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草莓的種類和品種,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們聊聊品種,看看你大家更喜歡哪一種品種。
(一)主要種類
草莓屬於薔薇科,草莓屬。本屬共有50多個種,其栽培種多系野生草莓雜交而成,其品種多為人工雜交,較複雜。
有栽培價值的約有7種。
1,智利革莓:原產南美智利南部的野生種。目前世界的栽培品種中,許多優良品種為本種與其他種的雜交種。本種植株低矮粗壯,葉長超過花序,葉大,圓形,較厚,密生茸毛,有光澤,背面有帶藍色的粉質狀,呈藍白色,葉緣具鈍齒,葉柄短而粗,赤色。花梗短而下垂,雌雄異花,瓣大,初開時黃白色,盛開時轉為純白色。果大而軟,果形不整,深紅色,有香氣,果下有大型花萼。種子較大,呈黑色。
本種耐寒力弱而較晚熟。匍匐莖發生於結果之後。
2,鳳梨草莓:從本種選育出的栽培品種特多。生長強健,植株較高大,葉片長而較薄,色談,葉密生。花梗短粗,密生茸毛。花大,果圓形或心臟形,深紅色或略帶淡黃,肉純白色,中心常有空洞。種子褐色,萌發率甚高,實生苗果實多甚優良。許多優良裁培品種來自本種。
3.深紅草莓:別名北美草莓,主要分布在美國的東部和加拿大。草莓的大部分大果品種是由智利草莓和深紅草莓雜交而成。植株及葉比較細長,葉長超過花序高度,葉色較淺,葉脈下陷。花序較小,果梗細長。果實較小,球形或長錐形,淺紅色,尊中等大小,蘿與果實間有頸。
4,四季草莓:又名野生草莓,或叫高山草莓。本種現在仍然可採收供應,故在周年供應中有重要作用,頗受人們歡迎。本種植株直立,深綠色,著生疏散茸毛。葉較薄,葉緣鋸齒銳尖。花梗直立,超過葉部。果形稍小而先端尖,種子較大,發芽力很強。
5,東方草莓:原產西伯利亞東部,我國東北及內蒙古都有分布。耐寒性強,是培育耐寒品種的原始材料,植株較矮,密生較長絨毛。果圓錐形或球形。
6,地錦草莓:又叫印度草莓,原產印度等熱帶地區。我國廣東也有分布,葉柄長,多三出,少五出複葉。葉背疏生長毛。花柄比葉柄長,花冠黃色,果實球形或長橢圓形,鮮紅色,種子紅色
7,麝香草莓:分布於歐洲及我國,植株較高,常有雌雄異株,蘋毛較多,葉小而皺縮,具粗鋸齒,萼片反卷,果暗紅色,有廚香味,觀賞價值大。
(二)草莓的栽培品種
草莓是異花投粉植物,共變異性較大,栽培品種繁多。
據稱全世界有2000多個品種。各國的研究機構仍在不斷地培育新的優良品種,用以提高栽培的經濟效益,儘管栽培品種數目繁多,但就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來講,實用的裁培品種數目並不多。例如美國加裡福尼亞州主栽的草莓品種只有6~8個。日本各地主裁品種也不過10個左右,生產上的品種更注重它的適應性和專用性。為適應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一些新培育的果型大、色澤鮮紅、光亮、耐貯運性好、香味濃的品種,不斷取代老的品種。
我國草莓裁培歷史不長,許多栽培品種來自日本、美國、蘇聯、法國等,許多品種混雜,有些品種已經遺失。目前還沒有全國各地的品種名錄,亟待研究整理,現僅就天津、北京及河北省地區常見品種及近年從國外引進的品種介紹如下:
1,雞心,地方品種,適宜露地裁培,生長勢強,植株較開張,葉大近圓形。花序平於或低於葉面,單株花序1~2,每花序小花約15朵。果實中等形似雞心。果面平整或有溝樓,顏色深紅有光祥,果肉紅色,肉質緊密,香味濃,含糖量較高,適宜生食和加工,是一個中熟品種,由於其適應性強,是各地普遍採用過的老品種。
2,鴨嘴:地方品種,適宜露地栽培,果型較大,重10~15克,呈鴨嘴狀,果頂扁,種子凸出果面,果肉粉紅,香味濃,品質量,植株適應性強,分枝力強,較豐產。
3,紫晶:地方品種,果型中等大小,圓頭擺形,果面凸凹不平,有縱紋,紫紅色,果肉白色,果心空壺較軟,種子凸出表面,種子黃色,果香味不濃,豐產,晚熟。
4,牛心:地方品種。果實中等大小,圓錐形,果實基部與尊片相接處,有一段粉白色光滑的部分。種子與果面平,果色深紅,果肉粉紅,酸甜適度,品質好,適宜生食和加工。植株分枝力弱,產量較低。
5,紅衣:植株開張,葉子厚而大,近圓形,色深綠,託葉淺紅色。第一級序果平均重22.6克,最大果重34.6克,果實圓錐形,果面平整,果色鮮紅。種子多為黃綠色,分布均勻。髓心較實,為中熟品種,抗病豐產。
6,金紅瑪:果型中等大小。橢圓形或楔形,尖端突然縮小,基部光滑,頂部有時稍凹,鮮紅色,有光澤,頂端附近黃白色,果肉鮮紅,果肉較緻密,髓部稍空壺。風味好,香味濃,較耐貯運。早熟,豐產,植株生長健壯。
7,五月香:果實中等大小,圓錐形,基部平寬,頂端無四入,果面平整,全面為鮮紅色,果肉紅色,髓部小,稍空壺。甜味稍遜,有香味,早熟,但產量較低。
8.圓球果型大,圓或長圓形,種子凹入果面,果面粉紅色,陰面黃白色,果肉淡紅色,多有空心,味酸淡,品質較差,宜於加工。植株分枝力中等,但較豐產。
9.四季草莓:植株生長勢中等,果實中小,圓錐形,品質中等,大量果實成熟期在5~6月份,而7~10月份還能繼續開花結果,由於產量低,成熟期不集中,生產上採用少,適宜在宅旁綠地栽培或盆裁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