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扶持青年成長為己任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集中活動部分於11月1日落下帷幕。
餘溫未散,情誼延續。
科學天團,「雲集」上海。圖|WLF獨家
「這是一個很棒的會議,我們每個人都沉浸其中。」以色列理工學院生物學院副教授梅塔爾·蘭道(Meytal Landau)說。
在3天會期中,組委會一共組織了跨越11個時區的15場青年論壇、5場博士論壇,主題涵蓋生物醫學、智能材料、清潔能源、綠色化學、化學合成、天文物理、物理、腦科學、公共衛生與經濟等,逾百位青年科學家參與。
頂尖科學家喬治·斯穆特三世、伊格納西奧·西拉克、麥可·貝裡、伯特蘭·哈普林(從左上順時針順序)在世界頂尖科學家博士論壇之物理會議上聆聽青年科學家的研究。圖|WLF官網
與會青年科學家近期紛紛回函表示,本屆論壇的流暢組織、議題設置和會議模式,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能與頂尖科學家通過線上交流,受益匪淺。
青年學者與頂尖科學家交流學習。圖|WLF獨家
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負責人洛瑞·帕斯摩(Lori Passmore)參與了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之生物醫學會議,她表示,她非常喜歡討論的環節,並且與與會者展開了積極的討論。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教授、系主任彭慧勝說,「會議給了我很多的靈感和啟發,我和太太說,這是我迄今參加過的最棒的一次會議。」
英國華威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副教授倫德羅·佩奇亞( Leandro Pecchia)說,「這個會議組織非常複雜,很感謝主辦方做了那麼充分的準備工作,我衷心的感謝。所有的環節和討論都非常有意義,振奮人心,引人深思的。兩位頂尖科學家約瑟夫·斯發基斯教授(2007年圖靈獎得主)和金出武雄教授(2016年京都先進技術獎得主),給了非常有建設性的反饋意見。」
澳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系副教授莫昇萍表示,「此番上海不虛此行,上海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國際化大都市。也歡迎你們來澳門大學參訪。」
莫昇萍的同事澳門大學中醫研究所副教授王瑞兵因故無法來到現場只能線上參會,他說,在會議期間他也通過在線參與了一些環節,包括在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之生物醫學會議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並觀摩了其他的一些在線會議,受益良多。「Greta(莫昇萍教授)與我分享了她在現場的體驗以及和大家的交流,我太嫉妒她了!」王瑞兵說,「非常期待下一年,我可以有這個機會線下參會。」
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腦科技研究中心常任研究員蓋爾·奧弗朗克·皮雷特(Gaëlle Offranc Piret)不僅僅參與了青年論壇,還作為青年科學家代表受邀參與了WLF與央視新聞《未來大猜想2020》關於「腦機融合」話題的特別節目,她說她非常高興參與今年的論壇,這個論壇非常棒,未來她也非常樂意能夠參與更多WLF的活動與會議。
WLF與央視新聞聯合舉辦《未來大猜想2020》。圖|央視新聞
「好學」,讓年輕科學家不斷前行
幾位青科論壇的年輕主持人,已經開始在研究,怎樣可以做得更好。
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量子材料中心副主任,香港青年科學院主席羅錦團主持了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之天文物理會議 ,嚴謹的他依然在說「我作為主持人,其實可以表現得更好。頂尖科學家是非常有洞察力的,我很享受和他們的對談。」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戈分校納米工程系助理教授徐升主持了匯集最多不同地區青年科學家的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之公共衛生與經濟會議,來自美國、巴西、英國、西班牙、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等不同地區不同學科背景的青年科學家,與四位頂尖科學家共同展開了一場長達2個多小時的深入討論,並得到了頂尖科學家們的悉心反饋。
頂尖科學家與青年科學家在《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之公共衛生與經濟會議》同框交流 | WLF官網
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系講師馮寬文主持了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之化學合成會議,他說,「在第四屆的WLF上,我一定要親自來向組委會表示感謝,我看到了我的朋友們在上海的照片,看起來棒極了,我希望我這次的主持能夠令大家滿意,一定給我反饋,告訴我怎麼能夠做得更好!」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助理教授葉春洪說對年輕的研究員來說,能夠從這些成就卓越的科學家身上,獲得激勵和靈感,是很難能可貴的。通過這次會議,我對我所在的研究領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能有這些收穫,也要歸功於論壇組織者周到細緻的組織和幫助。WLF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布萊頓和薩塞克斯醫學院研究員凱貝德·德裡貝(Kebede Deribe)說,非常感謝能夠有這個機會分享我正在做的研究,並且從頂尖科學家廣博的智慧中吸取給養,從其他卓越的年輕科學家身上學習。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護理學院副教授、生物行為實驗室主任帕特裡夏·西拉維爾(Patricia Silveyra )說,我期待能到訪中國的那天。
美國梅奧醫學中心納米醫學和細胞外囊泡實驗室主任、助理教授喬伊·沃爾夫拉姆(Joy Wolfram)說,如果有什麼可以需要我幫助的地方,儘管說。
喬伊 ·沃爾夫拉姆分享的推特截圖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馬小松說:很不錯的體驗!希望將來還能在WLF相聚!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助理教授北村隆(Takashi Kitamura)說,期待明年可以在線下的會議中相聚。
巴西聖保羅大學聖卡洛斯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拉斐爾·吉多(Rafael Guido)與我們分享了會議插曲背後的小故事,在他參會中,還在幼兒園的兒子闖入了他的鏡頭。在回函中,他聊起這個科學下一代,「總喜歡來看看我工作的時候在做些什麼,他經常會帶著他的玩具手提電腦,坐在我身邊和我一起工作」。
這個溫暖有點可愛的畫面,為今年特殊時期的線上會議增添了一點特別的顏色。也像是一個美好的隱喻,讓我們看到科學的因子,在一點一滴中代代傳承。
第三屆WLF的吉祥物熊貓博士。圖|WLF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