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哥哥的疏忽,在弟弟身上再次發生。」對於上海市閔行區平陽小學的家長馬愛麗來說,因為之前缺乏對視力的關注,自己的大兒子三年級就戴上了眼鏡。
2018年,馬愛麗的小兒子入讀平陽小學一年級,她發現,學校對學生視力的關注滲透到學校的方方面面。
在平陽小學,學生在校園中隨時可以測量視力、每天都能接觸球類運動、午餐還能吃到有益眼睛的蔬菜,學校調整多媒體教具的字號和背景色、根據各樓層採光不同個性化改造燈光、為保證課間休息設置兩遍下課鈴,家長參加護眼培訓課、還會收到假期前後孩子視力變化對照表、好家長評選中也增加了近視防控指標……
這樣滲透到學校各個角落的近防措施不僅出現在平陽小學。在閔行區,中小學和幼兒園逾400所,名校數量也頗多,青少年近視防控的壓力不小。2018年6月,《閔行區兒童及青少年近視眼綜合防控三年行動計劃》發布,該區教育局、衛健委、體育局、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美視美景眼科中心四家聯手著力構建一個近視眼立體防控系統。
作為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區,閔行區已經開始打響一場「視力保衛戰」。
課堂內外邁步走
「眼睛一霎,老母雞變鴨;眼睛白白,近視眼看勿出……」一曲朗朗上口的滬語童謠rap(說唱音樂)讓枯燥的近視眼防控變得好玩生動有趣。同時搭配上活潑的快閃舞蹈,在平陽小學,近視眼防控變成了體衛藝結合的範例。
在平陽小學,下課時分,校園裡熱鬧非凡,孩子們在操場上遊戲、打鬧、玩著各式運動。
「踩球、拉球、撥球、跨球、運球……」小球員們在不一樣的足球訓練課中學會保護眼睛的秘訣。保證每天1至2小時的戶外時間是保護孩子視力的最佳方式。同時,球類運動又是防止孩子視力變差的高效運動。平陽的課堂將近視眼防控與課程無痕融合,在細緻入微處引領孩子學會愛護眼睛。
對三年級(5)班的學生楊雅文而言,「護眼秘籍」藏在校園生活的各個細節裡。從視力趣樂園到「點亮視界」宣教室,從「walking上海」主題牆到走廊裡的視力表,從自助快速視力檢測儀到花壇邊的眼肌訓練圖……浸潤在校園每一處的近視眼防控措施,提醒著孩子保護眼睛的重要性。
在閔行區,近視眼防控不僅走進了學校文化的各個角落,更是走進課堂之中。
比如,在閔行區顓橋小學,學校開展了「火眼金睛」活動,在學校操場周圍掛上字體、大小、顏色等不一的卡片,鼓勵學生下課後走出教室看看遠方的景色,辨認文字。同時以班級、小隊為單位開展趣味競賽,比一比哪個學生看得遠,看得準。上海市文來中學在每個教室配備了可調節的課桌椅,明確要求至少每兩周讓學生調換一次座位。學校定期舉行預防近視專題講座,邀請滬上近防專家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閔行區積極探索在三類課程中全面滲透近視防控,在基礎型課程中逐步推進體育課程小學每周4+2(即每周4節體育課2節體育活動課),中學每周4+1(即每周4節體育課2節體育活動課)。閔行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與社會專業機構合作,在拓展型課程中引進專業化的師資和課程,助力學校創建「一校多品」,確保校園體育運動每天一小時覆蓋全體學生。
2019年,轄區內的莘莊鎮學區將率先開啟一場燈光大改造,包括莘莊中學、莘莊鎮小(北校區)、康城幼兒園在內的8所學校(幼兒園),開啟一場燈光大改造,一共345間教室都將納入護眼燈改造項目,根據採光條件不同或增或減,超1萬名學生將享受到這種個性化定製的燈光護眼方案。
家校互動攜手走
2018年12月17日,一場特殊的辯論賽在閔行區田園高中舉行。
以「中小學生近視防控應該以家庭為主導VS中小學生近視防控應該以學校為主導」為辯題,閔行區17所高中參賽,近千人參與現場觀摩,同時進行微信直播。
在閔行區教育局副局長喬慧芳看來,這不僅是一次比賽,更是一場對社會、對家長的近視防控宣講。
平陽小學校長朱紅這幾年有個明顯的感覺,學校裡對近視「無所謂」的家長人數明顯減少,努力做愛護孩子視力的「陽光家長」越來越多。
近視防控少不了家長的努力。為此,平陽小學特別加強了家校聯動。為一、二年級學生及家長舉行「預防近視·從正確執筆姿勢開始」的愛眼講座、家長會上特別說明近視防控的重要性及學校目標……一系列活動開展下來,馬愛麗感覺自己也算是半個近防專家了。
為提高教師對近視防控的重視,平陽小學也出重招。除要求教師關注學生視力的發展,定期對學生進行視力檢測,收集學生視力變化情況外,對近視新發病率高的班級,學校還將約談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學校特別設置了陽光教師評選,班上學生視力保護得好,班主任老師還將收穫來自學校的特別獎勵。
這樣的家校互動在閔行已經形成常態。通過學校、家庭、街鎮多路徑推進,閔行區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將在2018年的基礎上實現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到2030年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小學、初中、高中學生近視率分別下降到38%、60%、70%以下。兒童青少年屈光發育檔案建立100%,在現有14個學區中實現每個學區建立一所近視防控示範校,充分發揮輻射引領作用。
該區還加強學校近視眼防控宣傳教育,要求各學校每學期上一節學生視力健康課;每學期開一次家長通氣會、一次班主任分析會;每學期辦一期視力保健知識黑板報;每班每學期選舉表現突出的學生作為「愛眼小衛士」並給予表彰,日常學習生活中協助老師做好班級近視眼防控舉措的落實。
同時,該區要求各校爭取家長配合,控制學生每天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寒暑假期間通過視力測試對比、家校聯動監管等落實近視防控措施。
閔行區愛博果果幼兒園將幼兒視力管理的工作流程進行了標準化的設計,嵌入了幼兒園健康平臺中,再通過方便實用的視力檢查電子設備,實現了一鍵收集幼兒視力檢查數據,自動匯總分析幼兒視力情況,智能生成視力檢查的報表。當系統分析監測到視力低於本年齡段正常發育值時,就會立刻發出預警,並自動彈出幹預的措施,推送給不同對象和家長,指導大家相互協作,專業地開展跟蹤與指導。
醫教協同齊步走
「媽媽,戴眼鏡一點兒都不酷!」馬愛麗的小兒子今年參加了「探究眼睛的奧妙」STEAM課程,他不僅用「玩」來體驗眼部篩查、學習科學用眼知識,還動手做眼鏡,戴眼鏡,沉甸甸的分量架上鼻梁,他體驗到了近視200度和400度的感覺。「以後要少玩電子產品,保護眼睛。」他告訴媽媽。
這樣的一套讓兒童青少年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探索眼睛奧秘的STEAM課程,是閔行區在2018年依託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美視美景眼科中心專業機構,開發的「探究眼睛的奧妙」STEAM課程。目前已經實踐的課程有「視力和視野、眩光與生活、視覺與對比、如何防護紫外線、眼睛與美學」等5個內容,將形成適合親子、小學、初中的課程體系。
青少年近視防治工作,不能只依靠教育,醫教協同要齊步走。在這方面,閔行區有著得天獨厚的醫療資源。復旦大學附屬耳鼻喉科浦江分院、上海市兒科醫院在古美街道,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美視美景眼科中心在華漕鎮。
2018年底,該區教育局與區衛健委、區體育局、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四方籤約,共同推進閔行區青少年近視疾病防控體系框架建設。這個體系將打破教育、體育、衛生等部門的壁壘,整合社會資源,通過職責明確、銜接有序、協同合作的青少年近視防控體系,逐步控制近視發病率。
如今,馬愛麗對兒子的視力狀況不再是兩眼一抹黑,每個學期她都會收到自己兒子的視力發展報告。而在平陽小學,每個孩子都建立了屈光發育檔案。同時,對有視力下降趨勢和輕度近視的學生進行分檔管理,提供個性化的幹預、治療方案。
據喬慧芳介紹,未來,閔行所有的孩子都將擁有屬於自己的視力動態監測表,持續跟蹤視力的波動變化。不僅連續記錄個人的眼健康狀況,而且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能主動識別近視易發人群。同時,區教育局與區衛健委聯手,積極開展轄區學生視力普查,為轄區內兒童青少年建立屈光發育檔案。
此外,該區還將對學校衛生保健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術培訓,建立一支以保健教師為主的骨幹隊伍,培養一批具備眼視光基本知識的視力保健工作人員;以衛生保健教師為骨幹,各校開展教師分層培訓,提升全體教師的「防近」意識及工作能力;將近視眼防控納入該區新教師規範化培訓內容。與此同時,該區創新擬定了《閔行區近視防控示範學校》考核標準,根據各校近視眼防控管理機制、近視眼防控環境、近視眼防控科普教育、近視眼防控教醫結合及近視眼防控特色開展情況分別進行評分,以打造更多專業科學且有示範引領作用、教醫結合的學校。(本報記者 劉博智 李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