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現:火星上的冰蓋破裂,有些冰川的冰含量高達90%

2020-10-25 科學之美

在火星兩個半球交匯處,火星被破碎的地形覆蓋著:這是一個跡象,表明緩慢但穩定的冰物質流動曾經在這片景觀中鍛造出來,形成了一個由山谷、懸崖和孤立巖石堆組成的破碎網絡。火星是一顆有兩半的行星,它的半球截然不同;平滑的北部低地位於崎嶇南部高地下方3公裡處,而火星北部地區的表面似乎比古老的南部地區年輕得多。在這些區域交匯處,它們有時會形成一個過渡區域,其中充滿了各種有趣的地質特徵、模式和過程:火星特有一種被稱為「微凹地形」(Fretted Terrain)的景觀。

在火星上的幾個關鍵區域發現了微凹地形,在這些來自火星快車高解析度立體相機(HRSC)的圖像中可以看到一個特別例子,名為Dehyonilus Mensae。這一景觀顯示出明顯而廣泛顯著、持久的侵蝕跡象。由於常見的微凹地形,它包含一個混合的懸崖,峽谷,懸崖,陡峭的側面和平頂的土墩(臺面),犁溝,斷裂的山脊和更多,其中的選擇可以看到點綴在整個框架。

這些特徵是作為流動材料解剖該地區,切割現有的景觀,並雕刻出一個蜿蜒的渠道網。在Dehyonilus Mensae的例子中,流動冰是最有可能的罪魁禍首。科學家認為,這一地形經歷了大量過去火星時代的冰川活動,冰川緩慢但肯定地侵蝕著曾經覆蓋這一地區的平原和高原,只留下一些陡峭、平坦、孤立的巖石堆。

光滑的沉積物覆蓋著地面本身,其中一些帶有物質緩慢下坡的流動模式,即冰和堆積的碎屑混合在一起,形成並滋養了粘性、移動的物質流,有點類似地球上的滑坡或泥石流。美國宇航局火星勘測軌道器對這一地區的研究表明,這裡看到的大多數特徵確實含有高水平的水冰。據估計,該地區一些冰川特徵的冰含量高達90%,這表明,與其單獨或偶爾容納冰袋和冰川。Dehyonilus Mensae實際上可能代表了舊區域冰原的殘留物。這個冰蓋可能曾經覆蓋了整個地區,躺在高原和平原上。

隨著火星氣候的變化,這塊冰開始移動並消失,慢慢地露出下面的巖石。總體而言,在這些火星快車圖片中看到的特徵讓人想起在地球寒冷地區發現的巖石和碎片覆蓋的冰川。實際上,冰川在過去和現在的火星上可能都比較常見;最新研究表明,火星可能在其赤道上下都有冰川活動帶,其中包含大量被厚厚灰塵覆蓋的冰。而且許多其他地區顯示出過去曾有過冰川的跡,就像Dehyonilus Mensae那樣。

火星快車自2003年以來一直圍繞著這顆紅色星球運行,利用獲得這些新圖像的HRSC,任務不斷地繪製了火星表面的地圖,並描繪了火星上各種關鍵屬性和現象的特徵,即從全球範圍內地下水系統的存在到複雜的舊河流系統,各種有趣的地表沉積物,巨大的區域性沙塵暴,行星大氣中暴露出來的氣體尖峰等等。此次任務將繼續與2016年抵達火星的ESA-Roscosmos ExoMars Trace Gas Orbiter以及將於2021年抵達火星的ExoMars Rosalind Franklin火星車及其伴隨的地面科學平臺合作探索這顆紅色星球。

博科園|研究/來自:歐洲航天局ESA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圈

請下載我們手機軟體:博科園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博科園】後

①回復「天象預報」可以看日食、月食、流星雨、行星衝日、凌日、掩星及未來100年天象等各種預報數據,有趣天文奇觀及時更新;

如下博科園全新版本

手機APP軟體發現頁截圖

用電腦的夥伴,也可以來官網:

www.bokeyuan.net

一起追逐大美宇宙科學

老版本不在更新和維護,請及時卸載,下載全新版本!新版本暫還未上架應用商店,目前暫時只能在,博科園QQ群文件下載,也可在博科園官網下載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發現火星上的冰蓋破裂,有些冰川的冰含量高達90%!
    在火星上的幾個關鍵區域發現了微凹地形,在這些來自火星快車高解析度立體相機(HRSC)的圖像中可以看到一個特別例子,名為Dehyonilus在Dehyonilus Mensae的例子中,流動冰是最有可能的罪魁禍首。科學家認為,這一地形經歷了大量過去火星時代的冰川活動,冰川緩慢但肯定地侵蝕著曾經覆蓋這一地區的平原和高原,只留下一些陡峭、平坦、孤立的巖石堆。
  • 加拿大北極冰架崩塌引關注 地球上冰架冰川冰蓋與我們關聯有多大
    冰蓋絕大部分分布在南極圈內,面積約1398萬平方公裡,約佔南極大陸面積的98%。冰蓋平均厚度為2000~2500米,最大厚度達4000多米。南極冰蓋,始於漸新世末,至少在距今500萬年前就已經達到目前規模。科學家推算,冰蓋的總體積約2450萬立方千米,佔世界陸地冰量的90%,佔地球淡水總量的70%。
  • 研究發現,即使氣候變涼,格陵蘭冰川仍將繼續萎縮
    來自格陵蘭島的近40年的衛星數據顯示,島上的冰川已經縮小了很多,以至於即使今天全球變暖停止,冰蓋也將繼續縮小。這項發現發表在《自然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上,這意味著格陵蘭的冰川已經過了一個臨界點,每年的降雪補充了冰蓋,而這些降雪無法跟上流動的冰的速度。科研人員一直在研究這些遙感觀測,以研究冰的排放和積累如何變化,而且他們發現,排入海洋的冰遠遠超過了積聚在冰蓋表面的積雪。
  • 火星上被拍攝到發生「大雪崩」,為何不見流動水?
    作者:瀚海狼山在火星近地軌道上長期運行的美國探測器,2019年5月份拍攝到火星斷崖上發生了比較大規模的「雪崩」;這是由於火星北半球夏季的到來,陽光加熱了火星斷崖頂部的巨大冰川。部分「積雪」從500米的高度直接墜落到斷崖下的沙漠上,引發了明顯的塵埃騰起。
  • 格陵蘭冰蓋的萎縮已經不可逆轉
    格陵蘭島附近的冰山是由島上冰川斷裂或崩解形成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冰川融化的速度足夠快,即使全球變暖停止,格陵蘭的冰川也會繼續萎縮。格陵蘭島近40年的衛星數據顯示,該島的冰川已經縮小了如此之多,以至於即使全球變暖今天停止,冰蓋也會繼續縮小。
  • 全球變暖,格陵蘭島的冰蓋已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來自格陵蘭島的近40年的衛星數據顯示,該島上的冰川已經縮小了很多,以至於即使今天全球暖化停止,冰蓋也將繼續縮小。研究人員發現,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冰蓋每年通常因流動的出口冰川損失了約450千兆噸(約4,500億噸)的冰,並被降雪所取代。「我們正在測量冰蓋的脈動-在冰蓋的邊緣流下多少冰冰川-在夏天會增加。而且我們看到的是,它相對穩定,直到冰排放量大幅度增加。在短短的五到六年內,海洋就將消失。」
  • 火星上沒有水卻有冰川?新研究發現,遠古火星被厚厚的冰層覆蓋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學》月刊上,科學家們刊登了一篇關於火星上山谷的研究報告,通過報告顯示,一些數據表明,火星上或許並不曾存在過液態水,而那些被認為是由液態水流淌而形成的山谷,則很可能是因為冰川作用形成的。
  • 冰川融水,火星山谷的雕刻大師
    根據對火星Reull河谷(Reull Vallis)圖像的最新研究,科學家們發現了某些與融水通道(冰川融水流往陸地的通道)一致的特徵。早期的火星可能並非如科學家們所希望的,是溫暖而潮溼的天堂 - 但如果布滿疤痕的火星山谷能與地球上的類似山谷起到相同的作用,則結果就不該是那樣。
  • 格陵蘭島大量冰蓋突然破裂,科學家稱氣候迅速變化刻不容緩
    據澳洲媒體7News報導,科學家指出,近日格陵蘭島大量冰蓋破裂,科學家指出氣候迅速變化,阻止全球變暖已刻不容緩。110平方公裡,在位於極東北的北極地區破裂。據丹麥和格陵蘭國家地質調查局稱,冰川斷層的峽灣名叫Nioghalvfjerdsfjorden,峽灣長約80公裡,寬約20公裡,此處冰川位於東北格陵蘭冰河的盡頭。過去兩年中,格陵蘭東北部的冰蓋損失均超過了50平方公裡,而自1999年以來,格陵蘭冰架已經失去了160平方公裡的面積,面積幾乎是紐約曼哈頓島的兩倍。
  • 何為冰川 冰蓋 冰架 冰山 它們與氣候變暖有何關係
    何為冰川 冰蓋 冰架 冰山 它們與氣候變暖有何關係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7-07-19 >   冰川是一種巨大的流動固體,是在高寒地區由雪再結晶聚積而成的。
  • 火星上真的有液態水?歐洲科學家新發現登上《自然·天文學》
    火星上究竟有沒有液態水?這個科學家們長期以來爭論的話題,最近又有了新的進展。2018年,行星科學家們在火星南極下發現了首個液態湖存在的證據。而現在,羅馬大學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不僅再一次證實了這個液態湖的存在,還在主要水體附近發現了3個新的水體。
  • 火星上真的有液態水?!歐洲科學家新發現登上《自然·天文學》
    2018年,行星科學家們在火星南極下發現了首個液態湖存在的證據。而現在,羅馬大學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不僅再一次證實了這個液態湖的存在,還在主要水體附近發現了3個新的水體。並且——「這些湖泊將是尋找火星上生命跡象的理想地點。」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了《自然·天文學》上。
  • 研究證明遠古火星或被冰川覆蓋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8月5日消息,眾所周知,火星的南部高地到處都是深谷,這些深谷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由古老的河流和海洋形成的。但最新研究表明,早期火星的山谷可能是在大量冰川下面形成的。據外媒報導,日前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古代火星可能不像科學家們此前所想像的那樣被河流、海洋和強降雨所覆蓋,且溫暖潮溼。
  • 火星古冰蓋塑造出上千山谷,與地球形貌如出一轍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的研究人員在《自然·地球科學》上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認為火星表面曾經覆蓋著巨大的冰蓋,冰蓋下融化的水流改變了紅色星球的地表景觀,因此塑造出數千個巨大的山谷,這與地球山谷的形成方式如出一轍。
  • 火星上存在更多的水?專家在這顆紅色星球的極地冰蓋下發現了鹽湖
    近日,義大利研究人員宣布,在火星南極冰蓋下發現了許多液態水,這意味著這顆紅色星球上可能存在生命。這位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劃打了一劑強心針。歐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車」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已經證明,在火星南極的Ultimi Scopuli地區的底部存在液態水。
  • 都是冰川融化,南極和北極所面臨的危機其實不同
    極地冰的主要存在類型是冰蓋。所謂冰蓋是指面積大於5萬平方千米的巨大冰川體,是陸地冰川的特殊類型。 冰蓋是陸地冰的主體,當前僅存的冰蓋為南極冰蓋和格陵蘭(位於北極地區)冰蓋。 儘管如此,南北極面臨的危機卻是相同的,人類活動導致的海洋和大氣變暖正在削弱地球兩極冰的含量。
  • 火星冰川下可能存在湖泊,它們能支撐生命的存在嗎?
    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的一篇論文揭示,火星上最適合生命出現的地方位於其表面下1公裡,那裡的冰川下分布著整個湖泊網絡。火星曾經並不如現在這樣寒冷乾燥。有充足的跡象表明:在遙遠的過去,水曾在火星的表面流動,但如今連一條能夠稱得上潮溼的縫隙都很難找到了。儘管如此,如今火星上還是有很多水,但實際上幾乎都是冰凍的,所以對生命沒有什麼作用。
  • 火星最新研究:早期火星某些峽谷或在大量冰蓋下方形成
    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中國、美國、阿聯的火星探測器都已成功發射,正在飛往火星途中,也引發關於該紅色星球的新一輪關注熱潮。最新一項行星科學研究稱,早期火星的某些峽谷可能是在大量冰蓋下方形成的。
  • 火星最新研究:早期火星某些峽谷或在大量冰蓋下方形成
    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中國、美國、阿聯的火星探測器都已成功發射,正在飛往火星途中,也引發關於該紅色星球的新一輪關注熱潮。最新一項行星科學研究稱,早期火星的某些峽谷可能是在大量冰蓋下方形成的。
  • 南極西部冰蓋融化速度驚人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發現自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2.4攝氏度,而南極西部冰蓋將在新一輪升溫進程中加速融化,這些冰情況可導致海平面上升3.3米,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內,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約20釐米左右。南極洲西部升溫進程卻是此前預計的兩倍,從舊金山到上海,全球多個沿海城市將面臨災難性的海平面上升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