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號載人航天任務精彩瞬間回顧——進駐天宮一號

2020-12-02 中國新聞網
神舟十號載人航天任務精彩瞬間回顧——進駐天宮一號 (11/28)

"← →"翻頁

北京時間6月13日16時17分,神舟十號航天員成功開啟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艙門,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以漂浮姿態進入天宮一號。據了解,在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組合體飛行期間,3名航天員將開展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活動,為後續空間站工程建設積累經驗。中新社發 秦憲安 攝

點擊進入專題報導

發布時間:2013-06-25 16:19:27 【編輯:周維】

神舟十號載人航天任務精彩瞬間回顧——進駐天宮一號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來源: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      齊魯網6月26日訊 據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報導,經過15天的在軌運行,搭乘三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今天順利返回地面。
  • 神十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天宮一號完成歷史使命
    中國網6月26日訊 三位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26日上午8時許隨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返回地球。至此,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也圓滿完成其歷史使命。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進一步的鞏固了中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勝利。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新聞—科學網
    孫自法 攝    6月11日傍晚,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場順利點火升空,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3名航天員搭乘飛天,圖為飛船升空時飛鳥相伴飛行。孫自法 攝    6月11日17時38分許,長徵二號F遙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場順利點火起飛,將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圖為神舟十號飛船升空瞬間。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飛行乘組與記者見面會...
    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05年,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2013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
  • 天宮一號天外歸來 七大精彩瞬間難忘
    天宮一號天外歸來 七大精彩瞬間難忘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 題:天宮一號天外歸來 七大精彩瞬間難忘  李國利、鄧孟、楊欣  4月2日,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這是3位航天員手拉手慶祝成功(攝自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大屏幕)。新華社發(張曉祺 攝)     8時26分,航天員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施分離,神十飛船撤離至與天宮一號相對一定距離處。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兩太空飛行器飛行狀態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後,航天員聶海勝操作手柄,控制神舟十號飛船向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緩緩接近,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密切監視飛船儀表參數和對接靶標,三名航天員密切協作、配合默契。    10時00分,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環接觸。10時07分,兩飛行器連接成組合體。按照計劃,3名航天員將再次進駐天宮一號,繼續開展相關科學實驗。
  • 天宮二號的「傳奇一生」
    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從「光榮上崗」到「功成身退」,天宮二號經歷了怎樣的「傳奇一生」呢?
  • 王兆耀回顧介紹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情況
    2012年6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潔、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陳善廣介紹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    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11日17時38分發射的神舟十號飛船經過多次變軌,於13日10時48分轉入自主控制狀態,以自主導引控制方式向天宮一號逐步靠近。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就對接準備狀態進行最終確認後,神舟十號飛船沿直線緩緩向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靠攏。
  • 第54集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
    時至今日,神州載人飛船在新時期也被賦予了新任務。「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標誌著我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對後續的天宮二號,也就是第二代空間實驗室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神舟飛船是我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了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的技術水平。
  • 【科普秀】天宮一號絢爛謝幕 關於天宮一號的精彩瞬間
    千龍網綜合報導 剛剛,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完成最後的「謝幕」再見,天宮一號!2011年9月29日,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天宮一號」設計壽命為兩年,實際在軌工作四年半,超期服役並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及多項拓展技術試驗,取得豐碩成果,為我國空間站建設和運營管理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名副其實的「大功臣」。圓滿完成使命的「天宮一號」這幾天就將返回地球懷抱。在它「謝幕」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顧它所走過的輝煌。
  • 老報新說:歷史上的今天 神舟十號成功發射譜寫中國航天夢想
    今天是2020年6月11日,鞍山集報(雷鋒)文化收藏館館長、鞍山孫凱家庭藏報館館長孫凱,為大家講述報紙藏品中神舟十號成功發射的故事。今天,孫凱與大家共同回顧下神舟十號成功發射的精彩瞬間。2013年6月1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中)、張曉光(右)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向著發射場出徵。
  • 天津市祝賀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成功
    總裝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欣聞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們謹代表1300萬天津人民向參加這次任務的航天員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幹部職工、解放軍指戰員,表示熱烈祝賀和崇高敬意!
  •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載人飛船 神舟 載人航天工程 交會對接 航天...
    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 國新辦就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神舟八號飛船昨天晚上已成功返回地面,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的進行也受到境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今天很高興請來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先生、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孫為鋼先生、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趙光恆先生出席發布會,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感興趣的問題。下面先請王兆耀先生做介紹。
  • 追憶天宮一號:歸去來兮
    視覺中國供圖  是時候向天宮一號道別了。  4月2日8時15分左右,遨遊太空6年多的天宮一號,在中國航天人預測的時間範圍內再入大氣層,化作流星,歸隱中心點位於西經163.1度、南緯14.6度的南太平洋。  作為我國第一個空間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發射升空,此後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3艘飛船6次交會對接,成為中國首個「太空之家」。
  • 神舟十一號將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 航天員將進駐天宮二號
    央廣網酒泉10月18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劉禕辰 王亮)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按照計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順利入軌後,兩天內將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兩名航天員將進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開展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專家表示,航天員在太空中將有100多種食品供選擇,這些食品採用特殊包裝,最長可保存1年時間。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升起了中國夢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不是簡單的數字疊加,而是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成熟的標誌,就像小孩子成長在標記身高,神一到神十,就是中國航天的一個個新高度,標記在浩渺太空。從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神舟系列飛船十次升空,載著夢想出發。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家」韶山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出徵太空,15天後,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在軌飛行期間,神舟十號飛船完成與「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自動交會對接、飛船繞飛等技術試驗。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高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2噸多,此前曾在多個重要展覽中對外展出。此次交接後,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長期展陳。
  •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可以說,從1999年發射的神舟一號至神舟四號飛船,儘管這四次都沒有真正的載人,但每一次都出色的完成任務並返回地面,這讓我國在技術上每次飛行試驗都向前跨了一大步,並不斷的完善,最終才會有神舟五號的載人飛天任務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