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張福:當你看到未來,同樣能看到未來的人會認可你

2021-01-11 網易財經

張福自嘲說,創業之前,自己其實挺「慫」的。

但一件事改變了他的軌跡。

2013年,父親突然辭世,張福感到「特別震驚」。父親是退伍軍人,一向注意飲食和鍛鍊,但一個小小的主動脈血管瘤突然破裂,便將他帶離了世間。從一開始的傷心,到後來張福變得「特別恐懼」。「你會發現人生太無常了,好像下一秒自己可能也會離開。」

那一年,他30歲。他問自己:如果有一天自己突然死去,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我第一個想到竟然是,我特別想創業,但一直沒有勇氣,也因此特別痛恨以前的自己——覺得自己實在太慫了。」

創業從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於張福而言,他要放棄優渥的生活,放棄高薪職位和即將上市公司的數千萬股票。但家人推了他一把,張福賣掉了房子,愛人也重新出來工作,將生活一下拉回到租房時代。

多年後的今天,當問及他得到過的最佳人生建議是什麼時,張福這樣回答:「我得到的最佳建議來自於我愛人,她說,『你去創業吧』。」

這是紅杉成員企業青藤雲安全創始人兼CEO張福在接受「紅杉匯」專訪時,首次對外披露他創業的緣由。是的,正如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說的那樣:懦夫從未啟程,弱者死於途中,惟有勇者前行,一步都不能停。

2014年8月,青藤雲安全創立,專注於新一代主機安全產品研發,並成為國內首家將自適應安全理念產品化的企業,其獨特模式是,將「探針」裝在企業用戶伺服器上以構建自適應的安全環境。成立6年,青藤的客戶名單已經包括上交所、深交所、平安以及12家股份制銀行中的11家。

2017年,青藤入選了全球知名IT諮詢機構Gartner編纂的《Gartner雲負載平臺全球市場指南》,與賽門鐵克、邁克菲、卡巴斯基等國際一線安全廠商同列,並作為亞太唯一一家初創公司入選《Gartner雲安全領域最酷廠商》。一年後,青藤雲安全拿到2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

在網絡安全行業普遍受疫情影響的今年上半年,青藤雲安全仍逆流而上,銷售額實現230%的增長。

紅杉和青藤雲安全接觸得很早,2018年初,公司B輪融資時,面對其他投資機構拋來的橄欖枝,張福選擇了紅杉。因為他回到公司問了一圈,發現大家都知道紅杉、認同紅杉,這也讓他覺得,獲得紅杉的投資「挺光榮的」。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副總裁王昊回憶和青藤雲安全接觸的過程稱,和青藤雲安全創始人張福在創業早期就通過朋友介紹相識,現在回憶起來第一次見面,是在一天深夜、在他們創業之初的民居辦公室裡。他最打動我的是對市場和產品清晰的思考,我們非常看好雲計算發展給安全行業帶來的新機會,青藤也在早期就確定了雲主機安全的方向;我們也非常看重團隊在產品和技術上的持續積累,團隊對產品和技術有很強的堅持,一如既往有著很好的客戶口碑。

回看張福選擇網絡安全領域創業的緣由,他曾在學生時代將網絡攻防視作魔法師一樣的存在,認為當擁有他們所具有的技術能力,就會變得「無所不能」。學生時代,張福的計算機技術就已經小有名氣。畢業後,他加入了彼時風起雲湧的網路遊戲行業,先後在多家曾盛極一時的遊戲公司工作,做過基層網絡安全員,也做過運維工程師等。

「相當於一個純粹熱愛網絡安全的人,在遊戲行業幹了十年。」張福總結創業前的經歷說。十年間,他對網絡安全的認知也不斷變化,「早期是網絡攻防視角,後來逐漸帶上運維、業務以及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網絡安全。」

從事網絡安全多年,張福一直認為這件事很難做,它的複雜程度遠高於一個擁有很強網際網路技術的個體。「安全意味著約束和規則,它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張福說。

在青藤雲安全北京總部的茶水間,黑T、牛仔短褲,配白色洞洞鞋,一幅程式設計師打扮的張福向「紅杉匯」講述了他做一家網絡安全領域「大公司」的「野心」——那是一種每位創業者都會有的、似乎沒有什麼能夠阻擋的進取心。

一、「做安全的人常會感到特別脆弱」

Q:網絡攻防和網絡安全的視角有什麼不同?網絡安全的難點到底在哪兒?

張福:網絡攻防屬於一招鮮吃遍天下,當掌握一些獨門秘技後,幾乎無所不能。但在一家企業裡負責網絡安全就非常困難,因為你面對的可能是成千上萬個各有絕招的網絡攻防。

安全意味著約束和規則,其本質是反人性的。約束和規則在一家公司很難推進,這讓安全工作落地變得困難,再加上許多企業在安全上的投入其實並不高,就形成一個強烈的反差:做網絡攻防的人特別犀利,但做安全的人常會感到特別脆弱。

此外,安全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化工程,它要保護的對象是企業的IT資產,那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各部分新陳代謝速率不同的系統。它摻雜著老的、新的各種技術,就像是一個有生命的機體,它的複雜程度遠比做網絡攻防要高,這很吸引我。因為,解決困難的問題是很吸引人的。

Q:你如何看待網絡安全這個行業?

張福:目前,整個行業對網絡安全的認知並不足夠深刻,普及網絡安全是一個異常困難的工作。隨著時代變化,雖然人的安全意識提升、投入增加,但同時網絡攻防的能力和組織性也在不斷演進。

今天,我們整個生活都構建在數字世界裡,這背後是複雜的IT系統。從普通人的視角來看,世界一切運轉正常,但從頂尖網絡攻防的角度看來,會發現這是一個千瘡百孔的世界,布滿了可利用的漏洞。

二、「創業前,我已經想清楚了未來10年的路」

Q:為什麼在創業之初就選擇做自適應安全,走了一條和其他公司不一樣的路?

張福:網絡安全是一個高度細分的市場,創業前思考的第一個重大問題就是我們到底要做什麼,這個問題我想了好久。這也是我創業到現在為止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因為從思考中形成了一套可以說服自己的邏輯。

Q:講講你的思考過程?

張福:網絡安全極其難做,第一個問題是,怎樣才能做好?挑戰究竟在什麼地方?沿著這個方向,結合多年經驗,我發現網絡安全其實並不神秘。很多網絡安全產品的天花板,問題主要來自數據,而非數據分析能力,不是企業算法工程師技術不夠好,最核心的是數據質量問題。

此前,網絡安全公司獲得的都是流量數據,想要超越行業現狀、打破天花板,就一定要獲得更優質的數據。不能只在網絡邊界——路由器上放安全設備,而是要在核心伺服器上裝探針,因為這裡有更優質的數據,而其攻擊的最終目標也是伺服器。

沿著這個邏輯,我意識到做安全的企業,一定要搶佔在伺服器裝軟體的位置,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數據源,也就明確了我們要做滿足主機安全要求的產品。

第二個問題,軟體能不能裝到伺服器上?我們跟客戶探討時,90%以上都說「侵入性太高了,我們接受不了」。但我的答案是,客戶一定會接受。

當時雲計算已經在蓬勃發展,既然客戶願意把核心業務都放到第三方平臺的雲端,而不是自己管理的機器,那麼在伺服器上裝一個軟體接受起來並不會太難。

我們可以通過講解技術保障機制獲得客戶信任,也可以利用標杆客戶的應用實例來自我證明。客戶一旦克服擔心和恐懼使用產品,發現運行很穩定後肯定不願意再更換。所以,安裝到伺服器上的安全產品是獨佔式的。

第三個問題就是護城河問題。如果對手複製產品,我們怎麼辦?技術之外,我們有什麼壁壘?我想到的是市場壁壘,你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覆蓋市場。因此,一定要做通用型產品,不能夠被某個行業局限。

這些邏輯在創業早期,我就想得特別透徹,甚至想清楚了青藤未來10年的路。因為我對網絡安全領域足夠了解,知道它未來會走向何方。

Q:青藤是如何獲得第一個客戶的?

張福:第一個標杆客戶就是平安集團。青藤在2014年8月成立,2015年年底就和平安成功籤約,這得益於平安團隊對網絡安全很有經驗,能夠認識到青藤產品的價值和可能性,認可產品所代表的未來。當你在這個領域能看到未來時,同樣能看到未來的人會很認可你,願意給你機會。

Q:青藤與紅杉中國是如何結緣的?

張福:B輪時,我們選擇紅杉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紅杉更勤奮,對我們盯得更緊。第二就是紅杉品牌確實很好,我回公司問了一圈,大家都聽說過紅杉、都願意接受紅杉的投資。我覺得如果能拿到紅杉的投資,挺光榮的。

三、「我相信真正優秀的團隊,一定是每個領域都有頂尖的人」

Q:青藤打開To B市場的方法論是什麼?

張福:做To B市場本質並不複雜。首先選一個大市場,做到領域內第一。To B領域,很多人容易做上層應用,特點是需求明確但盤子相對較小。

第二,進入市場後,要看壁壘轉化關係是否明確。最早的壁壘永遠來自產品和技術,但這最多帶來一兩年的領先,如果不能轉化為更可靠的壁壘,會很快碰到天花板。

以青藤為例,伺服器是基礎設施,是通用型產品,它是個大市場;產品技術領先是壁壘,但它真正的壁壘在於,產品佔據伺服器的位置是不可代替的。

這兩點決定了,我們的產品不用為客戶定製,哪怕產品功能比較簡單,並不契合某一家用戶100%的需求。

青藤有一個理念:不輕易做產品。我們對產品很克制,只想把產品做到足夠穩定,可大規模複製,這樣才能迅速將技術壁壘轉化為市場佔有率,再結合產品的不可代替性,形成極強壁壘。

Q:方法論的邏輯很強,創業方向也很清晰,作為「技術咖」創業,有過什麼血淚史?

張福:銷售團隊的打造,可以說是一部血淚史。公司兩年間換了4任銷售負責人,一次一次重新開始。這段經歷讓我收穫很多:要找有經驗的人;要找有帶團隊經驗的人;再者,招人不能光看title和履歷。

Q:有人認為,創業CEO不要惦記找一個能力強的人補自己的短板,而是要自己學會那種能力。你認同這一說法嗎?

張福:我不這麼想。我創業6年,跟客戶吃飯不超過5次,我不會這樣維護客戶關係,把客戶關係都掌握在自己手裡。我會和客戶溝通,解決他們的問題,在客戶面前做一個很專業的人。

公司發展很快,人的基因就決定我們不可能全能。真正優秀的團隊,一定是每個領域都有頂尖的人,大家互相彌補缺點。企業領導者要理解這件事。很多領導者做得不好,是因為既不懂又不放權。

四、「不要把你的優勢當成優勢」

Q:網絡安全領域的未來技術趨勢是什麼?

張福:青藤永遠都會布局領域內最前沿的東西。

我們第二個產品在做容器安全。5G的配套設施中最關鍵的是邊緣計算節點。未來承載物聯網的核心基礎設施,就是基於容器的架構,而不是現在的雲或虛擬機。市場大爆發會在3年以後,那時,我們會有一個大的增長點。

Q:很多公司都是第一款拳頭產品成功了,之後很難打造出第二款拳頭產品,為什麼?

張福:我思考過為什麼公司第二款產品很難成功。公司做第一款產品時,所有人的目標完全一致,研發團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這個產品上,公司95%以上的營收來自於它,所有的支撐體系——售前、售後、項目經理、研發都圍繞它轉。但是做第二個產品時,公司絕大多數人跟你目標並不一致。這很自然,因為所有人都是為第一個產品服務的。

Q:是否有解決方案?

張福:解決方案很簡單,不要把你的優勢當成優勢。比如你有一個200人的銷售團隊,覆蓋很多客戶,這是優勢,似乎可以讓這個團隊再賣一個產品。但這並不是你的優勢,因為他們的目標和動力跟你不同。

我會要求銷售團隊去賣第二款產品,如果經過一年仍賣不好,我會再搭建一個銷售團隊,專門賣這款產品。一件事如果不能100%全力以赴,就不要做。雖然新組建銷售團隊要重複和客戶建立關係的過程,但是至少新團隊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有可能以一當十,我寧可接受成本損失。

【快問快答】

1、你會給其他的首次創業者哪些建議?

張福:第一個建議,創業前一定要仔細考慮、想得更長遠,假設你已經做成一個很牛的產品,怎麼把它轉化成壁壘,公司的成敗70%取決於這個。第二個建議,不要跟朋友一起創業,因為商業組織要有商業的規則,大家在一起是為了做成事情,跟你的個人愛好沒有關係。

2、職業生涯早期,你得到的最佳建議是什麼,來自誰?

張福:我得到的最佳建議來自於我愛人,她說,「你去創業吧。」如果不是她推動我,我可能還在糾結。

3、你學到的最重要的商業一課是什麼?

張福:技術不能決定一切,只能決定一小部分,而我以前是一個唯技術論者。

4、你如何定義成功?

張福:你對這個世界到底改變了多少。成功從來不是個人慾望的滿足,我到這個世界走一遭,我就是這個世界的一粒灰塵,但我不想只做灰塵,我希望因為我的存在,這個世界產生了一些變化,而且是好的變化。

5、你最希望看到的發明創造是什麼?

張福:我更關注人類的生存基礎。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出現大範圍的植物傳染病導致無糧可食,或者突然太陽風暴把大氣層吹走了,人類瞬間就會走向滅亡。我希望能有一些發明創造,讓人類生存和發展有更多保障。

6、你認為創業者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

張福:野心。我定義的野心是指你目標的大小,和獲得成功的動力有多足。它不是裝出來的野心,是永遠不會枯竭、源源不斷的野心,它要貫穿始終,持續幾十年,直到你生命消逝它依然存在。如果我做投資,我就要尋找這樣的人。

關於青藤和紅杉資本:

青藤雲安全成立於2014年,以伺服器安全為核心,採用自適應安全架構,將預測、防禦、監控和響應能力融為一體,構建基於主機端的安全態勢感知平臺。為用戶提供持續的安全監控、分析和快速響應能力,幫助用戶在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物理機、虛擬機等多樣化的業務環境下,實現安全的統一策略管理,有效預測風險,精準感知威脅,提升響應效率,全方位保護企業數字資產的安全與業務的高效開展。

紅杉資本始終致力於幫助創業者成就基業長青的偉大公司,為成員企業帶來豐富的全球資源和寶貴的歷史經驗。48年來,紅杉資本投資了眾多創新企業和產業潮流的領導者。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作為「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專注於科技/傳媒、醫療健康、消費品/現代服務、工業科技四個方向的投資機遇。15年來,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投資了近600家具有鮮明技術特徵、創新商業模式、具備高成長性和高發展潛力的企業。

相關焦點

  • A輪就拿到六千萬,安全公司「青藤」靠的是什麼?
    通俗來講,青藤的業務就是網際網路界的鏢局,主要的任務就是保護企業的業務安全。不過,在保護的方法上,青藤的做法很有新意。它會根據企業的業務形態,「高度定製」出一套「自適應」的防禦體系。形象地來說,就是根據企業的身體輪廓,做一套全貼合的「小雨衣」。青藤創始人張福是一個對技術極度自信的人,他極為推崇這種「細粒度」的防護體系。
  • 如何能站在未來,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遇
    朋友們看到他賺得盆滿缽滿,都羨慕地說,當時我怎麼就沒投資呢,真是沒賺錢的命啊!如果讓我們拿著今天的經驗回到十五年前,即如果我們知道房價會漲這麼忙。如果我們知道比特幣價格會如此瘋長。如果我們知道騰訊的股票增長如此穩健,那我們絕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比現在更成功。可惜的是,我們回不到十五年前,不過這也給了我們一個看到機遇的方法。那就是站在未來看,今天在二零一五年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
  • 會打雷下雨的天氣模擬器,讓你看到未來的天氣
    在一個高 36.5 釐米,長、寬均為 10.5 釐米的立方體盒子裡,你可以用自己的雙眼切切實實地看到未來的天氣。不是文字,也不是圖片動畫,而是真正的雨、雲霧和閃電!聽起來是不是很玄乎,難道是魔法世界的天氣預言盒子?不過 Tempescope 真不是什麼魔法盒子,而是一款科技產品。它利用超聲波技術、LED 燈、風扇、泵和冷凝器可以模擬出晴天、下雨、雷電和多雲四種天氣。
  • 每個人都有看到未來的超能力,只是誰能看得更遠
    我告訴他:「我有超能力,我看到了未來!」二真的可以看到未來嗎?當然,不止是三夢每個人都可以看到未來舉幾個簡單例子當我們站在十字路口時你會知道汽車將在紅燈前面停下當我們舉起手機掃碼付款時你會知道幾秒鐘後將會響起滴的一聲而我,知道你在讀到這裡的時候嘴裡會同時發出「切」的聲音這種每天都能在腦海裡閃現的畫面就是預見未來
  • 《我在未來等你》如果你能預知未來,會靜靜等待著命運的到來嗎?
    《我在未來等你》雖然本質上是一部文藝劇,探討關於青春的一些事情。但既然涉及到穿越,那麼就避免不了會出現一些有關命運的話題。劇中的周老闆,因為知道了未來的事情,所以想藉機通過買彩票、買股票的方式發財。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如今還在精神病院關著。
  • 霍金預言2032年地球會毀滅,如果未來被看到,那還有未來麼?
    那麼當我們能看到未來的時候,我們的未來會改變麼?難道就看著地球被毀滅麼。我們知道混沌理論中最著名的「蝴蝶效應」,這個理論我們都清楚,有一隻蝴蝶煽動一下翅膀,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其它大洲或許就因為這一下會颳起一陣龍捲風。
  • 心理學:看到哪束花會讓你心情變好?測你未來的三個月驚喜是什麼
    心理學:看到哪束花會讓你心情變好?測你未來的三個月驚喜是什麼 A B
  • 心理測試:第一眼你看到了什麼?測你未來三個月為什麼不順利
    A、沙漠 B、人臉 選擇A的人,未來三個月,因為身體變得不順利 第一眼看到了沙漠,說明現在的你心態已經很不好,身體也變得很疲勞,你的內心已經需要療傷,未來三個月,會因為長時間的過度勞累,變得很難受,所以因為身體原因,事業也不順利,精力也不好,做事情提不起精神,各方面的發展都越來越弱,變得不順利。
  • 其實,你也可以有能看見未來的雙眼
    【一】你覺得你能在海嘯中逃生嗎?大家應該都還記得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這場突如其來的海嘯席捲多處海灘,15國遭到重創,死亡人數接近25萬人。學會看向未來,自問將來會面臨的問題,防微杜漸,讓問題不會產生。例如我們可以試著問問自己:我會遇見什麼問題?我之後的每個時間段想要的未來是什麼?如果你得到了答案,你就應該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去努力,該如何改善。③聽。當花時間看清楚未來後,就開始「聽」,傾聽洞悉未來後的直覺,在直覺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
  • 曾仕強:當一個人擁有財富以後,從他的行為就能看到他的未來
    導讀:在社會的大染缸裡,可以說是魚龍混雜,什麼樣的人都有,但是如何才能看清一個人呢?曾仕強,曾老在一次訪談中講到識人的方法,那就是當一個擁有財富以後,從他的行為就能看到他的未來!曾老在一次訪談中說,生在中國,相信有句話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人只能同患難不能同享福。
  • 你的生活中有幾成信息是真的?未來你看到的人可能都是假人
    沒想到吧~現在視頻也能「作假」了,你以為你看到的是真人,其實都是假的。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作者稱,靈感來源於從一個大屠殺倖存者那裡了解到了有關大屠殺的內容,類似於一種新的全息投影技術,於是,他便想:也許我們能為每個人都建立一個3D模型。
  • 德國小男孩失明後,卻能看到未來發生的事情,他擁有預言能力?
    德國媒體曾經報導過這樣一個小男孩,他似乎天生擁有超能力,能看到人類看不到的空間,這位小男孩究竟能看到什麼呢?莫非他看到的是另一個世界?預言未來一開始小男孩的父母認為這是小男孩的樂觀開朗,安慰自己罷了,並沒有當真,此後小男孩開始和護士講,他能看到另一個世界,並且還看到了一位愛吃鼻屎的小男孩,這看起來有一點噁心,可是檢查的結果卻告訴小男孩的父母,他確實已經失明了,根本不可能看到另一個世界,於是小男孩被迫去到了精神科進行觀察。
  • 進入黑洞會看到什麼?可能是一場穿越未來的神秘旅行
    當大質量的恆星死亡後,它又會演變為更強大的一類天體黑洞。對於黑洞,相信大家不會陌生,雖然我們對它的了解極其少,但是由於大質量黑洞事件視界的存在,我們也不難發現它們。只不過中小質量的黑洞,我們就很難發現它們了。曾經有人提出一個假想:如果我們進入黑洞會看到什麼?可能是一場穿越未來的世界旅行。如果你潛入一個巨大的黑洞之中,想要看看事件視界的另一邊,到底是什麼樣的景象?
  • 如果你能以光速旅行,會看到什麼?
    當你以光速旅行經過物體的時候,會是什麼樣?我們知道,光速是目前無法逾越的速度極限,甚至連達到光速都望塵莫及。那麼如果你能以光速旅行,會看到什麼?你已經在宇宙中的每一個地方,因為整個宇宙已經塌縮成一個無限薄的平面。另外,當你能夠處理一個想法的時候,宇宙已經到達了它的最終終點,因為時間在以無限快的速度流逝。所以你以光速前進,希望在合理的時間內到達下一個恆星系統,整個宇宙都會「噗」的一聲。愛因斯坦發現,如果你能以光速離開時鐘,時鐘的指針就會停止轉動,時間也會靜止不動。如果你的速度比C慢,手的動作也會慢。
  • 超準的心理測試,你最先看到哪個顏色?
    你有太多的話藏在你的心中嗎?因為有太多話沒有被說出來,所以即便你表面波瀾不驚,內心卻早已波濤洶湧了。你的未來潛能:喜愛和平,追求和平,可以跟自己、跟夥伴更和諧的相處。善用與喉嚨有關的創造力,譬如演說、演講,工作中也會得到更多的認可。【首先看到黃色的人】你是一個陽光般的人,常常可以帶給周遭的人快樂,就像太陽一般,溶化人冰冷的心。
  • 我在未來等你:費啟鳴孫千98年的流星雨,承載著同樣的17歲回憶
    劇中有很多場景都能勾起80後對98年的回憶,看流星雨那段場景戲時,一下勾起了蓓蕾很深的回憶(暴露年紀的時候到啦~~)記得,那會也和大志他們一樣上高一,偶爾在電視中看到關於流星雨的報導,當時聽到會有99年一次的獅子座流星雨時,同學們個個都特別激動。相處好的同學,也是相約一起去看流星雨。
  • 關於未來世界的6部電影,讓你看到未來的樣子,有些劇大家沒看過
    關於未來世界的6部電影,讓你看到未來的樣子,有些劇大家沒看過相信大家一定非常喜歡看科幻類的電影吧,給大家推薦幾部劇讓你們養養眼。《未來水世界》,我記得初中時候看過影片介紹,去年才完整看完。《末日危途》,兩年前,無意間看到了這部電影,如果不是維果,幾乎與它錯過,全片沉重的黑暗壓抑得人喘不過氣來,以至於我一時不知導演想傳達的到底是末日的絕望,還是希望其實我現在仍不知道,路的盡頭仍舊是路的感覺到底是希望還是絕望,維果和小傢伙麥菲的表演都很精彩,無論是末日的布景還是人性的表達都值得一看,看完後心情沉重,很值得深思的一部影片。
  • 太陽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鐘,那是否能看到未來的世界呢?
    看到未來是不可能的,題目給的環境就是由於光速有限而導致的信息延遲,不論你是站在地球還是站在太陽,你所接收到的(看到的)一切信息都是過去式。上述過程同樣適用於當一個人站在太陽看地球的場景。總的來說,題主可能認為這個問題涉及相對論,但實際上只需要知道光速有限即可解釋,此外題目中提到的「看到未來的地球」,可以理解為看到地球的未來,按照狹義相對論,只要你能夠保持亞光速在太空飛行一圈回來,便可輕鬆達到這個目標。
  • 你只看到傳染病奪走性命?未來疫苗也能"傳染"
    他說:「即使只有微弱傳染性的疫苗,你也能省下天文數字般的資金」。科學家也可以對活體疫苗進行基因工程改造,以阻止它演變成令人討厭的東西。這是因為它們會接觸到更多的人,並有機會不斷複製和迭代,這意味著它們擁有更多發生突變和進化的機會。愛達荷大學數學生物學家斯科特·納斯米爾(Scott Nusimer)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你的傳染性疫苗更有可能重新變成病毒。」有鑑於此,科學家們需要開發只有弱傳染性的活體疫苗。這種疫苗只會在死亡前小範圍傳播,它或許不能根除疾病,但需要接種疫苗的人會大幅減少。
  • 「相對論」能讓我們看到未來世界嗎
    所謂的時空隧道就是只有時間,沒有空間的世界,時間不僅可以伸縮並且是逆向流逝的,可追蹤過去,進入未來。當我們乘坐光子火箭,在很短時間內飛越了地球曾經運轉無數圈所需要的時間,地球上以往發生過的事物的影像會被我們追蹤到,如同後面的火車追上了前面的火車並超過它。但是有兩點:1.我們看到的只是以往事物的影像,而不是實物本身。