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比可見光亮一萬億倍的宇宙大爆炸

2020-12-0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天文學家發現了比可見光亮一萬億倍的宇宙大爆炸,這可以說是我們首次捕捉到的宇宙燈光秀現場。

帕森特·拉賓攝於2019年11月20日,歸於實驗、衛星、空間科學與恆星類

巨大且超重的恆星註定將轟轟烈烈地暴亡。當一顆重恆星的燃料逐漸耗盡,它的核心就會向自身塌縮,從而產生巨大的熱量。隨著溫度升高,核心層發生內爆。伴隨著塌縮的完成引起一次最強有力的爆炸,而這次爆炸產生的強光之亮,足以使其整個宿主星系黯然失色。

這種星爆是一次伽馬射線爆發,一場空前壯觀的銀河系外宇宙燈光秀。目前,科學家們注意到,這些爆炸之一產生的伽馬射線爆發似乎比其他所有的都更為耀眼。

被稱為GRB 190114C的伽馬射線爆發比可見光亮一萬億倍,高達2000到10000億電伏特。雖然之前類似爆炸的餘暉也曾經被科學家們觀測到,但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現場觀測。

關於這次發現詳情的兩篇文章刊登在自然雜誌上。

天文學家們於2019年1月14日觀測到的伽馬射線爆發

這是團隊協作的成果。納米比亞的高能立體視覺系統(HESS)望遠鏡於2018年7月首次觀察到了一次大型伽馬射線爆發的一點餘暉。幾個月後,位於卡納裡島拉帕瑪的大氣伽馬成像切倫科夫(MAGIC)望遠鏡從同一爆發源觀測到了更早,更亮的爆發。

保羅·庫恩,一名倫敦大學學院的穆拉德空間科學實驗室的研究者兼其中一項研究的合作者指出:是最初的觀測數據給出了他們能夠成功觀測到伽馬射線爆發的正確方向。

「我覺得我們只是足夠幸運,恰逢其時。」庫恩告訴我們,「MAGIC望遠鏡選了個好時機,而伽馬射線爆發正好在附近發生。」

經過識別,本次爆發發生在約70億光年處——近在地球的觀察範圍之內。儘管伽馬射線是巨量的能量風暴而且非常明亮,天文學家們還是很難觀測它們。因為我們所知的爆發要麼發生在非常遙遠的星系,要麼觀測視野被半道上的星系或者其他宇宙天體阻礙了。

「身為天文學家,你不可能掌控宇宙之所為。」庫恩說,「但是觀察發生之現象,可以證實我們對地球的所知,可以證實我們已有的猜想。」

伽馬射線的爆發發生在巨大的,超重的恆星向自身塌縮的過程中

上世紀60年代,在一次地球上的秘密核武器試驗中,軍用衛星捕捉到了高能量爆發的驚鴻一瞥,伽馬射線爆發因此被首次發現。但更清楚的觀測卻困難重重。

年復一年,科學家們一直困惑於它們來自哪裡。直到上世紀90年代他們才證實:伽馬射線爆發可能發生在我們星系之外更遙遠的太空中。

一位藝術家對伽馬射線爆發的印象

「它們並不常見。」庫恩說,「我們觀察到一些很遠的爆發,但並不多,因為它只有在真的非常重的恆星瀕亡時才會發生。」

關於伽馬射線,我們所知的大多是基於地球上的一些試驗。模型顯示,伽馬射線爆發分為短期和長期兩種,短至數秒,長達幾分鐘。這次新的觀測證實了這一假設。

「這給了我們自信:地球上的物理現象可以進一步推廣到外太空,推廣到恆星們。」庫恩說,「我們從一點一滴開始,學習著宇宙的一切如何和諧地運轉,但是宇宙浩瀚無邊,學者任重而道遠。」

作者: inverse

FY: 萊利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宇宙泰坦!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大星系群,質量是太陽的1000萬億倍
    智利科學家發現了宇宙早期形成史上最大的星系群,被稱為「宇宙泰坦」。天文學家們給這個巨大的空間收集起了個綽號,它是大爆炸後幾年裡發現的最大的建築,它是希臘神話中的泰坦巨人。據計算,亥伯龍神的質量是太陽的1000萬億倍。
  • 中國科學家發現宇宙最亮「星」比太陽亮430萬億倍
    國際頂級科學期刊《自然》26日公布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中國天文學家為主的科研團隊發現了一顆430萬億倍太陽光度、中心黑洞質量約為120億個太陽質量的超亮類星體。據悉,這是人類目前已觀測到的遙遠宇宙中發光最亮、中心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
  • 天文學家發現宇宙爆炸比可見光明亮萬億倍
    這顆恆星的爆炸是伽馬射線爆發,是宇宙中壯觀的河外光秀。現在,科學家們已經探測到其中一次爆炸所發出的伽馬射線爆發,它似乎比其他所有的爆炸都要亮。這一被稱為GRB 190114C的伽馬射線爆發,其亮度是可見光的一萬億倍,測量值在200億到1000億電子伏特之間。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來自宇宙大爆炸最原初氣體
    只有非常非常輕的元素諸如氫和氦是在大爆炸時形成的,較重的元素是數億年後在鍛造首批恆星以及隨後的恆星世代的熱熔爐內被合成的。雖然新近發現的氣體雲是大爆炸20億年後形成的,它們代表了宇宙誕生後數秒內就存在的最簡單的物質。
  • 科學家檢測到破紀錄的伽馬射線,比可見光強1萬億倍
    現在,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對比我們想像中更強大的黑洞。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三篇新論文中,兩組天文學家報告發現了兩次伽馬射線爆發,每次爆發所釋放出的能量讀數都比可見光強1000億倍。事實上,其中一個的威力是可見光的一萬億倍。
  • 科學家檢測到破紀錄的伽馬射線,比可見光強1萬億倍
    上圖是藝術家對伽馬射線暴的想像圖伽馬暴是已知宇宙中威力最大的爆炸現在,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對比我們想像中更強大的黑洞。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三篇新論文中,兩組天文學家報告發現了兩次伽馬射線爆發,每次爆發所釋放出的能量讀數都比可見光強1000億倍。事實上,其中一個的威力是可見光的一萬億倍。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發現,它將幫助我們發現宇宙中更多的奇異事件,並使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宇宙數十億年前遙遠地方的情況。
  • 天文學家發現異常明亮星系 相當於100萬億個太陽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3日報導,天文學家發現「異常明亮星系」,相當於100萬億個太陽的亮度。  天文學家通常以亮度來為星系分類,如果這個星系的亮度度達到1萬億太陽光度,天文學家就稱之為紅外星系(ultra-luminous),如果達到
  • 宇宙最亮的星體:比太陽亮100萬億倍!會發光是因為「吃」
    宇宙最亮的星體:比太陽亮100萬億倍!會發光是因為「吃」在古時候的人類看來,地球就是這個宇宙的中心。但是人類文明的進步,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人類對這個宇宙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們人類所在的地球只是一個小行星而已。
  • 宇宙最亮的光!比太陽亮600萬億倍的星體被發現,核心卻是個黑洞
    地球上的生命體都依靠著太陽的光輝生存,太陽是一顆恆星,這種星體內部有核聚變現象,可以讓它發光發熱,它們也是宇宙中的主要光源,天文學家們也常說是恆星點亮了宇宙,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們所能看到的絕大部分星體都是恆星。
  • 抱歉,天文學家並沒有發現早期宇宙中最亮的類星體
    這是一個由超大質量黑洞驅動的類星體,這個天體是迄今為止在早期宇宙中發現的最亮的類星體。在天文學中,有兩種問題需要回答:簡單的問題和困難的問題。簡單的問題涉及到近距離的天體,這些物體數量多且容易看到。困難的問題涉及到那些遙遠而又罕見的天體。而最大的問題是確定宇宙極端發生了什麼。在一項驚人的新發現中,天文學家宣布在早期宇宙中發現了一顆破紀錄的類星體,它的亮度超過600萬億顆太陽。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竟然如此之大?體積竟然是地球的6500萬億倍!
    這樣一說的話,是不是就覺得太陽非常之大呢?然而在整個宇宙中,跟太陽一樣大的恆星還有許許多多,而比太陽大的也一樣數不勝數。而在整個宇宙中,人類目前能觀察到的最大恆星是哪個?有多大?大家清楚嗎?首先,在揭曉答案前,小編要說明一下的是,這個恆星不一定是整個宇宙中最大的恆星,但它是人類目前發現的最大恆星!
  • 整個宇宙有多重?至少2600萬億億億倍太陽質量!
    宇宙這麼大,包含了數不勝數的行星、星雲、恆星、黑洞等物質。僅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就有2000億顆以上的恆星、行星,整個銀河系重達太陽的1萬億倍。那麼,整個宇宙究竟有多重呢?為了知道宇宙有多重,首先要知道宇宙有多大。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我們的宇宙在138億年前誕生於一個無窮小的奇點。
  • 宇宙大爆炸是什麼?宇宙大爆炸是怎麼發現的?
    這點從1929年說起,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在一次研究中偶然發現,河外星系中的絕大多數星系都會逐漸地遠離地球所在的銀河系,由此可以進一步的推斷,宇宙正在發生變化,它在逐漸的膨脹,宇宙間各星系彼此之間已經越來越遠,加莫夫由此逆向推斷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時間倒流,那麼在某個很早的時間,這些星系有可能是擠成一團的狀態。
  • 中國發現一顆亮度是太陽4萬億倍天體,科學無法解釋,可能是白洞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36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白洞的那些事兒上世紀6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艾倫·桑德奇使用光學望遠鏡在遙遠的外太空發現了一顆很奇怪的天體,這種天體的質量與恆星相似,同時也能像恆星一樣發光發熱
  • 超一萬億倍太陽光度,最極端的星暴,都在數億立方光年內發現了!
    它們在紅外線非常明亮(超過一萬億倍太陽光度)非常明亮,但在較短的波長下卻看不到。事實上,這些塵埃星系是宇宙中大部分紅外背景光的來源。其中一些天體展示了已知的最極端星暴類型,恆星形成速率超過每年1000顆,但這種情況也非常罕見,平均只有一種,體積為數億立方光年。赫歇爾太空望遠鏡任務在塵埃排放達到峰值的遠紅外波段探索天空,發現了數千個候選塵埃星系。
  • 什麼是宇宙大爆炸?我們怎麼發現的?是什麼為大爆炸提供動力?
    但是在1929年,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意外發現了遙遠的星系正在遠離地球。實際上,星系越遠,它離我們移動的速度就越快。許多其他證據也證實了這一結論。我們觀察到大爆炸中產生的化學元素。在1940年代,物理學家喬治·加莫夫(George Gamow)和他的同事們意識到,早期的宇宙一定既熱又密。科學家才剛剛開始理解,在高熱量和高密度下,化學元素可以從一種轉變為另一種。加莫夫和他的同事計算得出,對於一個熱、稠密和膨脹的宇宙,大約四分之一的最簡單的化學元素氫將被「煮熟」成氦元素。
  • 科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約為太陽120億倍
    這個類星體是一個擁有強大能量的銀河輻射源,其能量輸出是太陽的1000萬億倍。藝術家的構想圖展示了形成宇宙的大爆炸。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比太陽大120億倍,光度是太陽光度的430萬億倍,是「遙遠宇宙最亮燈塔」的動力來源。這個非凡天體位於一個類星體的中心。它是一個擁有強大能量的銀河輻射源,其能量輸出是太陽的1000萬億倍。從1963年發現以來,類星體的性質就一直是個謎團。
  • 宇宙大爆炸還有這六大未解謎團
    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宇宙大爆炸後1500萬年左右的時間內,其溫度適合生命的存在,這個時間可持續數百萬年之久,時間上可以滿足一些微生物的出現,但不太可能是複雜的高級生物。    為什麼早期宇宙如此「光滑」?    大爆炸之前是什麼?暴漲抹去了許多關於宇宙大爆炸的信息,因此我們無法完全回答這個問題,宇宙在開始時非常熱,以至於現在物理理論和方程無法用於解釋宇宙當時的狀態。
  • 天文學家發現約是134億年前形成星系,距離大爆炸僅4億年
    根據最廣泛接受的宇宙學模型,宇宙始於大約138億年前的大爆炸。即使這樣,天文學家仍然不確定早期宇宙的樣子,因為這個時期與宇宙的「黑暗時代」相吻合。因此,天文學家不斷開發其儀器的極限,以查看最早的星系何時形成。多虧了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的新研究,我們發現了迄今為止在我們的宇宙中觀測到的最古老和最遙遠的星系GN-z11。
  • 亮度達600萬億個太陽!天文學家發現了早期宇宙中最亮的類星體
    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研究人員發現了早期宇宙中最亮的類星體——活躍星系中最亮的核心——這一壯舉花費了大約20年的時間。研究人員使用引力透鏡來定位這個遙遠的物體,它發出的光是在宇宙不到10億年的時候觀測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