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融水,火星山谷的雕刻大師

2020-08-05 天文在線

火星上的遠古山谷,可能是由巨大冰蓋,而非河流,雕刻而成

冰川融水,火星山谷的雕刻大師

畢竟,遠古的火星可能並不那麼適合人類居住。根據對火星Reull河谷(Reull Vallis)圖像的最新研究,科學家們發現了某些與融水通道(冰川融水流往陸地的通道)一致的特徵。早期的火星可能並非如科學家們所希望的,是溫暖而潮溼的天堂 - 但如果布滿疤痕的火星山谷能與地球上的類似山谷起到相同的作用,則結果就不該是那樣。

冰川融水,火星山谷的雕刻大師

這是最新的研究結論,該研究試圖通過分析火星上10,000多個山谷片段來推測「紅色星球」在其最初的十億年中的真實樣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科學家們受到了加拿大北極圈中乾燥寒冷的德文島風光的啟發。 根據最新的分析,一些火星山谷可能是通過某種與潛湧在德文島冰層之下的類似過程而形成的。

冰川融水,火星山谷的雕刻大師

「如果通過衛星觀察地球,你就會看到許多山谷:有些是由河流塑造而成,有些是由冰川雕蝕而成,有些則是通過其他方式形成,並且每種形成方式都有其獨特的形狀,」該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物理學家安娜·格勞·加洛夫雷(Anna Grau Galofre)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發表的一份聲明中這樣說道,她在該校從事這項研究,「火星與之相似,即山谷彼此之間看起來非常不同,這表明許多方式正在起作用並塑造它們。」

冰川融水,火星山谷的雕刻大師

研究人員認為,其中一種方式,可能是融水在冰蓋和下面的陸地之間流動。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侵蝕方式所形成的山谷樣式與自由流動的河流所形成的山谷樣式不同,他們研究的許多火星山谷似乎與這種冰蓋(融水)形成模式更吻合。

冰川融水,火星山谷的雕刻大師

格勞·加洛夫雷(Grau Galofre)和她的同事們從火星軌道雷射測高儀繪製的詳細地圖開始,該裝置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全球勘測者(Mars Global Surveyor)探測器所攜帶,並於1997年至2001年之間對這顆紅色星球做了詳細探測。 科學家們開發了一個程序,對於那10,000多個山谷片段,該程序包含每個山谷片段的六個不同特徵,然後將相似特徵歸類,並與四種不同的(山谷)形成模式的特性進行比較

冰川融水,火星山谷的雕刻大師

根據該分析,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被評估的66類特徵中,有22類與冰川下流動融水的(山谷)形成模式最匹配,有9類與冰川(山谷)形成模式最匹配,而與河流(山谷)形成模式最匹配有14種。其餘大多數無法與特定的形成模式相匹配。

美國航天局的研究者還發現了那些看似是由冰川下的融水創造的山谷貫穿了火星,而那些看似是由河流創造的山谷集中在阿拉伯高地--火星上非常古老的區域。

冰川融水,火星山谷的雕刻大師

河流和冰川下的融水暗示著關於它們周圍環境的一個關鍵的區別:溫度。科學家們認為他們的最新研究和最近認為火星的溫度在遙遠的過去可能比已經提出的其他假說提出的溫度更低的理論非常吻合。

「在過去的四十年裡,自從人們第一次發現火星上的山谷,就假設過火星上曾經有河流流動,河流侵蝕並且創造了這些山谷。」格勞·加洛夫雷曾說。「我們嘗試把所有東西整合在一起,提出一個之前從未被考慮過的假說。」

冰川融水,火星山谷的雕刻大師

相關知識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遠的行星,也是太陽系第二小的行星,只比水星大。在英語中,火星是羅馬戰神的名字,通常被稱為「紅色星球」。後者指的是火星表面受普遍存在的氧化鐵影響,使它在肉眼可見的天體中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紅色外觀。火星是一顆大氣稀薄,表面特徵讓人想起月球上的隕石坑,以及地球上的山谷、沙漠和極地冰帽的類地行星。

火星上的日和季節是可以和地球上的比較的,因為自轉周期以及旋轉軸相對於黃道面的傾斜度是相似的。火星是奧林匹斯山的所在地,奧林匹斯山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火山和最高的山,而水手峽谷則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之一。北半球平坦的北方盆地覆蓋了火星40%的面積,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撞擊構造。火星有兩個小的形狀不規則的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它們可能是被俘獲的小行星,類似於火星特洛伊小行星,5261尤裡卡。


作者:Meghan Bartels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研究表明:火星山谷可能是因冰川作用而形成
    法媒稱,火星上是否可能存在遠古生命的問題集中在曾經在那裡流淌過的水上,但8月3日發表的新研究顯示,這個紅色星球上的很多山谷可能是因冰川,而不是河流形成的。據法新社巴黎8月3日報導,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月刊上的這項研究正值一系列新的火星任務展開之際,這些任務試圖發現這個現在荒蕪的星球是否曾經存在過生命。
  • 研究證明遠古火星或被冰川覆蓋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8月5日消息,眾所周知,火星的南部高地到處都是深谷,這些深谷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由古老的河流和海洋形成的。但最新研究表明,早期火星的山谷可能是在大量冰川下面形成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行星科學家,也是該研究的第一作者Anna Grau Galofre說:「在過去的40年裡,自從火星山谷首次被發現以來,人們的假設是,火星上曾經有河流流過,它們侵蝕並由此產生了所有這些山谷,但火星上面擁有數百個山谷,它們看起來各不相同。如果你從衛星上看地球,你會看到許多山谷:有些是由河流形成,有些是由冰川形成,有些是由其他過程形成,每種類型都有獨特的形狀。
  • 火星過去溫暖溼潤說遭質疑:那些不是河道,是冰川「下水道」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火星上縱橫交錯的山谷,普遍被視作古代河流的遺蹟。8月4日,《自然-地理科學》(Nature Geoscience)上刊登的一項研究卻用新算法模擬出,許多「疤痕」確實曾為水流衝刷而成,但並非是地表自由流動的江河,而是冰蓋下排出積水的暗道。比較發現,這些火星山谷與加拿大北極圈德文島的冰下通道,存在驚人相似之處。
  • 火星古冰蓋塑造出上千山谷,與地球形貌如出一轍
    從衛星上看地球,也可以看到很多山谷,有些是由冰川形成的,有些是由河流形成的,每種類型都有其獨特的特點。仔細觀察火星照片可以發現,火星上的山谷與地球上的山谷非常相似,成百上千的山谷看起來形態變化萬千,這表明火星表面也有許多自然過程起著雕刻的效果。
  • 奇特的南極大陸乾燥谷地 形態疑似火星[組圖]
    但是在南極洲有約4000平方公裡的區域卻無冰雪覆蓋,分布著許多異常乾燥的山谷。這裡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方,而且也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環境的區域。  這一區域被稱為麥克默多乾燥谷(McMurdo Dry Valleys),位於南極洲麥克默多灣以西,由一系列山谷構成。之所以被稱為乾燥谷,是因為這裡異常乾燥,空氣中沒有一絲水汽,這裡大約有200多萬年沒有過降水了。
  • 冰川融水湖泊迅速擴大
    談到海平面上升,我們不能不提到的一個原因是高山冰川在縮小,我們往往緊盯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巨型冰原而忽視這一點。海平面上升是因為冰川融化,融水匯入海洋,將陸地冰層變成海洋蓄水量。但這種描述顯然過於簡單化。就高山冰川而言,融水要經過長途跋涉才能抵達海洋,旅途中可能會發生一些值得關注的事情。
  • 火星主流理論被顛覆!科學家發現:火星上並不存在過液態水
    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學》月刊上,來自於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團隊,對於火星上的超過一萬座山谷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分析,通過大量的數據比對,科學家認為,火星山谷的形成與液態水無關,而是由冰川形成的。在加拿大北極地區德文島冰川下,科學家們發現這裡的水渠地貌和火星上的山谷地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這裡又被稱作「地球上的火星」,無論是氣候環境還是地貌特徵,都和火星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就連NASA的火星模擬訓練,也都是在這裡進行的。
  • 火星主流理論被顛覆!科學家發現:火星上並不存在過液態水
    特別是火星的山谷地貌,更是被科學家認為是證明火星曾經存在過液態水的關鍵證據之一,不過,這個「證據」在最近似乎要被推翻了。新研究發現火星上或並不存在液態水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學》月刊上,來自於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團隊,對於火星上的超過一萬座山谷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分析,通過大量的數據比對,科學家認為,火星山谷的形成與液態水無關,而是由冰川形成的。
  • 火星峽谷或多為冰川蝕刻
    一項研究顯示,火星上不少峽谷由冰川蝕刻形成,而不是奔騰的河流侵蝕而成。法新社報導,美國和加拿大研究人員研究1萬多條火星峽谷的圖像,並將其比對地球上冰川蝕刻形成的峽谷得出上述結論,研究報告刊載於3日出版的英國雜誌《自然·地球科學》。火星上是否曾有生命存在,關鍵在於這顆星球上是否有過液態水。
  • 遠古山谷可能為探索火星的前世提供線索
    火星的南半球包含有數百個山谷網絡,這些山谷地貌長期困擾著地質學家。他們認為是液態水的侵蝕造成了這些古老的窪地,這表明火星早期應該是一個相對溫暖的地方。然而,利用計算機模型推測,在那段時間裡,這顆紅色星球的天氣寒冷而乾燥。最近,行星科學家仔細研究了火星上的山谷,並將它們與地球上的類似地層進行了比較。
  • 印度在中印邊界修建人造冰川!引流喜馬拉雅融水,到底要幹什麼?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愈發嚴峻,世界屋脊的冰川消退速度也不斷加快,這對喜馬拉雅山區以冰川融水為生的人們造成了嚴重威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印度科學家Sonam Wangchuk獨樹一幟,在中印邊界地帶建造了大量的「人造冰川」,通過把喜馬拉雅融水引向印度來緩解當地的水危機。
  • 研究人員說,早期的火星被冰原覆蓋,而不是流動的河流所覆蓋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量傷痕累累的火星表面的山谷網絡是由融化在冰川下的水雕刻而成的,而不是像先前認為的自由流動的河流所雕刻的。根據UBC今天發表的一份新的研究,大量傷痕累累火星表面的山谷網絡是由融化在冰川下的水雕刻而成的,而不是像先前認為的自由流動的河流所刻。 自然地球科學.這些發現有效地將冷水拋向了佔主導地位的&34;假說,該假說假定河流、降雨和海洋曾經存在於這顆紅色星球上。為了得出這個結論,安娜·格勞·加洛弗爾,前地球、海洋和大氣科學系的博士生,開發並應用新技術來研究數千個火星山谷。
  • 早期火星被冰蓋覆蓋,而不是流動的河流
    根據新的研究,大量火星表面形成疤痕般的山谷是由冰川冰下的水融化造成的,而不是像以前認為的那樣由自由流動的河流造成的。這些發現有效地給佔主導地位的 「溫暖和潮溼的古代火星」 假說潑了冷水,該假說假定河流、降雨和海洋曾經存在於紅色星球上。研究人員分析了 10,000 多個火星峽谷,使用一種新的算法來推斷它們潛在的侵蝕過程。
  • 最新研究:發現火星上的冰蓋破裂,有些冰川的冰含量高達90%!
    在火星兩個半球交匯處,火星被破碎的地形覆蓋著:這是一個跡象,表明緩慢但穩定的冰物質流動曾經在這片景觀中鍛造出來,形成了一個由山谷、懸崖和孤立巖石堆組成的破碎網絡。火星是一顆有兩半的行星,它的半球截然不同;平滑的北部低地位於崎嶇南部高地下方3公裡處,而火星北部地區的表面似乎比古老的南部地區年輕得多。
  • 火星上沒有水卻有冰川?新研究發現,遠古火星被厚厚的冰層覆蓋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學》月刊上,科學家們刊登了一篇關於火星上山谷的研究報告,通過報告顯示,一些數據表明,火星上或許並不曾存在過液態水,而那些被認為是由液態水流淌而形成的山谷,則很可能是因為冰川作用形成的。
  • 最新發現:火星上的冰蓋破裂,有些冰川的冰含量高達90%
    在火星兩個半球交匯處,火星被破碎的地形覆蓋著:這是一個跡象,表明緩慢但穩定的冰物質流動曾經在這片景觀中鍛造出來,形成了一個由山谷、懸崖和孤立巖石堆組成的破碎網絡。火星是一顆有兩半的行星,它的半球截然不同;平滑的北部低地位於崎嶇南部高地下方3公裡處,而火星北部地區的表面似乎比古老的南部地區年輕得多。
  • 河流的補給類型有雨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最終源於降水
    河流補給是指河流中水的來源,河流水的補給來源有多種形式,包括雨水補給、冰川融水補給、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湖泊和沼澤水補給、地下水補給等分類,這些不同的河流水補給方式,其最終都源於降水。亞馬孫河流域冰川融水補給是內陸地區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源,冰川融化的水要成為河流的補給水源,首先流域內要有冰川的存在,在我國東部地區,由於沒有冰川,所以也不可能有這種河流補給方式。
  • 最新科學研究認為火星古代可能曾被冰雪覆蓋過
    今天,火星南部高地被深谷橫貫,地表特徵被認為是由古代河流和海洋形成的。但新的研究表明,這些山谷可能是在冰川之下形成的,這加強了火星在其形成時期部分凍結的想法。這項周一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古火星可能並不像行星科學家們之前所認為的那樣溫暖和潮溼。相反,舊時的火星在南部部分結冰,南部出現了大片冰原。
  • 最近研究證實遠古的火星曾經歷過冰川時代
    關於火星上是否曾經存在過生命的問題一直以火星上河流是否存在過為中心。但最近的研究表明,紅色星球的許多山谷並非被河流塑造,而是被冰川塑造的。研究團隊檢查了火星上的1萬多個山谷,並將它們與地球冰川覆蓋的山谷進行了比較。一些火星山谷與加拿大北極圈德文郡島冰蓋下的山谷存在相似之處。
  • 諾森德地表水系調查出爐:冰川融水 資源豐富
    冬臥河水系全圖(1)源頭——冰川瀑布冬臥河水系發源於冰冠城塞南緣的高山融水,它的源頭是冰川瀑布上遊的一片無比清澈的湖泊(2)冬臥湖和冬臥南湖冰川瀑布注入東臥湖後,一路西流,從寒冽沼澤進入休薩拉盆地。(5)冬臥河冬臥河暗影森林的冰雪融水在西南方衝出一條瀑布,流入休薩拉盆地南緣,稱為冬臥河。冬臥河穿過熱帶雨林,進入大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