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宮一號/神舟九號載人自動交會對接現場直播 - 中國網
2012-06-18 12:57:00中國網: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宣布,經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計劃於18日14時許,實施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自動交會對接。對接完成、兩飛行器形成穩定運行的組合體後,航天員將於17時22分進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二號被稱為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基礎上研製的太空飛行器,兩者外形完全相同,但卻承擔著不同的任務。 天宮一號主要是和載人飛船配合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實驗任務,而天宮二號則是我國第一個具備太空補加功能的載人航天實驗室,要第一次實現航天員中期駐留、第一次試驗推進劑太空補加技術等重要的科學實驗。
-
揭秘天宮二號內部結構:22.3立方米的人性化宜居環境
模擬環境試驗表明,材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壽命大於30年,各項性能滿足設計要求。22 .3立方米空間內儘可能舒適安靜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介紹,天宮二號首次系統開展面向中期駐留的載人宜居環境設計,從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工作負荷、改善睡眠環境、豐富娛樂條件等幾個方面,在有限的22.3立方米組合體自由空間內,集成內部裝飾、艙內活動空間規劃、視覺環境與照明、廢棄物處理、物品管理、無線通話等宜居技術,為航天員提供舒適人性化的空間家居環境
-
「天宮一號」失控撞地球?別扯了……
最近,部分外媒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當作炒作目標,稱其已經失控並將撞向地球,對地面環境及安全造成威脅。這一論調並非首次出現。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對此予以否認。朱樅鵬日前表示,我國一直在監控天宮一號,預計在今年上半年讓它墜落。
-
天宮一號:控制中的「墜毀」
近日,部分外媒稱天宮一號已經失控並將撞向地球,對地面環境及安全造成威脅。天宮一號是我國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的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實驗性空間站),它在載人航天對接技術上的突破,打破了蘇美兩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在全世界近50年的壟斷。
-
天宮一號,再見 飛行六年,曾與三艘飛船交會對接
實驗艙為密封結構,為航天員提供基本模擬地面大氣環境的條件以及必需的工作和生活設施,擁有約15米3的自由活動空間。與載人飛船相比,天宮一號為航天員提供了更大的活動空間,能夠同時滿足3名航天員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實驗艙內設睡眠區以及能使航天員保持骨骼強健的健身區。對接任務完成後,航天員進入實驗艙工作、訓練和生活。
-
「天宮一號」完成任務告別太空
天宮一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高10.4米,重8.5噸。結構上可分為資源艙和實驗艙兩部分,為航天員提供了15立方米的活動空間。資源艙的主要任務是為天宮一號的飛行提供能源保障,並控制飛行姿態。
-
守護「天宮」:記北京飛控天宮一號長期管理團隊
伴隨著航天員的離開,天宮一號也圓滿完成了歷史使命。 這是一個長管人永遠銘記的日子。 2014年9月29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長管人的精心呵護下,天宮一號安全穩定運行3周年,超期服役1年整。 天上一個家園,地上一個家園。從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壯美啟程到迎來第一批主人,從成功應對「中國龍」太陽風暴到圓滿完成使命。
-
新中國的第一: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平臺「天宮一號」
作為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的跨世紀重點工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至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系列報導《新中國的第一》今天帶您走近我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平臺「天宮一號」。 伴隨著航天員楊利偉駕乘的「神舟五號」飛船圓滿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階段任務圓滿收官。第二階段最核心的任務就是空間交會對接。「天宮一號」作為一個全新的載人太空飛行器,既要作為交會對接的目標飛行器,又要實現從單一太空飛行器飛行,到多太空飛行器在軌對接、組合體飛行的跨越,還要具備空間實驗室平臺能力,確保航天員駐留安全,保障空間科學與技術實驗。
-
軍工行業: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長期看好航天板塊
這次航天飛行任務的順利完成,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進一步突破,拉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計劃,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個擁有獨立太空實驗室的國家! 天宮一號的發射是我國載人航天技術進一步突破的標誌性事件,預示著我國以航空航天為代表軍工行業進一步快速發展的廣闊前景,將長期利好我國軍工行業。 短期對具有航天概念的股票形成事件性利好。
-
「天宮一號」發射無特殊天氣要求
本報訊 (記者仲玉維)9月27日至30日「天宮一號」將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公眾對空間站的關注度高漲。昨日,航天任務與控制高級工程師徐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劉紅做客科學網,與網友們共同解讀空間站。
-
神舟十號載人航天任務精彩瞬間回顧——進駐天宮一號
神舟十號載人航天任務精彩瞬間回顧——進駐天宮一號 (11/28) "← →"翻頁
-
我國「天宮一號將失控撞地球?不,是受控!!
文章無中生有地宣稱,「中國已失去對天宮一號的『控制』」「最終落點仍『無法預測』」,以此來渲染風險。《紐約郵報》網站稱,天宮一號的大部分墜落區域都是海洋,但也有可能落在附近的人類居住區。只要萬分之一的殘骸落入人口稠密區,將會造成人員受傷或建築受損。更危險的是天宮一號攜帶的劇毒腐蝕性化學燃料等有害物質也可能會隨之墜落,將對墜毀點的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嚴重危及落區人畜安全。
-
歸去來兮——追憶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總指揮尚志一字一句反覆品味著這短短的45個字,一股暖流頓時湧遍全身。 天宮一號的控制系統、能源系統、動力系統,從裡到外、從大件到細節,使用了超過80%的新設備新技術,遠遠高於新研航天飛行器採用量不超過30%的慣例。 這是一個全新的飛行器,首發必須成功,還要穩定運行兩年,否則後面的交會對接試驗都談不上。
-
「新中國的第一」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平臺「天宮一號」
央視網消息:作為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的跨世紀重點工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至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系列報導《新中國的第一》今天帶您走近我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平臺「天宮一號」。伴隨著航天員楊利偉駕乘的「神舟五號」飛船圓滿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階段任務圓滿收官。第二階段最核心的任務就是空間交會對接。「天宮一號」作為一個全新的載人太空飛行器,既要作為交會對接的目標飛行器,又要實現從單一太空飛行器飛行,到多太空飛行器在軌對接、組合體飛行的跨越,還要具備空間實驗室平臺能力,確保航天員駐留安全,保障空間科學與技術實驗。
-
天宮一號在軌運營三年取得豐碩成果
原標題:天宮一號在軌運營三年取得豐碩成果 本報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鄒維榮、特約記者李超軍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今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執行我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營3年來,先後6次完成與神舟飛船的交會對接,並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取得了十分豐碩的成果,為我國載人空間站研製建設和運營管理積累了重要經驗
-
「天宮一號」失控撞地球?會砸到我嗎?答案來了
資料圖:在張曉光的協助下,聶海勝順利開啟並進入天宮一號艙門。中新社發 秦憲安 攝實際上,天宮一號失控的說法毫無依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至今仍定期發布其軌道狀態。最近一期公告顯示,2017年12月17日至24日,天宮一號運行在平均高度約286.5公裡的軌道上(近地點高度約272.6公裡、遠地點高度約300.4公裡、傾角約42.85度),姿態穩定,形態未發生異常。
-
追憶天宮一號:歸去來兮
深夜的北京航天城,為了這「曠世之吻」,燈火通明,飛行控制中心指控大廳的測控通信系統專家們,自喻是在太空「放風箏」的人,他們的目光須臾不敢離開眼前的屏幕。 11月3日0時許,飛行控制中心的巨幅顯示屏上,傳來天宮一號前端攝像機攝錄的清晰畫面:漆黑的太空冒出了一個亮點。 那就是神舟八號!指揮席上,飛行控制中心主任陳宏敏很快給出判斷。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飛得更高,是因為未來的載人空間站軌道位置比較高。過去,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時,軌道高度是343公裡。而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對接時的軌道高度是393公裡,比過去高了50公裡。這與未來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基本相同,飛行也更加接近未來空間站要求。
-
天宮的徵途:中國載人空間站規劃淺析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是為了滿足中國載人航天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而研製的新型太空飛行器,要求具備進行交會對接試驗、提供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空間、開展空間科學技術試驗等能力,並為空間站系統建設積累經驗。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由實驗艙和資源艙兩部分組成,實驗艙是密封艙,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生活和工作,資源艙為非密封環境,安裝發動機、電源裝置並外接太陽能電池板,為飛行器提供軌道維持能力和電力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