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吐槽的網課還在繼續,我們的孩子有機會彎道超車嗎?

2020-12-02 騰訊網

看點因疫情反覆,部分地區的學生又被迫回家開啟「網課模式」。如何更好地利用此類授課模式,為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助力?本文中,外灘君從學生、老師和家長三個角度,分享了相關真實案例,或許大家能從中有所借鑑。

支持外灘君,請進入公眾號主頁面「星標」我們,從此「不失聯」。

文丨張楠 編丨Mia

孩子崩潰、家長煎熬、老師懵圈。

很少能看到教育的鏈環中,有這麼一個存在,幾乎處於一個「全民公敵」的位置了。

說的正是「網課」,學名「線上學習」,官方定義:

「通過計算機網際網路,或是通過手機無線網絡,在一個網絡虛擬教室與教室進行網絡授課、學習的方式。」

沒想到著名的「賈伯斯之問」(為什麼計算機改變了幾乎所有領域,卻唯獨對教育的影響小得令人吃驚?)竟然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得到了回應,只不過,這回應中,吐嘈聲幾乎完全蓋過了「科技如何賦能教育」的討論。

然而,隨著國際疫情的持續和國內小範圍的反覆,我們可能不得不接受: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要和「網課」相處下去了。

也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對它的態度,也從「全民吐槽」逐漸轉變為「我們如何更好地適應線上學習?」

因此,外灘君搜羅了一些關於線上學習的「成功案例」,包括這個場景中涉及到的學生、老師和家長三個角度,快來查收這則《線上學習防崩潰指南》吧。

為什麼有些孩子反而蒸蒸日上?

線上教學對自律學生更友好

在經歷了幾個月的線上課程後,一些老師驚喜地發現,他們的一部分學生在線上課堂中表現得比在物理教室要好,像是那些精力充沛的孩子、平時害羞的孩子、富有創造力的孩子等等。

在華盛頓任教的Montenique Woodard的科學老師曾向記者分享過自己對於課堂紀律問題的煩惱,特別是班上有一個很調皮的男孩兒,他像個「班級小丑」一樣總是挑戰課堂紀律,這種行為也影響著他的23個同班同學,其中15個是男孩。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就是這個男孩兒,反而在線上學習中表現出更加積極的學習狀態。

「我認為,這是因為沒有了那些在教室裡讓他分心的事情。像他這樣的孩子能夠更專注於學習,而不必關注周圍同學們的反應。」Woodard說。

另一邊,紐約市即將升入高中的Veronique Mintz亦有同感。

學校教育被迫轉移線上,對她來說反而是一種「幸運」。她描述了一幕疫情之前的學校課堂的典型場景:學生自由散漫地交談,打打鬧鬧,破壞課堂紀律,不尊重老師,老師往往要花三分之一的時間來維持秩序。

這直接導致了她無法為考試評估做準備。「我參加的考試涵蓋了很多我們還沒學過的主題。可能是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學完全部課程,也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保持足夠的注意力。」

Mintz說,「以前,我總是跟不上老師的講課節奏,聽不懂的地方很快就過去了。當我想去找老師問問題時,又有很多學生在等著問老師問題,他無法一一照顧得到我們每一個人。」

進入在線學習後,Mintz的老師會在Google課堂上發布一些錄製課程。當她需要時,她就暫停或者倒帶老師的視頻,直到全部搞清楚上課當天的課程。

如果仍然感到困惑,她就會參加老師每周的在線辦公時間(60-90分鐘),而排隊的其他學生則往往不超過兩三個。

Mintz覺得,這對她來說,是更加輕鬆自如的學習環境,因為她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安排學習。

另外,這個小姑娘還說,線上學習也讓小組合作變得效率更高。

「我去的學校非常重視協作學習。我們大約80%的工作是由老師指定的三到五個學生小組完成的。這就導致想完成作業的同學,往往要付出更多,去訓練、督促那些不作為的同伴。」

線上學習後,大家都需要更強的自我管理意識,把控自己的學習步調。

Mintz可以將更多的時間花在需要更多努力的學習主題上,而不是坐在教室裡等大家回答自己已經弄明白的問題。

「我仍然可以與其他學生合作,但是效率更高。」Mintz說,她真的很喜歡跟朋友在視頻中對話討論,大家為學習主題帶來了不同的觀點和優勢。「我們互相挑戰,這是一種更豐富的學習經驗。」

「我喜歡在線學習的原因是,我有機會試著安排自己高效的一天,」英語老師Katie Burrows的一名十年級學生寫道。「我能夠及時做練習題,放鬆並完成學習任務,而且不會分心。」

怎麼突破物理限制實現教學?

建立有人情味兒的課堂

對於有更強自主管理能力的學生來說,線上學習往往能幫他們擯除更多外界的困擾。但對於大部分的「普通學生」來說,課堂上,老師的引導和輔助仍然十分重要。

而國內對網課的吐槽,也有相當一部分聲量來自於——教師群體對於自己突然變「主播」的不適應。但如果這種「不適應」直接通過屏幕傳達到了學生面前,其實會大大影響到學生的情緒狀態和學習積極性。

根據社會神經科學和創傷實踐領域的專家們的理論,被證實的一則常識是:

當學生的情緒和身體上被調節得更積極時,他們更願意與他人建立聯繫,更願意參與,也更開放地學習。

因此,一位名叫Annie O'Shaughnessy的社區學校老師對線上教學的老師們提出的第一則建議就是:創建一個更溫暖的課堂。

「老師的微表情和身體語言,對學生來說都有可能成為重要的支持。因此請保持跟學生的眼神交流,並記得保持輕鬆友好的語調。對視頻裡露出的空間做一定設計,讓您的臉部能清晰地呈現,並被溫暖地照亮。」Annie說。

北美的Jessica Heckman老師用到了環形照明燈和麥克風擋板,圖源Edutopia

而且,線上學習天然地就比物理教室要個人化,個性化。因此,Annie也建議老師們可以跟學生分享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做輕鬆的互動,比如家人或寵物的照片等等。

不要急著進入線上課堂,花點時間來放鬆一下呼吸,調整一下全班的整體氛圍。「最好為他們設計一些匿名反饋和傾聽他們的方法。也許他們想分享一件對他們有意義的事,或者他們需要更多的思考時間才能開始學術討論。」

此外,Annie也提醒老師們,避免過多地依賴幻燈片和視頻。

「它們可以幫助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材料上,但是學生們太久看不到老師的臉,注意力就會漸漸不集中,而且這也會破壞您正在嘗試建立的聯繫感。而儘可能多的設計課堂討論,則是確認學生狀態很好的方式。」

第二則建議來自一所磁石學校的K-8教學教練Zachary Maher:建立規範。

就像在教室裡一樣,需要明確地教給學生有效的線上課堂是如何運行的。在Maher看來,教師與學生合作制定我們的課堂規範,然後建模、實踐,這能讓大家更好地專注於學習內容的討論。

對Maher和他的學生們非常有用的三個規範是:

第一,聚焦。這意味著我們可以一直專注數學內容的學習和與此有關的討論。

第二,一位發言人。這意味著一次只有一位發言人,大家可以輪流來做發言人,以便每個人都有平等的參與機會。

第三,從進入到退出,保持思考。也就是說,當輪到學生講話時,他們必須確保說出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轉交給下一位演講者。如果學生有想分享的新想法或問題,他們會等到輪到他們了。

家長如何掙脫崩潰困境?

做Home Education而不是Homeschooling

要說到線上學習與傳統物理教室中發生的學習場景最大的不同之處,大概要屬家長的參與感了。

孩子們的學校學習改為在家裡進行,父母們就沒辦法放任孩子在書房裡自己看著辦了。

所以,我們看到了一種奇特的景象:在這場其全球範圍內的「學校教育變革」中,最先崩潰的,不是孩子,不是老師,反而是原本獨立於學校教育之外的家長們。

前段時間,一位以色列媽媽在社交網絡上分享視頻吐槽網課時,語氣激動地嚷著「新冠病毒沒要我的命,網課要了我的命!」這種崩潰的心情幾乎是疫情下絕大部分父母的真實寫照。

可是,這樣的問題真的是無解的嗎?

專欄作家Bethany Mandel不這麼認為。「家長不必懇求老師減輕課堂壓力,而是完全有權利簡單地選擇退出。」

這當然不是意味著勸家長們讓孩子放棄網課,Bethany建議,家長們最緊要的任務是幫助孩子建立起一套在家學習的完整計劃,而不是陪孩子守在屏幕前六個小時,互相折磨。

學校教育因疫情而不得不改為在家進行,這只是homeschooling;而能夠在家進行的教育則遠不止上網課。

「您可以帶著孩子學習烘焙,他們能學到數學、科學和家庭經濟學,您也可以坐在沙發上給孩子讀《夏洛的網》或一起看一部經典電影。」這才是home education。

大多數孩子都將長時間不能回到校園了,Bethany說,但這是家庭希望在接下來幾個月裡持續的生活方式嗎?每天坐在書房盯著電腦屏幕看六個小時嗎?

「大多數成年人在長達一天的在線會議中都很難過,期望一個孩子連續幾個月這樣生活是完全不合理的。」

作為「家庭學校」中的母親,Bethany設定了家庭學校的課程和時間表。

我們可以靈活地安排我們的計劃。孩子的午睡時間、我的個人工作,還有我和孩子們的親子活動都包含其中。教育孩子當然是我的責任,但同時,我也要嘗試照顧到我們家庭中每個人的需求。

美國暢銷書作家Julia Cameron則建議,和孩子一起寫日記也是很好的方式。「日記是記錄夢想、恐懼、挫敗和希望的地方,是反思和記錄正常生活的地方。日記是個人思考的自由天地,在困境中尤其有用。」

需要提醒的是,日記本屬於個人隱私,除非孩子允許,否則父母不應擅自閱讀哦。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3500+篇優質文章

相關焦點

  • 不僅要彎道超車,還要勇於換道超車 | 長江評論
    兩則新聞不約而同地關注到了「換道超車」。後發者追趕先行者,最終是要超車,而超車就有彎道和換道之別。彎道超車是將別人走過的路重新更快地走一遍,用幾十年走完別人幾百年的路。但彎道超車也會面臨技術積累不足、發展瓶頸等現實問題,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就曾感嘆,彎道的規則是人家定的,在彎道上,人家走在前面,「跟隨追趕」模式容易被長期鎖定在發達國家跨國公司所主導的全球價值鏈低端,要挑戰諸多困難。
  • 量子晶片能否實現彎道超車,解決光刻機的難題?答案並不樂觀!
    量子晶片能否實現彎道超車,解決光刻機的難題?答案並不樂觀!國家手機當中使用的晶片,一直是我們心中的痛。只是在以前事情還沒有到緊急關頭,所以大家都還是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在大部分選擇臺積電以及高通的晶片。因為荷蘭ASML光刻機公司背景比較複雜,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私人企業,在其背後有很多的國家大頭,其中之一便是美國。而在有了美國的限制之下,我們根本拿不到高端光刻機。且按照現在美方的打壓來看,在今後我們獲得這個光刻機的機會也很渺茫。這樣就意味著我們的晶片技術想要提升只能跳開光刻機,找到其他的辦法來突破現在晶片的困境。
  • 教育部回應普及幼兒園,中國學前教育布局能否彎道超車?
    教育部回應普及幼兒園,中國學前教育布局能否彎道超車? 撰文丨墨黑紙白 一、有些領域我們必須彎道超車,譬如教育領域 紙白君的文字一向對其他領域的彎道超車是持不認同觀點的,但今天要對教育領域例外,因為這可能是我們社會和國家及個人彎道超車最有效的機會。
  • 彎道超車的企業戰略有一定範式嗎?碳基晶片,也許帶來新啟示
    彎道超車的企業戰略有一定範式嗎?11-21 15:54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彎道超車的企業戰略有一定範式嗎
  • 碳基晶片對比矽晶晶片,它有可能讓我們實現在晶片上彎道超車嗎
    那接來現實比擬下兩種晶片的差異吧,碳基晶片比擬矽晶晶片,它有大概讓咱們完成在晶片上彎道超車嗎?在數據上來說,碳基晶片在一樣的製程下,機能將是矽基晶片的10倍,這大大的跨越了摩爾定律的倍率。也即是說,碳基晶片是徹底具有代替矽晶晶片,成為天下合流的才氣的。
  • 我們彎道超車的勝算有多少?
    各位網友都了解,因為各種原因,我們在電子行業的核心領域還在奮力追趕,尤其是晶片領域,雖然有華為麒麟晶片,但只加載在華為自家手機上,市場佔有率不高。現在彎道超車的機會來了,它就是光子晶片。不過設計出來後,在生產製造環節,我們明顯處於劣勢,嚴重依賴國外生產的高標準光刻機。在核心專利和製造領域都有不小差距,賣給我們的售價非常昂貴,一臺高達幾億美金,而且花巨資還不一定能買得到。現在光子人工智慧晶片作為生產製造的新方式給我們打破限制帶來了新機會。
  • 八卦人類圖(5)| 有了祂,你可以實現人生的彎道超車
    (這是我們的個案實錄。)然後,你再刷刷抖音。所有過去不被認可的,如今都火了。(這是燕子Prema做了10多個孩子的個案後,蹦出來的金句。)那什麼是彎道超車?記得看過一篇關於國內電動汽車的報導,裡面講述了,若是中國要趕上西方國家汽油發動機汽車的造詣起碼需要20、30年,但國家大力補貼電動汽車發展,這裡面的核心技術全世界起跑線都差不多。所以,中國有望在這領域實現彎道超車。關於「瑜伽哲學」,我也過同樣的思考。
  • 全球經濟下行,雷射企業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根據最新數據,我們可能會進一步向下修正。數據說明,大多數國家的表現比我們預期的要差,目前只有少數國家的狀況改善,但不足以支撐增長,也不足以改變總體方向。」 全球經濟大幅下滑不可避免,我國雷射企業也將度過復工復產漫長、交通物流管制、供應鏈停滯、市場需求嚴重萎縮、訂單大幅減少的困難局面。
  • 「天問一號」眾望所歸,僅發射一周就傳來喜訊,實現「彎道超車」
    可以說在很多方面更是直接實現了領先,成為該領域的領頭羊,讓過中國擁有了絕對的話語權,同時也讓我們國際這個大舞臺上站穩了腳跟。這不近日就聽說,中國「天問一號」不負眾望,發射一周後傳來喜訊,首次實現了「彎道超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碳基半導體、彎道超車與楚王失弓
    許多媒體報導,這有望為碳基半導體進入規模工業化奠定基礎,也為我國晶片業彎道超車提供巨大潛力(為「中國芯」彎道超車加速!北大研究團隊突破碳基半導體製備瓶頸)。1納米等於10的-9次方米,一根頭髮絲的直徑就有幾萬納米。在一根頭髮的寬度就能放下幾千個電晶體,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技術! 但是,當人們繼續往下走,就快hold不住了。電晶體之間離得太近,就會漏電,導致無法使用,這是物理規律決定的。 怎麼辦呢?
  • 沈向洋 「回歸」,從微軟 「獨立」的小冰要彎道超車了
    這就像沈向洋開啟的新徵程一樣,我們無法預料,頂級科學家的邊界在哪裡,離任微軟的 200 多天裡,三個嶄新的人生姿態——沈向洋在教授、投資人、董事長等多重角色 「跨界」裡找到了 「新生」。大佬加持下,獨立的小冰能彎道超車嗎?
  • 北鬥如何彎道超車GPS?
    華測導航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在珠峰GNSS 同步觀測點作業高精度導航或為北鬥彎道超車在高精度導航領域,北鬥有彎道超車GPS的機會。8月18日,中南大學與北雲科技發布高精度測試報告顯示,在開闊環境下,北鬥信號和GPS信號性能相當。在樹蔭遮擋、水池多徑和各類幹擾環境下,北鬥的定位精度都明顯高於GPS,信號質量指標(抗多徑能力、信號穩定跟蹤和周跳探測與修復的能力)整體優於GPS。
  • 如何實現KET/PET成績「彎道超車」?暑期備考是關鍵
    2020下半年來了上半年的學習目標達成了嗎沒有?what?暑假又要來了爸爸媽媽們是不是又在頭疼怎麼給孩子安排暑假呢是讓孩子們卸下學習包袱輕鬆玩耍還是報個課程學習呢看看別人的孩子都報班學習了甘心自己的孩子落後他人嗎不怕同學是學霸就怕學霸不放假更努力學習暑假是實現彎道超車的最佳時期備考今年劍橋英語考試的孩子們
  • 想彎道超車「超重-星艦」?對不起,還真學不來
    新的一艦走天下,香嗎?香是香,可是馬斯克要想圓上自己吹過的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些人存在這樣的想法,馬斯克就是賺噱頭,先讓他折騰,如果折騰不成就當個笑話,如果折騰成了,我們再「彎道超車」也不遲啊。然而並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彎道超車」,SpaceX之所以敢這麼幹,必有它的獨到之處,它的三大法寶:超輕的結構質量,極低的發射價格,和快速迭代技術。首先是超輕的結構質量。
  • 矽基晶片已到天花板,新材料彎道超車,碳納米管未來是否有潛力?
    那麼能否藉助碳納米管實現彎道超車嗎?解決我們晶片的難題呢?碳納米管理論上的能效是傳統矽電晶體的5-10倍,90納米工藝就有望媲美28nm,而28nm相當於傳統的7nm工藝,所以碳納米管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替代材料,而90nm的晶片有望在2到3年內推出,接著開始不斷地更新工藝,可以用來彌補我們在矽基晶片的不足。
  • 無需光刻機的光子晶片,正是中國晶片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這當然沒有錯,也確實是當務之急,但我們不能局限於眼前,也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一些,從更宏觀的層面來思考徹底解決晶片被卡脖子的方法。在2G、3G、4G時代,中國都是追趕者,但在追趕的同時,中國並沒有忘記布局5G時代。
  • 天問一號出徵火星,中國要彎道超車嗎?美媒解釋令人意外
    (天問一號模擬圖)今年七月份是每隔26月才會出現的太陽、地球和火星處於一條直線上的窗口期,趁此時機發射火星探測器能夠更加「經濟」,此前全球有多個國家都計劃在今年七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其中俄羅斯和歐盟合作的ExoMars火星漫遊車因多重技術問題已經宣布將發射任務推遲到2022年。
  • 2020數字經濟藍皮書:數位化轉型或成「彎道超車」的機會
    他認為,數字經濟時代,國家、城市和企業的關係正在重構,2020年全球城市數字經濟競爭力排名較前一年發生巨大變動,處於快速迭代的狀態,因此數字經濟可能是城市發展「彎道超車」的好機會。就城市而言,藍皮書顯示,紐約、波士頓、倫敦、新加坡和東京位居數字經濟城市競爭力前五位,中國的兩個城市——北京和上海的競爭力排名較此前均有顯著上升,北京躋身第8位,較2019年上升一位,上海則位居第12,較2019年上升2位。在企業層面,美國、日本和中國位居世界數字企業競爭力的前三強。中國企業的成長競爭力尤其突出,包括華為、騰訊等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呈現持續提升態勢。
  • 「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中國能彎道超車嗎?答案:拭目以待
    第二顆火星探測器天宮一號成功發射,是否說明我們已經實現彎道超車?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天文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雖然我們沒有實現彎道超車,那此次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又為我們帶來了哪些航天技術的突破的突破?
  • 中國突破航天推進關鍵技術,彎道超車歐美,獨家享有該技術
    最近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中國航天科技801所在航天推進技術中的霍爾推力器上有了新突破,而且在關鍵技術上彎道超車歐美,只有中國獨享該技術,那到底我們突破了什麼關鍵技術呢?下面和大家聊一聊。這個成功的消息一出,就標誌著我國霍爾發動機創新高,而且還彎道超車了歐美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