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精子?早著呢

2021-01-09 澎湃新聞
人造精子?早著呢

2020-12-29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導讀:人類首次在實驗室中創造出有功能的「人造精子」。近年來,隨著細胞顯微操作技術、幹細胞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蛋白質組學、胚胎發育學等研究不斷深入,科研人員已經研創出「人造精子」。人造精子既能保持精子的單倍體性,又能夠與卵細胞結合,產生後代。解決男性不育問題及面臨的難題。

中國科學家通過團隊合作發現:誘導小鼠胚胎幹細胞產生了功能性精子樣細胞(sperm-like cells)。隨後科學家將這種精子樣細胞注入小鼠卵細胞中,成功產生了能生育的小鼠後代。

這也是人類首次在實驗室中創造出有功能的「人造精子」。

中國科學研究員找到一種改造小鼠精子的方法,可以改變精子中的部分基因。研究人員將一個雄性小鼠的精子注入到一個去掉 DNA 的小鼠卵細胞中, 4 天后含有精子的卵子發育成一個具有 100 多個只包含一套染色體的細胞的單倍體囊胚。這種囊胚在生物學研究中稱之為孤雄囊胚,從這些囊胚中可以建立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系, 也就是「人造精子」。

這些囊胚是「雌性精子」,因為在X染色體上有很多與發育有關的基因,而在Y染色體上有一些與男性有關的基因。當一個胚胎只含有Y染色體時,胚胎不能發育到囊胚期。

不過通過將人工精子注射到小鼠卵子中,發現一些受精胚胎發育成健康的雌性小鼠。用此方法獲得14隻健康雌性小鼠。這些雌性小鼠與正常雄性小鼠交配,產生雄性和雌性後代,證明人工精子的後代也可以繁殖。

目前這種「人造精子」技術只在小鼠上獲得成功,在大動物上的應用還有待驗證, 如果能夠獲得成功將極大地促進生物學研究的進展。

在過去十年中,男性不育的比率一直在上升,主要原因是精子缺乏或精子死亡。一些研究人員表示,在不久的將來,人工精子技術也許會解決失去生育能力的男性不孕的問題。

不過,人造精子也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在這種技術可能為不育男性帶來生育希望的同時,也會造成人類生殖繁衍方式的徹底改變,同時衝擊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關係。

人類延續後代不單單是一種生理活動,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心理、倫理和社會因素等等。目前,該技術獲得的受精卵只能培養出比例不高的健康後代,而且目前只是動物室驗,人類能用上人造精子技術的時機和技術尚不成熟。

由於人造精子和自然精子存在已知和未知的、結構和功能上的差別,因此,這項應用不僅有倫理問題還面臨技術上的突破。科研人員使其真正實現為人類生殖健康帶來福祉的路還很長。

以上部分內容摘自知網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人造精子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人造精子來了 男人們「沒用」了?-人造,精子,男人,生科醫學 ——快...
    古今中外很多文人墨客,曾如此譏諷男人:男性只不過是在女性生殖時提供精子而已。估計贊成這句話的女性居多,我不敢苟同,但是近些年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不斷地宣稱在實驗室裡已成功實現人造精子,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男性在為生殖方面的貢獻地位,似乎也要跌落下來。
  • 人造精子已成功?
    原標題:人造精子已成功?  新華社電 一群在法國裡昂工作的科學家17日說,他們已經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了成熟的人類精子並為這一方法申請了專利。   其中一位名叫菲利普·迪朗的科學家在接受英國《星期日獨立報》採訪時說:「我們已經製造出可以用於臨床的、有意義數量的成熟精子。」
  • 科學家成功培養「人造精子」
    新華網華盛頓8月4日電(記者任海軍)日本研究人員4日報告說,他們成功將實驗鼠胚胎幹細胞轉化為健康精子,並最終培育出健康且具生殖能力的小老鼠。這項研究有望為男性不育者帶來福音。
  • 人造精子問世:男性還有存在的必要?
    近日,法國裡昂一家Kallistem(卡利幹細胞)生物科技公司研究人員宣稱,他們從6個患有不育症的男性睪丸中提取出精原細胞,成功培育出成熟的人造精子細胞。假若這一項技術真的成熟,而且卵子也接受,會帶給人類哪些福音呢?是否會危及男性地位?在過去20多年裡,科學家一直嘗試在實驗室培養「人造精子細胞」。
  • 人造精子問世,男性地位恐不保
    近日,法國裡昂一家Kallistem(卡利幹細胞)生物科技公司研究人員宣稱,他們從6個患有不育症的男性睪丸中提取出精原細胞,成功培育出成熟的人造精子細胞。假若這一項技術真的成熟,而且卵子也接受,會帶給人類哪些福音呢?是否會危及男性地位?在過去20多年裡,科學家一直嘗試在實驗室培養「人造精子細胞」。
  • 人造精子是誰的「福音」—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本報記者 胡珉琦 人造精子的相關進展既是不育症患者的福音
  • 中國科學家培育出人造「精子細胞」 男人或將多餘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中國南京醫科大學的研究小組成功在實驗室中成功培育出人造「精子細胞」,給「被丁克」家庭帶來了福音!在實驗室中再造精子,曾經被認為是不可能的據再生醫學和幹細胞領域權威雜誌《細胞:幹細胞》的最新報導,中國南京醫科大學的研究小組在實驗室中成功培育出小鼠精子後,利用這些人造「精子細胞」令卵子受精,最終迎來新鼠崽的出生。
  • 「人造精子」有望成為重大疾病研究「加速器」
    網絡配圖【新民晚報·新民網】具有足夠雄性基因,能成功使卵細胞受精的「人造精子」已經研製出來,並且可以批量生產。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化與細胞研究所的李勁松研究團隊,帶來一種名叫「人造精子」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為基因科學發展帶來新思路。所謂「人造精子」,並不是真正的人工製造精子。而是,研究人員將雄性小鼠精子中的精源物質去除,只保留其遺傳物質,進而通過基因操作去除兩個雄性印記基因,獲得被稱為「人造精子」的單倍體細胞。
  • 英科學家稱:5年內就能讓女性自產「人造精子」
    通常只有男性才會生產精子,然而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科學家卻計劃從女性骨髓中提取幹細胞,培育女性「人造精子」!英國科學家目前已經提出了實驗申請,一旦獲得批准,英國科學家將在兩年內培育出早期階段的女性「人造精子」,並在5年內培育出成熟的女性「人造精子」。5年後,女性在完全不需要男性 參與的情況下,就能獨自繁育後代!
  • 科學家人造精子細胞 未來生娃不需要男人?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中國南京醫科大學的研究小組成功在實驗室中成功培育出人造「精子細胞」,給「被丁克」家庭帶來了福音!精彩閱讀:驚!  由於使用了幹細胞的「外殼」,因此這些早期人造「精子細胞」都是圓圓的,沒有尾巴。美國「科學警報網」在2月26日的報導中指出,如果這些細胞不能發育出「尾巴」,這就意味著它們不能「遊泳」。即使它們能夠使卵子受精,也只能是以注射的方式,而非自然受精。  早在2014年,三位生殖領域專家就為人造「精子細胞」的等級定義了一系列準則,被學界稱為「黃金標準」。
  • 日本教授製成「人造精子」:不孕不育有救了
    據報導,齋藤通紀的研究小組首次在老鼠試驗中,由能夠成為各種細胞或組織的「胚胎幹細胞」(ES細胞)成功在體外製作出了成為精子基礎的「精子幹細胞」。此外,研究小組還確認從該「精子幹細胞」產生了精子。據悉,該成果有助於弄清精子的形成機理,促進探明造成不孕的原因。
  • 英科學家造人造精子 5年內女性可獨立生子
    骨髓是這樣變成精子的只有男性才會生產精子,然而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科學家卻計劃從女性骨髓中提取幹細胞,培育女性「人造精子」。英國科學家目前已經提出了實驗申請,一旦獲得批准,英國科學家將在5年內培育出成熟的女性「人造精子」。
  • 基因溯源|李勁松:用人造精子細胞為人類基因組研究「破局」
    這項匯聚全球頂尖技術和資源的研究,到底為什麼無法突破呢?原來,用於蛋白質功能研究的抗體,製備起來昂貴且繁瑣,而不同蛋白質的研究又對應不同抗體,如此龐雜而無序,使得研究如同「盲人摸象」一般,推進緩慢。那麼,能不能為這兩萬六千種蛋白質貼上專屬標籤,用一種抗體識別出所有蛋白質呢?
  • 英科學家造人造精子 5年內女性可獨立生子(圖)
    □臺文(本報專稿)  只有男性才會生產精子,然而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科學家卻計劃從女性骨髓中提取幹細胞,培育女性「人造精子」。  英國科學家目前已經提出了實驗申請,一旦獲得批准,英國科學家將在5年內培育出成熟的女性「人造精子」。5年後,女性在完全不需要男性參與的情況下,就能獨自繁育後代。
  • 研究:人造精子和卵子或將成為可能
    科學家已於近日製造出人造精子和卵子的雛形。這一醫療壯舉有望轉變人們對於年齡相關疾病和生育問題的認識。在取得初步成功後,研究人員認為同樣的程序能夠將成人皮膚組織培育成精子和卵子的前體細胞。應用這一研究成果則有望培育出與不孕不育症患者基因相匹配的生殖細胞,治療不孕不育症的前景也因此被看好。
  • 專訪李勁松博士:人造精子孕育"女兒國" 破解出生缺陷基因
    半克隆小鼠,快速鎖定遺傳缺陷基因Q:人造精子技術在神經管缺陷的致病基因篩查中,如何實現其快速優勢?李勁松博士:神經管是胚胎的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管異常之後會使胚胎產生無腦、腦部膨脹、脊柱裂、唇顎裂等症狀。王紅豔課題組在神經管畸形和正常對照樣本中,篩選了數個潛在致病突變位點。
  • 早年想做公務員 如今他發明"人造精子"技術
    原標題:早年想做公務員,如今發明「人造精子」技術,獲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對細胞進行重編程,目前比較有效的是核移植和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  「人造精子」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能夠證明這一假說,我到現在都感到興奮。」李勁松研究員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通過核移植重構胚胎,能在小鼠的體外發育成囊胚,但將這些囊胚移入小鼠子宮,僅有3%左右能發育成克隆鼠。國際上有一種假說認為,這是由於克隆囊胚的滋養外胚層裡,存在一類「重編程異常細胞」。然而,這一假說始終未被證實。
  • 英國科學家首創人造精子 不會用於人工授精
    英國科學家首創人造精子 不會用於人工授精 來源:人民網 2010年01月16日09:22   英國科研人員目前報告說,他們利用胚胎幹細胞首次成功製造出人類精子,但科研人員表示不會將這種試管精子用於人工授精。
  • 有人造精子,男人會不會從此out?
    但眼下,科技界傳來了同性戀伴侶與不孕不育夫婦的福音——科學家們經研究發現,可以利用人體幹細胞培育出精子和卵子。這意味著在未來,同性戀伴侶和無法生育的夫妻擁有自己的親生孩子,並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報導稱,研究人員計劃不久之後就開始培育人類精子,並稱這項技術將在十年之內應用於試管嬰兒診所。很早前,史丹福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就已經宣布,他們找到了一些由化學物質和多種維生素組成的混合物,這種混合物可以誘導人體幹細胞變成卵子和精子。
  • 人類10年內可能利用人造精子和卵子治療不育症
    中新網6月21日電 據聯合早報報導,在未來10年內,人類可能利用人造精子和卵子來治療不育症,為那些因為缺少精子或卵子而不能生育的夫婦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