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越複雜,越要看福卡!
福卡破解複雜,預判未來!
福卡智庫理論研究中心每周針對社會熱點問題召開選題研討會,進行熱點、亮點討論,為後續深入研究確定方向。
「裝滿了別人的錢的錢包不過是只空錢包。」
即便如此,這個世界上裝滿了別人的錢的錢包卻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從國家到企業,乃至個人。
今天就說說國家債。
早在今年1月份,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美國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考希克·巴蘇就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發文警告稱,第四次債務浪潮可能使前三次相形見絀,新興經濟體尤其易受影響。
第一次債務浪潮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初。在各國政府大幅擴大資產負債表以致於難以為繼之後,墨西哥率先倒下,隨後16個拉丁美洲國家以及該地區以外的11個欠發達國家最終推遲了債務償還時間。
第二次債務崩潰發生在1997年,當時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韓國和泰國在內的東亞經濟體經歷了經濟急劇減速和本國貨幣匯率暴跌。
第三次是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以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倒閉為標誌,一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和經濟衰退席捲全球,至今全球尚未從那場危機中恢復元氣。
自第三次債務危機爆發後,過去十餘年間,世界債務繼續增長,根據考希克·巴蘇的說法,如今債務規模已達到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230%。
如果你對這個數字還是沒多少感覺,我們就再把這個數字拆分成主要國家的債務畫像,展示一個更直白的圖景。
1
世界最大債務國:一年債務增長7萬億美元
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也是世界第一大債務國。
目前美國債務已經突破27萬億美元。
這是什麼概念呢?2019年美國GDP是21.43萬億美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10月份公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2020年美國經濟將衰退4.3%,也即美國GDP降至20.51萬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的債務超過GDP近7萬億,是GDP的1.3倍。
把時間線拉長,近30年,美國的債務可謂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老布希就任總統時,美國國債總額是2.6萬億美元,年支付利息2408億美元,年利率9.2%。為了打海灣戰爭,老布希借了1.4萬億美元。
柯林頓就任總統時,美國的國債總額是4萬億美元,年支付利息2923億美元,年利率7.25%。
小布希就任總統時,美國的國債總額是5.67億美元,年支付利息3619億元,年利率6.3%。由於發動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小布希任職期間借了4萬多億美元。
歐巴馬就任總統時,美國的國債總額達到了10.02萬億美元,年支付利息4511億美元,年利率4.5%。歐巴馬任總統八年,將美國國債擴大到了19萬億美元,年支付利息5000億美元,年利率下降到了2.5%左右。
川普任總統的前三年,由於採取收縮戰略,美國國債只增加了4萬億美元,平均年增速為1.3萬億美元。儘管如此,無奈基數太大,到了2019年,美國國債規模首次超過了GDP,達到了23萬億美元。
今年爆發疫情,更加雪上加霜,2020年上半年,美國發行了4萬億美元的債券,國債規模達到了27萬億美元。2020年9月,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聯邦財政出現了3.1萬億美元的缺口,也就是說聯邦政府還需要借3.1萬億美元的國債。這意味著,今年美國國債規模會突破30萬億美元大關,預計至少會超過GDP10萬億美元。
把時間線再拉長,在一定意義上,美國的發展史,其實也是一部借債史,美國的繁榮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債務上的。
當初,若不是舉債7500萬美元,美國獨立戰爭恐怕都沒法打下去。這筆債務是當時美國1.6億美元GDP的近一半。
1790年,美國推出第一批國債,共計7100萬美元,佔GDP比重38%,由此,美國創立一個龐大永久的國債市場,不斷地借新還舊。
此後,無論是戰爭,還是經濟發展,國債都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2
」債務群「裡擠滿了富國和窮國
在負債的道路上,美國當然不孤單。
根據花旗環球金融公司(Citigroup Global Markets)旗下的花旗研究部(Citi Research)新近發表有關撒哈拉以南非洲債務問題報告,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整體負債率已從2019年的50.4%升至2020年的56.6%。
作為地區兩大經濟體的奈及利亞和南非,其負債率均在50%左右;如果不將這兩個國家計算在內,那麼負債率甚至已攀升至60.4%。有6個國家的負債率超過100%,分別是安哥拉、維德角、剛果(布)、厄利垂亞、莫三比克和尚比亞。
此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另有15個國家的負債率介於65%和100%之間。
歷史地看,這些國家目前的債務水平比2000年前後「重債窮國」框架下免債的時候還要高。
對此,花旗研究人員指出,如果這些國家負債率突破100%的關口,就必然會發生危機。
其實,不僅是這些窮國的債務緊隨頭號債務國美國的步伐在快速增長,其他富國的債務也同樣在飆升。
2019年的一個統計數據顯示,世界第二到第九位債務國分別是英國、法國、德國、盧森堡、日本、義大利、尼德蘭、新加坡。
這其中,日本政府的債務總量雖然不到美國的一半,但其10.44萬億美元債務已佔其本國GDP比重的200%以上,遠高於美國的水平(截至今年4月份數據)。
此外,今年英國政府的債務增長也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
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英國公共部門淨債務已達2.004萬億英鎊,比去年同期增加2276億英鎊,增長19%以上。這是自1960-1961財年以來,英國公共債務首次超過GDP,相當於GDP的100.5%。
相比較而言,根據公開的數據,中國的負債算是比較少的。截至今年3月,國家層面債務總量為17萬億元左右,折算美元,相當於2.43萬億美元,佔中國GDP的比重為17%。如果再加上地府政府的債務——24萬億元,中國債務佔GDP的比重為41%。
3
借債度日還能維持多久?
對於全球迅速增長的債務以及其中存在的風險,標普全球評級認為,近期依然不太可能爆發債務危機。
其理由是:所有主權國家都將背負著更多債務走出衛生事件,而那些最發達的經濟體可能背負的增長份額可能是最大的。但是這些國家大都相當富裕,擁有強大的金融市場和充裕的貨幣靈活性,使之迄今維持良好的整體信譽。因此,標普預計,政府將隨著隨著經濟復甦扭轉財政赤字軌跡,從而穩定債務動態。
不過,國際投資家吉姆·羅傑斯卻沒這麼樂觀。
11月份,羅傑斯表示,對世界經濟而言,超額債務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比疫情更嚴重。
羅傑斯說:「我擔心的是,對一部分國家而言,這些個經濟上的問題可能比疫情的影響更甚……更嚴重的問題是,這一年裡新增了驚人數量的債務,恐怕是為十幾年後埋下了問題的種子。」
此外,羅傑斯警告稱,隨著債務的不斷膨脹,危機終有一天將爆發。
「這一定會是我一生中最糟糕的一次經歷,也可能是你一生中最糟糕的經歷,」羅傑斯警告稱,「如果問題不能解決,美聯儲很可能還繼續大規模無限制印鈔票,而其他國家也可能緊隨其後。」
所以,無論是樂觀還是悲觀,問題的根本在於,借債度日能否延續下去。
國家債即便有千萬個理由,但本質其實也是寅吃卯糧、透支未來的「龐氏騙局」,其運作機理大致有三層:一是造概念、講故事,營造「高預期收益率」以「騙死人不償命」;二是要能吸引源源不斷的接盤者,使得「擊鼓傳花」遊戲得以繼續;三是一旦窟窿越來越大,故事講不下去,市場信心坍塌,債務雪球就滾成爆破的地雷。
其實美國當年大量的次貸及其金融衍生品本身即為「有毒資產」,其在雷曼手中「引爆」、並掀起全球性金融危機,表面看似偶然事件引發的多米諾效應,實際上其禍根卻早已預埋,次貸謊言終被戳穿從而真相大白。
而債務「龐氏騙局」的根源在於信用經濟與金融文明疊加,正是融資、保值、套利等客觀的市場需求推動金融創新迭出。而鑑於「存在即合理」,從道德層面追究「龐氏騙局」的是非意義不大,關鍵是眼下各種債務還有多少透支空間?
就最善於長期借債的頭號債務國美國而言,隨著其債務利率持續走低以及美國經濟勢能相對衰減,其繼續舉債一是取決於如何繼續講好美國故事,二是看其遊戲規則能否持續Hold住各參與方。
就中國而言,債務的增長空間更多取決於經濟發展的空間。
那麼,萬一爆發債務危機將會如何?中美在債務問題上將會有何不同?更多深入分析將發布於福卡智庫後續內部報告《債務(危機)決定未來》。
本次會議還討論了以下問題:
中美「統戰」比拼趨勢
百年變局九個人:政治人物
中國生育正在等待兩個拐點
最大老年國家能否擺脫髮達國家老年路徑
從石油戰爭到流量戰爭
福卡智庫
「福卡」取自英文「FORECAST」,意為「預測,預言」。福卡智庫首創於20世紀90年代初,是由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首席經濟學家王德培領銜的服務多元化的智庫機構。
福卡智庫創辦以來,秉承「破解複雜,預測未來」的宗旨,堅持「客觀、冷靜、中性、實證、有效」的科研原則,以福卡獨特的「跨界、本質、未來」視角和「穿透、合成、創新」的「智慧型文化」,破解複雜、研製方案。
二十幾年來,福卡智庫致力於為商界、政界提供科學理性、富於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智力服務。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內部團隊和資源平臺,在城市戰略、區域規劃、園區規劃、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方面積累大量的經驗,僅度身定製的專項研究與諮詢項目已有二千餘項,完成了從亞行、跨企到國內各類園區、各企業集團、各級政府的相關諮詢課題。
福卡智庫已經形成了「經濟預測、破解複雜、發展戰略、可行方案」四位一體、相互促進的綜合優勢,成為業內的知名品牌,2020年5月,入選上海市重點培育智庫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