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水不試,不知深淺;人不交,不知好壞。」世界上再長的距離也能依靠工具測量出來,但是人心卻難測,壞人不可怕,但是偽裝成好人的壞人才可怕。
為人處世,接人待物首先要學會識人,曾國藩說過:「寧可不識字,也要會識人。」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朋友圈大了,什麼樣的人都會有,如果認人不清,對於自身會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時間識人,落難識心,」事不出,不知誰近誰遠。利不盡,不知誰聚誰散。但是當我們出了事才看出誰好誰壞,說句務實的話就有點晚了,凡事防患於未然才是受用。
「人心叵測,守口應謹;中材之人,難與共事。」國學經典《菜根譚》:接人待物裡的識人術,牢記兩句話,一輩子不吃虧。
1、人心叵測,守口如瓶
書中有文:「遇沈沈不語之士,且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人,尤須防口。」
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遇見不善言辭的人,不要輕易地推心置腹;遇見經常怨恨別人的人,我們說話時要加以防範,不要口不擇言。
不善言辭的人,並不是嘴笨,而是過于謹慎,這種人辦事精細,小心謹慎,很謙虛,但是疑心太重,往往謀多成少,不敢承擔責任,心胸不夠寬廣,只會按部就班的走老路,缺少一種果斷和突破。難以適應嚴酷的環境。可謂是:「善在恭謹,失在多疑,故可以保全,難與立節。」所以遇見這樣的人,我們不要推心置腹,以免讓對方猜疑過多。
喜歡怨恨別人的人,都是不願意吃虧的人,也是不講理的人,自我意識太重,說白了就是自私,總感覺全天下的人都對不起自己,總感覺自己吃虧,於是就會怨恨別人,這種人就算是對他再好,他也不會滿足,反而認為這是應該的,如果稍有一點對不住他,就會心生怨恨,四處攻擊別人,所以遇見這種人一定要嚴加防範,注意自己的說話,不要被對方抓住把柄而引火燒身。
2、中材之人,難以共事
書中有文:「至人何思何慮,愚人不識不知。可以論學,亦可與建功。唯中材的人,多一番思慮智識,便多一番臆度猜疑,事事難與下手。」
品德高尚的人心裡想什麼,心裡憂慮什麼,愚昧無知的人是不知道的也不會理解。我們可以和品德高尚和愚昧無知的人討論學問或者合作創業。只有平庸的人,辦起事來思前想後,心中揣測太多,就多一分猜疑別人,事事很難與之合作。
平庸之人就是介於品德高尚和愚昧無知兩者之間,說他有智慧吧,又比不過真正的智者,說他愚昧無知吧,自己又有點小聰明,上不去下不來,這種人就成了不懂裝懂、華而不實的人了,這種人做事,主意有很多,但是往往打不到正點上,別人指責自己的缺點,又不願意承認,反而會猜忌別人看不起自己,高不成低不就,這種人很難與之共事。
曾國藩在《冰鑑》裡描述這種人就是:「漫無可否,臨事遲回。」遇見事情往往就會遲疑不決,這主要就是能力達不到,做事缺少把握,又不願意讓自己提升水平,自然就成了平庸之人。古人說:「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人越平庸越喜歡猜忌,這是心虛的一種表現水平不到家,又害怕別人揭自己的短,於是總會猜忌別人小看自己,故而這種人不能與之一起創業。
接人待物,遇見不善言辭的人不可交心,以免讓人猜疑,遇見喜歡怨恨別人的人不可口無遮攔,以免自身招惹怨恨;遇見中庸之人不可共事,做事遲疑過重難以成事。《菜根譚》接人待物裡的識人術,體現的是古人的一種智慧,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