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也會侵襲恐龍 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骨肉瘤

2021-02-08 央廣網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病理學和分子醫學教授馬克·克勞瑟近日在《柳葉刀·腫瘤》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在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和診斷出惡性骨癌——骨肉瘤,這也是首次在該種恐龍中診斷出惡性腫瘤。

該恐龍化石是1989年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恐龍省立公園被發現的,它是一種生活在7600萬年—7700萬年前的有角恐龍。被診斷出惡性腫瘤的部位是恐龍的腓骨或小腿骨,因具有畸形的兩端,最初曾被認為是骨折癒合後留下的痕跡。

在有角恐龍身上發現晚期骨癌特徵讓克勞瑟異常興奮,他表示,整個過程使用了多種醫學診斷技術的結合,並邀請了病理學、放射學、整形外科和古病理學等領域的專家組成團隊參與診斷。他們對恐龍骨骼進行了仔細檢查後,用高解析度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對其進行了掃描;接著用顯微鏡對化石骨頭的薄片進行了細胞水平上的觀察;隨後又利用三維重建手段,演示了癌症在骨骼內擴散的過程,最終確認恐龍患有骨肉瘤。

為了證實這一診斷,他們隨後將化石與同種恐龍的正常腓骨以及被確診有骨肉瘤的人類男性腓骨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化石標本來自成年恐龍,患有晚期癌症,癌細胞可能已轉移到體內其他系統。

不過,科學家們尚不清楚這一有角恐龍是否因癌症而死。由於這次有角龍的患癌骨頭化石來自一塊巨大的骨床,科學家推斷它是與一群同類被洪水淹沒而死的。雖然有可能它會因身患癌症而變得體弱,容易被更強大的暴龍捕食死亡,但有角恐龍是一種以食用植物為主的群居恐龍,會受到群體中同類的保護,因此即使患病或受到攻擊,它也會得到照顧。所以這一患有惡性腫瘤的有角恐龍究竟因何而死,還未可知。(記者 聶翠蓉)

相關焦點

  • 首次在恐龍中診斷出惡性腫瘤,那麼早就有了嗎?
    由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和麥克馬斯特大學領導的合作,首次在恐龍中發現和診斷了侵襲性惡性骨癌-骨肉瘤。以前從未在恐龍中記錄過惡性癌症(可擴散到全身並嚴重影響健康的腫瘤)。該論文於8月3日發表在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上。 討論中的癌骨是腓腸肌的腓骨(小腿骨)是一種存在於76至7700萬年前的有角恐龍。最初於1989年在艾伯塔省的恐龍省立公園中發現,化石的畸形端頭最初被認為是癒合性骨折。
  • 恐龍也患癌?至少有7700萬年了
    ,我們通常會想起「體型碩大」、「兇猛殘暴」、「遠古霸主」以及「突然滅絕」等詞語,可你是否想過,恐龍也會經歷病痛折磨甚至是癌症呢?近日,來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員通過對一塊恐龍骨骼化石進行分析,首次發現了恐龍患有惡性骨肉瘤的證據,該項研究發表在The Lancet Oncology上,其題目為First case of osteosarcoma in a dinosaur: a multimodal diagnosis,中文翻譯為《首例恐龍骨肉瘤:一份多模式診斷報告》。
  • 專家找到一塊恐龍化石,來自7600萬年前,消失原因至今是個謎!
    專家找到一塊恐龍化石,來自7600萬年前,消失原因至今是個謎!人類的發展史上記錄著無數種死法,有些人因意外喪生,有些人被活活餓死渴死,也有些人自然老去,最後走向死亡。生活中總會發生意外,面對死亡時,每個人都難以壓抑內心的恐懼。
  • 研究發現:恐龍也得了癌症!癌細胞將生物殺死,對自己有啥好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最近科學家研究發現,生活在數千萬年前的恐龍也患有癌症,雖然之前有研究稱霸王龍被痛風所困擾,但這次是首次發現恐龍也會患有癌症當然是恐龍留下的化石證據,1989年,科學家在加拿大亞伯達省集中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這些恐龍生活在7600萬到7700萬年前,死因是受到了洪水的衝擊。大批恐龍死亡以後形成了一個集中的骨床,科學家在其中發現了一隻角龍的腓骨,也就是後小腿骨,這跟骨頭的末端異常畸形。
  • 癌症不是人類「專屬」!7600萬年前的它們,已經開始折磨恐龍
    有一種觀點認為,癌症是現代人的「專屬」,因為在此前的研究中,空氣汙染、不良的生活習慣等等,似乎都讓患癌的人變得多了起來。不過,事實上在古代也有癌症,只不過當時的醫學技術不發達,人們並不知道自己患癌罷了。在法新社8月6日的一篇報導中,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早在7600萬年前,恐龍就已經患上了癌症。
  • 角鼻龍:侏羅世肉食性恐龍
    >食  性:肉食種  類:獸腳類釋  義:鼻子帶角的蜥蜴角鼻龍早在1884年被馬什在美國發現,這種恐龍和不少為人熟悉的恐龍一樣,是因為「化石戰爭角鼻龍生活在晚侏羅世,被認為和另一種侏羅紀時期的著名肉食性恐龍——異特龍非常相似。角鼻龍頭骨化石復原模型角鼻龍長4.5~6米,重0.5~1噸,從外形上看,它與其他肉食性恐龍沒有太大區別,都是大頭、粗腰、長尾、前肢短小,依靠雙腳行走,只能算是中型的肉食性恐龍。但是角鼻龍的上下頜強健,嘴裡布滿尖利而彎曲的牙齒,因此它也成為晚侏羅世的一種很兇殘的肉食性恐龍。
  • 罕見恐龍胚胎化石證實恐龍出生時鼻尖長角
    保存在蛋裡的恐龍胚胎非常小,腦袋的長度只有3.8釐米,和一個核桃差不多大。儘管小,但是胚胎化石的狀態非常好,頭骨基本已經發育成型,可以分辨出頂骨、顳骨以及下頜骨上細小的牙齒。最引人注意的是在小恐龍鼻尖上有一個類似「角」的凸出結構,這是之前研究中沒有發現過的。
  • 【遊俠導讀】科學家最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一塊恐龍化石,研究後發現...
    角鼻龍(Ceratosauru) 復原圖   說起澳洲的動物,所有人想到的大多是袋鼠或者考拉,澳洲這片土地往往與大型猛獸沒有聯繫,更重要的是澳洲的動物是澳洲特有的,在其他洲無法發現。不過科學家最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一塊恐龍化石,研究後發現這是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恐龍,不過它並非澳洲獨有,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有它的身影。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這具恐龍化石是在距離墨爾本附近的山區發現,化石距近大約1.2億年。據當地科學家介紹,這是恐龍踝骨化石,應該為一種名叫角鼻龍(Ceratosauru)的食肉性恐龍。
  •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新研究顯示恐龍之所以體型驚人是因為其骨骼特質
    我認為這一發現確實會影響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分析認為,如果需要設計質量輕、強度大的東西,比如橋梁或太空梭,不妨從恐龍骨骼中尋找靈感。他說:「歐洲『中』白堊紀的獸腳類恐龍記錄沒有那麼好,所以這一次能夠增加我們對恐龍物種多樣性的了解,這真的很令人興奮。人們通常不會在尚克林的沉積物中發現恐龍,因為它們的棲息地在海中。人們更有可能發現牡蠣或漂流木的化石。因此這的確是一個罕見的發現。」
  • 福建省終於發現恐龍化石了
    我們中國可是名副其實的恐龍大國。早在幾年前發現的恐龍種類就超過了美國。儘管中國發現的恐龍世界第一,但並不是所有的省都發現了恐龍的化石,其中就包括了福建省。然後就在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附近發現了恐龍的足跡化石。儘管沒有發現真正的恐龍化石,但是在福建省發現恐龍足跡化石已經是零的突破了。而且在學術意義上講,恐龍足跡化石也屬於恐龍化石的範疇,同樣屬於恐龍化時代,還有恐龍蛋。恐龍巢穴糞便等等。在龍巖市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可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整整一大片。
  • 美科學家發現兩種恐龍新物種化石
    新華網華盛頓9月22日電(記者 任海軍)美國科學家22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在猶他州沙漠中發現了兩種與三角龍相近的恐龍新物種的化石。  這兩種恐龍均為食草恐龍,分別被命名為科斯莫角龍和猶他角龍,前者可能是人類所知的頭部「裝飾」最多的恐龍,後者有5個角,體型較前者稍大。  猶他角龍鼻子上長有一個大角,眼旁的角向兩邊而不是向上長,體長在5.5米至6.7米之間,身高約1.8米,體重3噸到4噸。  科斯莫角龍面部特徵與猶他角龍相似,但頭部長有10個角,其體長約為4.6米,重約2.5噸。
  • 那些和恐龍有關的奇特化石
    沒想到一副恐龍的化石居然貴到令人咋舌,不過這也沒什麼,因為在過去的一年裡發現的一些和恐龍有關的化石,因其獨特稀有恐怕要算是無價之寶了。  擁有天鵝脖頸的恐龍新種  如果一種恐龍擁有像天鵝一樣的脖頸和鰭一樣的前肢會是什麼樣子?在《自然》雜誌去年12月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就描述了這樣一個恐龍新物種。
  • 「恐龍」來了! 安塞油田勘探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本報訊(通訊員 侯小龍 記者 李星棋)1月11日,記者從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獲悉,該廠職工在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了恐龍足跡化石,近日被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查證實,這一發現為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
  • 大山鋪最新發現的恐龍化石「出山」了
    民間有句俗語:「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12月21日,自貢又發現一處恐龍化石點,這也是本地發現的第161個恐龍化石點。23日傍晚,這塊恐龍化石被成功挖掘,安全運回自貢恐龍博物館。12月21日下午,從事地質古生物研究多年的市民李飛在大安區大山鋪鎮王阿山散步,經過一處因施工被鑿開的巖壁時,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似乎是恐龍化石。隨後,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在現場確認這是一塊蜥腳類恐龍化石,長約1.1米,距今約1億6千萬年。
  • 延安發現恐龍遺蹟化石
    近日,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的職工在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的疑似恐龍遺蹟化石,已獲得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屬實。據了解,杏子川採油廠勘探科職工惠瑞瑞與延長石油集團研究院駐廠人員馬浪、李欣偉於2020年8月外出勘查油區露頭地層展布情況及沉積構造現象時,無意中在安塞馬家溝龍泉寺附近出露的地層中發現疑似爪型足跡。
  •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距今8000萬年共240餘枚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 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
  • 廣東發現大量白堊紀時期恐龍化石 恐龍為何偏愛這裡?
    距離廣州僅數裡之遙的南海大瀝北村發現恐龍蛋化石的消息,著實讓不少讀者津津樂道,畢竟這是近年為數不多的在廣佛核心區域發現的恐龍遺蹟。一時間,廣佛兩地市民都成了地理迷、歷史迷。那麼,7000萬年前的廣佛乃至廣東究竟是怎麼樣的地理地貌?為何這些史前龐然大物會喜歡在我們的大廣東溜達生活?
  • 黃山再次發現恐龍化石
    安徽在線7月19日消息  人傑地靈的地方終究有神奇的事物出現。時間一到,奇蹟出現,令人驚喜。     本月上旬,在屯溪區陽湖與歙縣橫關接壤的徽杭高速公路第二標段,因為施工而打炮炸山。隨著炮聲響過,在工地的陽湖鎮塘尾自然村的程國斌在炸碎的亂石中尋覓著,他想找到奇石,一連撿了三塊石頭。回家後,將其貌不揚的石頭放在一起擺弄起來。
  • 中國修復世界首次在吉林發現的新種恐龍化石(圖)
    中新社長春三月十二日電(記者 吳兆飛)記者今日獲悉,經過近半年時間的修復,現存吉林大學博物館的一具在長春境內發現的新種恐龍化石已基本恢復本來面目。經國內權威專家鑑定,這極有可能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一個新種恐龍,並初步將它歸類為古角類恐龍。
  • 廣安也有恐龍?當地疑似發現恐龍骨骼化石
    「近日在前鋒區河道改建工程的護坡坎上發現許多大小不一的動物骨骼化石,護坎高約6米左右,化石分布在護坎上中下巖層中,零散分布」,該網友還在帖文中發布了不少圖片和視頻。該網友在網帖中表示,「廣安目前還沒有出現過像這些多散亂的化石,從現場化石分布及埋藏情況來看,化石豐富,有單塊化石情況、也有兩塊、三塊和一個較為完整的動物骨骼化石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