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可在中紅外波段運行的分子傳感器

2020-11-24 電子發燒友

一款可在中紅外波段運行的分子傳感器

工程師曾玲 發表於 2018-06-15 14:02:00

導讀: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的研究人員現已通過改進型Sierpinski三角形,打造了一款可在中紅外波段運行的分子傳感器。

利用分形技術設計微波和射頻天線,正變得越來越流行,這主要歸功於它們的「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該特性使得天線能夠更好地收集和聚焦寬波段、多頻光。據麥姆斯諮詢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的研究人員現已通過改進型Sierpinski三角形,打造了一款可在中紅外波段運行的分子傳感器。該器件可用於分析如細胞和蛋白質單分子等各類生物元素的指紋。

研究人員最近開始利用分形圖案來操縱表面等離子體,這些表面等離子體是在與光強烈交互作用的金屬納米結構表面,傳導電子的量子化集體振蕩。這種強烈的交互作用使得等離子體能夠將光集中到亞波長,遠低於光的衍射極限。此類應用有很多:如亞衍射聚焦,透明金屬電極,提高光電效率,增強分子螢光等。

中紅外傳感中應用的Sierpinski三角形

改進型Sierpinski分形模型

在該研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NUS)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院與智能傳感器和MEMS中心的研究員Chengkuo Lee和 Dihan Hasan研究了由金和鉻(Cr)組成的Sierpinski分形模型。

Hasan解釋道:「我們最初的目標是研究這種分形結構的特性,為中紅外傳感調整其尺寸。然後,我們為了在該光譜範圍內極大地提高其傳感性能,想出了略微改進模型的辦法。」

Sierpinski分形是一種具有內在「自相似性」的等邊三角形的分形,也就是說,它組成的三角形能以更小的尺寸(或「規則」)重複出現。電磁結構的自相似性對於縮小器件尺寸非常重要,因此就能實現將光聚焦在特定頻率上。Hasan說:「研究中,我們在不破壞其自相似性的前提下,稍微改進了現有的分形模型。」

蝴蝶結納米結構

Hasan補充道,Sierpinski分形特別適合與蝴蝶結納米結構相結合。這些結構最擅長處理局部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和增強光場,正是由於其尖端的「避雷針效應」(lightning rod effect),讓它們充當納米天線有著天然優勢。這些天線具有「等離子體模式」,可調諧與附近分子的光學躍遷共振。正是這些等離子體模式增加了相鄰分子與天線發出的光耦合,這就意味著它們可以被用作傳感器。

在如納米光刻、超低功耗光學捕獲及等離子體全息高密度數據存儲等許多高性能等離子體應用中,Sierpinski分形已成為其中的關鍵元素。問題是,由於在分形元器件的連接處有幾何差異,因此很難製造出純粹的Sierpinski分形。更重要的是,以往製造的分形並沒有充分利用納米蝴蝶結的避雷針效應。

無需分子功能化

Lee和Hasan目前利用先進的電子束刻蝕技術(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精確地調整了這些分形的幾何結構。研究人員通過改進其架構,發現這種結構可以增強中紅外波段的光場(3000到8000 nm)。這些元器件的排列方式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納米蝴蝶結/分形圖案的避雷針效應。

Hasan解釋道:「傳統的共振傳感主要集中在光譜的可見光波段。由於中紅外光波段是許多生物分子的吸收範圍,因此,我們研究了中紅外光譜範圍內的傳感。」

探測這些分子的吸收情況,無需將生物分子功能化,這些分子就能被傳感器感測到。

新的研究方向:片上分子傳感器(on-chip molecule sensors)

Hasan補充道:「紅外感應也能使我們更可靠地辨別生物系統中發生的相繼事件。我們所描述的多光譜分形平臺最終將允許在單一平臺上對各類分子進行高通量多路復用檢測。這應該能夠在多個感興趣的波長上,提高成像的信噪比。」

Hasan稱:通過改進分形化,使寬波段和增強的光吸收成為可能,該技術在中紅外波長感知生物分子的應用中很有前景。他補充道:「但這還不是全部,由於吸光『熱點』數量的增加,增強的光物質相互作用也使得該器件在光學範圍內更加敏感。在這裡,光可以有效地轉化為片上電子讀出,這將有助於中紅外傳感器克服其『體積龐大』的主要限制。」

該團隊將其工作成果發表在IOP 期刊平臺的Nano Futures期刊中。該團隊表示,目前正忙於將該平臺與二維材料相集成,以製造片上分子傳感器。Hasan說:「我們正在積極研究各種二維材料的熱電性能。」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上海光機所等在中紅外新波段強場分子物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強場物理是當代物理學研究的重要前沿領域,而強光場中原子分子的電離機制研究是該領域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可調諧中紅外新波段強場超快雷射的出現與迅速發展,促使強場光電離研究深入到隧穿電離甚至深隧穿電離的參數空間,從而將已有數十年歷史的強場原子分子物理研究領域推進到一個嶄新階段。
  • 深度解析紅外傳感器
    工程上把紅外線佔據在電磁波譜中的位置(波段)分為:近紅外、中紅外、遠紅外、極遠紅外四個波段。紅外傳感器的工作原理並不複雜,一個典型的傳感器系統各部分的實體分別是: 1、待測目標:根據待測目標的紅外輻射特性可進行紅外系統的設定。 2、大氣衰減:待測目標的紅外輻射通過地球大氣層時,由於氣體分子和各種氣體以及各種溶膠粒的散射和吸收,將使得紅外源發出的紅外輻射發生衰減。 3、光學接收器:它接收目標的部分紅外輻射並傳輸給紅外傳感器。
  • 新型傳感器系統無需紅外光譜儀便能識別分子
    打開APP 新型傳感器系統無需紅外光譜儀便能識別分子 胡薇 發表於 2018-06-14 14:17:10 為此,EPFL(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工程學院(瑞士洛桑)和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款緊湊型、高靈敏度納米光子傳感器系統,無需使用傳統的光譜學技術便能識別分子的特徵吸收。他們已經將該系統用於聚合物、農藥和有機化合物的探測。更為重要的是,這項技術還與CMOS技術兼容。
  • 歐司朗推出適合光譜應用的全球最小寬波段紅外LED
    近紅外光譜學可識別物體的分子指紋對於近紅外光譜的光源而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儘可能寬地覆蓋發射光波長範圍。覆蓋範圍越寬,可分析的物體就越多。在確定成分或水分含量時,需要用寬波段紅外線照射目標物體(通常為650隻1050納米),此時部分光源會被反射,另一部分則被吸收。反射吸收比因物體而異,籍此便可得到每件物品的分子指紋。
  • 矽雷射器輸出中紅外雷射
    Jason Palmer     目前,雷射器的輸出波長很難覆蓋電磁波譜中的中紅外波段,已有的中紅外雷射器不但體積龐大,而且結構複雜。而小型中紅外矽雷射器的問世有望使這一局面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改觀。通過級聯的拉曼效應可以將輸出波長拓展到中紅外波段(見圖1)。在二氧化矽光纖和微腔中已經展示了級聯的拉曼效應,但是光纖在中紅外波段損耗較大。相比之下,矽在中紅外波段不但拉曼增益較高,而且損耗很小。
  • MLX90640新型紅外傳感器的特點及應用
    公司推出的一種新型紅外 (IR) 傳感器,為較昂貴的高端熱像儀提供了一種經濟高效的替代方案。這款 32x24 像素的傳感器件適用於多種安全和便利應用,其工作溫度範圍為 -40°C 至 85°C,可測量的物體溫度範圍為 -40°C 至 300°C。該紅外傳感器在整個測量範圍內保持高精度水平,可提供 ±1°C 的典型目標物體溫度精度。這種新型紅外 (IR) 傳感器,可方便集成化到智能空調系統中,能很好的在項目工程中加以使用。
  • HBr光纖氣體雷射器實現4μm波段中紅外雷射輸出
    導讀中紅外波段雷射波長涵蓋了大多數分子振動吸收峰,在軍事、生物醫療及大氣通信等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國防科技大學王澤鋒教授課題組首次將HBr氣體充入空芯光纖中,以自行搭建的窄線寬可調諧2 μm摻銩光纖放大器為泵浦源,室溫下實現了連續波4 μm波段的中紅外雷射輸出。
  • 中紅外量子級聯雷射器覆蓋更寬光譜
    QCL是當今最常用的中紅外(mid-IR)雷射器之一(也是太赫茲輻射領域的潛力光源),因為它遠比像光參量振蕩器(OPO)和光參量放大器(OPA)這些中紅外光源更緊湊、更堅固。因此,對於那些在IR分子「指紋」光譜區使用的光譜儀器,以及表1中列出的許多其他應用而言,QCL是最為合適的光源。如果需要的話,這類儀器可以做成小型、電池供電且耐用的儀器,可在野外使用。
  • 新型紅外雷射傳感器「嗅」出痕量化學物質
    一款新的化學傳感器原型能夠在距離100英尺以外的地方檢測到「指紋痕量」的化學物質和其它物質,其開發者正在努力將其尺寸縮小到鞋盒大小。tIJednc該裝置有望識別痕量的毒品和爆炸物,並加速某些醫學樣品的分析。這種可攜式紅外化學傳感器可以安裝在無人機上,也可以由醫生、警察、邊防官員和士兵等用戶隨身攜帶。
  • Imec即將震撼展示首款短波紅外(SWIR)波段高光譜成像相機
    這款相機集成了基於CMOS的光譜濾波器和基於InGaAs的成像器,因此結合了CMOS技術的小巧和低成本以及InGaAs的光譜範圍。 過去5年來,由Imec設計並製造的CMOS半導體高光譜圖像濾波器,已經以單片集成的方式應用於矽基CMOS圖像傳感器,其感光範圍為400~1000nm波段的可見光和近紅外光(VNIR)。
  • 遠紅外線傳感器對完全自動駕駛車輛有何影響?
    據外媒報導,遠紅外線傳感器在性能表現方面逐步展露頭角,本文將從雷射雷達傳感器的不足之處、遠紅線傳感器的性能優勢等方面展開,預計該產品將助推完全自動駕駛車輛的應用及推廣。■ 遠紅外線技術(FIR)是完全駕駛車輛的感知方案有一款新的傳感器採用了遠紅外線技術,可解決其他傳感器所遺留下的可靠性及感知問題,該技術旨在為完全自動駕駛車輛提供輔助。
  • 具有多種探測波段的火焰傳感器應用於火災現場
    二、原理簡介典型火焰輻射光譜圖不同的物質燃燒,其發射的紅紫外光譜有所差別,但從火焰光譜簡圖中可以明顯看出三個火焰輻射曲線凸起部分,其中一個是紫外段 0.28um 以下部分,另兩個分別是紅外段4.3um和4.6um附近,在這三個波段,地表上的日光輻射曲線恰好處于波谷位置。
  • 基於紅外傳感器的CO2氣體檢測電路設計
    不同氣體分子化學結構不同,對不同波長的紅外輻射的吸收程度就不同,因此,不同波長的紅外輻射依次照射到樣品物質時,某些波長的輻射能被樣品物質選擇吸收而變弱,產生紅外吸收光譜,故當知道某種物質的紅外吸收光譜時,便能從中獲得該物質在紅外區的吸收峰。同一種物質不同濃度時,在同一吸收峰位置有不同的吸收強度,吸收強度與濃度成正比關係。因此通過檢測氣體對光的波長和強度的影響,便可以確定氣體的濃度。
  • 揭秘八款創新硬體的傳感器作用 光譜傳感器,3D傳感……
    據開發人員介紹,多光譜傳感器能夠為廣泛的消費和實際領域應用提供新的檢測和使用途徑,例如材料和產品鑑定、產品質量與完整性評估以及近紅外和可見光波段的材料分析。可以實現可見光波段六個波長的光強度測量:450nm、500nm、550nm、570nm、600nm及650nm。AS7263傳感器工作在近紅外波段,可以檢測610nm、680nm、730nm、760nm、810nm和860nm處的紅外光譜特徵。這兩款晶片都配備了LED驅動電路的電子快門,因此開發者利用單個晶片便可以實現光源強度的精確控制和光譜感測功能。
  • 氣敏傳感器是什麼?氣敏傳感器的應用與分類
    氣敏傳感器介紹   氣敏傳感器可用於對氣體的定性或定量檢測。氣敏材料與氣體接觸後會發生化學或物理相互作用,導致其某些特性參數的改變,包括質量,電參數,光學參數等。氣敏傳感器利用這些材料作為氣敏元件,把被測氣體種類或濃度的變化轉化成傳感器輸出信號的變化,從而實現氣體檢測目的。
  • 新品推薦 | 具有多種探測波段的火焰傳感器,全面上新!
    不同的物質燃燒,其發射的紅紫外光譜有所差別,但從火焰光譜簡圖中可以明顯看出三個火焰輻射曲線凸起部分,其中一個是紫外段 0.28um 以下部分,另兩個分別是紅外段4.3um和4.6um附近,在這三個波段,地表上的日光輻射曲線恰好處于波谷位置。
  • 每日天文一圖 大麥哲倫星雲的紅外波段圖
    三體網 www.santiwang.com探索|宇宙|奧秘三體網訊 小三這張壯觀的紅外波段圖展現的是我們銀河系的伴星系中的大麥哲倫星雲塵埃的溫度可作為判斷此處的恆星活躍度的指標。大麥哲倫星雲紅外光波段的外觀,主要展現的是塵埃,這和其可見光波段的外觀大為不同。不過,位於圖像左方那塊最明亮的區域——蜘蛛星雲在紅外波段上仍然很顯眼。大哲倫星雲大小則約為3萬光年,距離我們僅16萬光年。來源: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編譯/小三
  • 紅外傳感器有什麼作用_紅外傳感器的應用實例
    紅外傳感器的這種性質使得它有著廣泛的應用。這當中有一種作用就是安裝在門外監控門外的動靜。   紅外傳感器安裝在門外,一旦有人靠近就可以出現警報提醒室內的人,因此紅外傳感器可以很好的起到看門的作用,不過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紅外傳感器進行一些非法活動。最近,臺灣紀姓男子在入口樓梯間裝有紅外線傳感器,偵測賭場外動靜。
  • 一文讀懂紅外傳感器
    一是採用新型材料和處理技術,使得傳感器的紅外探測率提高,響應波長增大,響應時間縮短,像素靈敏度和像素密度更高,抗幹擾性能提高,生產成本降低。如Pyreos和Irisys公司已推出薄膜和陶瓷混合的新型熱釋電敏感技術,使得敏感元件可以實現陣列化。 二是傳感器的大型化和多功能化。
  • 紅外溫度傳感器在紅外測體溫門禁系統中的應用解析
    打開APP 紅外溫度傳感器在紅外測體溫門禁系統中的應用解析 佚名 發表於 2020-04-13 08:49:45 紅外測體溫門禁系統介紹: 紅外熱成像技術無需與物體直接接觸,即可測量視場中所有點的溫度,並可將溫度強度轉化成人眼可見的紅外熱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