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接人待物全禮儀

2020-11-25 房天下

2015年09月01日11:35 來源:管理學

1.應有的態度——

如何在公司贏得好印象?除了在公司內打電話、接電話之類的技巧外,還包括將訪客帶到會客室、遞出名片與接收名片的方法,以及替別人作介紹……等,各種在商業社會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禮儀。

如果你剛進入公司,影印資料、整理文件,以及端茶倒水之類的事,會顯得的多。或許你會覺得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缺乏意義。但事實上,你所從事的工作絕不是瑣碎之事。當你接聽電話的那一瞬間,你就代表了公司。假使你在電話裡顯出失禮的態度,對方會認為這是你所任職公司的失禮,有時還可能導致談判破裂,終失去顧客。

2.客人來訪,應起身迎接——

如君整理資料正在忙得不可開交,此時有位客人走進來。如君騰不出空,只好繼續做事,同時坐著向客人打招呼。

可是,這位來客見到她的上司便對如君坐著向他打招呼一事,表現出不滿的情緒。

當然,如君也有她的苦衷,但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手上的工作多麼繁重,對於訪客,都應當站起身來行禮,這是基本的禮節。或許如君的心裡懷著熱情歡迎的想法,可是,在訪客心裡卻不如此認為。如果被客人看到你坐在媾做事,只是把頭例行公事般地點一下,那麼對方便很自然的有一種被忽略的感受。

記得當遇有客人來訪之際,無論自己有多麼忙,都應站起身來打招呼。

3.要跟訪客問好——

遇到訪客,無論在何種情形下,都應搶先向對方問好,這才是正確的待客之道。寒暄時的禮節為身份低的人先問候身份高的人。而對於的公司來講,訪客都是居於上位者,因此必須由己方先致問候。所以當見到不認識的訪客時,要先行問好。

如果當時正與同事站著談話而沒打招呼,或者來訪者是進進出出的業者,就不在此列。

4.鞠躬時眼睛要注視對方——

鞠躬大致可以分為二類,即微微的點頭致意和常見的敬禮。無論採用哪一種鞠躬方式,都必須遵守基本原則。在鞠躬的開始與結束時,都需看對方的眼睛。無論行多少次敬禮,如果眼睛看著別的地方,這種行為也無異於是忽視對方。

此外,太快把頭低下或抬起,都不能算是正確的鞠躬方式。我們經常見到點頭哈腰地頻繁低下、抬起的公司職員,那絕不是正確的禮儀。

鞠躬時應儘可能慢慢地進行。把頭低下時,以能在中途作1~3次呼吸的速度進行就可以了。

5.對訪客附上一句——「讓你久等了」——

當有約好的訪客時,大部分的人會說「歡迎光臨」!可是,接下來會附上一句「讓您久等了」的人,卻不多。

假設你的身份是來訪的客人,如果對方對你說聲「讓您久等了」你會在心裡暗想,「原來這家公司很看重我!」。

會不會說這句「讓您久等了」,別人對你的評價就會不同?答案是肯定的。當你的上司看到你如此向訪客問好後,必定會對你刮目相看。

這並不說只能使用「讓您久等了」這句話,可以根據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加上額外的話。

如果是經常出入自己公司的來者,說上一句「天氣這麼炎熱,您辛苦了!」之類慰勞對方的話,效果也會很不錯。

沒有人會對別人發自內心的關懷話語感覺不快,因此應積極地向別人問好。

6.記住訪客的基本資料——

雖然自己所任職的公司名稱已在詢問臺被問過一次,但是過沒多久,又被重複問「請問您是哪一位?」任何人都會有不被重視的感覺。為了避免使對方產生不快,當聽到訪客的公司名稱、姓名之後,應記錄下來,以免遺忘。

若將對方的公司名稱或人名弄錯,是不禮貌的。如果是難以聽清楚的名字,就應複述一遍,或向對方問清楚,以便將正確的公司名稱、姓名記住。

當有多位來訪客時,應以不讓訪客看到的方式作記錄,然後交給公司內的人。如果訪客的人數太多,也可以只記下公司名稱及其代表者的姓名。

7.引導訪客到會客室——

對於訪客,不能用手一指會客室,說一句「請到那裡等候」就算完事了。將訪客帶到會客室,才是應有的禮儀。

有人會認為將客人帶到會客室,是件簡單的事。但我們常看到會有人自顧自地走在前方,而忽略了後方的客人,認為客人會自己跟上來:甚至不管訪客有沒有跟來,便逕自地往前走去。這些都不是接待客人所應有的態度。一旦讓客人產生自己被拖著在公司內到處走的印象,相信他會感到不愉快。

正確的方法是:帶路時,應訪客的步調,走在距離對方大約1公尺的斜前方,而這是為了讓訪客走在走道中的。此外,不時回頭看看訪客是否跟上自己,也是重要的一點。

8.不可以貌取人——

所謂「人不可貌相」,不能因為對方的身材魁梧,就斷定他的職務高,也可能存在相反的狀況。如果憑外貌來判斷對方的職務,有可能鬧出很大的誤會。

當有一位或者兩位客人來訪時,根據對方的態度,大致能判斷出誰的地位較高:可是當有許多人來訪時,就很難分出誰是上司,誰是下屬。

遇到這種情況,只要確認誰是上司或負責人就行了。當對方突然來訪,沒有時間加以確認時,不要按照自己的看法隨意作出判斷。應將他們帶到會客室,交給主管去安排。

9.進會客室前先敲門——

以下是常發生的情形:職員將訪客帶到會客室,心想裡面空無一人,於是將房門打開,卻發現裡面有人。因此,在進入會客室前別忘了要先敲門。如果有人,裡面負責接洽的職員會作出反應,從而避免使訪客意外撞見的失禮之舉。

為了避免失禮,不只限於會客室,包括其它的房間,在進去之前都應養成先敲門的好習慣。

10.哪裡是上座,哪裡是下座——

將訪客帶到會客室後,因此必須清楚哪裡是上座,哪裡是下座。

根據會客室的不同,上、下座也會不一樣,但基本是,入口的座位是下座,裡面的座位是上座。當拜訪其他的公司時,千萬別大模大樣地坐在上座之上,以免造成對方不好的印象。

此外,當訪客中的主管隨其他人一起進入會客室,或他已先到並在此等候時,應讓他決定把訪客安排在哪兒。要是有對方的主管在場,你卻在一旁指手劃腳地分派座次,就會顯得越俎代庖。

11.送茶有一套——

甫入職場的李君,將總經理的客人帶進了會客室,並隨後送去了茶水。李君先從總經理那裡旁開始上茶。

可是,過後他卻被總經理叫去訓了一頓。總經理生氣的原因是——「為什麼不先送茶給客人?」

然而從李君的立場來看,他認為先給遠比訪客年長、並且地位也遠比他高的總經理上茶,是當然之舉。

然而,正如總經理所說的,這是極大的錯誤。當有訪客時,即使總經理正在接待他,也要將訪客當作上位者,請牢記這點。因為與訪客相比,就算總經理是公司職位上者,也處於訪客之下。

請記住:應先給訪客敬茶,然後才輪到本公司的職員。

12.倒茶只倒七分滿——

古人云「鞭長不及馬腹」,倒茶也是如此,倒在茶杯裡的茶水並不是加得越滿越好。為訪客準備的茶水,大都是在茶水間倒好再端到會客室裡去的。到會客室的距離越長,茶水溢出來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將茶水加得滿滿的,在端到會客室途中,託盤可能會濺溼。所以,應注意使茶水保持大約七分滿。

此外,在泡茶以前,應將陶質小茶壺和茶杯燙一下。當有多個茶杯時,為了使茶水的濃度均等,應提著茶壺繞著圈,將茶水分別注入茶杯裡。

如果主人端出溫涼的、泡乏了的茶,任何客人都會感到不滿意。尤其是在年長的男性之中有很多喜歡喝茶的人。因此細心周到,儘可能將茶泡得好喝,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13.電梯也有上下座之分——

正如會客室與會議室存在席次差別一樣,在電梯內也有上座與下座之分。

在電梯內,操作按鍵的位置是次的下座,因為站在這個位置上的人,必須按控制電梯開閉和樓層的按鍵,扮演電梯女郎的角色。

相反,被看作尊貴的上座位置,是位於操作按鍵位置的裡面,其次是它旁邊的位置,再其次是在有按鍵位置的旁邊。在有四人以上乘電梯時,大致也以此為準。

當你的上司站在電梯裡面的位置時,如果正巧你站在按鍵的前面,雖然把上司的前面堵住了,乍看顯得失禮,但實際上這才是正確的座次。

14.應確認客人離開後再離去——

根據與對方的不同關係,送別客人的方式也會有所差異。既有可以在會客室門口告別的客人,也有需要送到大門口的客人。需要送到公司大門口的客人,已經算得上是具有相當分量的VIP了,因此採用這種送別方式絕不能馬虎。

在大門口送別,自己應拿著客人的行李,在即將分別時再交給對方。千萬別在客人剛一轉身就連忙往回走,急著返回公司去,因為你不知道客人是否會回過頭來,因此應目送客人遠去,直到看不見對方的身影為止。

在將客人送到停車場時,也應將對方的行李送到車上。首先,必須先為對方打開車門,當客人坐好後再將車門關上。此時,也應目送對方的車子開走,直到看不到為止。

15.等客人離去再離開——

有一天勝文送客時,在電梯間的前面說了聲「您慢走」,當電梯間的門正徐徐關上時,他便迅速走回室。

可是,這位客人忽然想到自己有東西忘了帶,於是將正在合攏的電梯門打開,而剛才還在深鞠躬的勝文卻已經不在了。他急忙跑到走廊裡,卻看見勝文正匆匆離開。

事後我們才知道,當時這位客人產生了一種受到拋棄的感覺,並且感到有些孤立無援。

因此在電梯口送別時應停留在那裡,直到電梯間的門合攏並開始下降為止。

或許有人認為大可不必如此,但電梯間與在走廊裡是一樣的,你不知道有誰注視著你。假如有別的客人看到了如此送別的場景,或許他會對你所任職的公司另作評價。

16.記得打掃會客室——

當你從會客室將客人送走後,在做什麼呢?是不是覺得暫時還沒有約好的客人,就可以撇下會客室而去做別的事?

此時,要是有不速之客到來怎麼辦?因為會客室尚未整理,所以只能暫請他到大廳裡長時間地等待。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記得當客人離去之後,應立即打掃會客室。

將茶杯和點心類的東西撤掉,將桌子擦乾淨,將菸灰缸換掉;此外不要忘記將房門和窗戶打開,尤其是在客人很多的時候,香菸等不良氣味會瀰漫在整個會客室。如果就這麼讓下一位客人進去,容易造成不良的印象。

所以會客室應勤加打掃,使之處於良好的狀態,無論何時有誰來,都能立刻讓他進去。

17.左手持聽筒,方便記錄——

當我們講電話手持聽筒時要用哪一隻手?可能有人認為用哪只手拿還不是都一樣。

話雖如此,但如果用左手拿,而將右手騰出來,在打電話的過程中,就可以作紀錄、查資料。反之,每次都向對方抱歉地說「請稍等片刻」,並換另一隻手拿聽筒,就容易耽誤時間。此外,還會讓對方留下不得要領的印象,從而對談話產生負面的影響。

為了避免這種不高明的做法,聽筒應用左手來拿,並隨時將記錄本和資料放在手邊,以便能迅速地作出反應。

18.做好事前準備,講電話不怯場——

一般人認為:透過電話將事情說清楚,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實際上卻很困難。

尤其是當對方的地位高,或所談之事重要時,自己就常會處於一種「怯場」的狀態,大腦一片空白。即使沒有這麼嚴重,能將事情正確地說清楚的人,也少得可憐。

所以,將資訊正確而簡潔地傳送給對方前,必須先在頭腦中構想清楚。如果不能正確地把握何時、何地、誰、做什麼、方式、如何?這5W1H,就不能簡潔地將一件事告訴對方。

在打電話之前,將要談的內容記錄下來,就是簡便易行的好方法。如果再將有關此事的資料也準備好並放在手邊備查,就完美無缺了。這麼一來,即使被對方反問,也能很快有條有理地回答。

19.接電話時,要說聲「您好」——

一般人在接聽來電時,習慣性的先從「喂喂」開始應答。但是,在公司內接電話,應拿起聽筒後,口齒清晰地說「您好」,再說出自己的公司名稱和部門名稱「這裡是○○公司」、「這裡是△△部」。

在對方報出自己的姓名後,別忘了再加上一句「平日多多蒙照顧,不勝感激」。一般人對這種話通常會很難說出口,因為「自己並沒有受到這個人的關照」。

可是在商業上,有所謂的社交辭令。即使是與對方初次打交道,如果說一句「承蒙關照」,會給對方有更好的印象,結果就會完全不同。

20.打電話時,必須主動自報姓名——

當你打電話時應先主動自報姓名,要是連名字也不說,突然說出「請○○先生接電話」,就略顯失禮。因此,應在被對方尚未問起「請問你是哪位?」之前,先主動自報姓名。

自報姓名時,應將自己所任職公司的名稱與自己的姓名,同時告訴對方。我們時常會遇到只說出公司名稱,而不報自己姓名的人。確實,我們可以理解此人想以該公司職員的身分代表,但是卻會對接電話的人造成麻煩。因為無法正確轉達來電者為何人。

此外,如果不知道名字,會對以後的工作帶來許多不便,如果自己要找的人不在,還會造成聯繫困難。

21.私人電話,應長話短說——

因自己的私事而常使用公司的電話是一件不好的事,因此要儘量少使用公司的電話打給自己的朋友們。

但是,對於打來的電話,一般人會認為電話費是由對方支付的,因此不會增加公司負擔。

當然,上司不會對接聽一兩分鐘的私人電話有微詞。可是,當變成了長達幾十分鐘的超長電話時,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在公司裡,無論哪部電話,都是因工作需要而特地準備的。

由於私人電話時間過長,而使公司不能進行重要的工作聯繫,會使公司帶來重大的損失。

因此,也應該長話短說,儘快回到工作崗位上。

22.電話中途斷線,應主動打過去——

我們時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當通過電話與對方交談時,電話在中途突然因操作失誤而斷線。

要是事情沒有談完,應由先前打電話的一方重新撥打,以使談話繼續下去。但不能因事情大致已談完,就對此聽之任之。

重新撥通之後,再向對方致歉,「抱歉,剛才電話中途斷線了」。

應具備始終由自己主動重打的意識,除非對方使用公用電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23.電話聲音不清楚,怎麼辦?——

我們時常會因話聲音小而聽不清楚,此時,你是否會因此而提高嗓音,大聲地說:「對不起,我聽不太清楚,請說大聲一點?」

即使對方的聲音的確很小,也要採用如電話的狀況不好,因此聽不清楚之類的說法。如「很抱歉,電話的聲音聽起來有點遠」,或「很抱歉,能不能請你再說一遍」,明白無誤地反問對方,並加以確認複述一遍。

24.「請稍等片刻」,不宜超過一分鐘——

筱雯在打電話的中途,需要用到資料,因此向對方說了一句「請稍等片刻」,就開始查閱資料。可是,她想要找的資料臨時卻找不到。過了五分鐘後她好不容易將資料搬到了桌上,並且終於拿起了聽筒,電話卻斷掉了。

由於筱雯拚命地尋找資料,無意間便忘記了時間,而對請對方「稍等片刻」,五分鐘似乎是太長了。在商業上,「片刻」以一分鐘為限。如果過了一分鐘,就已經超出了「片刻」的範圍,這一點要多加注意。

在這種情形下,如果判斷出尋找資料需要花費一分鐘以上的時間,就須告訴對方「對不起,待會兒我打給您」,再掛斷電話,這才是正確的禮儀。

此外,即使在一分鐘以內重新拿起聽筒,也必須說上一句「讓您久等了」。

25.電話留言記錄,應該註明清楚——

當在電話上受人之託,轉達留言時,必須作記錄。看起來似乎理所當然,然而卻很少人能將留言記錄做的完善。雖然有些公司有內部專用的記錄格式紙,但在多數公司,受託人只能自己加以整理。

在留言條中除了要寫明對方的公司名稱、部門名稱、人名、事由;此外,還應寫出接電話者,即你的名字。否則見到留言條的職員,在稍後即使想詢問細節,也會因不知道接電話的人是誰而無可奈何。

由於業務員等大多出門在外,見到留言條通常已是黃昏時的事了。比如當事人剛從A公司回來,看見來自於A公司的希望與其聯繫的留言條,慌忙打電話過去,卻發現那是早上去A公司之前,對方留下的口信。為了防止出現這類的差錯,也必須在留言條上填寫接到電話的時刻。

26.電話鈴聲不應超過三聲——

當電話鈴響了好幾聲,卻不見對方來接聽時,一般打電話者會覺得煩躁,相信你也有過這種經驗。終於,有人接聽了,但傳來的卻是一聲很沒精神的「餵……」。

接電話應在電話鈴響第三聲之前。如果此時沒空,過了許久才接電話,也應該說聲「讓你久等了」表示一下歉意,這是起碼的禮節。

無論是什麼原因千萬別讓電話響太久,才不會遲遲沒人接電話,而使對方焦躁不安。

27.應確認對方的留言——

當你從對方那裡聽到留言後,說聲「請讓我複述一遍」,並把聽到的內容重複一次。此時,對於容易弄錯的數字與人名,應採用一點的記錄方式。

例如,將江先生讀作「帶三點水的江先生」之類,並且有必要確認一下約會的時間是上午還是下午。複述之後,還應附加一句「我叫○○,我將會把您交代的事情轉告給當事人」,以使對方放心。

此外,如果是自己留言,當對方沒有複述時,應將事情很快地重複一遍,並補充一句「可以了嗎?」,以此叮嚀。

28.無法決定之事,應請上司前來處理——

剛剛進入公司的佩君,無論做什麼都似乎幹勁十足。有一天接到電話時,佩君遇到了她不知道的一件事。她心裡想:就這樣請別人來聽,很沒面子。因此,她只是含含糊糊地回答。可是,後來卻發生嚴重的問題,佩君受到了上司嚴厲的斥責。

雖然我們可以理解她求好心切,什麼事都要自己做的心情,可是,此時她應當及早地說一句:「我請負責人來接」或「對於這個問題,我不太清楚……」,然後換成上司或資深同事來接聽。

在弄不清能不能讓其他人來接聽的時刻,只要以能讓上司或資深同事聽見的宏亮嗓音,將到目前為止事情的原委複述一下。這樣,就能讓上司或同事知道對方和自己在說些什麼。

因此,不要太逞能,只想憑自己的力量來應付,而要尋求周圍人的幫助。

29.當不人不在,應儘早告知——

當電話打給不在的人時,不能證據隨便地問「您有什麼事?」因為打電話的對方並非找你,而只想請你儘快地轉給當事人接聽。

如果讓對方詳細地說明事由之後,再對他說「真不湊巧,當事人已外出」,你就可以想像對方的心情變得多麼糟糕。

所以,好在一開始就告訴對方當事人不在,才是恰當的行為。否則,儘管你想依此顯示出自己的精明能幹,卻相反地增加了對方的麻煩。

30.當事人外出,應告知回來時間——

當對方打電話來找的人不在時,應該告訴對方「此人現在外出,預計○點回來」,如此一來他就能變更時間,訂出到那個時刻為止的日程表。因此,當事人不在時接到電話,就一定要告訴對方前者返回公司的時間。

有時對方或許會說「我待會兒再打電話來」,如果只簡單地說聲「知道了」,然後將電話掛斷,是不太恰當的。雖然是對方打來的電話,還是應當說「他回來後我會請他回您電話,好嗎?」這樣才合乎禮儀。

31.製作顧客專用名單——

身為一名上班族,你必須了解所任職公司的性質是什麼,與哪些公司有生意上的往來。如果不了解工作的內容,就會連一通電話都不能轉達得令人滿意。

例如,要是接到與自己公司往來密切的廠商來電,卻連該公司的名稱都弄錯;或者不知道該往來客戶與哪個部門有聯繫,就會使整個公司喪失信譽。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建議你製作自己專用的顧客名單。上面簡潔明了地列出往來客戶的公司名稱、負責人的姓名與電話號碼等,並放在電話的旁邊。

如果可能的話,在這張名單中不僅要包括你所在的部門,還應寫出除此以外和其它部門的工作性質。這樣一來,就能理解公司的業務內容,然而使工作變得更為有趣。

32.對於投訴電話,應妥善處理——

透過電話來處理客戶的投訴,是困難的一件事。因此,即使是資深職員,也會時常慘遭失敗。

在投訴的電話中,對方通常都會憤怒。但你不能受到影響,而變得意氣用事,應始終保持冷靜。不妨先告訴對方,「似乎是我們公司處理不當,在此我謹向您表示歉意。不知道您能不能將詳細的情形告訴我?」以承認責任在己方的態度來接待對方。然後再仔細地傾聽對方的牢騷。

即使是經常打來的投訴電話,也不能在對方正在說話的時候,隨意打斷對方。這樣只會使對方更加怒不可遏。

在充分聽取對方的陳述之後,為重要的是要真誠地向對方道歉,並且說明今後將要採取的措施。當你自己不能處理時,應請上司來接聽。此時,不要讓對方產生接電話者象走馬燈一樣換個不停的感覺。

後,如果將你的姓名告訴給對方,並訂出切實可行的期限,相信對方應該都能理解。

33.留言內容應該詳細——

將留言錄進電話答錄機時,一般只需說出公司名稱、人名及事由。可是,如果能留下打電話去的時間,對於接電話的一方來講,再方便不過。

當對方長時間外出的時候,若只留下要交待的事情,對方會弄不清楚這是何時打來的電話。

此外,需要進行緊急聯繫進,時間便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應當養成為留言加上時間的習慣,這樣一下,對方就可以直接與你聯繫,而用不著從通訊錄逐一地查找。

例如,「我是○○公司的△△,因××一事於6月3日下午2點打電話給您。明天我將打電話與您聯繫。而我的聯絡電話是☆☆,謝謝!」

如果能留下事由與打來電話的日期、時間,以及自己的電話號碼,就萬無一失了。

34.歸納重點,再留言——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總覺得在電話答錄機上留下口信,是一件很難做好的事。感覺象站在麥克風前一樣,心裡總感到緊張。

我們常會遇到電話打過去之後,卻發現是答錄機,於是心裡發慌,要說出的事也變得語無倫次了。

此時,在顯示答錄機開始啟動的「嗶」的聲音響起之前,可以將聽筒放下,然後再重新撥號。當然,在重撥之前,必須先對要說的事情進行歸納。

有的人雖然已在腦中對要說的事情作了歸納,可是一到了要錄音的時候,還是感覺緊張而無法順利地說出來。其實,只要事先作好記錄,然後,再照著紀錄念就行了。

由於電話的錄音時間較短,因此應儘可能地將要說的事情作簡潔的歸納,並條理清晰地說出。

再者,當要說的話內容複雜時,不要在答錄機上絮絮叨叨地說,而應簡單地說一句「我以後再和您聯繫」,過後再重新打電話過去。

35.即使留言也要再確認——

永賢奉上司之命,打電話給往來客戶。可是,對方卻是答錄機,於是永賢就將要說的話錄進了自動答錄機中。

第二天,永賢被上司叫去。據說是因為到目前尚未接到客戶的來電。雖然永賢回答已在答錄機中留言,但卻被上司嚴厲地訓斥了一頓。

上司訓斥他的理由是:「當對方不在而用答錄機時,應該在稍後再次打電話進行確認,你卻就這麼算了」。由於我們無法得知對方是否已聽過留言,因此必須再打電話加以確認。此外,在答錄機中留言時,如果附加一句「稍後我再和您聯繫」會顯得更加謹慎。

36.交換名片時應先遞出——

交換名片是有學問的。當你向對方遞張汙跡斑斑的名片,或以從對方看來相反的方向遞出,都是錯誤的。此外,讓對方搶先遞出名片,更是不恰當。

而名片必須比對方先遞出,並由下位者向上位者遞出才合乎禮儀。因為來客始終處於上位,因此在自己公司迎接客人時,應該比對方早遞出名片。

此外,在遞出名片時,必須站起來。有人或許嫌太麻煩,因此就坐著將名片遞給對方,這是失禮的。即使到對方公司拜訪,也應在自報姓名的同時遞出名片。

如果與上司一同前往時,應在被上司介紹給對方之後才能遞出名片。

37.用雙手遞名片——

當對方搶先遞出名片的時候,應先用雙手將名片接過來,然後再遞出自己的名片。

此外,在接受名片時,要注意不要將手指蓋住名片的文字。為了避免手指將名片上的公司名稱與人名蓋住,應拿著名片的邊角。

一般名片的接受高度應在胸前。而接受名片之後,注意不要將它垂到腰部以下或漫不經心地塞入口袋裡。應當認真地嵌入名片夾中收藏,或放入上衣裡面的口袋。

38.不認識的字應加以確認——

不要因接受的名片上有不認識的字,而感到難為情。如果讀錯音反而更失禮,而應當場詢問對方。

「抱歉,請問這個字怎麼念?」然後再重複一次加以確認。「對不起,是○○先生嗎?」

無論是多麼難記的名字,在問過一次之後,都應正確地牢記,不能當著客人的面標上注音。

39.不要將對方的名片置於桌上——

有些人在交換名片結束後,常會將名片放在桌上就開始會談。有時客人多達4至5人時,要將他們的姓名一一記住是件很傷腦筋的事,因此這樣做也是別無良策的權宜之計。不過,當客人只有一位時,就應該將名字牢記,然後收在名片夾或口袋中,不可放在桌上置之不理。

此外,即使客人有多位,也應儘可能當場記住他們各自的姓名。並且養成在記住之後放入名片夾收好的習慣。弄灑茶水而將名片弄髒,是對對方的不敬,請務必謹慎地對待。

40.對方介紹時,應從下位者的人開始——

當你正與其他公司的人員進行會談時,突然看到自己的上司朝這邊走來,須先從下位者開始介紹。如果同時有自己公司和其他公司的人員在場,應從自己公司人員開始介紹,首先先介紹自己的上司,然後再介紹客人。

而進行介紹時,要先介紹職稱,再介紹姓氏。例如,「這位是我們公司的C經理」就錯了,因為C經理是敬稱。所以要改說為——「這位是我們的經理,姓C」。而另一方面,將客人介紹給上司時,要說成是「這位是D公司的經理,E先生」。

請記住:無論介紹自己公司還是其他公司的人,都應將職稱放在前面,姓名放在後面。

41.避免將拜訪時間訂在星期一—

拜訪其他公司時,必須事先約定時間,但是訪問的日期與時刻,應取決於對方的日程,除非對方任何時間都可以時,才由自己決定。不過,有一個時間要注意,千萬別說「日期定在星期一上午」。

通常,一般公司在星期一,常因商洽與會議而忙得不可開交。如果你將會面的時間定在這些時間,會造成對方的不便。

約定會面時,除了定出訪問的日期與時刻,同時還應將己方前去訪問的人數、姓名、職務、將要商談的事情概要,以及預計所需的時間告訴對方。如此一來,對方才能對會客室等作出安排,並安排之後的日程。

42.拜訪前,應打電話再次確認——

嘉玲於一周前已與對方約好前往拜訪,因此當天就直接前往訪問。可是,對方卻忘了這個約會而外出,嘉玲氣得簡直七竅生煙。

其實,這件事不能一味地責怪對方。雖然事前都會先約好時間,但是,在訪問的前一天打電話加以確認,也是應有的禮節。

因此,一周前定好的約會,也應在前一天再次打電話加以確認「明天的約會是否有更改?……」。也許對方的工作太繁忙,或另外定了其他的約會,而忘了與你的會面。因此在訪問的前一天加以確認,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而且,對方還可能對你的細心感到高興。

43.進行拜訪不宜遲到——

如果去其他公司拜訪,卻遲於約好的時間到達,容易讓對方產生:「和這種不遵守時間的人,不能進行重要的商務會談」,而留下不好的印象。

遵守約定的時間,是商業往來的基本原則。

通常出發的時間應比約好的時間提前30~40分鐘。

如果能提前5分鐘到達對方的公司,是為恰當的。

相關焦點

  • 國學《菜根譚》:接人待物裡的識人術,牢記兩句話,一輩子不吃虧
    為人處世,接人待物首先要學會識人,曾國藩說過:「寧可不識字,也要會識人。」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朋友圈大了,什麼樣的人都會有,如果認人不清,對於自身會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時間識人,落難識心,」事不出,不知誰近誰遠。利不盡,不知誰聚誰散。但是當我們出了事才看出誰好誰壞,說句務實的話就有點晚了,凡事防患於未然才是受用。
  • 部門、職位用英語怎麼說 全的室英文
    推薦閱讀職場接人待物全禮儀職場心理:八個小動作幫助您輕鬆減壓性格內向 職場裡依然可以有廣泛的職場人際關係職場溝通 交際中的寒暄職場潛規則讓你在職場中如魚得水職場社交 如何成為室裡受歡迎的人技巧把握好別當一隻「職場菜鳥」MBA職場:掌握3個測評技巧
  • 職場中最常見的三種接人待物的方式,你們了解過嗎?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步入了職場,在職場當中我們首先要學到的是,對於接人待物的一些基本知識,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個沒必要去學習的知識,然而現實會往往深深的打你一巴掌,這是在職場當中首先要學會的,而且要用自己的方式,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三種接人待物的方式,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 職場遇到年齡大的下屬,應該怎樣稱呼?三條職場禮儀規則要明白
    總之,職場上叫人稱呼還真是一門學問,好在做領導的位置特殊一點,直呼其名一般並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最好還是結合企業的文化特點來稱呼。寫在最後可見,人在職場,無論做領導還是做員工,都需要考慮各種禮儀與規則。前者需要機緣,一般人沒這個運氣;後者我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社會常識全知道》這本書。這本書系統地從形象、禮儀、場景口才、語言溝通、社交心理、與人相處、識人、人脈、辦事、送禮、宴請、潛規則、職場生存、創業、理財、休閒、安全、防騙等十八個方面深入解析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 全腦開發有多好?
    今天卡爾神童就想讓你明白,全腦開發會有哪些好處,你要不要好好聽呢?讓你家也出一個《最強大腦》哇?全腦開發真的是一把開腦的金鑰匙1、他會讓大腦記憶超群出眾全腦開發的重點中右腦開發,而右腦記憶屬於深層記憶,而且充分激活海馬的記憶功能,可以讓孩子看到圖像、文字、數字符號時,就像照相機一般將符號變成圖畫直抵海馬體底部,記得又快又多、並且還不容易忘,《最強大腦》選手們記憶力方面,大多都進行過右腦方面的強化訓練。
  • 奧凱航空受邀為天津銀行青年職工開展禮儀培訓
    近日,奧凱航空受天津銀行邀約為其青年幹部職工開展禮儀培訓。奧凱航空祥雲乘務組乘務長李雨蒙,代表奧凱航空赴天津銀行總行,參與天津銀行「職場禮儀」青年沙龍活動,與天津銀行青年幹部職工共同分享「職場禮儀」那些事兒。
  • 馮侖:接人待物,做好這幾點很重要
  • 海歸回國後」學非所用「 在職場上混得怎麼樣?
    海歸的職場經驗競爭力並不具太大優勢與國內競爭者相比,海歸的職場經驗競爭力並不具太大優勢。對於在國外生活這麼多年的留學生們來說,再次轉身回到國內,並不是一張機票那麼簡單,無論是從心態上,生活方式上,還是與人的相處,接人待物上,都需要再次的調整和適應。最重要的,就是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畢竟,有一個好的心態,才能一切順利,迎刃而解。所以,在選擇專業的同時,也得考慮到就業的問題。什麼專業合適自己,適合就業市場,也是要做慎重選擇的。
  •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積極推進禮儀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立和規範一些禮儀制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禮儀制度能夠調節各種社會關係,是加強禮儀教育的重要基礎。加強禮儀制度建設,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繼承優秀傳統,立足當代實踐,增強中國特色。
  • 關於職場上的「門」道,多數人不懂,你真的知道怎麼開門嗎?
    職場,其實是非常講究的,所謂的「門」道,就是職場上真的門,關於職場上的開門和關門,大家都懂得如何禮貌應對嗎?這些都是大有學問的,會不會開門關門很大程度上都會決定著一個人的職場素養如何,未來發展如何,不能不忽視,這裡的「門」道大有講究,多數人都不懂,一起來了解職場的「門」道吧,很受用,別不在意。
  • 職場禮儀課:如何稱呼對方,這是一門手藝!
    職場禮儀非常重要的一條原則是:遵守慣例。留意下公司裡你的同齡人怎麼稱呼她,照貓畫虎就行了,這是最保險的方法。因為,這已經約定俗成檢驗過了,而且對方也習慣了這樣的稱呼。別人都管她叫姐,你來了,嗓門洪亮地大喊一聲阿姨,怎麼著?你白裡透紅與眾不同啊,這不合適。
  • 「禮儀小姐」英語怎麼說
    1月31日,上海世博會禮儀人員選拔活動總決賽啟動。經過近一年的報名、甄選,從全國各賽區脫穎而出的約300名禮儀人員將於3月進入全國總決選的角逐。隨後,組委會將根據選手表現,為選手分配崗位,在世博園區重大活動與館日活動中,擔任重要禮儀服務工作。請看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