山西太原市連續4次排名墊底,被稱為「最土」城市。監測治理降塵,體現了城市精細化管理,也意味著大氣汙染物監測體系日趨完善。今年起,汾渭平原和長三角地區將正式開展降塵監測,至此,藍天保衛戰三大重點區域實現降塵監測全覆蓋。
  • 北方54城重汙染天氣,攻關中心:區域汙染物排放量整體升高
    攻關中心建議,針對此次過程中汙染相對突出的晉冀魯豫交界地區,應進一步加大工業源管控力度;針對北京16–17日可能受到的偏東汙染傳輸影響,應進一步加強偏東和東南通道沿線城市工業、燃煤汙染管控,科學、有效應對重汙染天氣。重點區域汙染物排放量有所增加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多城遭遇重汙染天氣過程。
  • 一圖看懂:山東省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氣汙染...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等9部門聯合印發了《山東省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明確了各市空氣品質改善目標,規定了重汙染天氣應急、清潔取暖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工業汙染源治理、移動源汙染管控、面源汙染管控6大重點任務。
  • 生態環境部:京津冀長三角汾渭平原大氣汙染源單位面積排放強度較大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6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和汾渭平原是我國大氣汙染源單位面積排放強度較大的地區。
  • 「史上最嚴大氣汙染防治」收官在即 鋁行業也在「看天吃飯」
    「史上最嚴大氣汙染防治」收官在即,鋁行業也在「看天吃飯」——解讀「26+2+11」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影響為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切實加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中國生態環境部研究起草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 生態環境部:5-6日京津冀及周邊部分城市或現重汙染過程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號消息,2020年11月30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品質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12月上半月(12月1日-15日)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
  • 12月上半月全國空氣品質以良為主 部分城市可能出現重度汙染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日訊 據生態環境部官微發布,日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品質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了12月上半月(12月1日-15日)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
  • 山東省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
    一、總體要求  秋冬季期間,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7個傳輸通道城市階段性目標:2020年10—12月,細顆粒物(PM2.5)濃度控制目標分別為65、67、72、63、67、59、69微克/立方米,重汙染天數控制目標分別為3、4、3、5、4、4、5天;2021年1—3月,PM2.5濃度控制目標分別為79、81、84、81、86、79、90
  • 國家氣候中心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會商預測:今冬我國北方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整體偏差
    年2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預測會商。主要預測結論如下:預計2019年11月,上旬和下旬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以緯向型為主,冷空氣活動勢力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汙染物擴散條件較差;中旬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調整為經向型為主,冷空氣活動加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汙染物擴散條件較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汾渭平原和長三角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5~2℃。
  • 大霧疊加長時間靜穩導致大範圍重汙染天氣 汙染過程預計持續到10日
    自12月6日起,受靜穩、逆溫、高溼等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汾渭平原、河南大部分地區、遼寧和湖北部分地區出現連片汙染過程
  • 11月下半月全國首要汙染物為顆粒物 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7日訊 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11月16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品質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11月下半月(11月16日-30日)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
  • 11月下半月全國大部地區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
    通報顯示,11月16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品質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11月下半月(11月16日-30日)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
  • 2020年前11月PM2.5濃度達世衛第一階段目標值 藍天保
    連續四年不間斷,持續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治理攻堅行動。三大重點區域攻堅措施各有側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將推進清潔取暖散煤替代工程作為首要任務,長三角地區則嚴防「散亂汙」企業反彈和大力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以時間、區域、對象、問題、措施五個精準,實現對症下藥、靶向治療。堅持績效分級,有效應對重汙染天氣。
  • 2020年12月及2021年1月-3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趨勢預測
    近期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與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開展了2020年12月及2021年1月-3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趨勢預測會商。主要預測結論如下:  一、12月氣候趨勢預測  預計2020年12月,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經向度較大,冷空氣活動頻繁且強度偏強。大氣環流階段性變化特徵明顯,上半月冷空氣活躍,下半月冷空氣活動減弱。
  • 2020年12月及2021年1-3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趨勢預測
    近期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與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開展了2020年12月及2021年1-3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趨勢預測會商
  • 全文實錄 | 生態環境部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1.8%、10.2%、10.8%;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浙江省PM2.5總體濃度已經達標。原來位於重點區域的珠三角,PM2.5濃度持續降低,連續四年總體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