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溶劑中完全不溶或微溶的物質進入表面活性劑形成的膠束中得到溶解,並成為熱力學穩定溶液,這種現象稱為增溶作用,所形成的透明溶液稱為增溶溶液或膠束溶液,被增溶的物質稱為增溶溶解質,起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劑稱為增溶劑。增溶作用與乳化作用和分散作用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其區別在於:
(1)乳化作用僅限於液體—液體之間形成的分散體系,分散作用僅限於固體—液體之間形成的分散體系,而增溶作用所溶解的物質,既可以是液體,也可以是固體。
(2)乳化作用和分散作用形成的是熱力學不穩定多相分散體系,而增溶作用形成的是熱力學穩定的均相體系。
(3)外觀上明顯不同,乳狀液和分散液多為乳白狀和懸濁狀,而增溶溶液為透明狀。
其聯繫在於:
增溶作用可以看作是乳化作用或分散作用的極限階段、理想狀態,它們之間有相互轉化的途徑。例如:乳狀液也可以成為微乳狀液———外觀由乳白狀轉為透明狀,已接近了增溶溶液;向增溶溶液中繼續加入增溶溶解質達到一定數量時,增溶溶液即轉變為乳狀液———外觀由透明狀轉為乳白色。
增溶溶液與真溶液也有本質區別,真溶液是有機物或無機物以分子或離子形式溶解於溶劑中,而增溶溶液「溶解」的增溶溶解質是以遠比分子大得多的「分子集團」的形式包圍在膠束中。
作為增溶劑而使用的表面活性劑,必須在溶液中達到足夠的濃度,在溶液中形成足夠多的膠束,才能保證增溶作用的順利產生,而且形成的棒狀、層狀等高級膠束數量越多,增溶效果就會越明顯。
增溶作用對於染整加工也有許多特殊作用,例如:分散染料經合適的增溶劑增溶處理,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會明顯提高,有利於工作液穩定並提高染色效果;許多高檔含矽類柔軟整理劑需要調製成穩定性非常高的微乳液、增溶溶液才能產生優良的整理效果;在去除織物上汙垢的過程中,增溶也發揮重要的去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