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頂尖青年科學家說:他們的收穫,他們的感動,他們的期許

2020-11-10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以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扶持青年成長為己任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集中活動部分於11月1日落下帷幕。

餘溫未散,情誼延續。

科學天團,「雲集」上海。圖|WLF獨家

「這是一個很棒的會議,我們每個人都沉浸其中。」以色列理工學院生物學院副教授梅塔爾·蘭道(Meytal Landau)說。

在3天會期中,組委會一共組織了跨越11個時區的15場青年論壇、5場博士論壇,主題涵蓋生物醫學、智能材料、清潔能源、綠色化學、化學合成、天文物理、物理、腦科學、公共衛生與經濟等,逾百位青年科學家參與。

頂尖科學家喬治·斯穆特三世、伊格納西奧·西拉克、麥可·貝裡、伯特蘭·哈普林(從左上順時針順序)在世界頂尖科學家博士論壇之物理會議上聆聽青年科學家的研究。圖|WLF官網

與會青年科學家近期紛紛回函表示,本屆論壇的流暢組織、議題設置和會議模式,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能與頂尖科學家通過線上交流,受益匪淺。

青年學者與頂尖科學家交流學習。圖|WLF獨家

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負責人洛瑞·帕斯摩(Lori Passmore)參與了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之生物醫學會議,她表示,她非常喜歡討論的環節,並且與與會者展開了積極的討論。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教授、系主任彭慧勝說,「會議給了我很多的靈感和啟發,我和太太說,這是我迄今參加過的最棒的一次會議。」

英國華威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副教授倫德羅·佩奇亞( Leandro Pecchia)說,「這個會議組織非常複雜,很感謝主辦方做了那麼充分的準備工作,我衷心的感謝。所有的環節和討論都非常有意義,振奮人心,引人深思的。兩位頂尖科學家約瑟夫·斯發基斯教授(2007年圖靈獎得主)和金出武雄教授(2016年京都先進技術獎得主),給了非常有建設性的反饋意見。」

澳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系副教授莫昇萍表示,「此番上海不虛此行,上海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國際化大都市。也歡迎你們來澳門大學參訪。」

莫昇萍的同事澳門大學中醫研究所副教授王瑞兵因故無法來到現場只能線上參會,他說,在會議期間他也通過在線參與了一些環節,包括在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之生物醫學會議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並觀摩了其他的一些在線會議,受益良多。「Greta(莫昇萍教授)與我分享了她在現場的體驗以及和大家的交流,我太嫉妒她了!」王瑞兵說,「非常期待下一年,我可以有這個機會線下參會。」

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腦科技研究中心常任研究員蓋爾·奧弗朗克·皮雷特(Gaëlle Offranc Piret)不僅僅參與了青年論壇,還作為青年科學家代表受邀參與了WLF與央視新聞《未來大猜想2020》關於「腦機融合」話題的特別節目,她說她非常高興參與今年的論壇,這個論壇非常棒,未來她也非常樂意能夠參與更多WLF的活動與會議。

WLF與央視新聞聯合舉辦《未來大猜想2020》。圖|央視新聞

「好學」,讓年輕科學家不斷前行

幾位青科論壇的年輕主持人,已經開始在研究,怎樣可以做得更好。

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量子材料中心副主任,香港青年科學院主席羅錦團主持了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之天文物理會議 ,嚴謹的他依然在說「我作為主持人,其實可以表現得更好。頂尖科學家是非常有洞察力的,我很享受和他們的對談。」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戈分校納米工程系助理教授徐升主持了匯集最多不同地區青年科學家的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之公共衛生與經濟會議,來自美國、巴西、英國、西班牙、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等不同地區不同學科背景的青年科學家,與四位頂尖科學家共同展開了一場長達2個多小時的深入討論,並得到了頂尖科學家們的悉心反饋。

頂尖科學家與青年科學家在《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之公共衛生與經濟會議》同框交流 | WLF官網

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系講師馮寬文主持了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之化學合成會議,他說,「在第四屆的WLF上,我一定要親自來向組委會表示感謝,我看到了我的朋友們在上海的照片,看起來棒極了,我希望我這次的主持能夠令大家滿意,一定給我反饋,告訴我怎麼能夠做得更好!」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助理教授葉春洪說對年輕的研究員來說,能夠從這些成就卓越的科學家身上,獲得激勵和靈感,是很難能可貴的。通過這次會議,我對我所在的研究領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能有這些收穫,也要歸功於論壇組織者周到細緻的組織和幫助。WLF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布萊頓和薩塞克斯醫學院研究員凱貝德·德裡貝(Kebede Deribe)說,非常感謝能夠有這個機會分享我正在做的研究,並且從頂尖科學家廣博的智慧中吸取給養,從其他卓越的年輕科學家身上學習。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護理學院副教授、生物行為實驗室主任帕特裡夏·西拉維爾(Patricia Silveyra )說,我期待能到訪中國的那天。

美國梅奧醫學中心納米醫學和細胞外囊泡實驗室主任、助理教授喬伊·沃爾夫拉姆(Joy Wolfram)說,如果有什麼可以需要我幫助的地方,儘管說。

喬伊 ·沃爾夫拉姆分享的推特截圖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馬小松說:很不錯的體驗!希望將來還能在WLF相聚!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助理教授北村隆(Takashi Kitamura)說,期待明年可以在線下的會議中相聚。

巴西聖保羅大學聖卡洛斯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拉斐爾·吉多(Rafael Guido)與我們分享了會議插曲背後的小故事,在他參會中,還在幼兒園的兒子闖入了他的鏡頭。在回函中,他聊起這個科學下一代,「總喜歡來看看我工作的時候在做些什麼,他經常會帶著他的玩具手提電腦,坐在我身邊和我一起工作」。

這個溫暖有點可愛的畫面,為今年特殊時期的線上會議增添了一點特別的顏色。也像是一個美好的隱喻,讓我們看到科學的因子,在一點一滴中代代傳承。

第三屆WLF的吉祥物熊貓博士。圖|WLF獨家

相關焦點

  • 「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揭曉,他們感動了中國!
    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的,是一群普通人,他們中有消防員、有學者、有科學家、企業家、退役軍人、盲人推拿師……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在不同的崗位默默耕耘:有人用滿頭白髮換來敦煌容顏永駐有人用生命換來一方富足、平安
  • 讀《感動一個國家的人物》:他們為什麼感動中國
    人們常說,想要了解一個時代的風貌,就要了解這個時代的人物。自1949年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走過60餘年輝煌歲月, 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璀璨奇蹟。由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等聯合推出的《感動一個國家的人物》叢書,回答了「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成就了這段歷史」這一重大問題——該叢書收錄了新中國成立至2010年,我國湧現出來的主要先進人物和英雄事跡,展示了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
  • 他們是人民科學家
    他樂呵呵地說。 眉縣果農楊乃乾向黃麗麗教授介紹今年獼猴桃的病害防控與收穫預計 三年前,楊乃乾笑不出來。群眾都說潰瘍病是癌症,現在我不怕了。」楊乃乾大聲說著,眼眶泛紅。 同在湯峪鎮的豆家河村有一個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其種植面積達到1000多畝。十年前,這裡就開始進行獼猴桃潰瘍病綜合防治技術試驗與示範。秋雨中,豆家河的獼猴桃園子碧葉遮天蔽日,架下碩果纍纍。 「2009年,眉縣剛要鼓起勁發展獼猴桃,潰瘍病大暴發,群眾流著淚鋸枝砍樹,全縣都恐慌了。」
  • 頂科,頂上海:值得他們來到,更值得他們留下
    他們,加上三天來共同參與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200多名海內外青年科學家、50多名科學少年,以及無數線上觀眾,把今年以來國際科學界最群英薈萃的時刻,帶到了浦江之濱。幾組數據就能直觀體現:參會諾貝爾獎得主人數:第一屆26、第二屆44、第三屆61;參會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第一屆9、第二屆21、第三屆70+;參會中外院士及青年科學家人數:第一屆35、第二屆100+、第三屆200+;當然,這成員越來越多的「科學群「絕不會在論壇結束後就解散。
  • 「我們是快樂的環衛工人」,他們「苦中作樂」的精神感動了無數人
    在一段短視頻中,幾名環衛工人站成豎排,他們手裡握著用來除雪的鐵鍬,伴隨著歡快的配樂,他們整齊地將手裡的工具有節奏地舉起放下……他們被口罩、圍巾包裹著臉,看不清是誰,從體態來看,他們的年齡都不小,但這種快樂的情緒卻極具感染力,隔著屏幕依舊能夠傳遞出來。「苦中作樂,真幸福,祝你們開心每一天」「你們是城市的美容師,向你們學習致敬」「辛苦啦!」
  • 他們這麼說,網友搖頭
    當時這兩位重量級的年輕科學家由「海歸」成為「歸海」,人們紛紛猜測其中原因,說什麼的都有。面對公眾的質疑,其實他們是無法迴避的,但也不會向人們的預期發展。顏寧說,我在清華這個我最愛的母校待得太舒服了,害怕自己的才智不知不覺浪費了,想換一個環境重新挑戰自己;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有大批的留學生出國,是做學生,現在終於看到了一批人被請回去,而且是到了頂尖的學校做先生。這是很多老一輩科學家的夢想。許晨陽也說了兩個原因。
  • 他們反對哥白尼,但他們都是好科學家
    雖然事實最終證明他們錯了,但這並沒有使他們成為糟糕的科學家。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對他人的研究提出嚴謹的反駁意見,一直是科學研究中的挑戰和樂趣。撰文 | 丹尼斯·丹尼爾森(Dennis Danielson)、克裡斯多夫·M·葛蘭尼(Christopher M.
  • 聚焦當代青年的「空心病」: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活下去
    徐凱文在這篇演講中總結說,「一些學生因為價值觀缺陷導致了心理障礙」,他稱之為「空心病」——「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活下去,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如果說「潘曉來信」點燃了上世紀80年代青年自我意識的火苗,徐凱文提到的「空心病」則是當代青年在探索自己生活道路過程中值得關注的熱點現象。在當代,究竟為誰而活?為怎樣的生活而奮鬥?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 他們,終於在這個十一結婚了
    劉葉和戴理想,是中國石化儀徵化纖的青年職工,2018年入職的他們,在儀化這片熱土,兩人相識、相知和相愛。,為這對新人送上鮮花和禮品,祝福他們新婚快樂,幸福美滿 ! 在劉葉和戴理想準備回老家舉行婚禮之時,9月29日下午,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萬濤專門為他們錄製了 一段視頻,準備在這對新人國慶節新婚大喜現場的大屏上播放,為他們祝福,給他們證婚。
  • 科學家說;蜘蛛絲是他們的終極秘密武器
    不過說真的。更重要的是,蜘蛛絲很堅韌,比橡皮筋更具彈性。因此,它在醫學、建築甚至軍事上有許多潛在的用途。首先,蜘蛛絲可以用於皮膚移植,繃帶,懸索橋電纜,更溫和的汽車安全氣囊,甚至軍用防彈衣。那麼,怎麼處理這條令人毛骨悚然的絲呢?它由長鏈相連的蛋白質分子組成。蜘蛛從狹窄的管道中分泌出一種蛋白質。在這一過程中,酸度變化,壓力增加,導致分子形成鏈。
  • 全球「最強大腦」聚在一起,他們都在聊啥?
    為什麼這些各自深潛於不同專業領域的頂尖科學家,樂於留出寶貴時間,甚至無懼時差「傷害」,在一個跨時空、跨地域、跨國界、跨學科、跨代際的綜合性論壇相聚交流,頻繁提問及討論互動?並不存在「不明覺厲」「雞同鴨講」?
  • 軍校新學員入學滿月:他們經歷了什麼又收穫了什麼
    今年是軍隊新院校體系運行後的首次招生,26所軍隊和武警部隊院校招收地方青年學生1.16萬名,生長軍官士兵學員0.48萬名,前者是後者數量的近2.4倍。如此之多的地方青年學生進入軍校,開始各自的「軍營初體驗」,從訓練場上緊張嚴格的軍政基礎訓練,到一點一滴的日常行為養成,再到更深層次的思想變化,他們經歷了什麼?又收穫了什麼?讓我們走進海軍工程大學一探他們的心路歷程。
  • 走出國門的科學家,我們不能武斷的評論:他們是不愛國
    前兩天發表了一篇表弟在美國大學做教授搞科研的文章,大家反響挺大,來自兩方面的聲音,一是能認知和理解中國目前的科研環境還是要有很大的提高,可以吸引更多的科學家回國搞科研。有的認為的科學有國界,國外不回國的科學家還是不愛國。今天咱們來看看那些身在國外的科學家是怎麼說的?
  • 他們傳遞愛與堅強——"中國網事·感動2017"年度網絡人物群像
    他說:「我不能走、不能跑、不能跳,但娃娃們在我眼前那麼歡快地走、跑、跳,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夢想的延伸,更快樂。」2017年2月,她參加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精彩的表現感動無數觀眾。她一生充滿坎坷。弟弟8歲身患腦瘤,發作時使勁打自己的頭。她就給弟弟唱著背詩,再哭再打頭,她就再背。2011年白茹雲確診罹患淋巴癌,經歷7次化療、1次放療。在人生最困頓時,她在詩詞中找到的勇氣和力量,好像荒漠裡找到一片綠洲。白茹雲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蘇軾說過『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他們是好萊塢明星裡的文藝青年 荷蘭弟買雕像 波特曼推薦《倫敦...
    至於音樂,我覺得聽鮑勃·迪倫的《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去了解並關注那張專輯,尤其是其中的歌詞,這個過程也讓我很感動。奧斯卡·伊薩克:《第一歸正會》,保羅·施拉德的電影——它非常打動我。實際上我是被伊桑·霍克打動的,他的表演令人難以置信地精彩。
  • 他們才是《樂隊的夏天》最大的魅力
    本以為聽慣了女生版本的《屋頂著火》,再來聽康姆士改編會略有些違和,可直到聽了現場才發現,顧慮完全不存在。前半段契合得像是在表演自己的單曲,嗓音依舊是一種說不清的舒服;而後半段突然中止演唱加入的極具創意的獨白與重型rap,更是直接讓整個場地躁了起來。
  • 「青說青聽」 入腦入心 浙工大成立全省首支青年科學家理論宣講團
    「青說青聽」 入腦入心 浙工大成立全省首支青年科學家理論宣講團 2021年01月07日 05:26:11來源:浙江在線記者 紀馭亞 通訊員 劉慧琪 陳曼姣   浙江在線1
  • 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揭曉 他們說成功的秘訣只是厚積薄發
    每一年的全國大賽見證了他的收穫和成長, 2016年,他在10比13的絕境之下上演大逆轉,15比14獲得冠軍!  當勝利到來的那一刻,王子承抱著擊劍隊劉爽老師一起哭了,我知道,這是喜悅的淚水,這條路上,他始終昂首挺胸。  你或許會羨慕他們天賦超群,但他們卻告訴了我一個小秘密。
  • 《生活大爆炸》這幾段婚禮,他們帶給我們多少歡樂,就有多少感動
    《生活大爆炸》這幾段婚禮,他們帶給我們多少歡樂,就有多少感動小編一直很喜歡《生活大爆炸》,每天都會看一點,於是今天想要來寫一下這部劇的三對婚禮,當然,拉傑除外哈哈哈。首先結婚的是伯納黛特和霍華德,是在第五季。
  •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何同樣選擇在上海奮鬥?一起來聽他們的故事→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何同樣選擇在上海奮鬥?一起來聽他們的故事→ 2020-12-03 1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